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头条

中国抗疫诗登上阿拉伯杂志

2020-08-17 作者:米拉·艾哈迈德 | 来源:中国文化译研网 | 阅读:
10位诗人分别为杨克、熊育群、施施然、杨碧薇、许晓雯、武稚、秀枝、衣米妮子和张吉平,米拉·艾哈迈德被他们的文字中传递的抗疫精神所感染,将他们创作的《人并不比鱼的记忆更长久》《子夜》《死亡是一种教育》《天使席地而卧》等诗作译成阿拉伯语,在世界疫情波澜未平之时,为尚处于抗疫关键期的阿拉伯读者送去来自中国的抗疫精神支持。她同时翻译的《妈妈,我不要这样的春天》等儿童诗更是为沉浸在悲伤和恐慌中的世界传递出一份温暖和希望。

翻译报告首页
 
中国抗疫诗登上阿拉伯杂志
译者米拉:人类只有经历过痛苦和忧虑才能够生生不息

 
  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会员、埃及文学翻译家与作家米拉·艾哈迈德近日将中国10位诗人在中国抗疫期间创作的15首诗歌以及14位中国孩子创作的诗歌翻译成阿拉伯语并在以翻译报告形式发表在阿拉伯《新杂志》八月刊。《新杂志》是总部在英国伦敦的阿拉伯文学杂志,主要发表阿拉伯及其他国家文学和文化作品。
 
  10位诗人分别为杨克、熊育群、施施然、杨碧薇、许晓雯、武稚、秀枝、衣米妮子和张吉平,米拉·艾哈迈德被他们的文字中传递的抗疫精神所感染,将他们创作的《人并不比鱼的记忆更长久》《子夜》《死亡是一种教育》《天使席地而卧》等诗作译成阿拉伯语,在世界疫情波澜未平之时,为尚处于抗疫关键期的阿拉伯读者送去来自中国的抗疫精神支持。她同时翻译的《妈妈,我不要这样的春天》等儿童诗更是为沉浸在悲伤和恐慌中的世界传递出一份温暖和希望。
 


翻译报告部分作品
 
  译作发表后,米拉·艾哈迈德米拉向CCTSS分享了她的翻译感受以及对中国关心与对世界恢复正常的祝福和期待。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所到之处民不聊生。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国人民凝聚在一起,万众一心抗击新冠病毒。人民群众居家隔离,医护人员奔赴前线,对于中国诗人,笔就他们的力量之源。在这个特殊时期,他们感受到自己对祖国的责任,提笔写诗。因为诗是民族意志的载体,是战斗精神的催化剂,给予人们希望和无限的力量。
 
  当流行病入侵并向自己的家乡伸出魔爪,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时,他们站了起来,迫在眉睫的磨难激起了他们的情绪,使他们下定了决心——一群中国诗人在不得已的隔离中拿起笔,为祖国分担痛苦和悲伤,用文字打动人心。在艰难时期写出的这些诗具有特殊的品味且令人信服。富有创造力的人通常在欢乐和悲伤时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与普通人不同,诗人对细节敏感,对周围的事物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能看到其中的一千种含义和一千种面孔。
 
  我和其他所有人一样,每天在自我隔离中生活,以至于几乎不离开家。作为一名译者,我认为译者的背后有个隐藏的作家,他在翻译过程中暂时代替了原作者并将作品还原成自然的母语。正如许多人在新冠病毒大流行中被激发创作欲望,通过释放内心情感来达到心理平衡,中国诗人以文字表达来抗击流行病,并鼓励中国人民在狂风暴雨中保持耐心。我也站起来抓起笔,开始翻译由中国诗人写出的诗篇,接力传递这份文字力量。
 
  最后,我相信这场疾病大流行终将结束,悲伤将从整个世界消失,所有事情将变成纯粹的回忆,或甜蜜或痛苦。而我们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感受到内在的力量,我们更加确定苦难和磨砺都会过去。我们将回到以往的生活,但是我们会比以前更强大,因为人类只有经历过痛苦和忧虑才能够生生不息。
 
  米拉·艾哈迈德
 

 
来源 | 中国文化译研网
供图 | 米拉·艾哈迈德
编辑 | 罗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