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诗人李少君
新年伊始,收到好友李少君从北京快递来的新作《云之现代性》和《诗歌读本:六十首诗》。这是他新近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和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两部诗集,共收录了他190首诗作。作品中绝大多数是对大自然的书写与讴歌。诗人把自然化为诗歌,把自身化为自然,给人一种强大的感召力。
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里感知到诗人经由自然而来的诗意,以及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里体会到诗人对自然的情意和良苦用心,是李少君诗作的最大特性。仔细阅读他的作品,就能发现诗人总在引导读者如何在自然面前放下身段,以谦卑的姿态去面对明月大海,去倾听鸟语蛙鸣,达到天、地、人之间的和谐共生。
出生于湘乡东台山下的李少君现任《诗刊》主编,国家一级作家。已出版诗集和专著16部,并主编《21世纪诗歌精选》《十年诗选:2000—2010》等诗歌选集十余种。在年前召开的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李少君当选为中国作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早在他出任海南省作协文学月刊《天涯》主编的时候,我就在《海南日报》写了篇题为《李少君:把每一期杂志都当作创刊号来办》的文章。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们都是汇入十万人才下海南的庞大队伍登上海岛的弄潮儿。当年我在海南省委政法委主办的《海南法制报》做版面策划兼文学副刊编辑,他主编《海南日报》副刊“特区周末”。同为老乡又职业相同的两位闯海汉子,在多次接触中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当年那个被人誉为“种子炒熟了,丢进土里都能发芽”的热岛上,年轻的我们胸怀梦想,激情四射,常聚在一起谋划“大事”。1995年,李少君牵头,集结起一帮在文坛崭露头角的青年男女,注册成立了由海南省作协主管的海南省青年作家协会,出版周报《海南作家》。他任主席,我负责《海南作家》的版面策划。青年作协的工作全由组织者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不仅没有报酬,有时还要自掏腰包贴补公用,可大家信心百倍,无怨无悔。
早在武汉大学读书时,李少君就与王家新、洪烛等人被誉为“珞珈诗派”代表人物。大学毕业恰逢海南特区办得风生水起,蓄着胡须、留着长发的李少君,一路南下登上海岛,在《海南日报》谋到一份做记者的差事。其间,他不仅采写了一大批在社会上引起反响和关注的深度报道,还发表了诸多诗作和文学评论。一路从记者到编辑到副刊主编,后来调《天涯》文学月刊担任主编,接替韩少功的职务。
李少君是一位勤奋低调、乐于助人之人。当年家乡诗人邓友国(湖南蝈蝈)获得湖南省青年文学奖后跑到海口找我帮他谋职,我找到李少君要他一起帮忙。一个礼拜后,邓友国就在李少君的举荐下进了海南省生态环境厅机关报工作。还有一位湖南文友失业后因工作一时难以落实,李少君将自己在海南日报社的住房提供给他居住,然后打电话要我一起出面帮忙。我将这位同乡介绍到了我所在的报社做校对。1999年,我应邀赴北京从事报纸编辑工作,临行前李少君热情为我饯行。2001年他到北京参加第七次全国文联代表大会、第六次全国作协代表大会,一下飞机就打电话约我到北京奥林匹克大酒店相聚。我回湖南工作后,有一年带着年近八旬的父亲去海南旅游,离岛返程那天,我给李少君打了电话。时任海南省文联专职副主席的他,说一定要来见见我们。忙完公务后,他赶到酒店与我们相聚。
李少君到《诗刊》主持工作后,创作上更是突飞猛进,先后出版和主编了大量的诗集、专著和诗歌选集,在文坛产生了巨大反响。
他常把自己对家乡的深厚情感通过作品表达出来。在他广为传颂的《我是有故乡的人》一诗中,将自己深重的故乡情结展现得淋漓尽致:“我是有故乡的人/我的故乡在东台山下涟水之滨/我每回一次故乡/就获得一种新的打量世界的视角”;“我是有故乡的人/每次只要想到这一点/我心底就有一种恒定感/那是我生命的源头和力量的源泉”。
李少君对家乡的热爱,不仅体现在作品中,还体现在行动上。除常回家乡参加文学活动,还多次到湖南举办创作笔会,组织国内有影响力的诗人相聚湖南、认识湖南、宣传湖南,为擦亮湖南文化强省的靓丽名片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