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头条

专家研讨王学芯诗歌

2017-08-09 作者:文艺报 | 来源:文艺报 | 阅读:
王学芯1977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曾参加《诗刊》第十届青春诗会。最近几年,他的诗歌创作迎来新的活跃期,先后出版《间歇》《飞尘》《可以失去的虚光》等多部诗集。

1343007069609.jpg

  近日,由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钟山》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王学芯诗歌研讨会”在南京举行。唐晓渡、王彬彬、张清华、贾梦玮、罗振亚、何言宏等十多位评论家与会研讨。
  王学芯1977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曾参加《诗刊》第十届青春诗会。最近几年,他的诗歌创作迎来新的活跃期,先后出版《间歇》《飞尘》《可以失去的虚光》等多部诗集。
  与会者谈到,王学芯的诗歌中呈现了一个对现实充满关注、对自我时刻审视的诗人形象。在这样一个年龄,诗人还能在诗歌写作中贯注这么巨大的激情,是很让人感佩的。王学芯的诗歌是一种向内的写作,沉湎于自我的精神生活是其写作的基本源泉。诗歌对于他而言,具有自我启蒙、自我救赎的意义。他的诗歌风格多样,“热烈”和“冷硬”兼具。但总体来看,他的诗歌主要体现出“温婉、绵密、润泽,有时候甚至是朦胧和缥缈”的江南属性。这体现了一个地域对一个诗人写作风格的深刻影响。但近些年来,诗人又试图走出江南,于是有些作品呈现出诗人的复杂心态:在“流连江南”和“走出江南”之间举棋不定。
  与会者认为,步入中年写作,诗人在创作中要有自己的声音和主体心灵的在场感,不被外界的潮流裹挟,这样才能使写作的方向感越来越明确,风格辨识度也越来越高。王学芯的作品中频繁地出现“光”的意象,诗人通过这个意象把那些灰暗的东西照亮,然后形成一个个明亮、温暖而富有诗意的文本空间。他越来越注重关于“智性”和“神性”的表达,试图在这种表达中对自我进行更深刻的精神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