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头条

“中华文明现代化的诗意表达”座谈会在京举办

2024-01-21 作者: |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阅读:
与会专家学者由“中华文明现代化”出发,围绕“中华文明现代化的诗意表达”这一议题作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揭示了中华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相互融通、彼此成就的内在联系。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1月20日,“中华文明现代化的诗意表达”座谈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陈晋,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吉狄马加,以及梁晓声、何向阳、李少君、刘笑伟、李舫、欧阳江河、张清华、张颐武、树才、孙新堂、曹宇翔、季亚娅等诗人、作家、评论家和多位京剧表演艺术家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诗歌学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王山主持。

  李敬泽指出,诗歌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中起着独特的作用。中国诗歌内在主导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历来就有强大的日常交往功能,发挥了凝聚、联结和召唤情感的文化力量。在中华文明的宏大视野中探讨和领会诗歌,对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现代诗歌的发展是多路径、多方向的,具有多种可能,新时代诗歌要积极融入新思想、新情感和新生活,这是我们在诗歌领域的文化使命。

  近年来,中国诗歌学会以“服务大局、服务基层”为服务准则,先后开展了“新时代诗歌十年”的理论研究、发起了“新时代大学生诗歌行动五年计划”“新时代诗歌火炬传递行动”等活动,王山在主持座谈会时表示,诗歌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自觉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魂,以诗歌文化为心,努力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到实处、落实到诗歌的细枝末节。

  与会专家学者由“中华文明现代化”出发,围绕“中华文明现代化的诗意表达”这一议题作了深入探讨和交流。梁晓声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现代诗人羊令野的《红叶赋》出发谈起,为座谈会奠定了全新的维度和向度。陈晋从中华文明的“建设”、“中华是一种民族性的表达”“文化与文明之间的关系”“现代化”等方面论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的所发挥的作用。张清华认为,文明是总体性的名词,而文化是一个具体性的名词。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最古老而又最具有持续性。理性文化和宗法传统是中国文化和文明的核心特点,参与到未来中华文明的想象和构建是我们共有的责任。

  在树才看来,文化是具体的,文明是总体的。从古体诗歌到现代诗,变化的是诗体,但内里要素始终不变。古诗包含着的“现代”因子,值得每一个写现代诗的诗人去体味、挖掘。张颐武强调,中国诗歌的发展、变化,在文明形态上古今都是一致的。诗歌是一个连续体,新诗和旧诗并不存在一个决然的界限。

座谈会现场

  大家表示,对中华文明的现代化进行诗意表达,要求诗人们赓续中华文脉,接续民族传统,激活古典底蕴,在汲取古代诗歌精华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备开阔的文化视野,懂得向优秀的世界诗歌学习,在人类文明新形态格局中不断铸就中华文明新辉煌。诗歌对中国人的情感体验至关重要,中华文明现代化的诗意表达可以从诗教入手,将诗歌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结合起来,用诗歌保存时代的情感、精神,从而谱写当代诗歌新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