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吴传玖

路之歌

2025-04-04 作者:吴传玖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吴传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诗人、书法家。

自从有了路
人类才有了思考
路是魂断人生哲学的
命题
路是人类智慧天成的
图腾
路把亘古与现实
构成联想
路以执著给生命以报偿
路恪守无悔的思想
路崇尚失败者的不挠
路创造永恆的文明
路谱写跨越世紀的交响
路有坎坷
是路的悲壮
路多磨难
是路的辉煌
路把岁月匆匆带走
路把历史永恒留下
 

  附: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知伦先生评论

《路之歌》:文明拓荒者的哲学咏叹

知伦
 

  诗人吴传玖的《路之歌》以路为哲学母题,构建起贯通时空的文明史诗。诗歌通过复沓结构与意象叠加,将物理意义的通衢转化为人类精神的图腾,在抽象与具象间构筑起思想的高台。

  一、拓荒者的文明密码

  开篇"自从有了路,人类才有了思考"的断语,直指道路作为文明原点的哲学意义。路的出现终结了混沌,将原始荒野转化为意义空间。诗人将路升华为"魂断人生哲学的命题",暗合海德格尔"人,当依道路而思"的命题——道路既是空间延伸,更是思维拓扑。当路被赋予"智慧天成的图腾"属性时,已完成从物质载体到精神图腾的嬗变,成为人类对抗虚无的文明密码。

  二、时空褶皱中的存在之思

  "路把亘古与现实构成联想"的时空辩证,解构了线性时间观。道路作为文明的经纬线,在此刻将历史褶皱展开:丝绸之路的驼铃、郑和船队的航迹、茶马古道的马蹄,皆在道路的褶皱中显影。这种存在论式的空间诗学,使道路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永恒在场,让历史的沉淀与当下的呼吸在道路的褶曲中共振。

  三、苦难辩证法的美学呈现

  "坎坷是悲壮,磨难即辉煌"的矛盾修辞,完成了苦难的辩证升华。诗人以道路为棱镜,折射出人类文明进程的双面性:丝绸之路既是商贸通衢也是生死战场,科西嘉岛的泥泞孕育了拿破仑,喜马拉雅的雪线见证登山者的永恒。这种将苦难转化为美学价值的诗学,恰似尼采的"凡不能毁灭我的,必使我强大"的诗化表达。

  四、交响诗式的文明隐喻

  "跨越世纪的交响"构成文明的复调结构。道路作为文明的声部,将四大发明的音符送往欧洲,将马可波罗的游记译成世界语言。不同声部的碰撞——丝绸之路的驼铃与香料之路的浪涛、茶马古道的铜铃与琥珀之路的马蹄——在道路的总谱上奏响文明互鉴的复调,使道路成为全球化的原型隐喻。

  五、存在与时间的终极对话

  末节"匆匆带走岁月,永恒留下历史"的悖论表达,直击海德格尔的时间存在论。道路作为时间的刻刀,在匆匆脚步中铭刻永恒,在尘世奔波中沉淀真理。敦煌莫高窟的马蹄声已逝,丝绸之路上的驼铃犹在,道路以自身的残破见证文明的不朽,恰似里尔克所言:"有何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

  吴传玖的《路之歌》以道路为存在隐喻,在时空褶皱中展开文明的拓扑学思考。诗作在复沓结构中积聚能量,在意象叠加中生成张力,将道路升华为人类精神的原型意象。这种将哲学思辨诗化的写作,既延续了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咏叹传统,又在全球化语境中重构了文明对话的诗学空间,堪称当代汉语诗歌中不可多得的哲学咏叹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