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珠才仁:当藏文书法遇上壁画敦煌飞天
2017-10-11 10:45:23 作者:李海浪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次
李海浪:艺术评论、媒体人,诗人。ArtTouch艺术平台主编,《WM财富顾问》杂志副主编。
与顿珠才仁相识,源自于我大学一位宅心仁厚的外国文学老师,她在一趟玉树之行后向我提起顿珠,一个自己磨石笔写藏文书法的潜心修行者,他喜欢艺术,会去研究一些新的创作模式;他还喜欢摄影,哪怕是一个普通的相机他也能拍出好看的照片;那些不知名的石头被他打磨成特别的墨盒;他时常会做一些帮助他人的公益;他敏而好学,对艺术有着极高的悟性;他闭关六年,饱读经书,闭关出来却很快学会微博微信……
或许这些都不是最能打动人的,而是一个虔诚、善良、温润如玉的灵魂,遇上他的人都会不自禁地被感化。在我的老师介绍他不久后,他即来北京国家展览馆做展览,我在看到他的眼睛那一刻,其实是很震惊的,那么清澈的眼睛我从没有见过,那一刻我觉得自惭形秽,仿佛自己有污点在身上一样,是不纯粹的,是世俗的。
一个人不说什么,却像个照妖镜一样,让人反思自己,反思自己在这个虚浮的世界里是不是越来越世俗,越来越敷衍,越来越功利,越来越冷漠,越来越像个功利的利己主义者?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鲁孝年老师在《一个红衣僧人的故事》里详细地介绍过顿珠才仁:“1977年,顿珠出生在玉树巴塘草原一户普通牧民家里,与牛羊和骏马相伴,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17岁出家,在结古寺文化班内学习文化知识和仪轨实践、彩粉绘画、法号乐器等等,6年后开始闭关。23-29岁,顿珠一个人在一个小小的屋子里度过了自己6年的青春时光。这6年里,他每天的功课便是读经、练气功、研读藏医药书籍等。6年内,顿珠读了近200部藏文经书。
6年的闭关让他沉静内敛,但并不顽冥刻板。从闭关室出来,外面的世界显然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这并没让他感到无所适从,相反地,他的求知欲被极大地激发,他以积极的态度拥抱这个对他来说陌生而全新的世界。很快地,顿珠学会了用电脑、拍照片。当他让我们上微博看他拍摄的照片时,我们很是惊奇——一个在我们眼里闭塞落后地区的僧人居然会发微博。”
六年漫长的一个人的修行岁月,一切的变化并么使顿珠措手不及,敏而好学的他在有些闭塞的玉树与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联系着,一边又醉心于属于他的艺术,我私底下拿着他的书法作品去问一些书法家,其实向来文人相轻,但无一例外都觉得他的功底很深厚,有自己独有的特色,我曾经试过他写字的石笔,硬得简直没法下手,却不知道他如何用这些坚硬的笔将藏文写得灵动如画,飘逸又不失去、底气,静谧敦厚。
我将他的书法作品分享给我的一个老师,后来这位老师感慨到:“喉炎时得其庇佑,方能静心休养”,不懂藏文的我们,在藏文逐渐被新一代的藏族人们慢慢疏远甚至已经不会的情况下,我们却在他的书法作品感受到了力量,感受到藏文的美好,民族的语言和艺术,都需要得到传承和发扬。而好的作品,让人除了感受到作品的功底之外,更多的是让人感动、共鸣,能从中受益,我相信信仰是有力量的,让人为之而一生追随,让不同世界的人有所链接,让陌生的人相互温度、感动、感化。
顿珠熟稔的石笔书法在受到很多人肯定时,他却并没有停止,很奇妙的一次他在书上看到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敦煌飞天从艺术形象上说,它不是一种文化的艺术形象,而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飞天的故乡虽在印度,但敦煌飞天却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它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羽人、西域飞天和中原飞天长期交流、相互渗透和融合,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飞天。飞天借助彩云而不依靠彩云,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即便在今天,也为人所称奇。
飞翔于佛像上空的飞天,飞天与佛祖形影不离,几乎敦煌莫高窟每一个洞窟都有飞天的身影。飞天以优美的造型、绚丽的色彩、灵动的舞姿以震撼人心。顿珠说:“见到敦煌飞天缘于一位朋友发了几张敦煌壁画上的天女飘飞撒花图,突然想起曾经闭关时观想的清净刹土的每天飞舞的勇士及空行母,他们都是具足智慧(菩提)和慈悲的菩萨化现,所以立刻就有以‘慈悲’‘菩提’等内容创造了‘飞天体’这样书法作品,我很满意这样的作品,又有形又有义。”
优美的飞天壁画让从未去过敦煌的顿珠才仁内心激荡,他忽然觉得这和他的书法有很多共鸣之处,也激发起他创作的新思路,在他苦思冥想之后,将书法与飞天图画融合,硬笔竟然创作出飘逸灵动的作品来,与飞天的飘带有异曲同工之妙。顿珠根据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创作的“飞天体”书法,如“慈悲”竟然与飞天图画神似,又像极了太极的符号,他创作一些美好的词汇,像飞天女神向人间播撒下的慈悲良善的种子,植入心田,浸润世界。
其中《慈悲》这幅书法作品是根据敦煌121#和127号#洞窟壁画飞天,创作的一组飞天书法作品中的其中一幅。这是一组勇敢的创作,打破原本藏文字刚劲字尖向下的习惯写法,让字如飞天仙神般飞舞起来,亦如以慈爱的柔美去除悲苦给人抚慰。
诚如诗词《飞天·慈悲》
宛若青莲出水
惊煞万众花魂
净容妆雪点朱唇
含眸凤隐媚霜痕
谁曾抖笔画中人
东土归蝶我绣春
轻摘星辰风中转身飘啊飘
看人间多么美妙
琵琶反弹婀娜身姿摇啊摇
袅袅清逸的舞蹈
一曲梵音琼宇逍遥飞啊飞
慈悲情动已是万千个轮回
这幅作品是顿珠才仁老师特意为慈善助学义拍活动捐赠。因为除了佛法和艺术,慈善也是一直在草原上慈行善施的他毕生的追求。
一个完全没有到过敦煌的修行者,却被千年前的艺术所震撼,他在创作时,全身心的投入,他想表达他所受到的震撼,却因为感动而语无伦次,每次说起来,他激动得明亮的双眼里有闪亮的泪光。艺术是能穿越时空的,是能打动有缘之人的。最让人震惊的艺术和最让人宁静的艺术殊途同归。
而对于观者,最让人感动的不是视觉,而是心灵的共鸣,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书当中说:当艺术作品不仅仅是安静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而是像子弹一样击中你的时候,一个新的视觉消费时代已经悄然来临。我想,飞天形象带给顿珠才仁的震撼正是拥有这样一种穿透力,让他的书法艺术又有了新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又感染着我们。
遇见,是早晚的事。
我常常庆幸遇上顿珠才仁,和他身边那些一心向善温暖的人们,使我在这个忙碌的城市里不会变得完全冷漠功利。
顿珠才仁用自己创作的作品做公益,他的另一个做公益的朋友陈继红告诉我一件事:“今年5月26日我转发了一幅顿珠哥哥的‘心想事成’到朋友圈,然后很快被朋友义购,而这义购的款最终被用于资助青海考上大学烹饪工业专业但但因家庭困难面临辍学的新生,他叫仁增文保,因为这笔善款而得以继续学习,也许三年后,顿珠才仁会在某个餐厅偶然吃到这个孩子做的大餐。”
我们做每一件事,其实最先想到的或许不是“回愦”,而是这么做让我们踏实安心!顿珠默默地,却在教会我们一些精神和品格,感染我们做一个更好的自己。如今天天喊着吃斋念佛的人比比皆是,心灵鸡汤充斥着每个角落,但是人心却日渐冷漠,一个人说了什么不重要,做了什么才重要。顿珠用他的一己之力,去发扬佛教文化艺术,传承藏文书法,更是与人为善不卑不亢,让人知道,沉默也是一种内敛的力量。
顿珠才仁的书法是有火候的,是经得起考验的,而他的心灵也是淳朴善良的,他书法带给人的静心、宁静来自于他的修行,他那弥足珍贵的淳朴、纯粹之心,不加修饰,天然温良。
无论有一天他的作品怎样让人喜欢,有多少人喜欢,我希望的是,还能看到他那最明亮最干净清澈的眼睛。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