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头条

《高铁,高铁……》李木马高铁诗歌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2021-07-28 作者:耿国彪 | 来源:绿色中国 | 阅读:
由中国铁道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高铁,高铁……》作为我国第一部高铁诗集,是李木马高铁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成果。

  7月28日,由《诗刊》社、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高铁,高铁……》李木马高铁诗歌研讨会在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举行。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叶延滨、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赵学敏、《文艺报》总编梁鸿鹰、《诗刊》主编李少君、中国作协创联部主任彭学明、《中国作家》主编程绍武、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韩宪军等5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由中国铁路作协主席王雄主持。

  与会者认为,在庆祝建党百年华诞和学党史国史的热潮中,本次研讨会是一次学习铁路史、了解京张铁路和礼赞京张高铁的学习会。李木马作为一名有着28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他的诗中始终贯穿着红色基因,洋溢着昂扬的主旋律。他从坚实的路基上走来,从真实生动的劳动生活出发,30多年始终聚焦铁路发展与时代进步,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写铁路诗最多、最好的诗人之一。他曾于20年前参加《诗刊》第17届青春诗会,多次在《诗刊》《人民文学》《中国作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铁道》报发表铁路诗文,出版作品17部,被称为“钢轨诗人”。干铁路、爱铁路、写铁路,是他的人生主旋律。李木马的高铁诗有四个方面的特色:

  一是他有着深深的铁路情结,用诗歌参与、记录和见证了中国铁路特别是中国高铁的发展。他从唐胥铁路走向祖国万里铁路线,以饱含真情的诗行,对铁路倾注了无限的情感和寄托。出京山、下京九、走大秦,六上高原写出的《铿锵青藏》在全国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评选中初评入围,获郭沫若诗歌奖,两次获得铁路文学奖一等奖。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问世,他就一直用心以诗歌记录、见证和书写中国高铁的辉煌历程。很多重要高铁的建设与开通,他都深入一线采风创作,亲身体验,写下诗篇。

  二是他有着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用诗歌发现、讴歌中国高铁、中国速度之美。高铁给人们出行带来极大便捷,高铁拉动经济社会发展,高铁改变了中国。“此铁非彼铁”,李木马有着一双发现高铁之美的眼睛,高铁线上的钢铁、水泥、桥梁和隧道,甚至道钉、石砟、电缆、桩基,一朵焊花,一朵水花,都有一种崭新的气质。这些高铁意象在他的诗中都是生机勃勃,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他把高铁元素符号、高铁工艺、高铁人的创造力融汇起来,成就了新时代诗歌独有的“高铁表达”。

  三是他植根于铁路火热生活,聚焦一线生活和一线人物,用诗歌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敬重与歌颂。在他的诗中,闪现着大批的高铁建设者的形象,养路工、放线工、调度员、桥梁工、钢筋工、高铁司机、动哥动姐……到设计师、指挥长、调度员,他们都是中国高铁的根基,是默默奉献的功臣。歌颂他们,就是歌颂新时代的奋进者。

  四是李木马诗书画兼修,以独特的艺术理解方式,在钟爱的诗书画之间架起了一座血脉相连的艺术桥梁。正如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苏士澍在贺信中所言:“志强是铁路劳动一线走出来的诗人和书家,诗书双修,勤奋创作,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他将书法、绘画等传统美学融入到诗歌中,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丰饶的精神气韵,自由的想象、飞扬的神采以及意象空间留白的幽深旷远,形成了艺术的交融与合体之美,生成了强大的语言张力与艺术活力,也形成了他特点鲜明的诗歌魅力。

  由中国铁道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高铁,高铁……》作为我国第一部高铁诗集,是李木马高铁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成果。该诗集以咏赞我国第一条智能高铁——京张高铁为主线,入选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项目扶持作品。作品通对老京张铁路与新京张高铁之间的百年中国进行跨越时空的观照,以两条铁路的新旧钢轨为镜,折射、象征与昭示中国从饱受屈辱、多灾多难,到挺起脊梁走向复兴的百年之路,是诗人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一束诗意之花,其中9首诗歌入选《诗刊——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号》。

  与会者在发言中表示,中国高铁是一个巨大的奇迹,而讲好中国高铁故事,需要张开具象与抽象两扇翅膀。中国高铁,一路辉煌。的确,除了极大方便百姓出行,带动一大批产业,加快城市带、城市圈形成,显著改变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之外,也在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想、意识、观念、审美,高铁时代,呼唤更多的精神文化产品。

  大家认为,在这部诗集中,作者还大量尝试运用把集工程技术、工业制造、材料科学、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先进科学技术于一身的高铁意象符号,请进诗中担任主角。把桥墩、钢轨、枕木、螺丝、机车、站台、塔吊、桁梁等工业元素赋予生命感和灵动诗意,用诗意之笔为钢铁大动脉上的普通劳动者速写画像,是从一线走出来的铁路诗歌代言人。《高铁,高铁……》除了立体展现了中国高铁除了极大方便百姓出行,显著改变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之外,还把笔触深入人们的思想、意识、观念、审美之中,阐释“精神高铁”的抽象意义。从这部诗集里,我们可以感觉到诗人对铁路的钟情,对劳动的热爱,对铁路人的钦敬,更能通过时代列车与昂扬风笛,感到时代进步和民族复兴的脚步。

  李木马表示,今天是唐山大地震45周年,作为一个爬出废墟的孩子和昔日从唐胥铁路走来的少年,能够在几十年的岁月中与诗相伴,以诗歌见证和记录铁路的发展和中国的巨变,特别是植根铁路沃土,在各级组织的关心、培养、支持下,有机会参与见证中国高铁的精彩蝶变,尽情阐释高铁诗意美学,内心充满感恩与幸福。自己要特别注重听取专家学者的批评建议,克服惯性写作,努力求深求新,更多关注高铁与人的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阐释表达高铁与人在精神文化层面的相互渗透,以更新的艺术观念、更为宽阔的视野、更为扎实的艺术创作,继续以高铁为主线,在新时代工业诗的深度、厚度、高度、广度上有所突破,以高铁这面“镜子”折射与反应时代表情与时代精神。

  苏士澍、关仁山、王勇平、袁宁、大解、赵克红、马维驹等发来贺信和书面发言,霍俊明、赵奇克、杨新阳、樊小虎、周雅麟、赵静、赵兴红、陈涛、张瑞田、刘华、赵智、周占林、向阳、周伟、谷禾、蓝野、李杰、邰筐、马小淘、王爱红、陈亮、李桂杰、诗扬、王健民、席安全、王晓罡、王京生、张风奇、任智、付艳晖、安艳芳、王新苗、常雪、王淳、王菁、王鑫、黄丽荣、刘宁、贾桥、李志刚、李楠、李木马等参加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