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愿意和我一起出发
2020-05-18 21:59:14 作者:黑非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次
黑非,本名:陈亮,曾在西藏生活工作十年。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诗歌写作,诗发表在《星星》《绿风》《西藏文学》《拉萨河》《西藏日报》《拉萨晚报》等国内报刊,诗作入选 《 现代主义诗群大观1986-1988》《河南文苑》等,获过《诗刊》诗歌大赛奖。2016年诗歌入围“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 ”现代诗系列,省作协会员,有诗集《黑非诗稿》,现居北京。
树梢之上是鸟的天堂
和狗在一起的日子
结束之后
我选择了鸟
选择去认真学习
做一个鸟的知己
也就是说:做一个
爱鸟的人
今生做鸟已不可能
就像在十年前
我刚刚抱回爱犬
梦想一生为伴
可谁知它先离我而去
那些鸟并不像狗一样
乖巧听话
也不像狗一样顺从随意
我怎么表现
亲近示好
放下所有的身价
投其所好
这些天的努力
没有一只鸟
意会和领情
也没有一只鸟
愿意让我靠近
更不要说
加入它们的行列和群
树梢之上是鸟的天堂
它们呼朋唤友
在天空里飞来飞去
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我无法体验
远远的让手机拉近的画面
那些都是我的偷拍
没有一张是鸟 儿们的自愿
主动给我留下的身影
尽管如此
我还是去争取
做它们的朋友
追随那些幸福的鸟儿们
像它们一样轻松生活
快乐地活着
你是否愿意和我一起出发
埋葬过去
在这个到来的季节
让自己消失
或去远方
到一个没有人知道的地方
安静自我
今天我就出发
让心愿成为现实
你是否也准备好了行囊
愿意和我一起前行
你下定了决心
那去往的目的
就是我们的二人世界
那里有鸟有小动物
有四季花开
有覆盖到天边的绿野
也有茂密的森林和
起伏的山峦
我们不盖房子
找一个洞穴安家
晨昏慕色
饮山泉采野果
不刀耕火种
也不捕捞围猎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这样的生活
你是否喜欢
写个鸟
那时我还年轻
在一个文化单位上班
单位上的事情不多
我也就经常在上班的时候
找一本高尔基的书
读读暴风雨中的海燕
一心想做个
激情满满的诗人
那时也没有什么业余生活
人们下班之后都忙着打鸡血
说能让青春永驻,红光满面
因此我经常去乡下买鸡
乡下有我一位远房
二大爷
当过兵没读过书
在村里当支部书记
有一次我回乡下
二大爷炖了一锅鸡
非要请我喝酒
我一时激动
要为二大爷写首诗
二大爷很热情
拉着我的手说
写个鸟啊,来来来
先吃鸡喝酒
又一次我回乡下
听说二大爷被押送到
劳改农场
说是就因为那次
请我喝酒
对我说了那句鸟话
被汇报到人民公社
让他劳动改造
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如今我已到了
爱回忆的年龄
这些日子经常想起
我乡下的那位二大爷
他在哪呢?还在不在
这个日新月异的人世
戒 烟
(我敢说就是所有人都抽烟,释放的危害也超不出尾气和雾霾。)
抽烟是一种爱好
不抽烟也不能说就是美德
香烟有没有好处
目前尚无结论
那些“吸烟有害健康”
也仅仅是一种提示
就看你如何理解和体会
我说吸烟能挽救生命
延续生存
你一定认为我是一个抽烟的人
其实我戒烟已有十年
但我抽烟也有几十年的历史
十六岁下乡
在广阔天地里学得一身本领
也学会了抽烟
想一想这一生
还真得感谢香烟
对这曾有的爱好
至今心存感激
在那无数个百无聊赖的日子
和低沉阴郁的时光里
如果没有香烟的陪伴和慰藉
也许我不会顽强坚持
生活到现在
更何况我的母亲
一生嗜烟
但也长寿
最后无疾而终
忏悔无门
“太匆忙了
我要留有足够的时间
用来痛哭”(尚仲敏)
前些年有一个群
群主是个女的
在那个群里
如鱼得水
到了这个年龄
能遇上一个
女群主,女领导
你能想到
我的喜悦和幸福
尚仲敏说:诗歌就是
你喜欢一个美女
就对她说
有什么事
我们躺下再说
尚仲敏还说:诗歌是一门手艺
传男不传女
尚仲敏的这些诗
我发到了那个群
女群主说:
群里有那么多女诗人
还有那么多诗歌前辈
说我发了负能量
没等我解释
就把我踢了出去
就因为一个人
一首诗一句话
让我失去了
一位女群主
女领导
让我没有了前途
影响了进步
让我和群里那么多
女诗人失之交臂
不能互动,没有交流
让我和群里的
那些诗歌前辈
不能推心置腹
向他们学习
唉!痛悔一生
是我交友不慎
读诗不严,乱了群规
要不然,这些年
我在那个群
也混上个群主助理
最低也是一个
科级巡视管理员
想一想,至今
忏悔无门
诗歌是一个什么东西
屈原之后
百姓不做诗了
开始有了文人
诗歌不再全民所有
文人们处处显摆
舞文弄墨
民间有了小调
那时诗歌也只有一部《离骚》
开始伤感
开始忧郁
开始悲悲切切
哭哭啼啼
其实那时写诗的
也没有几个人
写好诗的更是
凤毛麟角
一个屈原还因怀才不遇
也投了汨罗江
唉!你说诗歌
是一个什么东西
那个时代胖子很少
那个时代
我母亲在
供销合作社工作
每天来买东西的人很多
男男女女
个个飒爽英姿
小脸精瘦
男的没有大腹便便
女的胸都不大
不像现在的人
满大街都是胖子
女人们为一张小脸
去南韩去日本去欧美
又动手术又吃药
想想那个时代
为能有个苗条
做梦都想回去
其实,我也没有完全说对
那个时代还是
有胖子的
偶然的见到一个
我妈说:
那个叔叔在食堂
这个胖子是
粮店里的负责人
还有一位
是我妈的领导
我和姐姐
都叫他胖叔叔
他经常趁我爸不在家时
找我妈谈话
(现在叫聊天。)
姥 姥
姥姥小脚
是那个时代的人
姥姥出生的那个时代
有的家庭的女人
已不裹脚
姥姥是裹脚家庭的女人
姥姥要是能熬到现在
也有一百多岁了
这个一百年
天翻地覆,改朝换代
轰轰烈烈
好像对姥姥
没有什么影响
姥姥是家里的人
一直生活在家庭里
我的记忆里
姥姥一直是在家里
做饭料理家务
尽自己力所能及
姥姥做的饭好吃
比我妈做的有花样
有味道
我的孩子到现在
还经常挑剔她的妈妈
做的饭菜没有
她老外婆做得好吃
(现在都爱说
妈妈的味道
在我们家是
姥姥的味道)
其实姥姥做的饭
也就那么几样
擀面条包饺子蒸馍馍
最拿手的是
每年春天的蒸槐花
姥姥蒸槐花的技术
在我的感觉里
没有人能超越
每年春天,槐花盛开
吃姥姥蒸的槐花
是我们家
最幸福的事情
这种幸福
在姥姥走了之后
就再也没有了
我这样说
是不是感觉到
毫无意义
平淡的再没有
那么平淡
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活了这么些年
外面如何喧闹
对一个家庭来说
没有什么波澜
社会是社会
家庭是家庭
平平常常的百姓
也就是衣食住行
吃喝拉撒睡
外面有外面的世界
家还是家里的样子
我还是说说我姥姥吧
姥姥也时常有她的问题
比如在1997
和2000年
人们喜悦在香港回归
和跨世纪里
姥姥曾问过我
香港在哪里
姥姥也说过
她也是跨世纪的人了
当时,我不知道
在忙什么
姥姥说了也就说了
谁也没有完全在意
现在想起,深感愧疚
姥姥问我香港
是不是她也想去香港看看
姥姥说的跨世纪
是我永远也读不懂的
她的内心世界
我还曾记得
在我少年的时候
那个红火的年代
话匣子*里天天在喊
要斗私批修
姥姥经常自言自语:
要斗死去球**
斗死去球……
我不明白
姥姥是没有听清
还是真的
没有听明白
我的姥姥
是那个时代出生的人
那个时代
她生活了30年
这个时代50多年的岁月
也没有给姥姥
多少风霜和阅历
一切对她来说
都平静如水
*话匣子,安装在家里的广播器材。
**去球,方言:完蛋,算了,玩完,死的意思等内容。
父 亲
父亲矮小
不像母亲那样
高大漂亮
家里人说
我随了我的母亲
个高英俊
现在叫小鲜肉
我的父亲
在我的眼里
的确很不完美
从小时候的记忆到现在
父亲给我的印象
是听我妈的话
家里的大事小事
都是我妈在说
他在做
奶奶在世时
经常说我爸没啥大出息
说他这一生
最大的本事
就是娶了我妈
我妈真的很美
是我们附近几个村
最好看的姑娘
我爸如何追到的我妈
对我来说
这真是一个谜
有几次休假回家
在和我爸闲聊时
也曾在不经意间
问过我爸
他就是一句话:
你妈比我好
父亲是一个少言寡语的人
在家里从来没见他闲着
奶奶上年纪的那些年
父亲做好饭
总是先盛上一碗
端给我的奶奶
然后为我和我妈
从灶间到饭桌
忙来忙去
他是如何吃完的
我从来也没有在意
父亲在这个世上
仅活了59年
父亲的不在很突然
那时我在一个城市
没日没夜
为养家糊口辛劳
父亲不在的时间
又是炎热的夏季
等我赶到家
我的父亲已入土为安
在陪我妈的那些天
都是一个远村的二大爷
忙前忙后
二大爷和我妈的传言
在我记事时就有听说
为避闲言,我把我妈
接到我居住的城市
和我们一起生活
我妈和我们在一起
好像变了另外一个人
从不做饭的她
每天变着法子
做的家乡饭菜
让我的爱人和孩子
美滋滋的频频点赞
我问我妈
爸爸在的时候
没见过你做饭啊
我妈说那是我爸爱做
爷 爷
爷爷爱喝酒
这是在我小时候的记忆
那时我的年龄
还不能参加红卫兵
不能跟着哥哥姐姐们抄家游行
破四旧立四新
我是红小兵
也只能在家革父母和我爷爷的命
父母天天忙着贴大字报
大辩论
忙着斗私批修
忆苦思甜
不出门的爷爷
在家喝酒的爷爷
就成了我斗争批斗的对象
外面高帽飞舞
地富反坏右
个个被描眉画脸
钉在耻辱柱上交代历史
这些我都学着给了爷爷
爷爷不喝酒时无言无语
酒过三杯就老老实实
彻底交代
爷爷的历史复杂
一会抗日一会打蒋该死
一会又是打土豪斗劣绅
分田又分地
爷爷说:
他一生最无能
是没有追上队伍
扛枪扛炮
其实小时候爷爷的交代
让我知道了不少过去的事情
现在想想爷爷在酒之后
吐露的都是真言实情
后来我问过父亲
父亲说爷爷解放前
在乡下靠烧酒为生
解放后因为没有土地
成分:贫农
李霞组稿感言
黑非兄陈亮先生,几乎每天早晨在微信圈发送几张有关鸟的图片或视频,可见鸟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几年前我喜欢上了一种鸟叫,它清脆宛转,仿佛一句歌唱,有词有曲,一听就兴奋异常,可惜我听不懂是啥意思,更可惜的是不知道它叫什么鸟。一次在陈亮的视频里又听见了这种声音,我赶紧问是啥鸟,他说是白头翁。仔细一看,鸟额头上果然有一白点。
选择去认真学习
做一个鸟的知己
也就是说:做一个
爱鸟的人
——《树梢之上是鸟的天堂》
尽管没法知道鸟是否也把他当成知己,也许爱鸟只是一种单相思,其实只要他看见鸟高兴快活就足矣。我还想起,一些欧美体育明星,根本不懂汉语,却在自己身上纹了汉字,见人就兴奋地展示。我还在一个英国BBC拍摄的纪录片里看到有洋人把鸟当宠物一样养,鸟与主人像狗与主人一样,特别有趣好玩。今年春天,我在郑州紫荆山公园,还真看见一个把鸟养的像狗一样相伴左右的中年女人,叫它飞它就飞,叫它停它就停,它也可以停在主人的肩膀或手臂上,像栖在树枝上一样安逸。如果人鸟语言可以勾通,那么世界会变得多么美妙呀。
可是在《写个鸟》里,鸟又变成了另一种东西,一种隐喻,一种牺牲品。如果“写个鸟”真的等同于“写首诗”,那真应该是诗人的生日。
黑非的诗,像他是纯爷们一样,是纯粹的口语诗,一直在坚持“表述式的口语表达”, 坚持“平淡简单而真实真情”。我知道黑非曾经在西藏生活工作过十年,他对高原的理解绝非去过一两次西藏的人理解的。真,本真;原始,天堂一样的原始;自己,唯一的自己,都与口语有直接的关系。自然的,天然的,本然的,纯然的,有关系更有巨大的区别,但都与口语有直接的关系。这种真里,有你想到的真,也有你想不到的真;这种真,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雪无痕;这种真里有甜有酸有苦有辣,有笑有泪,有含泪的笑,有含笑的泪,也有你无法用表情去表现的,无法用语言去言说的,只能用心去拿捏,只能用心去品味,只能用心去沉醉……
几天前,于坚用微信发给我他一篇文章,大意说诗分三品:作品,工艺品,宣传品。后两品一看都能明白,作品一看内涵不明。其实排除了工艺品和宣传品,作品的面目也就浮出水面了,不就是从真从心里流出的东西么。2020年2月汉诗榜开篇,我在为标题犯愁时,最后定了“某某作品”,也许是心有灵犀,也许是巧合吧。
那去往的目的
就是我们的二人世界
那里有鸟有小动物
有四季花开
有覆盖到天边的绿野
也有茂密的森林和
起伏的山峦
我们不盖房子
找一个洞穴安家
晨昏暮色
饮山泉采野果
不刀耕火种
也不捕捞围猎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这样的生活
你是否喜欢
——《你是否愿意和我一起出发》
与其说是诗人在问“你”,可我读着读着,感觉分明是诗人在问自己。或者是“我”的肉体在问自己的“心”,灵魂——
你是否愿意
和我一起出发
(2020年4月25日星期六于郑州)
李霞,诗人,评论家。1984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并发表作品。先后做过师范教师、党报编辑、企业报负责人,现为河南工人日报副总编辑,河南省诗歌学会副会长。曾任第三届中国桂冠诗歌奖评委。网络诗选《汉诗榜》的策划者与组织者。《汉诗观止》的撰写者。出版有诗歌及评论集《一天等于24小时》《分行》等。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