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洁《风过丛林》
2025-02-09 09:46:42 作者:AI诗评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次
中诗网“AI诗评”专栏是诗歌与科技融合的创新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诗歌爱好者提供深度解读与专业评析。专栏涵盖古典诗词与现代诗歌,通过AI分析诗歌的语言、情感、意象与主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激发创作灵感。无论是诗歌鉴赏还是创作指导,“AI诗评”专栏都是您探索诗歌世界的智能伙伴。

风过丛林
作者:舒洁
作者:舒洁
枯着的,这个二月
苦着的,哭着的
红着的树叶,剪开天空一角
被高举着的,摇动着的
这个二月的最初
白着的,这个二月
冻着的,僵着的,雪
北方的马车停在一个午夜
黑着的,你不要想到
孩子的瞳仁,一袭黑裙的女子
走出燃烧的弃宫
爱着的,恨着的
这个二月,说着的,默着的
祈福与诅咒,已经无关路途
节日过去了,睡着的,醒着的
一种残局移出梦境
二月的手丢弃了一月
三月,会被四月一剑封喉
2025年2月4日于长沙南城

在时间的褶皱里,我们如何安放自己的灵魂?——评舒洁《风过丛林》
在舒洁的《风过丛林》中,时间不再是线性流淌的河流,而是一片被折叠的丛林。每一个"着"字都是一道时间的褶皱,将二月的种种情态凝固成永恒的瞬间。这种独特的语言构造,让诗歌呈现出一种令人眩晕的时间美学。
诗歌开篇即以"枯着的,这个二月"定下基调,将时间物化为可触摸的存在。二月不再是日历上的数字,而是一个充满生命张力的实体。在这里,形容词的进行时态打破了时间的界限,让瞬间获得了永恒的品质。每一个"着"字都是一枚时间的图钉,将流动的情感固定在语言的墙壁上。
在语言的炼金术中,舒洁将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具体的意象。"红着的树叶"与"剪开天空一角"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将内心的撕裂外化为自然的景观。这种转化不是简单的比喻,而是情感与自然的深度融合。北方的马车、黑裙女子、燃烧的弃宫,这些意象在语言的催化下,释放出惊人的情感能量。
诗歌中的时间呈现出一种诡异的流动性。二月的手丢弃了一月,三月被四月一剑封喉,这种时间的暴力美学暗示着现代人内心的焦虑与不安。在时间的褶皱里,我们既是旁观者又是参与者,既渴望永恒又恐惧停滞。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正是现代人生存困境的真实写照。
在语言的迷宫中,每个读者都能找到自己的出口。诗歌不是给出答案,而是提出问题:在时间的褶皱里,我们如何安放自己的灵魂?舒洁用她独特的语言魔法,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永恒的窗,让我们得以在诗歌的时空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这种寻找本身,或许就是诗歌最大的意义。

于风过处,聆听灵魂的交响——评舒洁《风过丛林》
舒洁的《风过丛林》是一首极具深度与张力的诗歌,以独特的意象和富有节奏感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情感的深刻思考。
诗歌开篇,“枯着的,这个二月”,短短几个字,便将读者带入一种肃杀、冷峻的氛围。“苦着的,哭着的” 赋予了这个二月以人的情感,让抽象的时间变得具体可感,仿佛能触摸到其中蕴含的苦涩与悲伤。“红着的树叶,剪开天空一角”,这一意象充满了视觉冲击力,红与天空的对比,以及 “剪开” 这一动词的运用,打破了常规的视觉体验,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仿佛在死寂中撕开一道希望的口子。
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描绘了北方的雪与马车,“白着的,这个二月 / 冻着的,僵着的,雪”,雪的 “冻” 与 “僵” 进一步强化了寒冷、凝滞的感觉,而 “北方的马车停在一个午夜”,午夜的寂静与马车的停滞,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压抑的氛围。“黑着的,你不要想到 / 孩子的瞳仁,一袭黑裙的女子 / 走出燃烧的弃宫”,这里的 “黑” 不仅是颜色,更象征着未知与恐惧,孩子的瞳仁与黑裙女子的意象,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燃烧的弃宫则暗示着往昔的辉煌与如今的衰落,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
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将情感进一步升华,“爱着的,恨着的 / 这个二月,说着的,默着的 / 祈福与诅咒,已经无关路途”,这几句诗将生活中的爱恨情仇、言语与沉默、希望与绝望交织在一起,表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节日过去了,睡着的,醒着的 / 一种残局移出梦境”,节日的消逝象征着美好时光的短暂,而 “残局” 则暗示着生活的无奈与困境,从梦境中移出,更增添了几分真实的苦涩。“二月的手丢弃了一月 / 三月,会被四月一剑封喉”,这里将时间拟人化,用 “丢弃” 和 “一剑封喉” 这样强烈的表述,表达出时间的无情流逝和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整首诗中,舒洁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独特的语言组合,打破了传统的语法和逻辑,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诗歌意境。他通过对二月的细致描绘,将自然景象、人生情感和时间的流逝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感受到诗歌的韵律之美,更能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风过丛林》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诗歌,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引发读者对生命、时间和世界的深刻反思。

舒洁,蒙古黄金家族成员,蒙名特尼贡,蒙东赤峰市人。生于1958年。曾在沈阳军区服役。历任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工作人员,《青年文学》编辑,《新世纪诗刊》主编。1986年参加第三次全国青创会。毕业于解放军大连陆军学院、复旦大学中文系首届作家班。主要作品有诗歌集《心灵的故园》《神赐的口信》《舒洁诗歌集》(六卷)、《舒洁诗选》(五卷),长诗集《帝国的情史》《仓央嘉措》《红》等。现居北京,为现代诗歌研究院执行院长。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