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廖静仁

两个老人一条江

2022-12-06 作者:廖静仁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廖静仁,文创一级,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得主。著有散文集《纤痕》《湖湘百家文库廖静仁卷》和长篇小说《白驹》等十余部。有作品多次被转载、翻译和被选入初、高中教材等。


  如果我的世界不能成为你的世界,那么我愿将你的世界变成我的世界。

——狄更斯
 

  

  祝爹说,明地天资聪颖,自幼拜梅山高人为师,练过猿猴功,能手脚并用攀崖,还可以悬空爬树,既读过旧学也进过省城新学校,且仪表堂堂,写得一手庄重的颜体字。但没想修为到炉火纯青、遵循曾祖父遗命欲接任廖姓族长一职之时,新中国宣告成立,加上爱妻亡故,续弦与人私奔,便成了疯子。好在只是文疯,平日里不吵不闹,衣着也算整齐。自那以后,明地就长年着一身蓝布长衫,走上村串下村吃起了百家饭,夜深了就到孟公崖后山的白驹寺去寄宿。

  明地每天要做的事情,无非就是在庙里一早一晚各撞一次钟。

  一开始也有多管闲事的人问他,“喂,疯子,和尚都走了,你还撞什么钟啊?”

  “嘻嘻,嘻嘻,”一听终于有人在叫自己疯子了,明地却龇着一口白牙回答说,“和尚走了,菩萨还在呀,我撞钟是为了给在崩洪滩走失的船帮人招魂。”

  多事的人听到他红口白牙说是给走失的船帮人招魂,便也一脸肃然,由衷地说,“这也确实算是做的一件正经事。”从此,也就少有人再去问津他了。

  廖疯子就乐得自在,有了大把的时间后,便在一个土钵里研了半钵木炭水权当墨汁,立在大殿菩萨坐下的香案前用黄色草纸横平竖直书写颜体小楷,直写得大汗淋漓,只是从来就没有人知道他到底写了些什么。当然他也有不为人知的事,那就是会经常仰脸与菩萨对视,并且对视的次数多了,他的双目竟愈发明亮如朗星,天庭饱满的脸相也近乎慈祥。而一日三餐吃过百家饭后,他偶尔也会去资江边的孟公塘崖垴上“蹲点”。这蹲点的习惯也就是近二十来年才养成的,是因为祝爹不再问农耕只恋船后方有的事。他是个典型的河里洗澡庙里睡的疯子。

  路过此处的熟人若见到他,也不免会问一句,“廖疯子,你在看什么?”

  “我看下边的崩洪滩呀,也看船上的竹篙子。”人们就只当他说的是疯话。

  他心里其实在说,“船帮人死在江河,就如将士战死在疆场!你们不会懂的。”

  廖明地或许是有过大情怀的人,如今却什么也不剩,剩下的唯有虚度的时光。

  这天清晨,白驹寺的钟声刚刚响过,泊在资水孟公塘唯一的一艘木船上也叮叮当当响起了锚链声,紧接着便是一声“依哟——嗬嘿”的船夫号子喊响,一叶孤帆便徐徐地升了起来——这确实只是一叶孤帆,因为如今的资水早已进入机器船的时代了。船上立着一位老者,是人称竹篙子的祝爹。人到老年瞌睡少,而头枕崩洪滩涛声、心怀昔日船帮旧梦的祝爹就更加难以睡安稳。其时他已经稳稳地立在了舵舱,满脸沟壑的皱纹间,洋溢着因刚刚喊过船夫号子的兴奋之情,曙光初照的江面上波光粼粼,木船正缓缓地向着上游的唐家观小镇驰去。

  再过几天,就是祝爹96岁生日。这对于祝家的后辈来说,无疑是一件大事。

  “家有一老,胜过金银珠宝。长寿者尊,做儿孙的多有面子呀!”村人们说。

  可是就在日前,老人却对专程来与他商量该怎么庆祝寿诞的晚辈一连发出了三问:“不就是过生日吗?以为是船过崩洪滩呐?也用得着这般大张旗鼓?”

  当时,村上的支书、村主任及村会计三大头也到场了,这毕竟是县委祝副书记的长辈呀!儿孙们听了祝爹所言,也就说:“尊重既是孝顺,就依了他吧!”

  祝爹这才开颜道:“你们是公家人,多关心公家的事那才是正道。”

  这天秋高气爽,在县里和省城的儿孙们全都回来了,大大小小包括还抱在怀里的共有26人,祝家是白驹村自廖氏能武、能文公后唯一一个四世同堂的家庭。

  生日家宴就设在孟公塘那一艘有着两节大货舱的木船上,男女老少20多人或站或蹲或坐,笑闹声比船舷边绽放的雪浪花还要热闹。这也是祝爹的意思,晚辈们拿他没办法。一锅豆腐煮鱼,坛子菜和时鲜蔬菜都是祝爹自产自做的,当然也少不了有酒水,但儿孙们带来的茅台、五粮液、水井坊及可乐香槟等,全被老寿星原封不动撂在船头甲板上。祝爹说:“那些金贵东西靠不住,还是喝我的陈年谷酒吧!叫你们不要来,不要来,来了也只能在船上,我就是哪天死了,也不会离开资江离开船的。”长女祝红鲤是退休教师,已经75岁了,有父亲在上的女儿毕竟还是女儿,只是接腔的底气比其他晚辈要足一些,说,“呸呸,村里人都说你祝爹是竹篙子成精,资江的水不枯竭,您就不会老!”不会老就是不会死。此言一出,满船儿孙立马附和,“资江的水不枯竭,您就不会老!”祝爹就把高腔打得比崩洪滩的涛声还要响,“哈哈,我就是一根成了精的竹篙子!”已然泛绿的眸子一亮,仿佛真有船队在上崩洪滩,有纤夫在江岸奋力拉纤,头篙手疾走于船舷逆水撑篙,忍不住就亮嗓一声高呼,“依哟——嗬嘿!”江天倏然辽阔。城里长大的孙辈却一个个被老寿星惊得目瞪口呆……

  “嚯,你竹篙子还真以为自己成精了是吧?我还是孟公崖转世哩!”蹲在孟公崖上的廖疯子却龇着白牙在笑,又补了一句,“千载江流,百年一瞬。据传这尊孟公崖是亿万年前从太空落在资水江畔的一块外星陨石,神奇得很哩!”

  顿了一顿,廖疯子又说了句胡话:“有你竹篙子在此守着,他们(在江中死去的船帮人)也不会寂寞了。难怪夜观孟公塘,总觉得有股浩然之气在升腾。”

  廖疯子与祝爹同庚,也是在这一天过生日。只是他自己不一定会记得。

  旁人就更不会记得。不过在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村里忽然就有了关于廖疯子的传闻,而且被说得有头有脸,“你们不晓得吧?在某个深夜,有一匹火狐狸窜进过白驹寺呢!”接话的人说,“难怪廖疯子敲钟时总像在喊,你回来了吗?回来呀!”火狐狸是白驹村的地方诲语,其实说的就是专门勾引男人的骚狐狸精。

  过了一会儿,祝家儿孙们全都走了,是被祝爹赶走的,“去吧,去吧,你们怎么来的就怎么走,这一年两年的我还舍不得死,不就是想要图个清静嘛!”

  “你竹篙子真是想得美耶!江上无风也生浪,你想要图个清静?清静个屁哟!”居高临下的廖疯子听到了,又龇着白牙想要笑,他知道祝家的晚辈们看似走得轻松,心里却一定像吃多了盐巴苦咸苦咸的,尤其是他那两个自己也已经做了姥姥的女儿,眼里还分明含着一把热泪,总觉得自己没有尽到行孝的责任,被儿孙扶着上了江岸后,还手搭太阳罩一步三回头地交待了又交待,要父亲保重。

  待儿孙们拐过了山湾,听到了从联株桥那边传来的小车喇叭声后,祝爹这才昂首朝孟公崖垴上喊道,“明地呀,你还真有定力耶,未必就不想下来陪我饮几盅?”其实近年来,明地已经很少进村里吃百家饭了,经常是由祝爹罩着他。

  “饮几盅就饮几盅,我还真馋酒喝了。”经常与菩萨对视的明地更不显老。

  “今天也是你明地的生日。”祝爹给明地斟过酒,举杯齐眉说,“这杯酒我竹篙子敬你,也敬能武公!”却未饮,而是把酒朝江岸的金鸡岭祖坟地方向揖首洒下了,“别人不记得,但我不能不记得呀!”祝爹的心里其实还有一句话没有说,“要是你祖上能文公也如能武公,你明地也不至如此。”

  “其实我是记得的。”明地白牙似玉笑出几许尴尬说,“你我同庚呀!”稍顿了片刻,叹了口气,他又回头问了祝爹一句,“可记得又如何呢?”

  “那也是的。”祝爹知道明地并不疯,但他又不能把话说破,运动说来就来了,明地装疯卖傻也不失为一种躲避的法子,便说:“但我不能不记得!”

  明地明白竹篙子有意重复这句话的意思,他记得的并不只是他的生日,还有能武公当年与祝家先人的约定:船帮交由祝家经营,廖家守住岸上基业。也就是从那时起,能武公一脉除了每户安排一人进船帮,其他均以种茶为主业。这是两个资水男儿的约定,无需用纸笔,只需一个眼神,彼此的约定就烙在心里了。

  如今船帮早已经解散了,白驹村的山山岭岭却茶树成行,那是金山银山呐。

  于是,明地也高举起酒杯,却只吐出了三个字,“多谢了!”

  “你和我是谁跟谁呀?还用得着一个谢字?百年同庚。难得,难得。”

  酒杯碰过来,“叮咚”一声脆响,船舷边的雪浪花亦绽放得愈发欢腾了。

  已经酒过数巡,两位世纪老人且把心思付流水,一切尽在不言中。

  夕阳晚照里,祝爹却忽然嘀咕了一句,“哼,狐狸精也算重情重义,离开他那么多年了还会想起来看他一眼。”原来有关火狐狸的传闻祝爹也是听说了的。

  其实祝爹不仅仅是听说了,而且还正面问过廖明地,明地也并没有回避。

  “嗯,我也做爷爷了!”明地当时的表情有些激动,“她说她走时就已经怀上了我的种,是个男儿,男儿后来又生了男儿,如今在市里当领导!”他接着又补了一句说,“却不姓廖,这是她一生中的秘密,只告诉了我。”但他最后还是龇着一口白牙笑了,并欣然地说,“江河湖海是一家,男儿姓啥不是男儿?”

  “这个明地啊!”此时的祝爹竟然容光焕发,一张被岁月风雨镂刻得沟壑纵横的黑红脸上溢着柔和的光彩,他微仰着头任凭江上微风轻抚白发银须,双目疑视着下游的崩洪滩和更远一些的寡妇矶,心想:“明地说的没错!我能清静得了吗?非也非也,死难的船帮兄弟不会答应我,载船的资江更不会答应我……”
 


 

  按廖姓辈分,光磊得管疯子明地叫叔,他是廖氏能武公一脉的第五代后人。

  这事说起来有点远,也有点绕,但是哪一个家庭的家族史在经历过三至四代后不绕呢?其实有一个最简单也最奏效的方法,那便是用姓氏的辈分直线下来先捋一捋也就清晰了。廖姓辈分的排序中有两句如此说:今能佐盛明,光大恢先泽。廖光磊这一代属光字辈,他父亲属明字辈,他爷爷属盛字辈,爷爷的爷爷属能字辈,故而取名叫能武,能武的弟弟叫能文,当年光磊他爷爷的爷爷卸任廖姓族长后,族长之位也就传给了他的弟弟能文。这里就出现了一个小问题,若按照通常意义上的文意排序,兄弟俩取名应该是先能文后能武呀?但是像白驹村这样一个“屙屎不生蛆”的穷山冲,能武却比能文更加重要。而自能文公任族长后他的后人又在白驹廖姓中历任了两届族长,第一任是能文公的长子廖佐业。能文公是当时白驹村唯一一位活过百岁的长寿老人,也是直到临终时才肯把族长之位传给儿子的独裁者,并且还给时年26岁的孙子廖盛为留下了如何继任好第三代族长的锦囊妙计。在山高皇帝远的大梅山腹地,那时的族系就等于是一个独立的王国,族长是家族的至尊,不仅掌握着本族的族规大权,就连资源的配置权也掌握在族长手中。能文公在接任族长后的风云岁月中,可以说是把权术与诡计玩弄到了极致,而到他死后的这一代,儿子佐业显然只是个过渡,因为待他接任族长时他自己也垂垂老矣。没几年族长之位就传给了廖佐业的独子廖盛为,但好在廖盛为虽然自幼娇生惯养,却心地善良。他继任族长后,干脆就来了个无为而治,族中人也因此过了几年轻松日子。他曾经有句口头禅说:“炉具架在各家灶台上,百家有百味,哪还用得着我多管闲事呀!”其实有很多时候,治理家族事亦如治理国家,事无巨细管得越多越会生乱,只是后来令算计了大半辈子的能文公没有想到的是,人算不如天算,待重孙廖明地年富力强可以任族长大显身手时却平地里炸响一声巨雷,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巨臂一挥,庄严宣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人们无不欢呼“解放了,天亮了”。之后紧接着,又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明地继任廖姓族长的春秋大梦也就破灭了。

  也有曾指望廖明地继任族长后能复兴祖业的人感叹说:“这就是命呐!”因为在此之前明地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就已经自由恋爱,夫妻俩本来可以留校任教的,却祖命难违双双回到了白驹村,不久,爱妻又给他怀上了龙凤胎,但是在临产时大人与孩子都死了。这一打击令廖明地几近崩溃。当时土地改革还没有开始,父亲凭余威又张罗给儿子花中选花挑了个黄花闺女,可娶进门才一年多,小他十岁的媳妇又因不甘心当地主婆,竟然跟一个走四方的年轻阉匠私奔而去,并且听说他媳妇还走得很招摇,是梳妆打扮后穿着一身出嫁时的大红旗袍离家的。

  光磊曾听奶奶翻古说:叔曾祖能文公是个既想得天下又要争小利之徒。而他爷爷的爷爷能武公则自幼就在船上,心里装的全是激流险滩和波翻浪涌,行船观天色、两眼察流水,船帮兄弟的安危冷暖是首位,无论船行多远,最终要率领大家平安回家。

  其实事物都有着两面性,此一时彼一时,所以光磊曾想,或许能文公也无大错。他那一年意外地接任廖氏族长后觉得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大展宏图了,于是便将膝下的儿孙们一个一个往外“赶”,先是把三个儿子只留下长子廖佐业在身边做下一任族长,其他两个,一个送往上海,托人进了洋行当差,另一个送往广州经商。当然这都是能文公早就做好了准备、打下了经济基础的,在之前的几十年里,他本人卧薪尝胆,韬光养晦,一大家子省吃俭用,等的就是自己能决定家族命运的这一天。当时儿子均已成家,老二老三远足,算是举家移民,盘缠是少不了的,但能文公的口号是,“宁可倾家荡产,也要有儿孙走出这弹丸之地,到外面的世界闯出一片新天地来!”村里当时也有不少人羡慕不已,说能文公毕竟是饱读诗书之人,有放眼天下的眼光。

  “天意呀,这就是天意!”据说能文公在断气时曾一声浩叹说,“只怪我廖能文心生杂念太多,存颠倒之梦想,时逢国弱世乱,覆巢之下,岂有完卵乎?”

  所幸能文公还在世时,廖佐业的儿子廖盛为已经喜得贵子,他或许是对自己过往的主张有了反省,又或许是为了想继续保住他这一脉的族长之位,便给重孙取名叫明地。他说,“我为何给重孙取名叫明地?今后白驹村的地就是他明地的地!”不久,能文公经高人点化后,还在老屋左侧的弩形山上建了一所私塾学堂。

  那时的能文公已经老迈昏庸,真正组织人力物力的是他的儿子廖佐业,也正是因为能文公在临死前建了一所学堂,村里还是有不少人念及他的好处。

  这事据说还得益于廖明地有一嘴白而整齐的好牙。当年曾经有个走江湖的术士,因路过白驹村时想要讨一碗茶饭充饥,见了族长家的小重孙,便一脸惊讶地说,“这一位小少爷,天庭饱满,地阔方圆,尤其是一口好牙齿,乃非富即贵之相,若是此人今后能继任族长之位,全村人可都会跟着他沾光啊!”当时,信奉鬼谷子的能文公已经耳背,这话还是经由专门侍候他的一个年轻保姆将嘴巴杵在他耳朵边大声说给他听的,能文公闻之大喜过望,仿佛瞬间年轻了十岁。他立马下令厨房须备上好酒好肉招待贵客,还赶忙右手拄着拐杖,左手由保姆搀扶着去见了这个江湖术士,而且不听家人的劝阻,与酒足饭饱后的术士长谈至夜半。他还引用了李商隐的一首诗说:“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他自称是汉文帝,这当然也给白驹村后人留下了笑柄。而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他当时诵过此诗之后居然还大言不惭说:“我能文一脉复兴廖氏家族终于有望矣!”自那以后他又活了几年,直活到老眼发绿。
 

  白驹村廖氏家族的能武公和能文公在交接过族长一职后,能武公率领儿孙开荒拓土种植茶树,研制黑茶,一边仍不忘辅佐船帮,所以崩洪滩和孟公塘在光磊的心中,才会无比神圣。这得先从地缘上说起——在崩洪滩上游约三公里处的资水北岸,匍匐着一座号称已有千年的小镇,叫唐市镇,也有叫它唐家观镇的,前者属于官方名称,只标示在地图上或志书里或辖区公告栏中,而后者却流传在人们的口头,一代又一代口口相传直至今天。从唐家观到崩洪滩这三公里处的中间地段,也是在北岸,还有着一条溪流,名叫九峡溪,溪口上横跨着一座双拱麻石桥,叫联珠桥,这座桥大概已有140年左右,主修这一座桥的人是被九峡溪溪口里面的白驹村人尊称为能武公的廖姓老族长,也是上朔几代船帮的帮主。崩洪滩下游约五公里处的南岸也有一座古镇,叫江南镇,规模比唐市镇要大一些,据说这“上三下五”的两座小镇,均始建于同一个朝代,又全都是清一色的吊脚木楼,并且连街道上铺设的青石板也是来自同一座山脉。其实这些都并不新奇,在南方的许多大江小河两岸像这一类吊脚木楼和石板街道多的是,新奇的是在崩洪滩下游到江南镇上游五公里处的中间地带,有一段名叫“满天星”的江域中,却在三分之二的江心蜿蜒着一条两千多米长的分水堤,堤首处屹立着一座宽约三米、长约二十八米并形似箭矢的冷峻石矶,名字也很冷峻,被叫作寡妇矶,而且这一座长堤和名叫寡妇矶的石矶,就是由祝篙子他爷爷祝帮主一手筹划,并亲自率领着白驹村的船帮人就地取材,炸了江中礁石垒砌而成的。

  所以在祝帮主后人祝篙子的眼里,这一座石矶也就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了。

  与唐市被习惯性叫成唐家观一样,祝爹见诸官方户籍的名字叫祝高之,而人们在口头上又都是叫他竹篙子。但竹篙子这个颇具职业特点的名字却是他那当船帮帮主的爷爷亲自给他取的,因为他爷爷的来历本身就是一个谜。不过现在说出来也无妨,祝高之祖籍确实不是本村人,到底是这资水上游哪个县份的也无人去做过考证,人们只知道他爷爷祝寿那一代就已经流落到了白驹村,更准确地说,他爷爷是被当时村里的廖姓船帮人从崩洪滩下游的满天星乱礁滩“捡”到的,捡到后就连同桅杆抬回了村里,一并交给既是族长也是船帮帮主的能武公了。

  能武公有两个儿子,长子佐远自幼随父入船帮,船上活样样能干,却生性放浪,有一次驾船至湖北汉口与船帮兄弟夜逛汉正街时,居然与此前看上的一烟花女子私奔,从此就再无任何音讯;次子佐中,就是光磊他爷爷的父亲,他一生从未上过船,留在家中守业,打点族中事务,却把自己的儿子早早地交给了船帮。

  村里流传着一首民谣:白驹村人命太贱,七分土地三分田,老幼妇孺做农活,青壮劳力去驾船。因此说船帮营生无小事,虽然跑长途水运的山货,如棕片、桐油、草药及木材等业务多的是,但是千里护航如护镖,帆船飙险滩、过洞庭、入长江,一路上不得有任何闪失,途中一旦有船只触礁散板或者沉没赔款事小,弄不好还会出人命,又得凭添出几户孤儿寡母来。所以领头的船帮帮主就显得尤为重要,有好的水上身手,目光如炬且有毅力、有恒心的人方可担当此重任。据说廖光磊他爷爷的爷爷能武公在18岁那年就接任了船帮帮主,当时是受命于危难,那是他一辈子也无法忘记的一桩悲壮往事!

  船帮流传着一首上千年的气象歌谣:桃花水涨三月间,老天拉下娃娃脸,春讯如同脱缰马,追风追浪到跟前。那一日,原本是一个大好晴天,载满山货的船队从县城东坪出发,进入崩洪滩滩垴上的孟公塘后,船工们正聚精会神、拉开架势闯滩过峡,谁也没有闲工夫去看天色,但是头船刚进入崩洪滩滩口,突然间就狂风大作,暴雨倾盆,天色也黑得像锅底,而已经驶进了滩峡的头船再靠岸是不可能了,执舵的船帮老帮主廖今生在后舱一声呐喊:“头篙手,把牛卵子给我鼓大点!一篙要顶十篙用啊!”在下水船过激流险滩时,头篙手手中的竹篙每一篙该甩向何处,这是船头会不会偏离航向的关键,可是这时,头篙手却丢过来一句,“眼前一片漆黑,我看得咯卵清呐!”回应声未落,后面的船队就只听到江峡中轰隆一声巨响,但见船板满江漂,头篙手和船帮帮主也就在那次事故中双双遇难……

  有人撕破嗓门喊响了船帮谣:前面滩涂打烂船,后面滩涂船扬帆!船帮是不能因出了事故而解散的,年仅18岁的能武公就在此次被推举为船帮新帮主……

  继任后的廖能武从此便记住了一条硬道理:启锚先观天,莫与老天抢时间。
 

  俗话说小心驶得万年船,但哪里又会有绝对的安全呢?能武公也只能是尽人事。他这数十年水上生涯中,也曾多次经历过船毁人亡的惨剧,真不忍回首啊!

  眼下,他就要卸任了,却在为下一任帮主的人选犯难,他必须要抓紧物色一名本领过硬的船帮新帮主。这副担子他原本早有打算想交给长孙廖盛众来承担的,他人品厚道,又在水上历练了近30年,但就在四前年的桃花汛期间,他独自领了一个水手送短途货运去益阳时,也是……在穿越自己家门口的崩洪滩出事遇难了。

  能武公其实还有一个次孙子,叫廖盛淼,虽然撑篙执桨掌舵样样都身手出众,但小聪明多,为人做事落不到实处,“这是作为船帮领头人的大忌呀!”

  其时,阳春面的气息仿佛仍在喉舌,能武公终于还是没能够忍住,又回过了身去,但他有意识地将头颅昂了起来,让目光越过眼下的崩洪滩和满天星乱礁滩,再一次深情地落在了商铺林立的江南镇上……他这大半辈子人生其实一直在思谋着想在江南镇上拥有几间商铺,“资江河里一艘船,不如镇上半间店。”他口中喃喃自语着,这才一路沉思下了山,心深处却难免会奔涌着遗憾。

  家人正在为他庆生日忙碌,哪知刚进屋落坐,取出火镰和纸纽欲打火再续一袋旱烟,身后一干船古佬就吆喝着进村了。他在堂屋门口远远地望去,见伙计们正抬着一根长长的桅杆,并且桅杆上好像还爬着一个人。“嚯,这帮兄弟,是在搞么子名堂嘛!”正纳闷间,伙计们就已经把桅杆搁在他家的门口了,“恭喜帮主,贺喜帮主,这是老天爷给您过生日添柴(财)啊!”一个个都欢天喜地的。

  桅杆是船的灵魂,捡到桅杆就如同造了一艘新船。廖族长手中正握着铜嘴烟枪,连巴了几口才“噗”地吐出了一串飘渺的浓烟来,这才把一双鱼鹰般的目光投了过去,先是看了一眼桅杆,“啧啧,这个船家了不得,桅杆是每年都上过桐油的!”廖族长在心里暗自赞叹。上过桐油的桅杆坚如铜柱,虽然在江峡中遭遇过礁石撞击和巨浪摔打,但依旧油光锃亮;他再看那双手双腿如铁箍般搂着桅杆酣睡的汉子,见他衣衫已被激浪狂涛扯成了碎片,人的神态却依旧安祥泰然……他于是勾下身去,用两个指头先是往那汉子的鼻孔边靠了一靠,又探了探他颈部的动脉处,故而道:“你还真是会睡呀!”便回头朝屋里的儿媳妇喊话,“赶紧的,给煎一大锅老黑茶姜汤水!”然后又嘱咐身边的两个年轻船古佬说:“喂,你们把他抬进我房间的木桶里去,让他先用老黑茶姜汤好生在杉木桶里泡个澡,祛祛寒气,记得在他醒了之后,再给他多灌几碗老黑茶姜汤!”

  寿宴照例进行,毕竟是廖老族长兼船帮帮主过大寿,白驹村两百多户人家每户都有当家人前来祝寿,包括船帮里的50多条汉子在内,流水席开了28桌。酒宴上船夫水手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猜拳行令,热闹得把整个白驹村都抬了起来。但能武公并没有放开饮酒,他心里始终惦记着那泡在木桶里的汉子,中途还进过房中几次——尽管他一生中这类事情见得多了,早料到此招定会灵验。

  村人们在酒足饭饱后都陆续散去了,只有船帮汉子仍然在猜拳行令:

  “一根篙子插到底呀!两片桨叶挽狂澜呐!”

  “桅杆笔直指青天呀!布帆兜风船向前呐!”

  “一根纤缆众人拉呀!拉直河流拉直岸呐!”

  船古佬们正在你一句他一句行着洒令,身后却忽然传来了一个陌生的声音:

  “上滩容易下滩难呀!靠人靠神更靠天呐!”

  众人回头,原来是白天“捡”来的那条汉子,并且见能武公立在他的身后。

  “嚯,这汉子不错!”能武公在心里说,“一言击中要害,心有敬畏。”

  “来来来,饮酒,饮酒!”微醺的船古佬们立时起身热情相邀。

  “好好好,”果然是一条铁打铜铸的硬汉子!便拱手言道,“由我来先敬各位恩人吧!”一连就饮下了三大碗,而后又是一句酒令,“资水荡荡七百里,脚踩风浪潮头立。”接令的却是能武公,“注入洞庭奔长江,大海作浪连天际。”

  那一夜,船帮伙计们直把酒饮到了月上中天,才如同脚踩波涛般晃荡而归。

  第二天一早,船帮人都已经来到了停泊在孟公塘江湾的船上,那汉子也上船了,是能武公亲自把他领上船的,他居然满面红光如常人一般,并且捉篙弄桨掌舵照样玩得溜活,但问题也接着来了,他从哪里来,包括姓甚名谁都给忘记了。

  老族长兼船帮帮主的能武公昨夜在给那汉子亲手喂老黑茶姜汤时,就仔细抡过他的耳垂,察看过他的手掌纹理,“嚯,也就30岁吧!”能武公说。他是很自信从一名江湖术士那里学来的这一套本领的,而今天却是想要辨识那汉子在船上的功夫,见状后顺口便说:“既然你们说他是老天爷送给我祝寿的,那就叫他祝寿吧!”族长此言一出,“祝寿”就“扑通”一声跪下了,眼里闪着泪光说:“老帮主,您和船帮兄弟都是我祝寿的救命恩人,从今往后,我这条命就交给白驹村船帮了!”能武公也赶紧还礼说:“祝寿你客气了,江湖之内是一家。”

  年长些的族人其实都心知肚明,能武公这个族长也是捡来的,他的父亲就是上一任族长,膝下二子都是绝顶的聪明,但族长也不能徇私呀,于是长子能武十多岁就进了船帮历练,却把幼子留在家中,还给他专门请了私墪先生,其用意当然也就很明确了。后来的变故就是出在准族长能文的心术不正上,他曾多次威逼利诱管家瞒报船帮收入,篡改发放红利账目,毕竟纸包不住火,事发后老族长气得一口黑血喷出,一声长叹,“你这是自毁长城啊!”并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连夜嘱家人把族中的几位长老请来,当众交待后事:“吾死之后,族长一职由长子能武兼任。”说完就断气了。长老们一时大愕,便帮着忙起了丧事……

  “毕竟许多年过去了,并且当时也没有几个人知道详情。”能武公每每忆及此事时,便在心里由衷地说:“兄弟,人生在世,德性和品行才是最紧要的。”

  族长易位是族中大事,仪式当然是在廖氏祠堂举行,而且把另外几位能字辈的老人也请来作见证,供品已然备齐,香烛也点上了,能武公一脸庄严地在先祖的牌位前磕头,之后喊应能文说:“吾弟呀,族长一职我这就交给你!”廖能文不卑不亢地走过来,也跪下了,欲从兄长手中接过那一只象征着族长权威的乌亮牛角时,双眸一亮,但老族长能武公却稍作了片刻停顿,然后又慎重其事地说:“有两件事我得当众强调一下,第一,船帮仍坚持老规矩独立核算,赢利部分与族上按旧约分红;第二,我想在退位后趁自己这把老骨头还能动,另辟荒山种植茶树,如果有愿跟我一起干的可以加盟,只是要请新任族长考虑在五年之内不另增人头费。”廖能文听后便起身向兄长拱手说:“我看行。就这么定了!”

  数日之后,船帮就又接了一趟跑汉口的长途货运,已卸任族长的船帮老帮主能武公力排众议,亲自坐镇在头船的船头上,却把亲近了大半辈子的舵柄交给了外乡人祝寿执掌。也许是老天爷有意要成全他,那一趟长途,无论飙资江还是过洞庭,居然都出奇地顺利,比原计划还早一天到达汉口的廖家码头……

  多年以后,祝寿便成了长孙祝篙子心中的河神爷和他人生中的一根标杆。

  船帮帮主传位是要先祭拜河神的,得祈求神明的护佑,崩洪滩垴上的这一块黑色孟公崖就是河神爷!崖壁上被一代又一代纤夫的纤缆勒进了无数道深深浅浅的纤痕,也被竹篙的铁矛戳出了无数个篙眼。船帮人自豪地说,这就是他们无数代人写下的天书!

  传位的日子是能武公亲自选定的,那一天风和日丽,十几艘木船一字摆开在孟公塘,老帮主一声“唉哩喂哟——”的号子声喊响,船帮人便在齐崭崭的“依哟——嗬嘿!”的应声中如升旗般将帆篷拉上了桅杆,紧接着又把事先备好的祭品摆放在船头,几十条汉子一并下跪,再由老帮主将头船的舵柄交给新帮主。

  江风轻抚白帆,阳光照亮船队,开阔的江面上有水鸟在嬉戏,崩洪滩的滩啸声隐隐地传来,船古佬们跪出一片黑红的脊背……但是在如此肃穆又庄严的传位仪式上,族里却有个别年长的人,尤其是在船帮中早已有了一定影响力、也想要做老大的二少爷盛淼却极度不满。“算什么东西!”这是盛淼在小声地嘀咕。

  能武公是何等智慧和目光如炬的人物?为了不至于使这种抵触情绪继续蔓延,他接着就与新任族长的弟弟能文一并商量又抛出了一个再聚人心的连环方案,那就是把一拨年长的船古佬留下来同他一起修建九峡溪的联珠桥,而一拨年轻人则跟随新任船帮帮主祝寿,照样驾船跑湖北汉口或江苏南京乃至重庆等地。
 

  自竹篙子他爷爷做了船帮帮主以后,大半生精力都倾注在给了他第二次生命的白驹村船帮。这一年祝寿36岁,是本命年,也就是在这一年他却做成了两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娶了能武公的二孙女为妻;明眼人一看便知,老帮主这又是在给船帮也是在给整个白驹村人“和亲”。他的长孙女廖盛花早在三年前就已经开了先例的。当时,离白驹村只有20多里的半边山上,有一股势力不小的山匪常年打着劫富济贫的口号到村里来骚扰,为首的山大王一眼就看中了老族长的大孙女,并扬言说:“要是廖族长愿认我这个长孙女婿,便可以保半边山与白驹村从此相安无事。”这个土匪窝子是颇有来历的,据说还是石达开手下的一支旧部在半边山驻扎时留下来的,下山时声势浩大,人人跨高头白马,头缠红巾,个个会双手使火枪,骁勇强悍,威猛若虎豹,就连当地官府也拿他们毫无办法。

  “爷爷这也是被逼无奈呀!”能武公送长孙女去“和亲”时,曾一声长叹。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也就是这一支土匪武装在后来的抗日战争打响不久,却是大梅山地区首支高举起“湘中铁血游击支队”的义旗,开赴到淞沪前线的骁勇骑兵;而留在山上的几十名女眷,在数年后的雪峰山抗日大会战中,由能武公的长孙女廖盛花统领着,在安化与溆浦交界处的擂钵山下,成功地阻击过一支偷袭芷江机场的日军顽寇并谱写了一曲巾帼英雄传奇。但事情的结局是,开赴到淞沪前线的骑兵就再也没有人回来过,而去阻击偷袭芷江机场的日军顽冦的女眷们也同样无一生还……再后来还是由光磊的奶奶领着白驹村全体廖姓族人,会同祝爹的父亲召集了白驹村的船帮人在“土匪窝”的半边山上为英烈们垒了两座偌大的衣冠冢,中间还立了一块无字石碑,四周种满了廖盛花在娘家做闺女时就特别喜欢的山杜鹃……此后,每逢春天,四周的山杜鹃迎风怒放,红得如同滴血……

  光磊是在奶奶讲述的故事里长大成人的。只是奶奶每每说起以上这一段旧事时,她会总是一脸的肃穆,而眼神中却幽幽的似充满了神往。她最后还会补充一句,“白驹村人都一直说我们廖家的女人明大义,懂事理。这当然也包括了二姐,当老族长提出将二孙女盛珍许配给船帮新帮主祝寿时,她一口就应下了。”

  祝帮主当年所做的第二件大事,却是花了有足足一个秋冬的枯水季,由他亲自率领船帮人用数年时间购来的炸药,炸掉了不知毁掉过多少船只和家庭的满天星乱礁滩。也就是那一次,祝帮主在排哑炮时还险些丢了性命——人刚接近哑炮,便突然“轰隆”一声巨响,幸亏他敏捷若灵猴,就势卧倒在一块巨礁旁才又躲过了一劫,不过自从经历了那一声巨响后,他似乎便恢复了部分记忆,记起了自己应该是曾经有过妻室的,但也仅止如此,却再也记不起任何细节来,于是就有了在垒砌分水长堤时,祝帮主便忽发奇想,又在堤垴上砌了一座寡妇矶。

  从此以后,满天星乱礁滩不复存在,资水也多了一处壮美的人文景观。
 

  祝爹是白驹村原船帮中的最后一名头篙手,个头高,体型瘦,骨胳硬朗,船帮人一律都叫他竹篙子。他也确实像一根竹篙子,无论往哪里一站,哪里就能被他站出两个脚窝来,也有人还说他像一根桅杆的,这当然是在形容他桩子站得稳当、站得持久、站得直。而事实上,他也确实是一条在船头上迎着风浪站立了好几十个春夏秋冬的硬汉子。这些年以来,他就一直守着一艘老木船,把“家”安在崩洪滩滩垴上孟公崖下的孟公塘,他这是决意要以崩洪滩为邻,以船为家了。

  孟公崖是一方崛立于资水北岸的悬崖,颜色黝黑,形象酷似一尊巨人的高昂头颅,崖下即是一湾深潭,人称孟公塘,是往来船只停泊歇息的最佳去处。而这些年来江上往来的船只也已经稀少了,祝爹的这一艘老木船,也就成了资水孟公塘江湾里的孤舟,好在这孟公崖垴上,还经常有一个借宿白驹寺的村人眼中的廖疯子居高临下地望他一眼,也算是一种无声的照应吧。当然了,廖明地更多的时候并不是望江,而是在仰望江对岸的白羊山。这一座名叫白羊山的大山与廖家是有着瓜葛的,也就是当年说小少爷有一口非富即贵的好牙的江湖术士还说过,“你们廖家的屋场地正好在虎形山下,大门面朝白羊,是世世代代的福气呀!”但他后来又叹息了一声,指着左侧叫弩形山的小山包说:“在这座山包上若能建一所学堂就好了。”也就是经那人这么一点化,明地的曾曾祖父能文公就当真倾其一半家产在山包上建了一所私塾,从此改弩形山叫学堂山了。如今学堂山依旧,私塾学校却早已经坍塌,好在早年间祝爹的台胞二弟捐资新修了一所白驹村希望小学,可是这些年村里所剩的留守少儿无几,也又孤零零地废弃在山包上了。

  庙里的晚钟撞响过后,明地叔又开始研“墨”了,然后静坐于观音佛像下的香案前,悬着手横平竖直地写起颜体来。他是白驹村里少数几个既读过私塾也进过新学校的人,但如今却早已无人再关心他的过去,他自己也在努力地想忘记自己的过去。曾经指定的廖氏家族继承人,土改时只藏了几卷线装残书在蓝布长衫的怀里,而那几卷残书,就一直藏在大庙观音佛像的莲花座下由虫子在啃读着。

  光磊忽然又记起了一件旧事,他年少时一有空就喜欢往寺庙里跑。有一天他总算见到明地叔龇着满口白牙笑了,果然是一口白而整齐的绝好牙齿!这么一大把年纪了,牙齿照例白如美玉。这确实是个奇迹!光磊始终记得,那时他告诉明地叔说,从今往后不再兴阶级成分了,只有社会阶层……话没说完明地叔就抢着说了一句船帮话,“本该是这样,江河湖海同一家,顺风顺水闯天下。”说着便龇牙笑了,笑出几许天真,尔后又面向菩萨作揖,“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光磊也便有了感动,而且有了几许心得,那时他已经学写诗了,便顺口吟道:

  老天开恩,苍生有福
  天下秩序从今始
  河清海宴无重数

  廖光磊并没有想到,他这么信口开河的几个句子却令明地叔赞叹不已。待他走了之后,明地叔竟然再一次展纸握笔,把这几个句子用庄重的颜体录了下来。

  也有人说:“明地疯子就是有城府,深得如孟公塘里的水,见不到底。”

  光磊无数次听奶奶传古,发现老人似乎总是在有意回避着能文公一脉,更少言及明地叔。为这事他还专门从侧面问过祝爹,可祝爹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何况是一个家族。”其实光磊早已经隐约感觉到能武公和能文公之间是有过结的。至于是什么过结,他也不太好刨根问底去深究,毕竟是祖上人的恩怨了。

  光磊的奶奶出生于大户人家,读过三年私塾,在38岁那年就守寡了。他爷爷其实一直活在奶奶的记忆里,奶奶总是说,你爷爷是一把撑头篙的好手,他经常会在半夜里踏着崩洪滩的巨浪回家里来,难道你没听见过篙子声吗?奶奶尽管已经上了年纪,鸭蛋脸却仍然是饱饱满满的,就在她满70岁那年,她还从箱子里翻出过一件蓝花旗袍一个人偷偷地对着镜子穿上,一会儿侧身,一会儿扭头,照了又照。奶奶是很欣赏竹篙子的,她常说:“竹篙子上了船后真是见风长,不到17岁就长成一米八二的篙子了。”奶奶还说起过竹篙子17岁那年经历过的一件稀罕事:“那一年五月,船帮的十多条货船满载着山货过洞庭,湘资沅澧四条水系一夜之间暴发山洪,湖上浊浪滔天,杂树茅草漂浮湖面,头船的舵叶在甘溪港入洞庭时就被茅草缠死了,舵柄因用力过猛已被折断,而且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港湾停船修理,当他爷爷祝帮主正望湖兴叹时,立在船头的孙儿祝篙子居然将身上的短衣短裤剥个精光,一头扎进万顷洪涛,潜水至船尾,两手搂着半根舵柱硬是用他的赤身充当了舵叶……那需要怎样的蛮力和毅力啊!”奶奶接着又说起了家事来,“祝篙子他爷爷娶了我们家盛珍后,盛珍七年时间就给他祝家生了三个儿子和两个闺女。”竹篙子是祝家的第三代长子,白驹村船帮中照例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每户每一代人中也只有长子才最有可能会被安排进船帮。祝家第三代的老二和老三后来都当兵吃官粮去了,老二当的是国军,后来去了台湾,再后来又成了大老板,“祝家是我们白驹村的福星!”奶奶对祝家的赞叹是由衷的。

  光磊的奶奶也是个老寿星,活到了89岁,只是这后来的事情她却没有见到。
 

  祝家第三代中的老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还由省台办一位副主任陪同回过一次老家白驹村,这件事光磊曾亲眼见证过。自那以后祝家老二的儿女孙辈又在国内投资了多家规模不小的实体公司,并且还给白驹村捐资建了一所学校,这当然也是祝家老二的心愿,他那次由省台办副主任陪同回乡时已满头皆是银发,好在当过少将的他腰板仍然硬朗,并且还专门到过泊在孟公塘唯一的那一艘木船上。

  老二说:“我近来常梦见寡妇矶和崩洪滩,也梦见孟公塘还有一艘老船。”

  那时光磊已经调到了县文化馆,听说有台胞大老板到了村里,也就匆匆忙忙赶回了家中,没想到就是祝爹他二弟。这不也是我们廖家的亲戚吗?台胞二弟阔步走路,站姿如松,虽然语气中仍带着乡音,但说话措辞却颇有 学者的风范,刚上船就一脸愧色地对兄长祝高之说:“祝家幸亏还有哥哥你一直守在白驹村,守着这一艘船。”两个老兄弟相见,祝爹却回了一句令众人意想不到的话,“想想往事,这是何苦嘛!”二弟苦笑着一时无语,只有下游的江声在沉沉低吼。

  “是的,一切都过去了,而我们却已经垂垂老矣!”这带有唏嘘之声的话是蹲在孟公崖垴上的人说出来的,那个人不是别人,就是大多数村人眼中的疯子——能文公一脉的廖明地,只是他的这一番慨叹,船上的人不一定听得到。

  祝家老二此次回乡探亲,虽然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却给搞文学的光磊留下了一种山高水长的长者印象。那时已是秋季,由于上游的柘溪电站截流蓄水,平时淼淼深渊的孟公塘就显得小了许多,下游的崩洪滩更是显出了一副骨瘦嶙峋、老态龙钟的样子。光磊忽然发现,老二的眼中似乎有着几许难以捉摸的忧伤之感,他立在船头向上向下观望良久,之后便当着老大祝篙子的面说:“浅浅的海峡把我与家乡隔得实在太久,我们祝家人欠这条江的情实在太多,欠白驹村人的情实在太多,多得难以回报啊!”二弟还对兄长祝高之能始终在昔日船帮泊船的孟公塘坚守着一艘老船,并决意要以船为家的做法表示了由衷的钦佩,他颇有感触地说:“也只有吾兄您在为白驹村和祝家守护着这一条资江,您就是白驹村船帮,更是我们祝家人留在这七百里资江的一股浩然之气!”祝家老二说这番话是有前提的,他已经进村去拜访过自己还能记得起名字的如今还健在的十多位老人——过了村口联珠桥,沿羊肠子村往里走,一直到向阳岭的山脚下,却很少见到有人在田间地头务农,一打听才知村里除了老幼妇孺留守在家,青壮劳力都一窝蜂到沿海广东那边打工挣钱去了,这不免令老人多少感到有些揪心和遗憾,乃至他后来去金鸡坟地祭拜祖人时,内心仍倍感落寞和隐忧。

  竹篙子确实是那种一根篙子要插到底的倔犟人,光磊曾经听到过一个有关他的传闻,说的是当年在船帮解散后不久,当他得知上游要修建拦江大坝后,还把儿女们全都叫到那一艘土改时分到了自己名下的船上,硬是由他掌舵执篙,儿女们上岸拉纤,一直把船驾到了资江二源合流处的双江口,再由双江口返回后,才将船泊在孟公崖下的孟公塘江湾。至于他为何要执意如此,自然只有船帮的汉子们才能理解:资水七百里,竹篙子这是在溯源啊!不久后就传出了一首歌谣,“白驹过隙,光阴如许,资水七百里,滩多浪涛急,唯有孟公塘,深沉不见底。”而这首人们不知所云的歌谣却是从明地口中传出来的,村人只当是笑谈,光磊却怎么也笑不起来,也就是从听到这一传闻后,他心中对祝爹更加充满了崇敬。

  祝爹有三儿两女,并已有孙儿重孙若干,而且不少人颇有出息,有在本县做了副书记的,也有在省城当了处长的,他们也各自都已经把父母接进了城里,唯有他祝篙子一意孤行,顽固到底不愿意离开白驹村,更不愿意离开资水,儿女孙辈们实在拿他没有办法,后来他们的母亲(奶奶)走了,就干脆又给父亲(爷爷)改造了这艘昔日的旧木船,让祝爹在孟公塘船上安享江上清风水意的晚年。

  祝爹的心里其实是孤独的,而这一种孤独,又只有在这一江汤汤流水的轻抚中才能得以消解,尤其是这一次他二弟的突然出现,又更加激荡起了他对以往岁月的种种回忆……
 


 

  在祝爹二弟离开白驹村之后的某一个下午,光磊又一次来到了祝爹泊在孟公塘江湾的“家里”,这一次他是有备而来的,还特意带了一坛家里窖藏的老酒。

  “你来了。”祝爹的声音很平静,似乎一点也不觉得意外。他真是个怪人。

  光磊便开门见山,“我是来听您叙旧的。”说着就把酒坛子放在船头甲板上。

  祝爹朝酒坛子瞟了一眼,目光却柔柔地一亮,又稍怔了一下才进了尾舱。

  光磊知道祝爹这是要去做下酒菜。蔬菜是他自己种的,就种在孟公崖垴上的几分黑土地里,还种了上百株烟叶,他每餐都少不了清水煮鱼,渔网就放在舵尾上。只一会儿,船尾果然传来了火镰撞击石子的“叮叮”声。这声音于光磊是熟悉的,熟悉得如同年幼时听过的童谣,因为在白驹村凡是驾过船的老人大多都还是沿用火镰击石取火,这也许并不仅仅只是一种习惯,而是潜意识里有着一种对往昔事物的留恋或者依赖。这时,淡蓝的炊烟就从船尾袅袅地升了起来,俄顷就又有了几许江风拂过,炊烟便如瀑布般倒流,紧贴着江面缓缓地随风淌去……

  光磊心里的记忆也在流淌,不禁想起了去年在一天门渡口见过的一位打草鞋的老人。老人比祝爹还要年长,头发眉毛胡须全都白了,双目已经失明。更准确地说,是他先“听”到他的。那次是廖光磊忽然心血来潮,想利用周末去为已经开了个头的一组资水系列散文补充创作素材。他是骑车从县城东坪沿资水北岸的纤道而下的,小半天就到了寡妇矶下游、也就是江南镇对面的一天门渡口。

  在途经崩洪滩和寡妇矶这两处江域时,光磊也曾驻足过,还仿佛见到了眼前的江峡长滩中有嶙峋的礁崖又疯狂地长出水面、船板四散乱漂……他的爷爷就是在崩洪滩丧命的。他当时没有勇气往深里想,正好这时,远远地就听到了从下游传过来的沉闷的“嘭嘭”声。这声音于他并不陌生,但一时又想不起究竟在哪里或是什么时候听到过,出于好奇,光磊飞身蹬上了自行车,朝着响起声音的方向风驰而去——原来是从一天门渡口的一艘老渡船上传出来的声音。渡船确实是老了,老在一边,船篷上长满了绿苔,船头枕在一方黑色的礁石上,一前一后插着的竹篙上也似长出了细小的白毛菌。渡船的旁边停着一条趾高气扬的机器船,凡过渡者,每人五元,骑摩托车的另加三元,自行车加两元。

  光磊当然没有去理会那一条机器船,而是把自行车靠纤道里边停稳后又上了锁,然后就直接向一旁的老渡船走去。也不知是为什么,当他快要走到船头时心里忽然有了一种近乡情更怯的感觉,沉闷的“嘭嘭”声骤然就止住了,船舱里却飘出来一个苍老的嗡嗡的问话声,“你来了?你终于来了?是来穿我织的一天门草鞋吗?”光磊低首朝船舱里望去,里面的光线有些暗,但他还是清楚地看见了一只露着青筋、皱巴巴、举着捶草棒的手,停在眼前如一个问号……

  “是的,我是白驹村船帮的后代,是来穿您织的一天门草鞋的!”光磊的眼眶已然湿润,说话的声音有些颤抖,是心在颤抖,这也不完全是一个善意的谎言。

  进了船舱后,老人并没有起身,只是勾腰用手去摸光磊脚下的鞋……

  “你穿的是皮鞋,根本就不是船帮人,你是个骗子!”老人居然嚎啕起来。

  光磊本来就心里发虚,一阵慌乱,竟无言以对,便逃跑似的走出了船舱……

  他后来才得知,老人就是一天门人,因为天生残疾,一生未娶,半辈子靠给驾船人打草鞋为生,船帮中人也就与他亲如兄弟,所以他经常说:“船帮人是我的衣食父母。”后来船帮散了,没人再买他的草鞋了,老人寂寞得心慌,就找到这一艘废弃的渡船住了下来,每天一早起来照例捶稻草,织草鞋,晚上又把织好的草鞋一只一只扔进江中,口中还喃喃地说:“船帮一路顺风!”这样就再不会有人嫌弃他瞎折腾了,他就靠当地民政部门发放的残疾人救济款过日子……

  自那以后,光磊就总会时不时出现一种间歇性的精神恍惚——其实那是他脑子里“进多了资水”造成的,是一种精神分裂症,或叫幻想症。凡是在那样的时候,他就总是觉得船帮依旧是存在的,只是不在资江,而是去了天际的银河……

  船身忽然晃荡起来,接着便是一声汽笛长鸣,也就把光磊从恍惚中唤醒了。他定睛一看,才知是一艘自县城东坪开往江南镇的客船从孟公塘经过。这时,有一股浓郁的紫苏味扑鼻而来,原来是祝爹手提竹篮将碗筷和酒菜摆到了船头上。

  “哈哈,河水煮河鱼!”光磊随即便来了声惊呼,“还有这么多小菜。”

  “那你还不打开酒坛子!”看来祝爹今天的心情和天气一样好。

  于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某个下午(具体是哪一天光磊已经记不起来了),一个七旬老人和一个20多岁青年,就在孟公塘船头上对饮和对起了话来。

  “这酒还是你奶奶红姑健在时窖藏的吧?”酒过数巡,祝爹忽含笑问光磊。

  光磊心里一惊,并没有正面回答,只问了一句,“酒的味道还醇厚吧?”

  “肯定是她藏的,我曾经喝过的!”祝爹说:“你奶奶当年视我为半个儿子。”

  “这话我信,”光磊脱口而出说:“我年幼时,奶奶还经常跟我说到你。”

  一阵出奇的沉默,只有崩洪滩低吼的滩啸声……光磊又想起了祝爹离船上岸后的不少笑话,有的是他听来的,也有的是他亲眼见识过的。船帮人上了岸后就是生产队里的一名普通社员,但是,队长派工的声音却是干瘪的,“竹篙子今天你去砍芭茅,牛已经没得草料了。”然而,祝爹一双握惯了竹篙的老茧手,如今拿着一把小小的镰刀却感觉不出丝毫轻重来,刚一动手,就割破了指头,血流如注。“依哟——噢喂!”他并没有喊痛,却猛地呼出了一声震天动地的船夫号子来……祝爹在往后的许多年中,都还一直沉浸在他做头篙手的铿锵回忆中,因此无论是扶犁掌耙或挥锄翻地,还是干别的农活,他都总会在动手前先猛地喊出一声“依哟——嗬嘿!”的号子来,直惹得寂静的白驹村里鸡鸣狗吠。

  “唉,好汉不提当年勇。”祝爹把半碗老酒一口就干了,紧凝着眉头说。

  光磊心里便想,祝爹这一定是误会我说听他叙旧的意思了。于是就有意地把话题往船帮的旧事上引,问他说:“您晓得一天门有个打草鞋的瞎子老倌吗?”

  “他才不瞎呢!”没想到祝爹接话会这么快,“人家的心里明亮得很。”

  “原来你们认识?”

  “岂止是认识?从14岁那一年开始,我半辈子都是穿他打的草鞋!”

  “听说船帮人都是把草鞋称为脚力的,这是真的吗?”

  “嚯,你廖光磊一个吃笔杆子饭的人还懂得不少嘛!”

  “可是我这笔杆子却比不上你这竹篙子。”

  “这是什么话!你这笔杆子难道就不能把船帮人的精气神写出来吗?”

  一句话激活了光磊的心思,他说:“遵命!”几杯老酒下肚,心就热了,趁着酒兴,光磊把胸脯一拍,豪情地说:“我要用笔把船帮人写进银河系去!”
 


 

  竹篙子14岁那年入船帮上船,头一件事就是在崩洪滩滩垴上的孟公塘江湾由老帮主也就是爹爹亲自给他“授脚力”。“脚力”是什么?就是草鞋!那阵势极为庄严,祝老帮主一手拉着长孙祝高之在船头站定,另一只手里拿着草鞋,脸却朝向崩洪滩,只听得他一声“唉哩喂哟——”的号子刚一出口,十几艘船上的50多条汉子便齐崭崭接过声去,“依哟——嗬嘿!”而紧接着,船上的布帆就全都升起了起来……帮主便转身,把六双叠成一摞的草鞋郑重其事地交到新人祝高之的手中,并交待说:“你省着点穿,这回从汉口打转就这12只脚力了!”

  竹篙子一开始还有些颇不以为然,嘀咕着说:“六双呀!六双还少么?”

  他爷爷似乎并没有听他啰嗦,又是脸向众人一声吼喊道:“开船啰——!”

  一阵锚链声响过,几十根竹篙同时射向江岸,又被篙手们用肩胛顶成一张张弯弓,船就离岸了。这一程是空船跑上水,先要到小镇唐观商行去给东家装山货。

  第二天一早,船队正式启锚去湖北汉口。跑下水的单程至少也得十日,作为新人的竹篙子头一趟还没有撑篙的资格,只得手握一根竹篙在船头上立着练“桩子”,刚开始他是很得意的,有一种腾云驾雾或水上漂的感觉,两岸如画的景致更是令他兴奋不己,所以也就不时地扯开嗓门高喊出“依哟——嗬嘿!”的船夫号子。这也是当帮主的爷爷交待的,“先练稳桩子,练好嗓子,然后你才能撑篙子!”直到第三天进入了八百里茫茫洞庭后,他的腿脚就开始又酸胀又发麻起来,但祝篙子毕竟还是个少年,体力恢复得极快,当第十日傍晚船到汉口廖家码头后,看到如此繁华的大都市,他又雀跃起来,吵着要跟父辈们去汉正街逛花花世界。爷爷忍着没有出声阻止他,尽管他的心里有一丝隐忧——“这小子不会走老帮主他大儿子的老路吧?”但他立马又否定了自己的多虑,独自站在暮色的船头上喃喃道:“他天生就是一根竹篙子,船在哪里,他自会插在哪里的。”

  然而真正艰辛的还是回程过了洞庭入甘溪港以后。回程船装的是食盐,比去时更沉,吃水也更深,船上除了留一艄公掌舵和一篙手外,其他船工一律得上岸拉纤。竹篙子当然也在拉纤的队伍中。他首先想的是拉犁的牛,后来又觉得比牛还要牛。那是在盛夏,船过洞庭时,靠的是风帆,是双桨,太阳虽然也是在天空倒悬着,那毕竟还是太阳,但自从上了江岸,系上了纤搭肩,把腰杆弯成了桥拱状后,太阳就已经变成了一个火球,紧紧地贴在了背脊上,如雨的汗珠刚渗出毛孔就又被太阳的火球给吸干了,他仿佛还听到了火球吸纳汗水的“嗞嗞”声。

  船终于进入了安化境内,过了小淹石磅山脚下的江峡,就是江面平缓的百花塅和麻溪口,江南镇便在眼前了。但资江行船的航道多在北岸,而非南岸,在船头甲板上吹了一阵江风,享了一阵清福的船工和水手们又得在一天门上岸。此时六双“脚力”嫌多的竹篙子最后一双草鞋也早已经磨穿了,稚嫩的脚掌和脚趾头尽是结壳的黑血,他刚才坐在船头上歇息时还不敢看呢。幸好从一天门吊脚楼下登岸时,有人从窗口里扔出一串“脚力”,“你们有缺脚力的先穿上吧!”拉头纤的父亲一伸手就接了两双,对着吊脚楼窗口回话说:“老哥,你这是雪中送炭呐!等哪天闲了,我就给你送脚力钱过来。”他留一双,把另一双扔给了儿子。

  从满天星乱礁滩脚下的一天门,至崩洪滩垴上的孟公塘,有整整五里的漫长纤道,从这里开始每一艘船必须得配齐八名纤夫,每一趟只能拉五艘船,如此往返得拉三趟才能把15艘船聚齐到孟公塘江湾,次日还得送货至县城的东坪码头。

  号子声又响了,“唉哩喂哟——”当帮主的爷爷一声吼喊,江天顿时辽阔。

  “依哟——嗬嘿!”应答声又同样是放纵而又齐崭崭的。

  这时,纤搭肩早已经系上了纤夫们的肩头,纤缆也早就由头纤手散开,领队船的头纤手依旧是祝帮主的长子,也就是竹篙子的父亲,号子声还在江面上“依哟——嗬嘿!”随波涛滚动,他那黑红脊背便率先弯下去了,所有纤夫的黑红脊背也都跟着弯下去了,唯有才加入拉纤队伍没几日的竹篙子的脊背,还是白里透着微红……也许这就更加惹得太阳嫉妒了,火球的毒火舌,似乎正在舔着他的每一寸肌肉,但他却始终强忍着,“嘿嚯、嘿嚯”地跟紧着前面的黑红脊背。

  船夫和水手们是趁刚才过一天门下游平缓处时吃过午饭的,也算是积蓄了满身的力量,但是,当纤夫们进入了崩洪滩江峡后,船与波涛却僵持着,此时的波涛已经不是波涛,而是一块又一块涌动的青石……竹篙子还是平生头一次见到这种阵势,再努力地抬起头来看前面的头纤手(那是他的父亲),见他的双脚先是曲着,之后又拼命地伸直,十个脚趾头早就已经挤出了草鞋,像十根铁钉紧紧地铆着沙石的纤道,左手还抱着一圈纤缆,右手试图去抓住一把小草……那可是救命草啊!祝爹回忆说:“我再侧首看后面的纤夫,也几乎全都是相同的样子……”

  这时风已经死了,布帆耷拉着惨白的脸孔挂在桅杆上,这就需要“喊风”了。

  …………

  “唉哩喂哟——嗬嘿!”只听得此时的祝爹忽地一声穿越时空的呐喊,已然酩酊的光磊似乎又出现了间歇性的精神恍惚——眼前有人影在重叠,那是一个个手舞竹篙的骁勇水手,是一队又一队负重前行的纤夫,是昔日的老船帮帮主能武公,是继任的新帮主祝寿,还有命丧于崩洪滩的他自己的亲爷爷廖盛众……也就是因为祝爹这一声突如其来的呐喊,终于释怀了光磊心中有关白驹村人所说的崩洪滩常有鬼魂在“喊风”的传闻——这哪是鬼魂,分明就是活生生的船魂在呐喊!

  缄默半晌后,祝爹一脸肃穆地说:“这就是喊风。”接着又是半碗老酒倒进了肚子里,又说:“得要船上和岸上的人一起呼喊,这样才能够感天动地……”

  光磊当然知道,祝爹这只是简要地说了他在资水的点滴经历,比如船过洞庭湖他把自己的身子当作舵叶,在激浪狂涛中为父亲导航的事,他就隐瞒着没有说。

  那一夜,20多岁的廖光磊,还有七旬的祝爹,就醉倒在老船的船头上……
 


 

  也是在那一个秋夜,光磊做了一个非常奇怪的梦,梦见了他那心高气傲的二爷廖盛淼也走上了他的亲爷爷廖盛众的老路,不同的是,他的亲爷爷是受了船帮老帮主的委派,给唐家观镇上的商贩去益阳跑一趟短途货运,用当下的话说是出公差,是因公死亡的,而他二爷却是对自己的亲爷爷将船帮帮主的位置传给了祝寿心存不满,是他自己主动要闹单干的,所以这事在白驹村从未有人提起过。

  那时的二爷壮年气盛,二奶奶又为他生有三个儿子,小的已满13岁,勉强可以组成船队,就赌气跟曾经是老帮主的爷爷提出来要自立门户。未曾想以船帮利益为重的爷爷也没设法阻拦,只丢了一句,“心已不在船帮,留你又有何用!”

  没有了船队的拖累,一家人轻捷简便,生意自然活泛多了,不到三年,二爷家便换了新船,也确实是令人羡慕的。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新船下水的第二年开春,从汉口装了满船食盐返航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就发生了。

  正是桃花水涨三月天。暴雨中的江水如同千军万马在咆哮着狂奔……这时候,二爷家的新船已经停泊在挨近满天星乱礁滩下游一天门吊脚楼下的江湾里了,只须拉过眼前的这两条滩涂——满天星乱礁滩和崩洪滩,满船食盐便可以交货给小镇唐家观的商行换取运输费了。掌艄的当然是二爷,他起初还有着几分犹豫,双眉紧锁,少言寡语,一袋接一袋地抽着旱烟。凭着他行船20多载的经验,一定知道在暴涨洪水的时候,顶着巨浪洪涛闯崩洪滩是件凶多吉少的事。可他那才17岁的长子,性情却比父亲还要刚烈,也还要心急,见暴雨稍微有了停歇,就执意要启锚开船。他也学着父亲“咕噜咕噜”猛灌了几口老白干后,便冲着父亲说:“船到顶风也能开!”话音未落,自己便跳下江岸去解缆拉纤。二爷明白已阻止不了,只得勉为其难地升起了帆篷……此时雨点子仍在飘着,三兄弟赤着膀子牛吼般喊响了过滩号子,满载货物的木船便缓缓地离开了江湾。

  纤夫拉滩哪——嗬嘿!
  不惜命哪——嗬嘿!
  前面有人坠下滩哪——嗬嘿!
  后面纤道脚板响哪——嗬嘿!

  凝重、深沉的号子声,从江岸上的兄弟三人胸腔里迸出,在江峡中回荡着……

  七百里资水就是一条野河,有名有姓的滩峡九九八十一条,而他们眼前的崩洪滩,便是这八十一滩中最凶险的一条滩峡。船已经过了满天星乱礁滩,又进入崩洪滩中段了,那被两岸群山突然逼得狭窄的江流咆哮着、翻滚着,其声势令人毛骨悚然。水上人有句民谚说:“不是硬汉莫驾船,驾船的硬汉胆包天,有朝一日遇险境,神莫慌,意莫乱!”二爷当然称得上是一条铁打的硬汉子,闯滩过峡,从未见他有过惧色,然而江岸上的三个儿子已经不敢分神再看父亲,只照例把弯成了桥拱状的稚嫩腰杆子拼命伸直,将脚趾头使劲地扣进纤道。匍匐在前面拉头纤的老大的脊梁骨已经在咔吧咔吧地响着,过滩号子声已经乱了,气也已经接不上了,而水势却仍然在上涨,巨浪一个大一个地盖将过来,船舱里进水了,船身在一寸一寸下沉……“天要亡我啊!”有着丰富行船经验的二爷已经预感到了事情的不妙,他深情地望了一眼匍匐在地的三个儿子,在心里说了句:“你们日后好自为之呀!”便毅然决然地做出了无奈的选择——他也只能在这别无选择时——选择了果断地斩断纤缆,以求保护住在江岸上已经挣扎得筋疲力尽了的儿子们,不然,渗水的盐船一旦横头逆转,那是会把紧系在纤缆上的一家人全都拖入滚滚洪流的。说时迟,那时快,撑篙掌艄的二爷一跃而起,冲向船头,从船板上抓起了那一柄明晃晃的镇妖板斧,手起斧落,缆绳便啪的一声成了两截……

  “行船从此莫单帮啊——”这就是二爷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忏悔的呐喊声。

  可是二爷“啊”声未落,就已经被突然断裂的纤缆抽得如陀螺般坠入了激浪洪涛中;船翻着滚着,在汹涌澎湃的江流中被撞成了无数碎片……

  二爷血肉模糊的尸体,是在下游的一天门江湾里被打捞上岸的,闻讯赶来的二奶奶托人扯了几丈粗白布为自己的丈夫裹住尸体。性情刚烈的他的长子满心愧疚,一下子就崩溃了,轰然一声,跪在父亲的尸体旁,两个拳头鼓点般擂打着自己的胸脯,泪如雨下,“行船从此莫单帮啊——”他也在心里无言地忏悔着……

  “这只是一个梦!”醉倒在船上的光磊从噩梦中惊醒过来,喃喃地自语。

  因为有关二爷的过往,光磊所听到过的,也就仅止于二爷当初对竹篙子的爷爷祝寿接手船帮帮主时心里不服气,他也曾问过奶奶,但奶奶总是讳莫如深地有意岔开话题,“你只要记住你自己是能武公的子孙就行了。”他便也不好多问了。

  “你小子不会是……也梦见船帮了吧?”是祝爹的声音,原来他早就醒了。

  “嚯,祝爹你真是成精了!”于是,光磊就把梦见二爷的事和盘托出来求证。

  成了精的竹篙子听了光磊的复述后,既没有说是,也没有说不是,而只是说:“有时坏事会变成好事,资江从此再也没有人行船跑单帮了。”

  不知什么时候明地叔也到了船上,他说:“资江是一本常读常新的大书。”
 

十一
 

  一晃又是多年。但在之后的漫长岁月中,光磊即便是进了省城长沙,自己也做了爷爷,只要有机会回到老家白驹村,他都会去拜访已置身村外的这两位百岁老人。他始终觉得,也只有祝爹和明地叔的心里才一直装着一汪孟公塘——这里是新老船帮帮主传位的地方,这里有一尊世代凝视着船帮闯滩过峡的河神爷!

  这天一早,光磊踏着白驹寺的钟声又来到了泊在孟公塘的那一艘老船上。

  祝爹已经熟悉了光磊的脚步声,他正在船尾生火做早饭,光磊前脚刚踏上船头,祝爹居然就丢了一句,“你祖上能武公是我们白驹村一个永远的神话。”

  “其实祝爹也是!”光磊接话说,“您并没有把船帮人驾船看成是一种谋生的职业,而是一种贯穿于一代又一代白驹村人生命过程中的精神与信仰!”

  祝爹却忽然说:“他会来吃早饭的。今天你不用再爬山去看他了。”

  光磊一时还没有领会到祝爹所言,着一身褴褛长衫的明地叔却已经上船了。

  于是,两位老人皆莫名其妙地大笑起来……

  他们是快乐的,即便是到了百岁高龄的老年,仍然能与一江资水相随相伴。

  光磊猛回头向崩洪滩的方向望去,眼前似乎就有十多根竹篙已经射向了江岸,有一队纤夫也已将脊背弯成了桥拱状,还听到了每一个骨节处发出的“咔吧咔吧”声……原来是有船队正在上滩呐!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不正是船帮的亡灵在激荡他的心灵吗?光磊不禁猛地喊出了一串船夫号子来:

  唉哩喂哟——嗬嘿!
  前面滩涂打烂船呐!
  后面滩涂船扬帆呐!

  【原载《湘江文艺》2022年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