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头条

第五届珠江诗歌节:王小妮获诗歌大奖、顾彬获推动大奖

2013-07-25 作者:赵大伟 李雪涵 | 来源:南方都市报 | 阅读:15486 次
9月24日晚7点,第五届珠江国际诗歌节的最后一站活动在广州北郊的从化珠江城举行,包括珠江诗歌大奖在内的

    9月24日晚7点,第五届珠江国际诗歌节的最后一站活动在广州北郊的从化珠江城举行,包括珠江诗歌大奖在内的六个奖项在当晚逐一揭晓。王小妮获得本届"珠江诗歌大奖",德国汉学家顾彬获得"诗歌推动大奖"、诗人胡续冬获得"珠江国际诗歌节十周年大奖"。此外,"青年诗人大奖"、"诗歌探索奖"、"网络大赛奖"分别被诗人杜绿绿、欧宁、高世现获得。当晚,诗人王家新、徐敬亚、李亚伟、沈浩波、默默、冷霜、韩博等人也出席颁奖礼。

  顾彬没有中国诗歌就没有我

  "没有中国诗歌就没有我,"主编过《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德国汉学家顾彬在领奖的时候说。在颁奖礼上,顾彬获得了"诗歌推动大奖"。现场,他分别用中文和德文朗诵一首关于咖啡馆的诗。他曾经和北岛等人经常在香港的一家咖啡馆里面谈论诗歌,"现在那个咖啡馆找不到了。"顾彬用生硬的中文说。

  胡续冬感怀戈麦、感怀北大

  而"珠江国际诗歌节十周年大奖"则颁给了北大副教授、诗人胡续冬,领奖的时候他感叹:"岁月是把杀猪刀,我是时间的狗尾草。"胡续冬领奖之后,现场朗诵了一首自己今年创作的诗歌《手持扩音器》,赢得观众热烈的掌声。随后表演节目环节,他跳上舞台,与大学同学陈涌海合唱了自己谱曲的《将进酒》,更是感染了现场观众。

  合唱让胡续冬想起了上世纪90年代在北大草坪上唱歌的时光,而诗歌节当天对他来说又是一个特别的日子。1991年他上大学,进行了一年的军训,到第二年的9月24日,他才正式进入北大校园。那一天,诗人戈麦去世一周年的纪念活动正在北大校园里进行,胡续冬好奇地挤了进去,他这才知道1991年9月24日戈麦自杀的消息,庄重的纪念活动中,胡续冬认识了西川、臧棣,从此与诗歌结下了缘分。

  陈朝华诗人该对着天空、大地朗诵

  作为珠江国际诗歌节的总策划之一,南方都市报副总编辑、南都周刊总编辑陈朝华在活动现场表达了他激动的心情。他说,诗人,就应该对着天空、大地、对着喜欢自己作品的读者朗读。他在珠江国际诗歌节启动仪式上曾说过:"现在谈论诗歌不比谈论八卦高尚,但还是需要具有谈论诗歌的能力。"在随后的朗诵过程中,陈朝华也以诗人的身份,上台朗诵了他2001年创作的诗歌《和尚走上情侣路》。

  当晚11时左右,历经两个多月的第五届珠江国际诗歌节也在从化珠江城落下帷幕。

  对话

  王家新:经历应当通过诗歌来讲话

  南都:你是第几次来参加珠江国际诗歌节的?你对这次诗歌节是怎样看的?

  王家新:这是我第一次来,我觉得这个诗歌节挺好的,这是一个民间性的、充满自由精神的园地,但是也还是有一些混乱的感觉,整个过程太漫长了。

  南都:现在你还写诗吗?

  王家新:现在很少写了。现在太忙了,很少有时间静下来创作。平时要在大学教书、搞研究、还有七八本书要写,还要翻译一些东西。不过,即使现在很少写诗,我所做的也是为诗歌服务的。

  南都:你以前的诗歌作品和现在的有些怎样的差别?

  王家新:差别是有的。风格是会随着时间而发生一些细节的改变。就像我今天朗诵的这首诗《和儿子一起喝酒》,是2007年我在美国创作的,里面就有一种时间、命运的力量。

  南都:作为上世纪80年代的诗人代表,你认为上世纪80年代的诗歌与现在诗歌的差别是什么?

  王家新:80年代的诗歌也是很多样、复杂的。从我自身来讲,有些差别是因为自身经历而产生的。我不是为了刻意去迎合现在的潮流,而是一种因为经历了一些事情从身体散发出来的改变。诗歌本身就是一种经历,拥有怎样的

9 7 3 12 4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