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郭栋超

代西:《灵性·悟性·诗性》

——郭栋超诗歌艺术欣赏之三

2017-09-17 作者:代西 | 来源: | 阅读:
郭栋超先生写作的两个特点:一是视野异常广阔,格局庞大。他仿佛是一个手持相机的旅行家,或是带着速写本的画师,所到之处,兴之所至,随意勾勒,即景生情,见事成理;二则是速写式的风格,不求浓墨重彩,深思熟虑,但求意到笔落,随性点染,这使他的写作不再是苦差,而成了轻松愉悦的乐事。

aaa0.jpg

 

  中国乃是诗歌之国度,上起帝王将相,下迄草民百姓,皆可为诗。诗歌乃是大众化之文学,从某种角度而言,它比小说更为普及。何为诗之美?古人有三句话可以涵盖。一为孔子于《论语》中所言,‘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二为刘勰于《文心雕龙》中所言,‘诗者,持也,持人情性。’三为王夫之在评价李白之诗时所言‘语近情遥’。”

  著名诗人艾青曾经说过,诗歌乃是“文学之文学”、“文学之顶峰”。在中国文学各种体裁中,惟有诗歌影响最深、流传最远。从其本质而言,诗歌乃是一种精神存在,此种精神存在包含人类一切之善。诗歌具有长盛不衰之生命力,乃与“奉善”密不可分,此与佛家所谓“诸善奉行,众恶莫为”之信念相通。由此可以断言,若无诗歌之人类,殊非文明之人类;若无诗歌之时代,殊非光明之时代;若无诗歌之民族,殊非伟大之民族;若无诗歌之人生,殊非辉煌之人生。

  郭栋超先生是一位很质朴、很诚实、很勤奋的人,是一位很有追求、很有抱负、很有理性之人。评价一个人的作品,人们常常会说这么一句话——“文如其人”。我会重复地说,郭栋超的诗歌也不会脱离俗套——“诗如其人”。纯净、质朴,表达的全是发自心底的心声。朴素、直接,诗行间没有太多的华丽辞藻的堆砌。赞扬、欣赏,崇敬、敬佩,指责、斥喝,观点与诗句都是很有机地并行着。

  守望一株莲的心事,独倚阑珊,轻轻地吟唱着,月缺是画,月圆是诗。月亮是我们永恒守望的家园。今夕何年,今夕何夕,所有的思念都给了月亮,所有的柔情蜜意都破门而出。月上枝头的相约,让千年的守候牵手长久,满月盈杯,对影邀月,谁的豪情还在夜风中独吟。谁低眉弹弄情思绵绵的绝唱?谁的眼神流露这么美好的回忆?谁幸福如花的思念,在今夜演绎着生命的聚散离合?在一轮月亮的暗示下,诗人叩开门扉和诗歌一起诞生在婉约旖旎的夜晚。清凉如水般的月光倾泻在思念的扉页,照亮着万家灯火的团圆。又是一年中秋节,在诗歌《孩子,中秋我能讲的只有这些》中,诗人写道:“那一日,我看见平原上的每一粒黄土 // 一日一月一年沉静成果实的颗粒 // 太阳暗黑 儿呀 那便是夜的眸子 快来了 // 野草九月晃动 //  却未沉寂成荒芜 // 一个野孩子伴着猪羊没有就寝 // 弟妹在冰凉的地上啜泣 // 眼睛对着眼睛凝视 // 院外未熟的柿树 // 祖母慈祥坐等死亡的来临 // 茅屋上的水柱一点点细小 // 泪一般纷纷滴落 // 滴滴答答锯走 我的年少 // 祈祷闪着豆油的小灯亮到天明 // 贪睡 不知失眠 // ”饱含着款款深情的儿时回忆,诗人年少,看到弟妹、祖母、母亲的呼唤,孝,在诗人笔下,是那么的诗意。孝心,没有具体的表现内容,它可以是对父母长辈语气温柔的一声问候、一个祝福,甚至一个眼神,也可以是对家人的一丝挂念,常回家看看这些都会成为父母永远温馨的回忆,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和核心,它既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安身立命之根本。

  诗人又回忆了“那一年”,“那一年 我已慈悲或慈悲过 // 一串串铃声 // 铃声有的婉在远处 有的扑打窗户 // 有的如细雨揪心着黄昏 // 有的如羽毛铺在脚下伸手可掇 // 我也曾跪着 一堆山火 燃了又灭 灭了再燃 // 多情着纷纷扬扬 夸张着热烈 // 头上缓缓飘落着树花 // 有的生根有的不曾发芽 // 展着双臂如翅膀一节节伸展 // 一片一片一根一根红叶枝杈 // 抱紧荣耀坚定的脚步 一束蓝光 // 直至敲钟人把我唤醒 // 我仍把一切献给太阳 // 不知疾苦 直至折断了手指 // 狂笑着不知疼痛 // ”,聆听着风铃、面对火山,钟声唤醒了诗人,诗人喜欢喷薄欲出的朝阳,“我仍把一切献给太阳”,它透过云层,眯缝着眼睛,给世界一丝光明的前兆。细想想,人的一生也如太阳,只有两头是风景。婴儿、童年多么幼稚,到了少年、青年最辉煌,成年后表面如日中天,可奔忙中失去了风景。在挣扎中时常遇到不快乐不顺利,就像太阳有时也被乌云遮挡一样。只有到了晚年,才变得休闲和浪漫。珍惜每一天太阳的升起,欣赏每一天太阳的西下,你用诗的思想去赞美太阳,用摄影去记录太阳,你会变得充实,你会生活的非常美好!这一天,诗人成为一代雄主,诗人写道:“这一天 蚊虫叮咬着瘦马的周身 // 鹌鹑刚刚啼转过天空 就送走了它 // 弓着脊背 它是过不了中秋节了 // 老牛如赤子老成形影相吊的囚徒 // 你瞧他曾是一位没有侍从的领袖 // 一位耕耙领地的王侯 // 山野荒沟领略过他的纵情 // 纵情它的四啼也纵情它的呼哧呼哧 // 呼哧呼嚇却无驴的长啸 // 马的嘶鸣 撩人心弦 // 一弯新月下高梁殷红 // 呼哧殷红无边无际的沟洼 山岗 // 它把犁桦在土上磨得薄如蝉翼 // 一沟沟土条惊心动魄 // 闪着亮光直击旋转的太阳 // 不知是泪也不知是汗 // 抹黄土一身油彩灿如晨霞 // 鸡鸣狗跳 鸭奔鹅跃 // 村上人又一个劳作的黎明 // 他躺在牛棚躺成古旧生锈的青铜 // 我在他的旁边依旧看到了那个坟墓 // 我会举起利刃对着直取它头颅的屠夫 // 不准挖走它一点肉剥掉一块皮 // 让它在我的注视下 // 风干成木乃伊 // 如我祖先的遗骶在地下蚂蚁搬走的吃食 // 忠心得狗似的把青草交错在胸前 // 一朵兰花一束青草一捧蓝豌豆 // 躺下伴他 神游凛烈的风也许或有黄黄的平原 // 孩子我讲的只有这些 // 田野梦酣别管是否扑朔迷离 长笑 不管预期 // ”……中秋节,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古今吟唱;一种高贵典雅的意象,雅俗共赏;一轮圆月千里之外的思念;一笺照亮千古的词曲填满思乡之愁;诗人肠胃里搅动的诗句,是瞳眸里眺望家园的万般柔情。

  袁宏道在《叙小修诗》称其弟之作:“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有时情与境会,顷刻千言,如水东注,令人夺魄。其间有佳处,亦有疵处;佳处自不必言,即疵处亦多本色独造语。然予极喜其疵处,而所谓佳者,尚不能不以粉饰蹈袭为恨,以为未能尽脱近代文人习气之故也。”袁宏道认为作诗要“真”,“真诗”是心性、性灵的贯注。

  鄂伦春是长期生活在我国北方深山密林中的,目前仅有几千人口的一个少数民族。鄂伦春意为“住在山岭上的人”。这是一个自古以狩猎为生的民族,也是一个勤劳勇敢,充满着神秘色彩的民族。诗人为了寻找似乎越来越淡远的鄂伦春原本生活状态,带着一种崇敬的心情,来追溯和感受鄂伦春人以往的生活和生存状态,于是写下了《孤独而奔放的使鹿人》,“这是白山黑水吗 // 航梯延展绿林 青无迹涯 // 蒙古汉子迢遥着马鞭 // 鲜卑人尊崇着神蛇 // 不 不是的 // 我念着鄂伦春 鄂伦春 // 鹿跃密林 // 白桦 草堆 高高大大落叶松 // 别了 贝尔加 那层层凝冰 // 雅发罕 摩凌阿 // 走吧:达斡尔 我的弟兄 // 跨过济拉嘛泰河 // 老毛子来了 // 迎向那刀扑向那马 // 鄂伦春 鄂伦春 // 这是咱的兴安岭 // 嫩江水涌 咱的乌云:嘉荫 // 走过一架架山是一条条河 // 爬上一条条坡是一道道岭 // 张着的雨网没有断裂 // 雪上掩不住溜光的滑痕 // 山是耸立着水是流彩着 // 孤独而奔放的人呀 // 狍筋连缀的服饰 // 柔软而轻便 // 猎马猎狗游走林海 // 林海茫茫 // 摩苏昆悲伤你的雪橇 // 你的木筏你的兽皮船 // 草木枯黄 落雪冬至 // 鄂伦春鄂伦春 // 孤独而奔放的鄂伦春 // 迷一样的地方 // 迷一样的人 // ”。当林涛停止喧嚣,深秋的夕阳徐徐落入山岭,“走过一架架山是一条条河 // 爬上一条条坡是一道道岭”,来探寻这“迷一样的地方”,“迷一样的人”。

  通过以上可以看出,郭栋超先生写作的两个特点:一是视野异常广阔,格局庞大。他仿佛是一个手持相机的旅行家,或是带着速写本的画师,所到之处,兴之所至,随意勾勒,即景生情,见事成理;二则是速写式的风格,不求浓墨重彩,深思熟虑,但求意到笔落,随性点染,这使他的写作不再是苦差,而成了轻松愉悦的乐事。

  郭栋超先生在工作之余,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甘淡泊,耐寂寞,守节操,勤思索,以积极心处事,以圣洁心自守,用心记录生活的点滴,用情谱写岁月的篇章。这种儒道互补的精神让他不仅在诗歌领域拥有志趣相投的伙伴,而且在事业道路上也始终葆有莫逆相随之人。诗如其人,人如其诗,诗歌早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他在细致入微的观察生活间,饱含对事物的热爱、生活的赞美和对自然的尊重。人,心至善,情至诚,志必坚。  

【作者简介】

  代西,著名油画家,现任华夏雁翔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主席、中国丝路文化促进中心副主任、中国国家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华夏代西家文化研究院院长、代西洁肤泥、代西面膜贴研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