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头条

人在旅途的精神云游

——陶代伦诗集《人在旅途》序

2018-09-29 作者:李自国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李自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星星》诗刊副主编,,著名诗人,国家一级作家)
        陶代伦的《人在旅途》就要行走大地了。
       当他把成叠的诗稿置于我案头时,载着时光之舟,我仿佛听见了他驱赶着一群群燃情岁月的词汇,在灵魂的高坡上不停奔跑、不停呐喊的声音:
        ——因为他深深懂得:诗是心灵深处的歌。诗人应该让那些生命的标记承载着花样年华里所有的痴迷与付出,无怨无悔地弹奏着自己的心弦,用纯真的心音去引发读者心灵世界的共振。
       ——因为他还深信着:我们今天所置身的这个世纪,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开放大变革的时代,作为这个时代的诗人,应该有一颗开放的心灵,通过灵魂的窗口,向生活开掘真谛,向人生寻求意境,把真、善、美洒向人间。
       当我逐一打开陶代伦的这部《人在旅途》时,我所感悟到的正是作者从一颗开放心灵中所喷涌而出的诗韵歌情,在那么多让时光掠过旅途的心灵视野里,就像同名诗《人在旅途》中所说的那样:“跟随黎明的那阵风/打开生命的卷尺/丈量了一条路/勘测了一座山/获得了两只脚的数据”,“然后,留下一缕情思/让白云载着向往/在湛蓝的天空中翱翔/在湖里游向梦中的地方”。
       我始终认为,诗是痛苦和欢乐的体验,是灵魂的因惑和生命祈祷的纠缠。中国现代诗始终如一地表现现实的流变和生命的力度,从未曾忘却过自己的使命感。因此,一个有责任感的作家或诗人,实在没有理由不尽自己的全部心力去描绘和展现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去为我们所植根的土地和人民而抒写。这也许就是浸淫文学创作多年,陶代伦承续着深厚的文化心理基因,以故乡为灵感的策源地,表达着他在人生旅途中的复杂情感。诗集《人在旅途》,呈现了诗人陶代伦日渐成型的抒情方式,也体现了一位现代文学躬耕者孜孜以求的精神云游。
       诗集《人在旅途》分为“情感驿站”、“季节物语”、“时代旋律”三辑,全书具有浓烈的乡土气息和生活韵味,是诗人对个人情怀、岁月时光、现实人生及情感经历的记述与叩问。从这些饱含诗人深情的诗歌中,我们能触摸到诗人对于生存、生命的独到感受,有思考,有质疑,委婉而理智,善于发现,耐人寻味。尽管,陶代伦说自己是在生产诗歌:“我的那个车间/专门生产诗歌/因为订单源源不断//精湛的工艺水平/是生命的质量/时光不停地打磨//兴奋时想起李白/举杯对月相邀/酿造高纯度诗句//把酒问青天/然后,把诗句里的月亮/越喝越圆”(《我在生产诗歌》)。“源源不断的”订单,是诗人喷涌而出的诗情,“精湛的工艺水平”是诗人烂熟于心的技艺,“李白”与“把酒问青天”是诗人文化的积累,“生产”即是安心写诗,这大概就是诗人对自己最本真的祈求吧。
       作者从田野中走来,在季节中穿梭,纵横于阡陌之间,放歌于村庄农舍,没有矫揉造作,没有脂粉装扮,而是自然地、质朴地、像小溪流似地流露出他亲近故乡,亲近泥土,亲近亲人而倾注的满腔豪情。好的诗歌形式千姿百态,想象空间无限开放,“在一首诗里穿行的火车/停顿一会又走/站点是个逗号/人生旅途也有许多逗号/火车和我们都在旅行/都是过客/缓缓地驶过青春后/刀刻的‘我爱你’痊愈/然后前行,享受风景/等待结束的句号”(《站点》)。在陶代伦的笔下,乡村的自然风物、人文地理和乡思情感,月光和梨花,码头和渡口,残荷和老槐树,都成了他的诗歌意象中不可或缺的背景。他从自己的记忆中,挖掘出细小的事物,捕捉寻常的细节,撷取情感的闪光,绘就一幅独具特色的乡情风物和人情地理画卷。隽永的词句随处可见,“一瓣月光啄破水的伤痕”,“夜的砚台磨成了一池墨香”“身体是漫长的波浪”,“灵魂是漫长的星光”。陶代伦写月光:“梦中的月光被我揉碎/漂泊在河里成为花瓣”(《追随我的月光》),他“蜷坐寂静的远端/独自对着月亮/细数过往和忧伤/那是停泊故乡多年的思念”(《照亮》),甚至“睁大眼睛,抱住风声/划起相思的船浆/用燃烧的激情/照亮天边的弯月”(《湖畔相思》),跳荡的节奏,驰骋的遐思、内心的抒写、意象的择取、意境的营构等,都是陶代伦着意打造的现代诗歌的灵魂之旅。
       陶代伦的经历是丰富的,陶代伦的才智是深厚的,陶代伦的灵感火花更是炫丽多彩的,面对尘世喧嚣,面对商潮叠涌,代伦能够在激烈的拼搏与摔打中保持一颗诗心,保诗一种人生的高远境界已相当不易。一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保持一颗诗心,拥有一种诗意的人生,是一种很有价值的选择。倾心于诗歌创作的陶代伦,情感细腻,意象鲜活,构成了其语言诗性的空灵与自然,无论是阐释物象,还是抒发情感,抑或是关注时代,其诗歌都呈现出一种迷茫与真诚的精神云游。“毛茸茸的阳光/孵化裸露的翅膀/长出一根根嫩嫩的草/变成春天丰盈、密实的羽毛//从鸟巢中醒来的我/微微开启小小的嘴唇/伸出桃红的指甲/打开树枝上的花苞//草尖备足了颤抖、尖叫/雨水备足了拍打、亲吻/春天备足了光阴/我备足了鼓点还有诗行//站台的边缘微微翘起/诗意和远方已在前方招摇/追逐着小草吐绿的声音/我和春天一起飞翔”(《我和春天一起飞翔》),他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以直抒胸臆的笔触,关注悸动的精神世界。“生活/留下雨水的痕迹/一场雨一个时光/飞鸟卷进丛林/路过杂乱无章的枝头/记录了花朵的悲欢/走出阳光布下的棋局/遇上忽略的枯藤/还在谈论一场春雨/从头顶流过的阳光/潮湿体内的心/滋润生命的眼泪/人心流度/把又酸又甜的气息/化成雨水 让万物发芽”(《生活如雨》),在这样的诗歌中,陶代伦并没有刻意挖掘,却通过触觉、视觉与艺术性的融合,将情意、心意、诗意一网而进、融汇贯通,充分地展现了一首诗的语言风貌和视觉立场。
       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人世间的一人一物、故乡里的一草一木都让它的作品充满了神奇的诗趣与梦境,都能掀起他那笔底的层层波澜,让人感奋,让人留连往返:“天地悠悠/承载情迷几许/一座不动的山/刻录生死白头/人生冷暖/没有情节布局/拿春水去调试掌心的温度/用胸臆去描绘那座山/踏着前世的脚印/留下诗行/流向时代的今生/纵情歌唱”(《人生路上》),透过这首诗,我们看到了诗人的本真和勇敢,面对茫茫人生路,历经“情迷”,却又不再回避,坦坦荡荡地直抒胸臆,追求生活的诗意。在人生的旅途中,陶代伦不愿意做一株“自身难保的树”,他还观照现实:“拾起一块污染的卵石/水珠从卵石上滴落/就像苦泪从眼珠流下/小溪和我一起疼痛”(《村庄,有条疼痛的小溪》),“一对老掉牙的夫妻/看着前方的路/也互看对方的眼/像藤蔓相互缠着/然后,慢慢地给人让路/也给自己让路——”(《幸福》),在诗人眼里,小溪的疼痛是土地的疼痛,而幸福则是老掉牙夫妻的相互搀扶,越平淡使生命越闪光。
       陶代伦的诗歌,交织着丰富而驳杂的精神悸动。行走的人生旅途是他诗歌生命的起点,那些独具个性特色的物象,丰厚而平凡的生活迹象,充盈着他的文化血脉。“乡情的牵绊/烹调出感伤的炊烟/永远在我故乡的心空飘散”,“一弯新月正自头顶升起/旋即照亮苍穹/夜色刚好/透过七色窗棂/那永远的精神家园/悬挂在更加辽远的天空”(《永远的精神家园》),骨子里那种对诗歌的挚爱,是陶代伦在人生旅途中永不停歇的动力所在吧?
是为序。
 
 
(李自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星星》诗刊副主编,,著名诗人,国家一级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