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头条

“宏大主题”的诗意转换

2014-10-09 作者: | 来源: | 阅读:
 一部内涵丰厚、笔力遒劲的史诗作品,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审美价值上面。   丘树宏的大型史诗专辑《长歌正

 一部内涵丰厚、笔力遒劲的史诗作品,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审美价值上面。

  丘树宏的大型史诗专辑《长歌正酣》,从美学范畴上看,有一种崇高或壮美的气度。全书以21世纪海上丝路战略风起云涌为背景,凸现一种高远蓬勃的“生命态”,其韵律丰盈的长短句沟通泱泱大中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喷薄出意象丰满的哲思、理趣、诗情。从体例上看,《长歌正酣》有一副庞大的体魄,是诗人丘树宏近年来史诗作品之集大成者,全书共收入史诗9部,其中“海上丝绸之路”题材作品5部。《海上丝路》是国内外第一部全方位表现海上丝路史诗作品。作品以独特视角、丰盈诗意全面而生动地再现“中国的丝路、文明的脐带、人类的史诗”。

  从本体论和认识论角度看,丘树宏这部史诗专辑是以家国情怀、民族情怀、人民情怀为吟咏对象,因而读来就与一般那种身边小诗、平庸文章有了明显的区别。不是说题材宏大就一定能成为好作品,也不是说题材微小就一定是小儿科。这里还有一个如何表现、怎样写作、站在何等样的美学角度和思想高度的问题。以长诗《共和国之恋》为例,它的价值取向、诗歌内涵是丰富的,既也有反思、回眸,也有前瞻、期望。诗人从盘古开天地、从五千年中华文明写起,到近一百多年内忧外患,让我们在历史时空中感受到共和国的源远流长,从中华民族的旷世苦难中,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创立的历史必然。作为一个诗人,丘树宏具有特别的政治意识、思考能力、时代感悟,并在这种人文情怀的关照下,施展他愈见成熟的艺术技巧。诗人善于在纷繁复杂的历史风云中撷取在他看来堪称典型的宏观画面,然后从细节切入,拓展自己的抒写战略。

  丘树宏的诗作具有显而易见的社会性,但这种社会性并非故意提升个人诗文的一种写作策略,或社会学层面的庸俗化写作。这种故作高调、故作姿态的诗歌写作,在我们的诗坛上是不难见到、甚至屡见不鲜的。新世纪以来的诗歌作品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家、民族、民生、底层的作品。但是,正如有诗评家指出,一些看似和我们的时代、现实密切相关的作品,书写的只是生活的表象,而且往往具有道德化的倾向。因此,当诗歌如此“高调”地进入到我们的视野之中的时候,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诗人们也要反思:在用诗歌来抒写“宏大主题”时,应该对那些看似宏大的素材进行怎样的诗意转换。这一点,我觉得诗人丘树宏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他的诗歌写作,虽然题材非常宏大,但并不矫情,也不拔高,更不伪饰,如同鲁迅先生所言: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其实,不管诗人用什么方法,采取什么主义,都要坚守这个底线。否则,失去了真,一切白搭。

  《长歌正酣》作为一部内涵丰厚、笔力遒劲的史诗作品,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审美价值上面。以《海上丝路》为例,在这部长诗中,诗人写了“悠悠咸淡水”的韵味,传达出“大海的呼唤”之殷切,活现了“神龙出东方”之震撼,以及“驼峰与帆影”之遐思。五千年中华文明一页页在诗人胸中激荡,五大洲异域风情一幅幅在眼前演绎,三千年丝路浪涛一波波在笔下翻滚。

  俄罗斯评论家别林斯基曾指出:“诗人谈到‘我’的时候,就是谈到普遍的事物,谈着人类,因为他的天性里就存在人类所感觉的东西。”在丘树宏的这部史诗专辑中,诗人擅长将政治与文化、历史与现实、小我与大我、个人与民族等等元素有机地糅为一体,从而体现出“长歌正酣”的大气,显示出了诗人驾驭重大题材的勇气、能力和智慧,这无疑给同类题材的诗歌写作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