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头条

离开青海情系高原第七回 (石油诗九人诗选)

2020-10-06 作者: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本回9位诗人20首作品,都是有关柴达木石油题材的诗歌,意在唤醒我们久远的记忆,留下隽永而亲切的回味。朱奇、白渔、殷家璠、常江、邢秀玲、燎原六位皆昔日青海文坛名宿,曾经分别前往柴达木油田采风,然而限于当时的客观条件,文化传播并不广泛,许多读者并未读到这些优秀篇什。甘建华、凌须斌、周秀玲三位皆青海石油管理局职工子弟,大学毕业后回到油田工作多年,如今散居祖国内地,但他们心中的柴达木石油情结,不但令人感动,尤其让人敬佩。 (甘建华编选推荐)
朱奇诗两首
 
刘胡兰女子采油队
 
十二个姑娘结实又健壮,
十二个姑娘来自四面八方,
十二个姑娘都是共青团员,
十二个姑娘谁也比不上。
 
姑娘们的性格不一样,
有的跳跳蹦蹦爱歌唱,
有的沉默寡言爱幻想,
共同的意志钢铁般坚强。
 
别看姑娘们年纪都轻,
新人新事都出在她们队上,
帐篷里挂满了优胜红旗,
个个胸前挂着奖章。
 
据说在一个隆冬深夜,
寒潮来到了冷湖油矿,
整个戈壁变成了白雪世界,
地上的沙层冻成坚钢。
 
为了使石油喷流不断,
急坏了值夜班的采油姑娘,
她们脱掉衣服包住输油管,
赤着胳膊抱着油管睡了一晚上。
 
怕什么零下四十度冰霜,
姑娘们捞油忙又忙,
赤脚站在油池里,
脸蛋冻得像牡丹开放。
 
姑娘们个个都是采油健将,
姑娘们手勤手巧好心肠,
趁着饭后的休息时间,
跑进了钻井工的帐房。
 
这个帮钉纽扣,
那个帮洗衣裳,
有的帮助写封家信,
忙东忙西把欢乐带给每个帐房。
 
十二个姑娘结实又健壮,
十二个姑娘来自四面八方,
十二个姑娘都是共青团员,
十二个姑娘谁也比不上。
 
 
在阿吉老人墓前
 
我千里迢迢来到你的墓前,
没带来鲜花,也没带来花圈,
只带来一颗崇敬而虔诚的心,
把你老人家深深悼念。
 
多少年啊,我在柴达木把你寻觅,
有人说,你正带领勘探队员,
行进在昆仑山和阿尔金山里,
为“四个现代化”寻找矿源。
 
有人说,你把家搬到了花土沟油田,
甚至看见你和石油工人搬运钻机,
当跃深七井喷出千吨石油,
欢呼中还听到你弹响冬不拉琴弦
 
生前,你的家和建设者一起搬迁,
冷湖、茫崖、油砂山、油泉子……
都留有你奔走的脚印,
燃起过你住家的炊烟。
 
死后,你的墓也和建设者一起转移,
据说你临终时还嘱咐亲人:
不能把你和柴达木的建设者分开,
要把你葬在火热的花土沟工地。
 
如今,你的墓坐落在油砂山下,
钻机为你轰响,电灯为你照明,
尕斯库勒湖为你日夜歌唱,
十来个患难兄弟永远在你身旁栖息。
 
阿吉老人,我站立在你的墓前,
怎能相信黄沙下是白布裹着的肉体?
分明这里埋葬着乌兹别克的灵魂,
正迎着暴风雨在飞啊,飞!
 
你没有死。当我们找到一座新矿
我们想起了你,阿吉老人!
在庆功宴会上那一个空着的坐凳,
就是我们留给你的席位。
 
安息吧!祖国骄傲的雄鹰,
你刚健的翅膀不会永远紧闭。
听!高山、沙漠、风暴都在呼唤:
回来吧,柴达木石油勘探的第一号尖兵。
 
[作者简介] 朱奇,原名朱纪舜,生于1935年12月15日,湖南湘乡市人。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曾任《青海文艺》(现《青海湖》)诗歌编辑,青海省作协第二届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第三届主席,文学创作一级。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2年被评为“青海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老文艺家”。出版诗集《巨流之源》《春华初集》(合著)及《朱奇抒情散文选》等,不少作品获奖并被收进全国性选本。现居青岛。
 
 
白渔诗两首
 
油井旁的约会
 
漂亮的长相,时髦的打扮
她来到油井和我见面
斜乜我一身油污
哼了一句:像流浪汉……
 
我以一阵笑声送她离去
结束了这第一次也是末一次会面
庆幸自己没向她吐露爱情
否则才是终生的遗憾
 
世俗和尊严的交锋
增加了我为石油流浪的自豪感
 
姑娘要找风度翩翩的青年
要找学识渊博又会挣钱的男子汉
我能理解,都能理解
然而我不能容忍那乜斜的双眼
 
感谢这一身油腻的工作服
它使我看到她心灵的那一半
就凭这句评语我也要干一辈子石油
尽管对象是多么难找
比打一口高产井更困难
 
每当我想起这次约会
睡梦里也会笑醒几遍
还是各走各的路吧
你爱你的风度
我爱我的油田
 
 
戈壁的鸟
 
地也发黄,草也发黄
连偶尔飞过的云也黄褐干涩
像集中了世界上所有的焦黄
泼在这里,掀起黄色的波浪
 
黄得好干燥啊
骆驼草迟迟不肯发绿
干得好焦急啊
沙枣树皴裂了皮肤
 
没有一棵绿树供鸟搭巢
没有一些茸草供鸟做窝
它们成天在流沙中躲来躲去
像是逃出风火洗劫的幸存者
竟钻到石穴沙缝中住地窝子
有的和老鼠同穴而居
过着半明半暗的地下生活
它有时跳跃在芨芨草丛中
想唱一支迎春之歌
然而却干得叫不出声音
 
[作者简介] 白渔,本名周问渔,生于1937年9月20日,四川富顺人。1958年大专毕业到青海工作至2008年退休。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中国诗歌学会理事、青海省作协荣誉主席,文学创作一级。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2年被评为“青海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老文艺家”。已出版《黄河源抒情诗》《江河的起点》《烈火里的爱情》《春归柴达木》《白渔诗选》《白渔文存》等诗文集30余部。现居成都。
 
 
殷家璠诗一首
 
柴达木西部印象
 
1
 
从脚下到天边
铺开了一张褐黄色的稿纸
鲜明和清新的物事早已逝去
此刻,展示着地球被岁月击败的一隅
 
2,
 
风,聪明绝顶、威力无比的雕塑大师
一个世纪接一个世纪堆砌、镂刻着
大小不一的艺术形象
我仿佛突然来到另一个星系
面对这绵延无垠的图形发痴
 
3
 
天和地相交处
起伏着一行不规则的波线
——心电图
纪录着患者血脉的战栗
 
一条蠕动着的生命
一首苍白的诗
 
4
 
帐篷、钻塔和三角旗
是堡垒、利剑和剑柄上的缨络
我顿然联想到来往于太空和地球间的
“挑战者”号航天机
漆黑的旷野,闪耀着
挑战者们燃起的第一粒火光
这是他们骑在岁月的背上
又向岁月讨还被侵吞的漠地……
 
5
 
一颗石子丢进沉寂的水面
溅起一圈又一圈涟漪
古老的池塘
从心底里涌出一种情愫
变换着一个个崭新的主题
 
于是,褐黄色的稿笺上
显现出淡蓝、浅紫、嫣红和翠绿
于是,迷你裙、牛仔裤、麦克镜
和奥林匹克太阳帽
伴着微风轻松的口哨
叠印在茫茫的天幕之上……
 
[作者简介] 殷家璠,生于1941年8月1日,江苏南京人。1966年2月从浙江杭州兵营退伍,来到青海西宁参加三线建设,从事过车工、宣传干事、报社记者、编辑等行当。1993年11月病退回乡前,担任西宁晚报社副刊部主任。1980年1月,加入青海省作家协会。主要作品有诗集《山韵·净土》、报告文学《孤独的人类》等。现居南京。
 
 
常江诗一首
 
冷湖
 
曾是冷的世界,
曾是冷的水府。
 
冷月一弯,
冷风一路。
 
只有七月流沙热,
包围着冰冷的盐湖。
 
当春风吹绿阳关五谷,
当骆驼驮来勘探队伍——
 
当喜讯从钻塔喷出,
当欢笑在油海飞舞——
 
冷湖——
一下子变作热湖。
 
我们不愿改掉冷湖的名字,
并非它早已印进地图。
 
这凄凉的名字会使我们发奋,
祖国富有,现在还不富足……
 
[作者简介] 常江,本名成其昌,1943年1月25日生于吉林舒兰市。1967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到青海省地质局物探队工作16年。曾任中国地质图书馆副馆长、中国地质大学语言学教授。退休后担任中国地质作协、矿业作协、国土资源作协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六、七届全委会委员。从事诗歌、楹联、诗词创作与研究,为中国楹联学会主要创始人。出版各类著述60余种,包括12卷本《常江文集》。现居北京。
 
 
邢秀玲诗四首
 
油海恋歌(组诗)
 
送别
 
一方手帕,
悄悄地塞在他手;
一缕深情,
暗暗地织进绢绸……
 
千言万语堵在咽喉,
唯恐眼睛把秘密泄露……
只有那临别前的重重一握,
能感到爱有多深,情有多厚!
 
走了,走了,
列车西去,影子却锁在心头;
远了,远了,
留给我一腔热望,两眼离愁……
 
思念
 
多情的明月,陪伴我度过不眠的夜晚,
雪白的信笺,倾诉我心底深切的怀念;
满腹的话儿,就像喷涌而出的山溪,
一颗心啊,早已飞向了遥远的油田。
 
那干涸的荒漠,可有清泉与你为伴?
那浩瀚的戈壁,可有绿树把它装点?
愿幸福的回忆点缀你的生活,
让甜蜜的往事拨响你的心弦……
 
一本石油杂志,是当年相识的桥梁,
一次野外考察,又把两颗心儿紧拴……
曾记否,红柳丛中缠绵的细语,
最难忘,月光下倾心地长谈……
 
我们并不否认一见钟情,
爱情却应当经过干锤百炼;
啊,多么渴望你就在我身边,
为了石油却情愿忍受相思的熬煎。
 
团聚
 
车轮啊,再加快飞转的速度,
车窗啊,快为我映出柴达木。
那连绵的沙丘,好像是迎宾的队伍,
一眼看到帐篷心儿狂跳不住……
 
急切中顾不得掸去风尘,
先打听他在何处?
人海中不见他的踪影,
迎接我的是意外变故。
 
他和勘察组被暴风雪困锁山谷……
我的心顿时被寒流裹住。
情愿在寒风中默默伫立,
直等他踏上胜利的归途……
 
蓦地一团烟尘冲出云雾,
踏踏的马蹄就像报捷的战鼓。
领头的不正是他吗?
扑上去欲拥抱他,又收住脚步。
 
他捧出一壶芬芳的油苗,
算是给我的见面礼物。
人群里只能目光频频交流,
心田像渗进了甜美的甘露……
 
喜庆
 
多少年,这里只见飞沙走石,
多少代,这里只闻熊吼狼嚎;
今天,婴儿的哭声冲破荒漠的沉寂,
一个小柴达木人前来报到!
 
尕斯湖忙着要为她洗澡,
昆仑山急着要向她问好;
冷漠无情的戈壁风啊,
也快乐得敞怀大笑。
 
快砍一棵红柳,为她削制木马;
快采一束雪莲,为她编织花帽;
她将和戈壁新城一起成长,
油泉和山泉随脉搏欢跳……
 
孕育在冰雪中的第一朵花啊,
你是创业者的骄傲!
你的哭声像最动听的音乐,
唤来了柴达木明媚的春晓……
(1979年,尕斯湖畔)
 
[作者简介] 邢秀玲,女,生于1943年8月12日,青海湟源县人。1967年毕业于青海师院中文系。曾任《青海日报》文艺部编辑,1991年调入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重庆市散文学会第五届会长、第六届名誉会长。著有散文集多部,作品入选数十种选本,曾获第五届冰心散文奖、青海省政府文学奖、首届重庆散文奖、首届四川散文奖。现居重庆。
 
 
燎原诗一首
 
创世纪
——在西部石油潜行的黄金板块上
 
午夜时分。在沙原与云层伸向极地的夹角,
墨蓝色的潮带越涨越浓。
螺光闪烁,银鲤和扁体仔群以迷离的鳞片
泳成神秘的词藻。晕月
黄色的焰火为化石的复活而张扬……
 
铲过石幢的太阳风如羽毛同片页岩纷纷落下,
流沙在夜气中沉浮金色的呼吸。
——而我的声音,它又在哪里?
 
石窗从崖壁上推开。
鲵鱼在赭红色的泥盆摆拨弯尾。
灯光橘红的流水润亮平沙——那里
原是一列钢铁的甲车,
弯成矩形的大漠群宅在夜色中运气。
 
……十支铜号从黑暗的云背一齐向着下界吹奏。
灼热的呵欠声蒸腾湖泽——
沙梁缓缓站起。站成一段乌亮的青铜,
一个喉结鼓凸、胸脯仰成硬弓的男人,
向着远处的鸿蒙启开惺忪的双目。
韧长的呵欠声
从男性鼓凸的喉结漱出。
两扇巨大的蚌壳撑开啸叫的生物带:
血红的潮水汹涌滚荡。
热雾。贝类古生物咿呀的声腔。
一个肉红的童子
拍动双肋欢快的短翅跳跃于潮头。
锐利的呐喊如金蛇涨满了闪电的天空。
 
但是,
没有泥土,植物的根须该扎向哪里?
没有流水,生命的舢板该泊在何处?
没有花影,梦幻的竖箫该吹奏什么?
没有陶罐,智慧的活水又在何处宣泄暗示?
……
我黑色的声音在沙漠的广场宣谕——
既然我尊严的形象独立于众神之先,
既然思想的铁锚已沉入无底的孤独,
既然痛苦和黑暗成了唯一的选择,
那么,我的主宰不是天地间唯一神圣的主宰?
 
黑夜中最广袤的歌声,是我低沉的号子。
无边的泥沙在我手掌的磁场耸动。
金属的舞蹈沉醉而亢奋,
钢蓝色的光影在天幕错动金属的节奏。
小麦四月的花粉从皮肤上抖落,墨绿褪去
太阳将我的躯体浴洗成明亮的黄铜。
兄弟们肌肉滚动的莽阔的肩胛,
在宁静的瞬间收缩成饱满的双耳陶罐。
乳房在姐妹们的胸脯洋溢如新月,
漾动的流雾使大地感到清凉……
 
哦!我广袤的歌声,贮满黄金之种的宝瓶。
那拱出沙壤的彩色建筑群是它繁茂的花蕾?
那跪在地窝子的棚顶
タ阳中堆塑沙塔的三个童子是它的精灵?
那供奉于窗台瓷盆中的橘树、
那海蒜的阔叶、那珊瑚豆,
是它蓝色感情中一穗秀美的流苏,
碱性泛滥的空间播撒湿润的花粉?
 
我广袤的歌声穿入石头的细胞唤醒激情,
乌黑的石油鸟盘旋于天空旋转的壁画。
沙漠之下黑色的血液
以椎状的波涛耸向我的脚掌,
沉醉的神经枝梢传递快感。从心脏的泵房
灼烫的忧伤猛然射穿颅骨喷起黑色的泉柱,
天空平静的板块漂向四围。大漠
一柱耸立的铁塔
——是独一无二的我的形象!
 
世纪铝白色的球体从沙原钢铁的群宅升起。
我穿透时空的歌声贮满了金属的威严,
但它拒绝认识镌有戒律的钟鼎。
狮子螺狮状的发冠在沙坳滚成一球椰果。
创——世——纪
浓重的潮水涌上夕阳金红的钟摆,
我低昂的歌声
仍在天地滚烫的嘴唇间回荡……
 
[作者简介] 燎原,祖籍陕西礼泉,1956年4月出生于青海某骑兵团。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威海职业学院文学教授,著名诗歌理论家。出版《西部大荒中的盛典》《高大陆》《地图与背景》《一个诗评家的诗人档案》《海子评传》《昌耀评传》等多部专著,主编《21世纪十年中国独立诗人诗选》《昌耀诗文总集·增编本》《神的故乡鹰在言语——海子诗文选》《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昌耀诗文选》。现居威海。
 
 
甘建华诗四首
 
过当金山
 
阿克塞客栈里,平生第一次
喝羊肉汤,香菜下的热气腾腾
连潄十几缸水,却依然不能
去其腥膻,左脸颊上印着
父亲的一记耳光,强忍眼泪
随着轿子车的轰鸣,往雪山顶
艰难攀爬,长草沟二三十公里
芨芨草稀稀拉拉,向天而生
清洌的雪水,在峡谷深处泛滥
似一条条晶亮的银梭,峭壁巉岩
云母片闪闪烁烁,宛若昨夜之魇
前方陡坡处,阳光蓦地腾跃
剪纸定格:一匹马,一个女人
头上的帽子,竖着高高的尖峰
曳地长皮袍,粗陋而又华贵
黑红色脸蛋,无法判断真实年龄
隔着车窗,默不作声地打量
哈萨克族异性,刚想挥一挥手
她也朝向公路,咧嘴一笑
牙齿如刀片般白。自此三十八年
当金山不时入我梦中,而那声
长长的“啊——”,来不及抒情
扔在了天之外:柴达木盆地
 
 
火星小镇
 
多年以前的苏干湖畔,回首
做最后的留连
泪水迅即溢满了眼眶
——火星!
 
苍茫的远古洪荒
独立于中国传统山水的诗意
黑色的,寸草不生的
赛什腾山
 
即便是夏季,漫长的罡风
也能穿透石油工人的
四十八道杠杠服
廓清最绚丽的暗夜星空
 
从巨大的天文望远镜中
似乎看到了几亿光年外的火星
而在视线不及的深邃之处
是否也有一个智能生物
 
它张大神经末梢,望着冷湖……
 
 
地中四井幽思
 
时间已然停止,地球上的月球
星辰撞击着戈壁砾石,发出
清脆的闪光,太古洪荒的潮水
迅即退去,犬吠和着长虫的啸吟
在塔尖旋转。历史曾于此
上演惊心动魄的赌剧,胡振民的
孤注一掷,冷湖钻探命若悬丝
二十五个揪心的日夜,日喷千方之井
路过的野鸭子,误将油池当作湖水
英雄地中四,迎来诗人李季的放歌
共和国第四大油田,声名鹊起
而碑上的“风”字,早已被风刮掉
罡风封闭的井口,恰似一枚
铁十字勋章,在蓝天和大戈壁
之间矗立。光线途经此处
发生偏转,肉眼所不能看到的
黑洞,潜藏着一条巨大的油龙
宇宙间的暗能量,正在加速膨胀
 
 
祁曼塔格雪峰
——献给我的父亲
 
从未登临过这座大山,我们之间
隔着两千多米的相对高度,隔着
尕斯库勒湖,隔着阿拉尔草地
和一群飞奔的黄羊,几头野牦牛
还有一幅谭津涪的中国水墨
他是唯一在此写生创作的画家
 
初次见到它,是在三十多年前的
一个春夜,太阳、月亮与繁星
同时高悬于十点钟的刻度,天宇渺远
并非单纯的蔚蓝或红黑色,而是
一幅混合多种色彩的油画,雪山
闪着钢蓝色的光芒,特别威严雄壮
 
父亲说那是祁曼塔格,属昆仑西支
维吾尔语,花草山的意思
山中,新疆巴州少数民族乡
19户人家,131口人,一个乡长
管辖着与宁夏自治区差不多的面积
曾经进山打猎,喝过买买提煮的奶茶
 
近处狭长形的湖面如明镜,波光粼粼
远处则山影幢幢,似有豺狼之类的猛兽
冷冷地打量着人类,风沙席卷星月
从遥远的南方来到这儿,恍若置身于
异国他乡,突然间慌乱无神
父亲拍拍我的肩膀:别怕,有我呢!
 
哦,我的父亲,我的祁曼塔格雪峰
父亲已仙逝,但与雪峰一样耸峙
 
[作者简介] 甘建华,生于1963年8月18日,湖南衡阳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青海师大地理科学学院客座教授。1982年春随父去青海油田,1992年秋回乡。曾创建青藏高原第一个大学生诗社并办同名诗刊《湟水河》。青海文学专著有《西部之西》《冷湖那个地方》《柴达木文事》《盆地风雅》等,主编出版《这里也是一片沃土》《我们的柴达木就像画一般》《名家笔下的柴达木》《在那遥远的地方》等。现居衡阳。
 
 
凌须斌诗四首
 
西部之西
 
那是一片高天厚土
李季放歌的地方
李若冰眷恋的地方
后来者湘人甘建华的笔触
惊诧了世人的目光
 
油砂山高耸 英雄岭
与翡翠湖相映成趣
祁漫塔格雪峰下
阿拉尔湿地的芦苇
随着抽油机在风中摇荡
 
此时 火车正穿越大盆地
飞机与蓝天上的白云
缓缓地降落花土沟机场
最年轻的城巿
最靓的牛仔和他的新娘
 
漠风凛冽 吹拂茫崖
青藏高原光洁的额头
远道而来的游客 突然
瞥见 尕斯库勒湖畔
一只黄羊凌空飞翔
 
 
花土沟看山
 
花土沟 没有花
也没有草 没有树
沟里没有溪流
岭上没有鸟雀
以扎哈北山断崖
五彩斑斓土块的命名
让柴达木盆地西部
沉沦的古沧海
莽莽苍苍的冈峦
有了些许生气与浪漫
沟沟壑壑 坎坎坷坷
千回百转的褐黄
孤立于宋元明清山水
意境之外
斯文·赫定的风景速写
倒是有着传神的描摹
 
花土沟看山 不分季节
没有春的青翠
没有夏的葱茏
石油人穿透地层的眼睛
捕捉住墨绿的巨龙
从此 尕斯陶海驻牧地
别样的风景出现了
高耸的井架
向地底日夜倾注深情
起伏的磕头机
不知疲倦地歌唱
岭上 沟里 山谷
跃动着一团团火红色的身影
不长花 不长草
不长树的花土沟
自有一种特别的精神
 
 
带油味的地名
 
亘古蛮荒的八百里瀚海
昆仑 祁连 阿尔金山
巨大的三角形内
骑着双峰驼的找油人
渴饮冰雪 饥啃冷馍
或在埋骨黄沙之前
于地图上标注新的地名
油砂山 油泉子 油墩子
 
天之外 尕斯库勒湖畔
那些带油味的地名
以井架 炼塔 采油树
组成阿拉尔王国新的图腾
自西部花土沟
至涩北荒原
风沙中的群雕
令人欷嘘 热泪盈眶
 
 
西去的路
 
一直往西行
夸父逐日的方向
邓林了无踪影
 
长路安在
唯余漫漫黄沙
飞过一只盘古的鸟
 
死亡谷
倒伏的野兽白骨
未卜的前途
 
魔鬼城
风干的木乃伊手中
紧握着一柄地质锤
 
驼铃悠悠
汽车马达怒吼
拓荒者的墓碑朝向东方
 
[作者简介] 凌须斌,生于1963年10月7日,江苏镇江人。曾任《中国石油报》《青海日报》驻青海油田记者站站长,现任中石油海南销售公司党群工作处(企业文化处)处长。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青海省、海南省作协会员。出版散文、报告文学、纪实文学专著多种,主编《山程水驿识君诗——甘建华地理诗大家谈》,屡获省部级各种正规文学、新闻奖项。现居海口。
 
 
周秀玲诗一首
 
柴达木,让我喊出你芳香的名字
——谨以此诗献给青海油田创业65周年
 
柴达木,当我喊出你芳香的名字
我不负韶华的生命已交付于你
掏出热血与魂魄
一路奔跑,一路畅想,一路泪流满面
请把我紧紧地抱在怀里
这是我前世今生汪洋于此的一缕乡愁
穿膛而过的一股股石油香,一件件红工衣
多么温热,多么熟悉,多么醒目,多么难忘
幽居在我宝蓝宝蓝的心口
 
这千锤百炼的铁骨铮铮
这百转千回的不舍不弃
凝聚成一生无怨无悔的守候、守望、守卫
我用足够的热情、激情、深情
用整个少年和全部的青春
痛饮这一盏无法治愈的乡愁
痛饮这一世永不凉却的豪情
 
柴达木,这三个油香四溢的字眼啊
是胸腔喷涌的一股股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磅礴之力
是一提及就让青海石油人忍不住地热泪盈眶
守着岁月风刀霍霍的打磨
高寒缺氧的困扰
在横无际涯的荒漠
种下一颗颗怒放的油花
日夜奔走的油流
步步生香于祖国大地
一代代高原石油人的身影
65载一如既往地敲击大地
翻找千年遗失的黑金,千年的不朽
一声声、一次次地叩问
高过雄鹰的展翅
 
半个多世纪的千辛万苦、千难万险
漠风大朵大朵填满眉间心上
沙粒大颗大颗钉在指尖衣袖
聚宝了万千芳香的柴达木啊
把大片大片的月光种满石油人的心田
把大段大段感天泣地的故事播撒四方
 
柴达木,当我默念你含香的名字
我是爱你的,一如初见
我把脚步放得比芦花儿还轻
时光深处,我喜欢你是寂静的
如云徐徐飘过
我喜欢你是沸腾的
如油涌逐浪滚滚不息
喜欢你捧着我滚烫滚烫火红火红的心跳
聆听采油树在高天厚土之上
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柴达木,当我轻轻呼喊你油亮油亮的名字
一如呼唤心爱人儿的乳名
每一次的呼喊,都是一次芳香之旅
我与时光盈手相握,递去油香万缕
这一条英雄大道无论走多远
仍需要一种精神,柴达木精神
点亮远行的路
仍需要一缕芳香,柴达木的芳香
悠悠此心
 
[作者简介] 周秀玲,女,网名一船烟雨,生于1969年3月5日,甘肃张掖人。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西部散文学会会员。退休前系青海油田采油一厂职工,主编《尕斯湖》内刊5年有余。曾在《中国石油报》《青海石油报》《衡阳日报》《衡阳晚报》《柴达木日报》《格尔木日报》《地火》《石油文学》《瀚海魂》《巴音河》等报刊发表诗歌、散文百余篇,作品多次获省部级奖项。现居广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