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头条

谭五昌诗歌讲座在澳门大学成功举办

2023-04-20 作者:鱼小玄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讲座立足于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当代诗歌语境,以翔实资料,分九个方面深入剖析了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当代诗歌写作方向、困境与问题等,整个讲座过程风趣幽默,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开阔了与听众们的诗歌视野。

  4月18日晚上19时至22时,应澳门大学中国历史文化中心邀请,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新诗研究中心主任、著名诗歌评论家谭五昌先生为澳门大学师生,举办了一场名为《全球化语境下的当代诗歌写作》的学术讲座。澳门大学中国历史文化中心主任、著名学者朱寿桐教授致欢迎词,朱寿桐教授弟子田榕博士主持讲座,澳门大学近50名师生代表及部分大湾区诗人到澳门大学崇文楼演讲厅聆听了谭五昌教授的诗歌讲座。

  此讲座立足于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当代诗歌语境,以翔实资料,分九个方面深入剖析了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当代诗歌写作方向、困境与问题等,整个讲座过程风趣幽默,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开阔了与听众们的诗歌视野。具体说来,谭五昌教授在讲座中论述的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当代诗歌写作应从九个方面展开。其一是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新诗的写作方向。他以欧阳江河的《凤凰》、洛夫的《漂木》、昌耀的《高车》、于坚的《高山》、吉狄马加的《毕摩的声音》《苦荞麦》等作品为例子,指出了全球化即西方化与世界性、本土经验即中国经验、民族文化与地方主义,而当代中国诗人的全球化写作必须要有本土经验和中国元素。其二是当下新诗创作面临的普遍困境与问题。他指出了当代中国诗歌存在的同质化现象颇为普遍等问题,并以洛夫的《清明》、舒婷的《惠安女子》等为例子,认为追求写作的本土化与个人化是诗人走出困境的突破点。其三是优秀诗人必须创造原创性的意象,提供本土化的审美经验。他以海子的原创意象“麦地”和舒婷原创意象“橡树”等当代诗人的意象为例子,指明了原创性意象与意象本土化在当代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其四是新诗创作最终要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他以三个关键词“集体经验”、“时代经验”、“个体经验”和顾城的《一代人》、食指的《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诗作为例子,对“写什么与怎么写”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其五是新诗创作首先要在创作者的感受力上下功夫。为此,他品读了梁小斌的《雪白的墙》、黄灿然的《女儿》与尹丽川的《妈妈》等作品,强调写作要有对世界与生命的审美感动,说明了作者审美感受力的重要性,作者的感受要与众不同才会有新的诗意。其六是新诗创作必须在语言方式的新颖性与表现手法与技巧层面的丰富性方面有着充分的展示。他举了任洪渊、西川、于坚、王家新、翟永明、尚仲敏、梁晓明、潇潇、庄伟杰、姚风、龚刚、黄梵、安琪等中国当代诗人的创作为例。其七是一首好的新诗作品必须讲究构思,结构完整,同时须呈现优异的想象力。他重点品读了戴望舒的《寻梦者》,以此解释构思、结构及想象力的相互关系及作用。其八是一首好的新诗作品除了抒情元素之外,还必须注重细节。他就此解读了余光中的《乡愁》、艾青的《乞丐》、车延高的《石匠》和青年诗人陈雨吟的《胖女人》等诗作。其九是一首杰出的新诗作品,除了表现境界之外,还必须具有哲思意味与哲学背景。他以卞之琳的《断章》、郑敏的《金黄的稻束》、罗门的《麦坚利堡》和韩东的《你的手》等为例子,指出哲学背景是诗人的必备修养。他说,一首诗是否具有哲学内涵与背景,是该诗能否成为杰出诗篇与伟大诗篇的终极原因。

  谭五昌教授最后指出,澳门是中国特别行政区之一,这里是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有着独特的文化积淀和国际化的视野。相信澳门的诗人们能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通过他们奔涌而出的诗歌创作能量,为大湾区文化交流谱写更加精彩动人的诗章。

  谭五昌诗歌讲座整整持续了两个小时。尔后,澳门大学的三位博士分别向谭五昌教授提出具有学术含量的诗学问题与诗歌写作问题,谭教授的回答中肯、得体而到位,主持人田榕博士在总结发言中认为谭五昌教授本场诗歌讲座十分厚重,非常精彩,令人印象深刻,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大家期待着以后有机会能够再次聆听谭五昌教授的学术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