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长安瘦马

【瘦马读诗】祁人、周占林的诗

2018-12-02 作者:长安瘦马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瘦马读诗。
 
祁人的诗

 
  诗人简介:祁人,1965年生于四川荣县。四川师大政教系本科毕业。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1年出席第五次全国青创会。系中国诗歌学会创建者之一。历任中国新诗讲习所诗人培训中心主任、人民日报《市场报》副刊编辑、中国诗歌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现为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全国诗歌报刊网络联盟秘书长、北京大学中日诗歌比较研究会顾问。
 
  著有诗集《忘却是一种美丽》《命运之门》《鲜花与墓地》《掌心的风景》等,代表作有《命运之门》《和田玉》《天上的宝石》《爱情》等。主编有《21世纪中国诗人大辞典》《汶川大地址诗歌经典》《中国诗人文库》。
 
  先后荣获“首届诗国奖”(1992)、《诗歌月刊》年度奖(2007)、首届网民文化节“中国十佳博客”(2008)、中国纯文学作家年度人物(2009)、台湾《秋水诗刊》创作成就奖(2018)、罗马尼亚雅西市“诗歌骑士”(2018)。

和田玉
    ——献给母亲和新娘
 
  当我穿越帕米尔高原  
  看见一只普通的和田玉 
  是那么地像母亲的眼睛 
  她的纯粹、内蕴和温润 
  令我怀想起遥远的故乡 
  想起故乡的天空下 
  那一丝母亲的牵挂 
   
  今生,我无法变成一棵树 
  在故乡永远站立在母亲身旁 
  当我走出南疆的戈壁与沙漠 
  为母亲献上这一只玉镯 
  朴素的玉石,如无言的诗句 
  就绽开在母亲的手心 
   
  如今,母亲将玉镯 
  戴在一个女孩的手腕 
  温润的玉镯辉映着母亲的笑颜 
  一圈圈地开放在我的眼前 
  戴玉镯的女孩 
  成了我的新娘 
   
  为什么叫作新娘? 
  新娘啊,是母亲将全部的爱 
  变做妻子的模样 
  从此陪伴在我的身旁
 
长安瘦马:
 
玉之情怀,就在于坚贞、在于高洁、在于契阔。屈原在《涉江》里咏叹:“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其实,所谓玉,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也只不过是一块质地坚硬、圆润、富有光泽的石头而已,只不过他聚集了人的灵气,吸取了人的血脉精神,才显得高贵,才具有了特殊的寓意。
 
诗歌也是这样,一首诗歌,通过文字的组合,单调的文字便灵动起来,语言的次第铺陈便把一个人的学识、修养以及思想暴露在黑夜的光亮处,诗人的性情、爱憎、襟怀便熠熠生辉起来。一首诗歌,何尝不是一块晶莹剔透的玉石呢!
 
祁人的这首《和田玉》,与其说是在借玉喻情,不如说是将两代人的情感聚合到一处打磨成一块玉,而诗的本身就是一块玉。“今生,我无法变成一棵树/在故乡永远站立在母亲身旁/当我走出南疆的戈壁与沙漠/为母亲献上这一只玉镯/朴素的玉石,如无言的诗句/就绽开在母亲的手心”。诗的第一、二节,叙述了对母亲的情感,诗和远方其实没有多么浪漫,乡情、以及对母亲的思念会沉重起诗人的前行的脚步。纵然当年你是“仰天大笑出门去”,风霜雨雪,时光的沉淀,你的内心仍然最思念故乡、最思念母亲,越是食遍了人生的况味,这种思念越是彰显。第二、二节,诗锋突然一转,指向挚爱的妻子、美丽的新娘,血脉的承接,就在这一块和田玉中延续转换,是爱,是对母亲的爱、妻子的爱、生活的爱,有了这种爱,人生才真的美好!
 
无情未必真豪杰,有情未必不丈夫。我想,有情才是大丈夫,才是一个诗人的内心真挚情怀。诗人,有时如捐生的豪杰,在笔下杀伐决断,有时如竹林石上汩汩的泉水,温婉而细腻,比如祁人,比如祁人的这首《和田玉》。朴素的情怀,朴实的语言,真诚的内心,在这首《和田玉》中勾勒出百转柔肠,读来亲切又感动。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读罢祁人这首《和田玉》---献给母亲和新娘,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句话:感谢你出现在我的生命之中!
 
2018/11/27
周占林的诗

 
  诗人简介:周占林,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诗网主编,现代诗歌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副秘书长,《中诗作家文库》主编。著有《一夜芙蓉》《夫妻树》《周占林诗选》《中国诗歌•周占林卷》《盛开》《弄潮》《重返与超越》等十余部,现居北京。

夏都后屯垂钓

不管风吹波起 
我盯紧的是起伏的鱼浮
那红绿间隔的舞蹈
摇曳在我记忆的深处
远处拿书的钓者
任鱼儿自在地把饵享受
凝望河水深处
失落的厚重渐渐加码
河边我为你画的那栋小屋
为麦秸所歌
 
隐隐的歌声响之远方
一对蜻蜓挺立浮头
深深对视
表情在微风中深远
我不知道
我能否承起
你轻轻的诺言
 
河边可是汉代的青龙与白虎
守候千年的历史
有多少个钓者的步声
不能惊醒
 
当我起杆的时候
有鱼儿跳起
你静静地坐在远处
仿佛古刹中念佛的老僧
流动的感觉
只能与你擦肩而过
风读树而树站成风
 
长安瘦马:
 
风动?幡动?心动?
梦幻?真实?还是站在诗歌的外面看着诗歌里面的那个亦真亦幻的自己?
 
里面是风景,外面是风尘;外面是尘埃,里面是本性。诗歌的魅力就在于这任意的穿插迂回,搅起大风、扯起风幡、涌起心潮,让他们站在一条线上一起舞蹈放歌,俄尔,透过语言的光芒,把现实与梦幻、沉默与呓语、表象和觉悟,隐藏或呈现在这分行的文字间,说到底,诗歌有时候就像一管毛笔,挥洒得你心痒、心酸,有时候就像一管钢笔,刺得你心疼。
 
周占林这首《夏都后屯垂钓》,就是这样的诗,看似画面景致在流动,实为意识在流动,动中有静谧的禅,虚实间横穿古今。第一节,沉浮。鱼浮的舞蹈何尝不是人世乃至整个世界的起伏,而“河边我为你画的那栋小屋/为麦秸所歌”,是记忆?还是憧憬?是谁在远处钓鱼?他在钓什么?是在钓那栋小屋以及画里的故事吗?第二节,诺言。“一对蜻蜓挺立浮头/深深对视”,诺言的重,真的是重若千钧。第三节,幽思怀古。河边上的天之东、西之神灵,仍然在守候,千年以前,这里是什么?这里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有多少个钓者的步声/不能惊醒”。最后一节,空蒙。念佛的老僧、“风读树而树站成风”,这些意象将全诗带入诗眼,失落、期待、或者一切的一切都会变成风里的故事,吹拂或者站在你面前。
 
我总觉得汉字里的现代诗歌,诗人们的演绎表述也有意或是不经意间表现出传统的“起、承、转、合”,譬如本诗,四小节刚好把一个故事片段引入诗镜,仔细的阅读,慢慢的品味,你会走进诗歌的核心。
 
或许诗歌是不需要这样阅读解剖的,诗歌掀起的涟漪有一道波纹触动你,你就在里面了。我在里面阅读,发出种种疑问,读罢,甚至忘记了诗歌的语言,脑海里仅仅浮现出两个字“有”和“无”。
 
“不管风吹波起”,波在哪里?
 
 
2018/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