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特刊 > 中诗简牍

【中诗简牍】2022年3月卷(总第118卷)《挺拔》

2022-04-10 10:09:26 作者:中诗简牍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编辑团队:元业、小雪人、老家梦泉、顾念、黎落,本期责任编辑:黎落。 纳兰寻欢、剑方、钱松子等十一位作者的作品上榜。
一、榜单

   【状元卷】
    1.石头 | 纳兰寻欢

   【榜眼卷】
    1.断桥 | 剑方
    2.元春 | 钱松子

  【探花卷】
    1.读《水浒》之林冲 | 记住忘记
    2.乡村亡灵 | 苍凉 
    3.虚度 | 孟萌
    4.不知处 | 素峰
    5.惊蛰 | 流浪的白云
    6.玉兰 | 月若初见

  【同题卷】
    1.隔世 | 东方风 
    2.隔世 | 一叶天下
 
二、编辑小记
 
  喜欢植物,一到春天会在门口的空地种很多花。玉兰树高大挺拔,那种蜡质的白色大花,线条简明优雅,却不简单。就像诗歌,写的时间越长,越喜欢凝练的,高效的,内部可以有多重解构,但在外部还是尽量避开聱牙和纠缠。这期所选诗作中除了钱松子老师的《元春》的深度意象以外,其余的在理解上都没太大困难。个性体验不同,写诗和读诗也不会相同,就像看山看水的三个阶段:出去,观赏,归来。
  一切美的事物都是挺拔的,都令人向往,故此,这一期命名《挺拔》。
——黎落  2022.4.9
 
三、上榜作品
状元卷

石头
文 | 纳兰寻欢


走了半天才发现
自己走反了

赶紧转身
往回走

刚刚离我越来越远的
现在离我越来越近了

那方我们曾坐过的
虚无的石头

又出现在昨晚的梦中 

黎落读诗:
  这首诗很像箴言,还带有寓言的况味。内部的哲思与辩证巧妙地消解在一个动作里。诗人利用荒诞的场景构建了一个人在时间或时空里的缺失,反观,自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现实世界,离最初的梦想,纯粹越来越远,变得越来越不是当初的自己。再回首已经不可能,压在心底的那个自己(石头)成为一个虚无的存在,只能在梦中出现。


榜眼卷

断桥
文 |  剑方


指给我看的人
他的指头涌出昔日的车马
和一条滚烫的大街

水流过了五百年,断桥
像一枚被时间折断的指针
倔强地指向彼岸

流水依旧欢快,经过的每一斗
会打几个漩,翻些许浪花
 
老家梦泉读诗:
  有效的、有个性的诗写就是个我经验基础上独特感悟的陌生化呈现。这其中能够获得共鸣的就会流传下来,当然,共鸣也有多寡、层次之分,也是相对的。这首《断桥》就引发了我的共鸣,短短八行,每一段都有自己独特的呈现:首段,“他的指头涌出昔日的车马/和一条滚烫的大街”,超现实想象,“指头涌出”这样的写法很别致,全景式呈现了往昔未断时的景象;次段,聚焦断桥:“断桥/像一枚被时间折断的指针/倔强地指向彼岸”,神奇的比喻!也因其“倔强地指向”隐喻着对修复的殷殷期待;尾段审视流水:见证沧桑,依然川流不息,触及残破翻起些许浪花,也翻起一腔热烈的期许。桥断,流水不断,跨越的期待不断……


元春
文 | 钱松子


风练到挺拔,比的是积攒。
没有哪个叫声
像泥八哥那样,一刀一刀地刻着,
衬得起我的洁癖。

黎落读诗:
  小诗短小,内藏。侧重利用意象的本体来推演以及变形,将本我灌注外在的事物,巧妙地表明诗人的心迹。具有浓重的象征和隐喻况味。“元春”,即元旦,有更新,重新,再生之意。“风”是势态,姿态,首句是全诗的总领,下面的几行是对其更近一步地细化。“泥八哥”八哥鸟会学舌,全身漆黑,是不洁,是对自我地批评和揭示。“我的洁癖”是“白“是内在和精神”,以黑反衬白,以对白的渴求(刻)对抗黑。然后再回到风,完成挺拔,达到新。文本中倒装与对抗,推进和提升,在四行之内快速实现,令人赞叹。


探花卷

读《水浒》之林冲
文 | 记住忘记


雪不做啼哭垂泪的雨,它不懂得隐忍,只顾
越下越紧。越下越紧的雪,救赎一个委曲求全的人

落草为寇,落的不是雪
落下一粒露水,荧光微茫,悬在草尖

与一场铺天盖地的雪,只能是偶遇
一个内心没火的人,燃不起另一场雪的浩大

另一场雪,纷纷扬扬
下在了六和寺里,被空旷的钟声超度

顾念读诗:
  林冲其人,在施公的塑造里,有忍辱负重、忠君爱国的底层官僚特征,也有仗义疏财,救弱济贫的侠客心理。本诗以大雪开篇,蕴含了林冲落草为寇的“因”,这第一场雪,是黑暗的人间世。林冲内心的“火”因第一场雪的压迫,而燃出轰轰烈烈的第二场雪,这“浩大”,是揭竿而起的梁山起义,这是一场轰轰烈烈的事业,这里就不一一细表。六和寺的雪则是林冲人生的落幕,作者用“空旷”“超度”这样的词,便是对其人生的感叹。本诗抓住了林冲人生中几个比较重要的节点,用大雪隐喻,很好地写出了林冲的一生,构思精巧,值得推荐。


乡村亡灵
文 | 苍凉


白天。经过一间亮灯的房子。
在没有黑暗的地方,坚持不熄灭自己。

光芒响亮地呼吸。羽毛奔涌。
像火遇到火、水遇到水,携自有的响声。

在秋天最深的阴影之中,一个人背玉米回来。
刚刚坐在门槛上。被神召唤的姿势未变。

杨台底村从身后跑过来,
已习惯一扇亮灯的房子敞开它白天的田野。

黎落读诗:
  这首诗中的感情打动了我。有些句子很棒,譬如“光芒响亮地呼吸”。前两段是因,后两段是果,死亡是字面上的,而在看不见的深处,那种怀念,过往,再次一一呈现。诗作有种向上的张力和豁朗。


虚度
文 | 孟萌


落日有浑圆之美
鸢尾花有一根细长的枝
背景图吞没行板
是什么样的鸟站了上去
什么样的硕果沉了下来
大河有消融之术
你抱着短行的一天
终将是绣针入水
悲喜不值一提

顾念读诗:
  全诗像是自然而然流出来的,顾城有诗云“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本诗的气息仿佛。虚度之美,玄之又玄,各位自行体会罢。      


不知处
文 | 素峰


原地站立多久,才算奢侈。
曾与我对视的蔷薇,并未被白鹭衔入口中,随流一路颠沛
或已入海。一道玻璃相隔
银杏树豢养的金蝴蝶滴酒未沾,却
飘出七分醉意。看它们随秋风飞离枝头,又随春风飞回
再飞离。如此,翅膀磨成利刃,仍斩不断风
风,也是利刃。树下行走的人踉跄,额头有十数年割伤的疤。
夜逼过来,淹没背影,无法辨识他的去向
可我知道
即使败了,也是英雄
  
顾念读诗:
  行文老辣而巧思迭起。全诗看似松散,却一直紧紧绕着诗题在发散,不知处可以有多种理解,这些在诗里有巧妙地呈现。但末句的提升简单通俗,在呼应了诗题的同时,却又有相当的主观性和目的性,这样也好也不好:摘掉后两行,也是相当不错的作品,只能说是见仁见智吧。


惊蛰
文 | 流浪的白云


我们都是卑微的溪流
草木
黑暗里细小的叹息声

绿色
像一颗颗苏醒的眼睛
从土地里探出身体

白色的硝烟和轰鸣
像冰冷的雪
覆盖在春天的乌克兰

老家梦泉读诗:
  惊蛰是立春后的第二个节气,万物开始复苏,春雷开始轰鸣。作者从低处切入:我们都是卑微的草木、溪流,黑暗里细小的叹息声。这里不说复苏的欢快,反说细小的叹息,为小诗埋下悲悯的沉重;接着出现的“绿色”,是首段“草木”的延伸,“像一颗颗苏醒的眼睛/从土地里探出身体”,很鲜活地呈现,这里“苏醒”是自然的苏醒,也是社会人的苏醒;尾段聚焦提升:本应雷鸣携雨滋润万物,却成了硝烟炮火屠害生命,春天陷进冰封,被战火肆意蹂躏,春绿与炮火的“冰封”形成强烈的反差,诗意的张力瞬间拉近饱满。作者用“惊蛰”做标题,也颇具匠心,为诗意的呈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场境、时境,加上隐喻、悖论、反讽手法的助推,一首颇具特色的小诗便破茧而生了。


玉兰
文 | 月若初见


在春天。指认一株玉兰
为姐妹

温和的色泽里
包裹着一朵朵火山的灵魂

——它们有白色的火焰
安静,明亮

镜头推至细部。岁月的虫子
正汲取脸颊的嫣红

这并不影响它,每一天都是新的
——形而上学的花瓣,终究会脱落
它用文字的枝桠,对抗虚无

黎落读诗:
  这首诗层次分明,路径清晰,以花入笔,推花及人。整首诗处理的干净,安宁。乐观。


同题卷

隔世
文 | 东方风


竹一身节,虚空,不攀不附
立何处都玉树临风,具君子风度
少时锋芒更盛
老后扶新竹,根系子孙

为纸后恍如隔世
轻薄得被风一吹便飘飘然
加持皇印,盛气凌人
潦倒时也为人做过卖身赎身之契

更有木鱼声声,日夜超度
但有谁知,它在度已,还是度人

黎落读诗:
  同题诗需要更巧妙别致的切入口,很多人写隔世都写成生死相隔。但这首成功避开了约定俗成的范畴,改写竹子到纸张,凭借这一点就可以胜出了。况且在它的立意背后那种讽喻和翻转,多像一个人的两面性。一首具有现实意味的小诗,尖锐,有力。
 

隔世
文 | 一叶天下


与你有关的故事叙述到冬季
春天遇到疫情,未续上
除了早樱,无花共赏
思念折断雨中
蜂蝶带着大片的油菜花逼近城墙
沿小区走一趟,每一片叶都值得牵挂
可你不在,空城记演给谁看
黄昏里的河道,已弯向城外田野的绿

老家梦泉读诗:
  小诗肆意铺展春天的景色:樱花绽放,“蜂蝶带着大片的油菜花逼近城墙”,“黄昏里的河道,已弯向城外田野的绿”。却说春天未到、未续上,为什么?“因为疫情”“疫情”!现实的春天和心理上的春天,恍若隔世,被一道灾难隔离,强烈的反讽、悖论让诗意之花迎雪绽放,独辟蹊径的一首。


【中诗简牍】2022年4月份征稿请点击“阅读原文”进入
征稿期限:2022年4月1日~2022年4月30日
或投稿至邮箱:zswzsjd@163.com(十行之内,单次投稿限四首,贴邮件正文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