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王立世

《诗篱笆》作品点评(三十二)

2025-01-22 作者:王立世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王立世,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名作欣赏》学术顾问。在《诗刊》《创世纪》《中国作家》等国内外多家报刊发表诗歌1500多首,在《诗探索》《江南诗》《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国内外多家报刊发表文学评论200多篇。诗歌代表作《夹缝》被《世界诗人》推选为2015“中国好诗榜”二十首之一,入选高三语文试题。诗歌入选《诗日子》《新世纪诗典》《中国新诗排行榜》等100多部选本。部分作品被译介到英美等国。
果园诗人
傅天琳

最后我发现我更愿意回到果园去
回到柠檬、苹果、桃子、杏一样的人群去
沿着叶脉走一条浅显的路
反复咏叹,反复咀嚼月光和忧伤
我深深明白:这片林子是和我的青春
一起栽种,和我的幸福一道萌芽的
就是再次把血咳在你的花上
把心伤在你的树上我也愿意
曾经以为仅仅做你的诗人,太小
这是何其难得的小啊我又是何其轻薄
果园,请再次接纳我
为我打开芬芳的城门吧
为我胸前佩戴簇新的风暴吧
我要继续蘸着露水为你写
让花朵们因我的诗加紧恋爱
让落叶因我的诗得到安慰

 
  在中国,称得上果园诗人的,只有傅天琳。她把青春栽种于果园,生长出生命的忧伤和欢乐。从果园,我看到了诗人对大自然和生命的无限眷恋,同时也领略到诗人天高云淡的襟怀和超现实的心灵宁静。诗人走了,在我心中她不是萧瑟的落叶,而是春天永不凋零的花朵。
 
  傅天琳,1946年生,四川资中人。当代女诗人,原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重庆新诗学会会长、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1年推出处女诗集《绿色的音符》,以“果园诗人”形象步入诗坛。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绿色的音符》《在孩子和世界之间》《音乐岛》《红草莓》《傅天琳诗选》,散文集《往事不落叶》《柠檬与远方之歌》等。从事文学创作60年间,出版诗集、散文集、儿童小说集等20余部。作品曾获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首届优秀诗集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第二届女性诗歌奖(中国作家协会),《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星星》优秀诗歌奖,《诗刊》十位优秀诗人,《星星》十位优秀诗人,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日本、韩国翻译出版诗集《生命与微笑》《五千年的爱》。1988年入选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

 
瞧那些树和草
 小安
 
瞧那些树和草
紧挨着
兄弟般在野外
一个劲地生长
像那样互相关怀
一天天过去
树弯下了腰
被草这个小姑娘
折磨得
只剩下一些胡须

 
  树和草紧挨着,十分亲近,彼此关心。没想到的是,草在折磨树,折磨得只剩下胡须,还弯下了腰。这让我想到冬天,想到寒风。诗人重塑了草的形象,也反证了伤害往往发生在身边,适度的距离可以避免这一切。这是一首意象诗,也是一首哲理诗。这是一首叙事诗,也是一首抒情诗。好诗人不会为意象而意象,为哲理而哲理,为叙事而叙事,为抒情而抒情,往往是自然而然地融为一体。
 
  小安,1964年生,“非非主义”代表诗人之一。毕业于军医大学,后转业至地方精神病医院做护士。现居成都。出版诗集《种烟叶的女人》《等喝酒的人》《卖枇杷的没有仙人果》,小说集《我们这儿是精神病院》。部分作品被收入《中国诗年选》《中国新诗年鉴》《中国最佳诗歌》等多种诗歌选本。

 
叙事诗   
成都锦瑟
 
端午早上
街边几个城管
想要没收一个老头
卖的菖蒲
他紧紧抱在怀中
在地上低泣
他哭得很伤心
像是屈原
抱着楚国在哭
 
  写城管执法,没有哪首诗比这首诗留给我的印象深刻。时间是端午早上,对象是一位老人,城管准备没收老人的菖蒲时,老人一边“紧紧抱在怀中”,生怕抢走,一边纸泣,伤心欲绝。生存之难,从两个细节中真实可见。“像是屈原/抱着祖国在哭”。这种超乎寻常的想象,貌似没道理,但又感觉很妥当。老人忧的是自己,也是祖国,家国命运自然地联系在一起。这个结尾,成就了这首本来难以出彩的诗。叙事的冷静沉着和巧妙的呼应也为这首诗增色不少。
 
  成都锦瑟,川人,现居成都。媒体工作者。

 
无能为力的事物
吕达
 
我把那些书全部扔下
在反复的迁徙中我学会了
只带必备的生活用品
当火车、地铁、公交车载着我们
抵达一座新城市的出租屋
我学会了不再怀着期望
在反复的迁徙中我终于明白
生活是一位铁面无情的丈夫
我要学会委身、屈服
纵然我已一身灰尘满脸憔悴
纵然他把我紧紧抱在怀中

 
  把书扔下,只带生活必须品,抵达城市的出租屋,反复迁徙,不再期望,明白了“生活是一位铁面无情的丈夫/我要学会委身、屈服”。这是一个出类拔萃的比喻,写尽了生活的辛酸和无奈、理解和妥协。从这首诗,我又一次感受到现实主义对心灵的冲击,这一切离不开诗意的叙事和真挚的抒情。
 
  吕达,1989年生于安徽太湖。曾参加《诗刊》社第34届青春诗会。获首届青年诗人奖、第19届华文青年诗人奖等奖项。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作品散见于《诗刊》《诗歌月刊》《扬子江》《星星》《中国诗歌》《草堂》等。著有诗集《伊甸园纪事》《除了爱和祈祷,我别无长物》。

 
立春日,重访梅子山
林珊
 
原来喜悦是可以具体的
具体到鸭跖草,婆婆纳,紫花地丁
甚至是微雨中路过的
两棵木荷树和一株山苍子
 
那天的山谷,多么寂静啊
无数的雨滴
因为寂静
拥有一颗不染纤尘之心

 
  写山却把笔墨落在花草树木和雨上。即使写山,只写山谷的寂静,目的是为了引出雨的纤尘不染之心。其实这一切都是在写山,让我们具体而真实地感悟到山的生机和洁净。诗人以从容而散淡的笔法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没有一丝现代人的虚妄与躁动,反衬出心灵的安宁与精神的高远。
 
  林珊,1982年出生于江西赣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诗集《好久不见》《小悲欢》。组诗发表于《人民文学》《诗刊》《中国诗歌》《星星》《草堂》等刊物。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36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参加《诗刊》社第35届青春诗会、《人民文学》第四届新浪潮诗会、第八次全国青创会。获第十七届诗探索·华文青年诗人奖、第二届中国诗歌发现奖、2016江西年度诗人奖等奖项。2020年,林珊被遴选为首都师范大学第17位驻校诗人。

 
凋零
白月
 
 这世间一定还有没开过的花。
不再开。一定有途中折返的美艳,绝别
的开场白被墓眼洞悉。
 
没有什么可告诫,周围一片荒寂。
 
遇到的花边,幸福的闹剧,不是
你愿相逢的事实。

 
  写凋零,首先想到那些美的香的花,诗人却绕过那些美的香的花,去关注那些没开过而且也不会开的花。折返的美艳,开场白就是绝别辞,昙花一现,比不会开的花还悲催,这一切被墓眼洞悉,散发出死亡的气息。没有什么可说的,周围死一般的寂静。诗人把这一切淡化为花边新闻和爱情闹剧,但愿不会落在自己头上。诗人写到凋零,也写到不会凋零,更多的是不想凋零,有凋零的可能性又害怕凋零,各种心绪交织在一体,让人体味到爱情的复杂与凝重。
 
  白月,70后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获第八届台湾薛林青年诗歌奖、巴蜀青年文学奖。曾出席全国第七届青创会。参加《诗刊》第31届“青春诗会”。鲁迅文学院第31届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著有诗集三部。现居重庆。写作,画画。

 
忏悔
子夜
 
总是喜欢去田间走走
闻一闻泥土的香味
向田埂上的枸杞和野草问个好
 
索性坐下来
沾一点土气
这样,有利于与庄稼交谈
 
很抱歉,我曾在麦地里捉过迷藏
为了一点甜头
还折断过正在成长的玉米
 
那时,我是天然的
像烂漫的野花
还不知道生命的忧伤
 
那时,我还会把蝈蝈捉进笼子里
逼它唱歌
如今,我也有了这样的遭遇 

 
  作为出生在乡村的诗人,对土地的热爱是自然而然的,但也做过折断过玉米和把蝈蝈捉进笼子并逼它唱歌这样的事,那时不懂生命的忧伤,有了类似的遭遇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才有了忓悔的念头。这就是经历产生的诗,在青春的㡳色上写下了生命的痛,不能不为待人巧妙的构思而惊叹,这一切又表现得自然而然,无技巧确实是最高的技巧。
 
  子夜,本名孟昭莹。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星星》《诗林》《散文诗》《诗江南》《中国诗歌》等刊。著有诗集《子夜诗》。

 
自留地
李麦花

有一块地,我们就自由了

我们种高粱,种玉米,种小麦,种花生,种芝麻  
轮流种,把能种的都种个遍
看各样的花开,尝各种的果实
土地新鲜,我们也新鲜

后来我们单纯种树,父亲说,留给后代

再后来,我们什么也没种
自生自灭,还了它自由

 
  李麦花的自由是与劳动联系在一起的,也享受到劳动的成果。这种自由是美好的,但给土地带来了不自由。最后,人“自生自灭”,土地又获得了自由,土地的自由再没人去打扰。人“自生自灭”,难道不是一种自由吗?李麦花的自由与别人不同,这是她对自由质朴而又独特的理解。
 
  李麦花,70后,河南新县人,现居惠州。写诗,唱诗。

 
两只蝴蝶
明素盘
 
轻飘的  烧着春天的火焰
来自于一场雪景 
更多的想象  蝴蝶
让梅花退到一种冷落
无须借助风
它们只做无声的暗许
轻盈如此  沾满月光的翼
互相交织与倾心
不需要理由
我知道是在爱里  要命的飞

 
  以蝴蝶写爱情不足为奇,明素盘在新诗诞生百年之后,重写了胡适的《两个蝴蝶》,只不过把“两个”变为“两只”,强调生命的自然属性。这一首诗完全可以见证新诗百年来思想内涵和艺术表达上的深刻变化。虽然在以蝴蝶写人这一点上都没有偏离传统文人的思维,但在怎么写上迥然不同,留下了时代变迁的印痕。胡适的两个黄蝴蝶,本来比翼齐飞,但“一个忽飞还”的变故,造成了离愁别恨式的悲剧。这个“忽飞还”的就是胡适本人,母亲催他回国与江冬秀成亲。剩下“孤单怪可怜”的那一个,就是胡适热恋的美国康奈尔大学同学韦莲司。胡适母亲亲手导演了一出现代版的梁祝悲剧,带有异国情调的爱情被活活拆散。“不知为什么”是曲笔,不是不知而是知而不言,也可以看出胡适在忠孝与爱情之间忍疼割爱的倾向性选择,与陆游把母亲比作“东风恶”的憎恶反感截然不同。胡适注重写结局,明素盘却注重对蝴蝶自身的刻划和爱的过程体验。她首先把蝴蝶比作“春天的火焰”,在色泽上更强烈性,这也是时代给予女性的解放,而且经过与“让梅花退到一种冷落”的对比,凸现出生命的激情和光芒。“轻盈如此/沾满月光的翼”,明素盘聚焦蝴蝶的翅膀,与胡适的蝴蝶相比多了些浪漫,少了些沉重。“无须借助风/它们只做无声的暗许”,更是胡适不敢想的,在婚姻大事上不愿违背“父母之命”。更精彩的还在后面:“不需要理由/我知道是在爱里/要命地飞”。都是爱,一个飞离目标,一个飞向目标,这个不同的结局不能说与个人没有一点关系,但时代所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胡适的蝴蝶与明素盘的蝴蝶象征着两个不同的时代,一个是旧时代的束缚和不幸,一个是新时代的自由和幸运。
 
  明素盘,祖籍浙江绍兴,居广西,广西作协会员。著有个人诗集《玫瑰集》《我和我的河流皆爱你》。
 
 
无题
——写在寒衣节
鹤轩
 
与哥拉家常
说应该多吃蔬菜多吃水果
多运动多养生
说开一块荒地种韭菜
葫芦,或丝瓜
我们越说越开心
声音越大
 
“哥,记不记得那年
你把爹种的不熟的甜瓜
摘下来
说怕一下子熟了,吃不完”
 
哥的手哆嗦了一下
我也哆嗦了一下

 
  读一首好诗,就是与一位有品味的人对话,能减少人的孤独。这是我读鹤轩的《无题》后首先想到的。
  这是一首纯正的口语诗,一尘不染的口语,看不出人为加工的痕迹,但有巧夺天工的自然和神奇。
  第一节,纯粹的拉家常,兄妹手足之情跃然纸上。“我们越说越开心/声音越大”。像陶渊明找到了桃花源,为精神找到一个出口。
  第二节,一段插叙,出人意料。把不熟的甜瓜摘下来,近似于恶作剧式的破坏,但给出一个天真的荒诞的充满精神向度的理由,幸福如水漫溢,如气球胀破。这种幸福在物欲泛滥的时代,很难找到,也是诗人津津乐道的重要原因。
   第三节,“哥的手哆嗦了一下/我也哆嗦了一下”,这哆嗦放在诗人抒写的特定语境中,就不仅仅是生理意义上的哆嗦,是为失去多年的父亲哆嗦,是为童年的无邪哆嗦,是为幸福的乡居哆嗦,还是为而今的挣扎哆嗦,没有标准答案,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
  鹤轩虽然写的是《无题》,其主旨一目了然。虽然写在寒衣节,但已经超越了物质。这是一首明朗的诗,是一首精神的诗。读后,我们知道诗人喜欢什么、追求什么。

  鹤轩,河南焦作人,一颓废又热烈的女子。她说:“我是西西弗斯推着的石头,永远不会到达终点;我是偏执狂,请宽恕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