《无以慰藉》诗选
2022-07-05 09:29:23 作者:艾茜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次
艾茜,诗人。1982年,生于福建,现居上海。
诗集简介
《无以慰藉》诗集收录了诗人艾茜近年来陆续创作的诗歌作品,是其诗歌生涯的一次小结和新的开始。作者的创作素材大多从生活中来,对或细节揣摩入微,会种种生活体味,让文字游走于思想之中。部分作品抓住了现代生活的生存共性和现代人高度相似的精神困境。
午后咖啡馆
坐在自己描绘的世界中窗外长椅上,一对情侣
低吻用旧的光
隔壁桌,一粒金黄的杏子刚刚
失去了它的果肉
在场的都是目击证人
你伸出右手,又插回到上衣口袋中
始终没有鼓起勇气给它一个拥抱,也没
向它致以,最深切地哀悼
在树荫下小坐
阴影伸缩,它那么富有弹性却被规则束缚着
不能像一条蛇那般
顺心游走
规则,悬挂在高枝
距头顶约十多米
它弯一次腰
就从你身上取走一瓢清醒
只能躲进阴影里了
你,别无它处可去
小数点
沉默的山脊绵延村庄与城市,几滴
鸟鸣在敲击
白衣天使紧握着枪
守着高速公路的闸道
枪膛抵着梦想
沿枪膛方向
几个小数点
揣摩着花冠的图案
这是四月
我不依窗坐,也
不与邻居讨论
孩子们
躲进手机里交流
空间
焦虑地裹紧每一个人
一出剧本
一面镜子年轻的医者被风
吹坏了身体
猫头鹰彻夜啼鸣
饥肠辘辘的演说家
把一条鱼
塞入嘴巴
观众脱帽致敬。事物
转向其反面
疾苦纷纷掩面
近期事件
在一片虚构的赞美声中她转向空虚的高潮
看客们采用了常见的隐喻方式
把话题包装成一个伪命题
没有人指认出,我们需要撕下面具
以哲学的思索来保持平衡
就像捣毁甜品般诱人的承诺
从那位年轻女子光洁的身躯上取火
毕竟舞台不同于一截车厢
上访
车子驶过某大楼前从树叶轻微晃动的空隙里
看见一群被驱赶出来
的“苍蝇”
由于霜降,
他们靠得很近。
自序
假如序是一种善意,可辟出一条通向诗人内心的秘径,或可为读者撩起面纱一角,那么它是免不了的。虽然就我而言,阐释本身并不容易,但一试何妨。记得2017年,日裔英籍作家石黑一雄摘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是个迷人的小老头,像特立独行的猫头鹰。我买了一整套他的作品,其中有一本《无可慰藉》,据说评分最低,但这本恰恰是我认为最好的,他刻画了一个卡夫卡式的荒谬世界,人们带着世界赋予的裂痕活着,让我印象良深。当开始为本诗集取书名时,有人提议用《无以慰藉》,我心窃喜。
其一,《无以慰藉》暗藏人生之苦无限意,生老病死爱别离的永无止息。它与《无可慰藉》既有相似,又不相同,借以此遥敬大师;其二,“无以慰藉”四字取自于本书其中一首作品;其三,从辩证角度看,世界虽然美好,但它的“恶”也给我们带来影响。当我们承认一切好的坏的事物都真实存在,并且学会向现实的“恶”低头,在我们的大脑里,那些真实的冷漠的残忍的记忆会伴随着我们成长,带来伤痛或者遗憾……
本书收录了我从2013年~2021年间的大部分作品,时间跨度大。有在滋生过浓稠和苦涩的十字路口遇见的吉野櫻;有在暮色下,等待升起的风马;有用真理和渴望,与旷野交换了一句咒术;有因错爱一道残忍的风景,而陷入绝谷;有从感悟一只羊的内心世界,学会宽容……这是我找到关于交流,宽慰,和解与自愈之术的最佳秘笈。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虽智不及人,但自知之明还是有一点的。至少我知道自己在诗歌创作这条路上走得慢,身上还有着金牛座的特性——做事慢半拍,是真正能懒出花儿来的人。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我的作品中,它们大多数都是短诗,且几乎都是初稿,修订修改版极少,即便大多数作品都在初创完成时都被打上“回炉”的标签。一切事情都懒得计较,行事能简即简,这也是我喜欢诗歌的主要原因。说来惭愧,但不得不承认相比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诗歌字数少,想象空间大,阅读不耗时,再有就是诗歌的美,没有任何一种文学表达方式可与之相比,这些都叫我无法不爱它。因为在这浮躁的年代,很多时候,你只想安静片刻,沉浸在冥想中。路漫漫长兮,直到把新路走旧,把旧路蹚平……
艾茜
二零二一年九月
二零二一年九月
作者简介
艾茜,诗人。1982年,生于福建,现居上海。作品散见《中西诗歌》《中国女诗人》《鹿鸣》《圆桌》(香港)、《华语诗刊》等诗歌类读物。入选合辑《中国诗歌脸》第二辑、《中国当代诗人代表作名录》《新诗百年》等;获首届莫干山国际诗歌节优秀奖;微信版-中国最具影响力诗人(2008-2016);首届国际城市文学学会-现代诗诗歌新人奖,古体诗诗歌新人奖等;2015年受聘宁波大学春潮文学社名誉导师。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