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眉批
——张况与他的新古典主义
2019-12-10 作者:弦意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次
这些诗歌背后渗透了作者辛勤耕耘的汗水,张况博览群书,通晓历史、人文、社会,以及踏实、诚恳的性格,奠定了他在佛山、乃至广东以外更大范围的影响。
认识青年诗人张况,是在2005年春节后。经郑启谦老师告知,我得以参加作协为《佛山诗人诗选》举办的发行大会,张况是主持人。会上还看到久违的安文江教授。作为佛山的文学爱好者,经常阅读三位老师的文章,初次进入他们的圈子,兴奋心情就不用多说了。
第一次神交促使我购买《张况诗选》,走近他的诗歌世界。在诗集自序,这位满怀热情的年轻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生命和诗歌本质、系统的理解,使人油然而生敬意。“我虽德言未立,然从未妄自菲薄。这大概是由于我对生命的急迫感尤深的缘故罢。对于仅有的一次生命,我断不敢简慢。”
2006年,五哥又帮我联系安老师,申请加入批协。数年之后,安老师竟然还记得我这个小字辈加晚辈,打电话把张况也请过来。安老师作为创立第一个地市级批协的作家,不善喝酒却钟情于酒,谈吐谐趣生动;张况是佛山年轻一辈最具实力的诗人,且聊且喝,酒量自是不小;还有中华诗词论坛的张弛站长,酒量豪气。三巡酒后,大家天南地北说起历史、诗歌里的古典诗词,说起写作、文艺批评如何向文化批评扩展,谈论文学、文艺、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如何契合,让人受益匪浅,思考良多。
几天来佛山都下雨,告别师友回家,再次翻开《张况诗选》,又有另一番具体感悟。诗歌如人不假,诗贵自然、天成,他耿直而富于激情的性格,化作诗行里一字一句,散发浓重的感染力。比如《诗人》,读后印象深刻,让人体会到作者某些超现实、敢于发挥想象的艺术特质。
《诗人》第一次神交促使我购买《张况诗选》,走近他的诗歌世界。在诗集自序,这位满怀热情的年轻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生命和诗歌本质、系统的理解,使人油然而生敬意。“我虽德言未立,然从未妄自菲薄。这大概是由于我对生命的急迫感尤深的缘故罢。对于仅有的一次生命,我断不敢简慢。”
2006年,五哥又帮我联系安老师,申请加入批协。数年之后,安老师竟然还记得我这个小字辈加晚辈,打电话把张况也请过来。安老师作为创立第一个地市级批协的作家,不善喝酒却钟情于酒,谈吐谐趣生动;张况是佛山年轻一辈最具实力的诗人,且聊且喝,酒量自是不小;还有中华诗词论坛的张弛站长,酒量豪气。三巡酒后,大家天南地北说起历史、诗歌里的古典诗词,说起写作、文艺批评如何向文化批评扩展,谈论文学、文艺、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如何契合,让人受益匪浅,思考良多。
几天来佛山都下雨,告别师友回家,再次翻开《张况诗选》,又有另一番具体感悟。诗歌如人不假,诗贵自然、天成,他耿直而富于激情的性格,化作诗行里一字一句,散发浓重的感染力。比如《诗人》,读后印象深刻,让人体会到作者某些超现实、敢于发挥想象的艺术特质。
一张口就可以吞下一个荒唐的世界
一回首就可以回到唐朝宋朝
一帘清梦就可以做上千年万年
一壶浊酒就可以醉透一生一世
一个喷嚏惊天动地
一声狂笑地动山摇
一眼看穿黑夜
一步登上九天
一举手总揽三山五岳
一伸足踏遍五湖四海
在尘封的记忆里,可以看到隔世兄弟贫血的心跳
在目光的脱节处,可以寻到自己荒凉的坟茔
在田园与边塞之间
在山川与风月之内
双眼只不经意朝天一扫
日月星辰遂坠地有声
《诗人》的“一”字前10行,综合众多古典诗歌里的描述,刻画出诗人应该具有的开朗心胸,极尽夸张。接下来四行“在”,于夸张中折转、回望现实,发出“日月星辰遂坠地有声”的人生喟叹。前半部分纵横天地的开,到后半部自然合于半现实意境。这样的诗人有理想主义的倾向,如他自语:“贴近生活,我时常表现出对正在逝去的农业文明的无限眷顾;贴近事业,我则对自己的诗歌写作表现得烂漫天真,情趣甚于童子……”“我并不悲观,我知道我正在现实中享受人类文明巨大福祉的荫庇。”
这本500余页的诗集分为古典眉批、万类霜天、爱情童话三部分,版于2001年。虽然还没读过张况已有的13部作品,除了一本《让批评告诉批评》,却能隐隐感觉,这是有标志意义的集子。过半篇幅的“古典眉批”诗歌作品,与近来圈内人士称其为“新古典主义”诗人,自然有前后的因果关系。
在古典眉批部分,诗人把握切入,基于传统文化、传承古典思想,融入清新、开阔的诗风,从孔孟屈原写到李白、陆游,写到谭嗣同、邹容。百余首诗歌的视角之广、内涵之丰,是罕见的,让我们这些发烧友级别的诗歌爱好者也感到汗颜、自愧不如。这些成功之处或可归功于他对汉语诗歌本能和天分的理解。
《老子的声音很近又很遥远》写到:从竹简中走来的老者披星戴月/悉数着天边无限的沧桑/漫天大雪,淹没千年的白昼和黑夜之后/老者用食指捅破东方。《孔夫子的面谱与中国文化》写到:孔夫子从沧桑夜色中探出硕大无朋的头/一种文化渗透一张静止的面孔/呼吸东方文明。等等。运用夸张,在大景物被景下凸显老子、孔子对后人的文化影响,手法形象、生动,把传统的经典写活,实质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准确理解。
这些诗歌背后渗透了作者辛勤耕耘的汗水,张况博览群书,通晓历史、人文、社会,以及踏实、诚恳的性格,奠定了他在佛山、乃至广东以外更大范围的影响。佛山已有12位中国作协会员,“老”况是青年军的领头人,为我们树立了朝气、奋发的榜样。日前,《佛山日报》白兰版专门报道了佛山青年作家六人参加“广东省青年作家创作座谈会”,刊登张况三首新作。其中有首《荆轲刺秦王》。
一柄匕首
划
断:冷冷冷冷的
易水
古典的秋天。被一道逼人的寒光
割伤
一具血淋淋的尸首。由两个汉字
从史册中吃力地
抬出
血写的黄昏。至今
滴水
成冰
从三首新作看到,张况近年更重视形成文心外围的结构、语言要素,对从翻译起步的中国诗歌、已形成的熟知模式,保持了内在意韵的继承和形式上的发展。在处理继承和创新上,把握了新古典主义的“新”与“古”的承辅平衡。他的新古典主义风格既能吸引古典诗词爱好者,又能符合时代诗歌创新的脉搏,有开阔、向上、引起读者广泛共鸣的生命力。
新古典主义风格不是一两篇小文章可以透彻分析,可以成为进一步展开的话题。本文对新古典主义风格作概括、粗浅的学习和描述,有挂一漏万之虑。借此文衷心祝愿勤勉、朝气的老况创作丰收,带来更多好诗歌,给我们学习、借鉴。
与老况交往,深深体会到他爱诗之痴情。他静心创作长篇历史题材的诗歌,从人类诞生的700万年前,一直写下来。年初在西樵山赏花会上,他高兴地说:“现在写到清朝,最后一个朝代了。”然后,他还需要修改一年。
年仅35岁的张况,已经出版15本各类诗歌集子。每次见面,都会赠给我们他的诗集。几年下来,家里已经有他的六本诗集,他送了4本,我在书店买了2本。这篇《古典眉批》,被老况收入最新的诗集里。拙陋的文章无法概括他的新古典主义,贴过来让更多的诗友认识我们南国的诗人和他的新古典主义诗歌。
2005年深秋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