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维|诗之初心,情怀之歌——
——“献礼二十大”咸淡水诗派20家征诗述评
2022-10-01 作者:施维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次
施维,字冰之,笔名獒妈,香港人。经济学领域著有《新农人电子商务一点通》《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手册》(合著);文学艺术领域出版诗集《我想是一朵大红花》《洛神花红》《理想国》(合集)《浮诗绘》(合集);出版油画集《空中有朵你做的云》和诗画集《世间始终你好》。
初心和使命,是前进的动力;情怀与担当,是坚定的信念。由广东省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作家网和中诗网联合主办,中山市诗歌学会承办的“献礼二十大”咸淡水诗派20家征诗圆满收官,可谓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此次活动对于中国现代诗体倡建是一次极具针对性的探索。
20家20行诗,首首是歌,句句是韵,可独唱可对唱可重唱,可组唱可齐唱也可合唱。像咏叹调,像抒情曲,像叙事歌,像蓝调像船歌,像号子像牧歌,像随想曲也像协奏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诗歌作为古老的文学体裁之一,阐述历史哲理,表达理想志向,蕴含高尚情操。
本次征诗以迎接二十大召开为主题,以咸淡水诗派为特色,要求每首20行,风格以中华传统诗歌与现代自由诗相结合,句子精炼,大致整齐,押大致相同的韵。参与活动创作者中粤港澳大湾区诗人居多,还有四川、重庆和北京等地的投稿,还不乏有一些歌词形式的作品。
20首400行诗句,有直抒胸臆,有含蓄内敛,有欢快明朗,有质朴无华,有气势恢弘,有豪迈奔放。20位来自五湖四海的诗人、作家和音乐家,主旨统一,树德务滋。是一幅锦绣画卷、是一场交响乐章,是咸淡水诗派发展过程中一个值得记录于大事件的节点。参与诗人和作品名称分别是:
1、丘树宏《前程似锦新时代》
2、卓玛《澳门颂》
3、陈道斌《花开新时代》
4、胡红拴《硕果满枝香九州》
5、陈洁明《奋斗的青春》
6、张况《人民就是江山》
7、陈小奇《领跑》
8、王晓波《民族之魂飞扬》———听《黄河大合唱》
9、高志东《它是骄傲,它是桥》———写给港珠澳大桥
10、江湖海《大湾》
11、唐晓虹《珠海:千年潮声》
12、魏华《那一束束光》
13、郑劲松《面朝大海,中国的春暖花开》———致敬海上丝绸之路
14、周瀚《香江明月夜》
15、唐德亮《岭南果河》
16、陆文伟《十月飞歌》
17、李自国《十月的马蹄声从记忆深处驰过》
18、吾君《我的大湾区》
19、郭锦生《珠江花》
20、黄刚《海之门》
诗歌功能之一可用风格或形式消解年代特质,如被认可被传播并经久不衰,代代相传便是一种能量。细读上述诗歌,有上手便可唱的《领跑》《硕果满枝香九州》《珠江花》,有追求无与伦比原创性的《民族之魂飞扬———听<黄河大合唱>》《海之门》,有突显古典诗歌美质的《岭南果河》《十月飞歌》,有荡气回肠史诗般气概的《前程似锦新时代》《人民就是江山》《那一束束光》《十月的马蹄声从记忆深处驰过》……
从西南到岭南,从首都到地方,从香江到濠江,从海上到陆路,从盛夏到金秋,从青丝到银发,笔者们初心如磐,笃定前行,用诗歌献礼二十大,将心声与咸淡水文化融合,是咸淡水诗派一次以实际行动将中华传统诗歌与现代自由诗结合的理念体验,并以群体风采展示。这种姿态有异乎寻常的力量,是创建中国现代诗体的一次多视角实践性尝试,参与者通过作品认证了把博大精深的思想,通过浅显语言诠释,深入浅出完成理想的诗句。
通过现代诗体的践行书写,呈现精干有力的思想,感悟烈火淬炼的品质,追求干净整洁和朴实无华的返璞归真,恰恰是诗歌艺术的结晶。咸淡水诗派在2015年10月由诗人丘树宏首倡,中山市诗歌学会发起,是大香山区域诗人自组的诗派,既守正又开放,兼容并蓄,诗友每月不间断地轮流领队出主题,创作接龙交流互动,不同水平共同提升。咸淡水诗派与众多的诗歌流派相比,独特之处在于:
第一、先有理论再有诗派。咸淡水诗派设立伊始就有其理论依据,这得益于首倡者丘树宏几十年的人生思考,他在珠江三角洲“咸淡水文化”地区工作数十年,长期担任领导职务,对这一地区独特的历史变迁以及改革开放沧海桑田的变化有着深厚感情和直观认识,很多变化都是身在其中、功在其中,这是普通人或单纯的诗人所不具备的阅历和经验。
第二、丘树宏在从政数十年的工作岗位上,从未停止过以一个诗人、一名作家的角度观察社会、思考社会、记录社会,这很像中国传统的文化官员,在从政为社会服务的同时,不忘用文学的语言记录现象、反映历史,反馈问题。丘树宏与许多诗人一个很大的不同是,他心中装的不仅仅有自己的诗,更装着中国的诗坛,希望以文化公益为中国新诗发展做贡献。他是现今诗坛一名有想法、有作为、有担当的志愿者和义务工。
其实,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记载了不少有心的地方官,诚挚地热爱治理的辖区,留下与工作地区相关的千古佳作。例如:粤港澳大湾区、大香山的核心城市之一澳门,有这样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清朝乾隆年间,清政府为了加强对澳门的管理,高配了正五品的职位澳门同知,先后有两位澳门同知印光任和张汝霖,他俩接力编写了传世名作《澳门纪略》地方志,是世界和中国历史上首部系统介绍澳门的古籍著作。书中涉及澳门历史、地理风貌、中西文化、风俗民情、坊间技艺等,并附有插图21帧和400多条中葡对照词语。
印光任、张汝霖是主政地方的高级行政长官,编写这本书并不是他们的本职工作,但他们热爱这里,不约而同的着手编写,尤其是几年后他们陆续被调到潮州担任不同的官职,还一直坚持合作编写,结果他们齐心合力在潮州完成《澳门纪略》的编写并出版。这样劳心费力,是因为具有一颗对澳门的热爱初心和自我使命感。我想,丘树宏定也是出于和270年前湾区官员同样的初心和使命感,梳理观念,以诗咏唱新时代湾区变迁和成果。
第三、直到现在,很多地区似乎还存在一种偏见,广东是文化的沙漠,揶揄岭南地区文明史短,影射广东在中国文化百花园中并不夺目。通读历史的人,都清楚这是偏面的认知。中国历史长河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能始终处于文明核心的地区并不多。
“岭外行人少,天涯北客稀”,在汉唐时期岭南的确是偏僻地,留下关于岭南诗篇的大多是朝廷流动的官员,无论是来挂职还是贬官,诗歌中对岭南不免流露出负面情绪,这可能就是对岭南历史文明误解的原因之一。但是,自元明以降,海洋文明逐渐成为世界文明的主导力量,岭南从陆地的边缘角落成为了拥抱世界的前沿,再说岭南是文化的沙漠就显得孤陋寡闻、夏虫语冰了,植根于大香山区域范围的咸淡水诗派创作素材来源得天独厚。
近几百年岭南对中国历史文明的发展进程、融入世界经济格局、丰富中华传统文化所做出的贡献,是中国任何一个地区无法比拟的。在文化上,正如丘树宏所言,“珠江水是淡水,南海水是咸水,咸水和淡水碰撞交融形成了一种咸淡水,形成了咸淡水地理。珠江水代表中华传统文化,南海水代表海洋文化,两种文化碰撞交融形成一种咸淡水文化。”这是咸淡水诗派生长的文化底蕴,在如此丰富和强大的文化背景下,咸淡水诗派必将如江如海如蓬勃涌动的浪。
咸淡水文化既崇敬历史传统又创新求变,这正是几百年来大香山人的群体性格。他们吃苦耐劳,建设家园,务实创新,走向世界,一代代人无不展现出豪迈情怀和智慧担当。现在,根植于咸淡水文化的咸淡水诗派也是秉承这样的情怀与担当,用海纳百川的包容气度在诗歌领域发光发热,奔跑在倡导中国现代诗体的征途上。
咸淡水,无非是一种海洋自然现象,可却是一种禅意十足的境界,是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碰撞的最佳存在的平衡液态,恰巧诗歌创作最好状态也类似这种无缝衔接又彼此对立的平衡关系。诗歌有让人欲罢不能的吸引力,多少人为之倾倒,一路执着地追求,一路忘我地抒怀,无数人分享体验到的奥秘,用作品为当代诗歌定义,曾经的好诗是生动并有说服力的理论依据。
路漫漫其修远兮。咸淡水诗派发于海陆交汇之处,背靠陆地面朝大海,多么梦幻,多么美妙,又多么真实。现志同道合者携手并进,同行路上畅快淋漓地沟通交流,育新诗,开新局,建新貌,筑造诗歌发展新天地。祖国实现了从落后时代到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的历史性跨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新时代需要新诗体,让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之柔风,回旋鼓舞成新时代诗坛飓风。
20家20行诗,首首是歌,句句是韵,可独唱可对唱可重唱,可组唱可齐唱也可合唱。像咏叹调,像抒情曲,像叙事歌,像蓝调像船歌,像号子像牧歌,像随想曲也像协奏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诗歌作为古老的文学体裁之一,阐述历史哲理,表达理想志向,蕴含高尚情操。
本次征诗以迎接二十大召开为主题,以咸淡水诗派为特色,要求每首20行,风格以中华传统诗歌与现代自由诗相结合,句子精炼,大致整齐,押大致相同的韵。参与活动创作者中粤港澳大湾区诗人居多,还有四川、重庆和北京等地的投稿,还不乏有一些歌词形式的作品。
20首400行诗句,有直抒胸臆,有含蓄内敛,有欢快明朗,有质朴无华,有气势恢弘,有豪迈奔放。20位来自五湖四海的诗人、作家和音乐家,主旨统一,树德务滋。是一幅锦绣画卷、是一场交响乐章,是咸淡水诗派发展过程中一个值得记录于大事件的节点。参与诗人和作品名称分别是:
1、丘树宏《前程似锦新时代》
2、卓玛《澳门颂》
3、陈道斌《花开新时代》
4、胡红拴《硕果满枝香九州》
5、陈洁明《奋斗的青春》
6、张况《人民就是江山》
7、陈小奇《领跑》
8、王晓波《民族之魂飞扬》———听《黄河大合唱》
9、高志东《它是骄傲,它是桥》———写给港珠澳大桥
10、江湖海《大湾》
11、唐晓虹《珠海:千年潮声》
12、魏华《那一束束光》
13、郑劲松《面朝大海,中国的春暖花开》———致敬海上丝绸之路
14、周瀚《香江明月夜》
15、唐德亮《岭南果河》
16、陆文伟《十月飞歌》
17、李自国《十月的马蹄声从记忆深处驰过》
18、吾君《我的大湾区》
19、郭锦生《珠江花》
20、黄刚《海之门》
诗歌功能之一可用风格或形式消解年代特质,如被认可被传播并经久不衰,代代相传便是一种能量。细读上述诗歌,有上手便可唱的《领跑》《硕果满枝香九州》《珠江花》,有追求无与伦比原创性的《民族之魂飞扬———听<黄河大合唱>》《海之门》,有突显古典诗歌美质的《岭南果河》《十月飞歌》,有荡气回肠史诗般气概的《前程似锦新时代》《人民就是江山》《那一束束光》《十月的马蹄声从记忆深处驰过》……
从西南到岭南,从首都到地方,从香江到濠江,从海上到陆路,从盛夏到金秋,从青丝到银发,笔者们初心如磐,笃定前行,用诗歌献礼二十大,将心声与咸淡水文化融合,是咸淡水诗派一次以实际行动将中华传统诗歌与现代自由诗结合的理念体验,并以群体风采展示。这种姿态有异乎寻常的力量,是创建中国现代诗体的一次多视角实践性尝试,参与者通过作品认证了把博大精深的思想,通过浅显语言诠释,深入浅出完成理想的诗句。
通过现代诗体的践行书写,呈现精干有力的思想,感悟烈火淬炼的品质,追求干净整洁和朴实无华的返璞归真,恰恰是诗歌艺术的结晶。咸淡水诗派在2015年10月由诗人丘树宏首倡,中山市诗歌学会发起,是大香山区域诗人自组的诗派,既守正又开放,兼容并蓄,诗友每月不间断地轮流领队出主题,创作接龙交流互动,不同水平共同提升。咸淡水诗派与众多的诗歌流派相比,独特之处在于:
第一、先有理论再有诗派。咸淡水诗派设立伊始就有其理论依据,这得益于首倡者丘树宏几十年的人生思考,他在珠江三角洲“咸淡水文化”地区工作数十年,长期担任领导职务,对这一地区独特的历史变迁以及改革开放沧海桑田的变化有着深厚感情和直观认识,很多变化都是身在其中、功在其中,这是普通人或单纯的诗人所不具备的阅历和经验。
第二、丘树宏在从政数十年的工作岗位上,从未停止过以一个诗人、一名作家的角度观察社会、思考社会、记录社会,这很像中国传统的文化官员,在从政为社会服务的同时,不忘用文学的语言记录现象、反映历史,反馈问题。丘树宏与许多诗人一个很大的不同是,他心中装的不仅仅有自己的诗,更装着中国的诗坛,希望以文化公益为中国新诗发展做贡献。他是现今诗坛一名有想法、有作为、有担当的志愿者和义务工。
其实,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记载了不少有心的地方官,诚挚地热爱治理的辖区,留下与工作地区相关的千古佳作。例如:粤港澳大湾区、大香山的核心城市之一澳门,有这样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清朝乾隆年间,清政府为了加强对澳门的管理,高配了正五品的职位澳门同知,先后有两位澳门同知印光任和张汝霖,他俩接力编写了传世名作《澳门纪略》地方志,是世界和中国历史上首部系统介绍澳门的古籍著作。书中涉及澳门历史、地理风貌、中西文化、风俗民情、坊间技艺等,并附有插图21帧和400多条中葡对照词语。
印光任、张汝霖是主政地方的高级行政长官,编写这本书并不是他们的本职工作,但他们热爱这里,不约而同的着手编写,尤其是几年后他们陆续被调到潮州担任不同的官职,还一直坚持合作编写,结果他们齐心合力在潮州完成《澳门纪略》的编写并出版。这样劳心费力,是因为具有一颗对澳门的热爱初心和自我使命感。我想,丘树宏定也是出于和270年前湾区官员同样的初心和使命感,梳理观念,以诗咏唱新时代湾区变迁和成果。
第三、直到现在,很多地区似乎还存在一种偏见,广东是文化的沙漠,揶揄岭南地区文明史短,影射广东在中国文化百花园中并不夺目。通读历史的人,都清楚这是偏面的认知。中国历史长河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能始终处于文明核心的地区并不多。
“岭外行人少,天涯北客稀”,在汉唐时期岭南的确是偏僻地,留下关于岭南诗篇的大多是朝廷流动的官员,无论是来挂职还是贬官,诗歌中对岭南不免流露出负面情绪,这可能就是对岭南历史文明误解的原因之一。但是,自元明以降,海洋文明逐渐成为世界文明的主导力量,岭南从陆地的边缘角落成为了拥抱世界的前沿,再说岭南是文化的沙漠就显得孤陋寡闻、夏虫语冰了,植根于大香山区域范围的咸淡水诗派创作素材来源得天独厚。
近几百年岭南对中国历史文明的发展进程、融入世界经济格局、丰富中华传统文化所做出的贡献,是中国任何一个地区无法比拟的。在文化上,正如丘树宏所言,“珠江水是淡水,南海水是咸水,咸水和淡水碰撞交融形成了一种咸淡水,形成了咸淡水地理。珠江水代表中华传统文化,南海水代表海洋文化,两种文化碰撞交融形成一种咸淡水文化。”这是咸淡水诗派生长的文化底蕴,在如此丰富和强大的文化背景下,咸淡水诗派必将如江如海如蓬勃涌动的浪。
咸淡水文化既崇敬历史传统又创新求变,这正是几百年来大香山人的群体性格。他们吃苦耐劳,建设家园,务实创新,走向世界,一代代人无不展现出豪迈情怀和智慧担当。现在,根植于咸淡水文化的咸淡水诗派也是秉承这样的情怀与担当,用海纳百川的包容气度在诗歌领域发光发热,奔跑在倡导中国现代诗体的征途上。
咸淡水,无非是一种海洋自然现象,可却是一种禅意十足的境界,是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碰撞的最佳存在的平衡液态,恰巧诗歌创作最好状态也类似这种无缝衔接又彼此对立的平衡关系。诗歌有让人欲罢不能的吸引力,多少人为之倾倒,一路执着地追求,一路忘我地抒怀,无数人分享体验到的奥秘,用作品为当代诗歌定义,曾经的好诗是生动并有说服力的理论依据。
路漫漫其修远兮。咸淡水诗派发于海陆交汇之处,背靠陆地面朝大海,多么梦幻,多么美妙,又多么真实。现志同道合者携手并进,同行路上畅快淋漓地沟通交流,育新诗,开新局,建新貌,筑造诗歌发展新天地。祖国实现了从落后时代到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的历史性跨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新时代需要新诗体,让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之柔风,回旋鼓舞成新时代诗坛飓风。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