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说古唱大风
——评于中华的古体诗集《数风流人物》
收到于中华先生惠赐他的新作《数风流人物》,不禁令我大吃一惊。著名当代文学评论家、首都师范大学张志忠教授作序,并鼎力推荐的这部古体诗集,上下两部四十万字671个页码。作者细数从西汉到清末六百多位中国古代政治、军事、科学、文学、艺术领域,名人大家、帝王君主、英雄豪杰、枭雄奸佞。以诗赋形式,为个体人物立传,以审美眼光细数流年,以诗、文形式品评历史功过。开创了当代诗人古诗词创作的崭新文本文体,融汇中国古代史学、文学、诗学、科学、医学、民俗学、天文学、气象学等集大成。贯通于六百余首格律诗文之中,时而尘埃骤起,金戈铁马;时而入木三分,鞭辟入里。对人物而言,是高度凝练化、个性化、诗化的人物传记;对诗学而言,是审美历史天空,群星璀璨,与历史尘埃涤荡的艺术再现;对史学而言,又是当代诗人,从历史深处考古发掘、引领出一代又一代曾经叱咤风云,改变历史走向的英雄豪杰,抑或鞭打笔伐历史罪人,总结历史教训,是一部诗话历史的艺术呈现。
这部诗词集是作者集聚半个多世纪读史、从文、从政,特别是身经县委组织部长、县长、县委书记、副市长、人大副主任,同时又是一位坚持一生业余文学创作,著作颇丰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家诗人兼备,又加持丰厚、难得一见的文人从政经历,成就了他独特具有了,文人志士的审美品味和知识分子从政经历的深刻洞察和开阔视野。为他把控历史风云际会下的人物命运、品格、灵魂、性情,具有了一般作家诗人难以企及、达到的那种较高境界。于中华先生主要著作有《史记今鉴》、《易经惊世录》、《资治通鉴事典评议》、《两晋烟云》(上中下三部)等史论专著、历史长篇小说;有《感悟人生》、《感悟论语》、《感悟菜根谭》等读史读经典的心得典籍;更有《当官是门技术活》的别样人生经验与灵魂写照。在这些著作的写作过程里,他查阅浩瀚史料,随手养成极好习惯,做下了无数读书读史读经典的笔记。也就是源于这些宝贵的笔记,在他离开政府、人大机关高位高楼,赋闲回家,采菊东篱,把酒黄昏后,每日陶冶于唐诗宋词典籍,醉心于诗词格律之美,一辈子的经历陶然于胸,一辈子的读书读史读经典的积累,使得赋闲之人灵感勃发,喷涌而出!作为朋友,我每天早上六点,都会接到于中华先生,微信发来他应时、应景、应时事而写出的新作诗词两三首。日积月累,两部《数风流人物》六百余篇,尚有无数新作,还未成书呀。
审美关照历史人物,让诗意的情怀在历史长河里奔涌。独特的美感,是从他看似不经意的诗文里,自然而不造作地流淌出来的。于中华先生的诗词,有着一种大丈夫笑谈典故人物的俏拙嘲讽之美,又有诗人心灵漫步古今,历数忠良隽才罹难的悲壮之美。审美是诗的鉴赏中,第一位的品评要素。写人物的古代诗词,少之又少,就为此类创作设下很高的门槛。于中华先生的诗词人物,寥寥数笔,便是活灵活现,为古体诗词的人物塑造,立下先驱之模范。他的《中吕.山坡羊.曹冲称象》写道:“象船配套,水平记号。石头换物将包掉。静悄悄,有新招。相同重量标据报,多重几斤应亦晓。聪,少尚少;明,心太巧。”诗文语句精妙,童心童趣之美,稚拙俏丽,无以言表。再如,他的《临江仙.曹奂》写道:“木偶绳牵真傀儡,无为赚得年高。任凭司马焰冲宵。视而装不见,心内自逍遥。报应惊人多相似,晋王模仿前朝。江山易主史家标。青山依旧绿,江海滚波涛。”诗作笑谈名为帝王的曹奂,实为司马氏傀儡,嘲讽戏谑之美跃然纸上。再如《浪淘沙.令曹子建》诗云:“人间聚凝光,梦里云乡,笑言五岳写华章。天宗隽才称八斗,盖世陈王。七步诉悲伤,白马忧惶,洛神无奈也仿徨。骨气凌风遭霹雳,雷雨凄凉。”此诗文塑造的曹植形象,生动、有趣、而又凄凉。作者引述谢灵运对曹植的评价“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作者用“骨气凌风招霹雳”,形容建安文学集大成者曹植的命运,悲怆凄美,力透纸背。以诗写人状物,非得语言高度凝练、语义多有内涵、审美眼光独到不可。“聪,少尚少;明,心太巧。”用极简诗句,巧妙勾勒,真是妙不可言。“木偶纤绳真傀儡,无为赚的年高。”将封建专治皇权更替制度下,曹操的孙子曹奂被司马氏操控,儿皇帝嘴脸被作者写得入木三分。“七步诉悲伤,白马忧惶,洛神无奈也彷徨。”以曹植著名七步诗做典故,以白马忧惶,因自杜甫的“白马东北来,空鞍贯双箭。可怜马上郎,义气今谁见。”做隐喻,将太子才俊大文学家曹植,遭受兄弟排挤迫害后被贬为安乡侯,又徙封陈王,最终因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郁郁死于壮年的悲惨命运,表现得淋漓尽致。上述三例,都是作者神思驰骋,以诗意审美品评历史人物的神来之笔。
引古喻今唱大风,无数风流壮诗文。从《春秋》《左传》始,中国古代历史从来都是史家之治国理想的绝唱。司马迁的《史记》不仅在史学上具有重要地位,其文学价值也被广泛认可,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中国古代史家的历史典籍,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无不深刻抱持着个人治国的理想,和崇高的英雄主义的民族精神。引古喻今这个成语出自东晋·葛洪的《抱朴子·疾谬》,用来表达通过引用古代的史实或人物,隐喻当前的社情或时弊。《数风流人物》六百余首诗词,所写的六百余个人物,也无不寄托着作者于中华,从中国底层体恤社会民情,从地方政坛顶层视角,感悟民族命运的深沉思考和广阔视野。于是,他笔下人物的艺术形象,便有了更深邃的历史深度,更具现实意义的文学价值。《临江仙.霍去病》诗云:“骁勇如神豪纵,单枪亦可从容。轻骑八百去如风,两千真虏首,尽数入囊中。笑那匈奴藏匿,侵疆展我刀锋。边陲擒寇立丰功,威仪震陇右,此处论英雄。”年仅18岁便披挂上阵的青年将领、西汉名将、军事家,此诗表现他率八百精兵强将,深入匈奴敌后,取得惊人战绩,继而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开拓河西走廊之丰功伟绩,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民族英雄。在我中华崛起当下,西方围堵助纣为虐之时,诗情豪迈唱大风,笔力雄劲歌英雄,鼓舞民族精神,壮我大国气魄,读来荡气回肠。再如《七律.石敬瑭》诗云:“儿皇跪舔不知羞,出卖家园十六州。从此中原无活路,任凭野马踏田畴。宋朝一度燕云讨,洪武元年失地收。四百岁余流泪史,黎民凄惨恨千秋。”英雄豪杰辈出的国度,也不乏民族败类和汉奸佞臣。此诗记述的五代十国时期“儿皇帝”石敬瑭,是个具有两面人格的复杂性历史人物。他曾体恤百姓,改革朝政;早年也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但是他在后晋做了皇帝,因惧怕契丹的称霸野心,割让十六州北部大片疆域,成为历史罪人,饱受千古骂名。后晋五代十国,是朝代更迭频繁、内忧外患叠加的历史时期。作者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下,回眸这一历史帝王和屈辱事件,鞭笞契丹足下“儿皇帝”,愤然感叹“四百岁余流泪史,黎民凄惨恨千秋”沉重的历史悲剧和民族冤魂,为今人敲响丧权辱国的历史警钟,也为国格、人格立下明鉴。再如《念奴娇.李世民》,寄予了作者一生从政理政的盛世理想。对大唐开国皇帝的历史功绩由衷赞赏。“太宗英武,见昌明盛世”“广纳雄才梁碧”“治国忧民,安邦理政”“励精图治,盖前朝用命历”。昌明盛世是政治家的理想,亦是黎民百姓的渴望。广纳雄才,治国忧民,安邦理政,励精图治,是改变隋末历史,“盖前朝用命历”,开拓大唐盛世的伟大先驱。他“薄赋俭劝农桑”,广纳谏言“广纳人才客”“玄武门前勇诛太子,卸御临尊翼。贞观之治,大唐天可汗昔。”作者对于李世民的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整殇励志,薄赋尚俭,寄予深沉的讴歌赞赏,笔墨饱蘸诗人毕生从政履历的政治理想。
文化名流尽收笔底,千古文心忧国忧民。中国古代文人的家国情怀,是一种深沉的文化情感和历史担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个人命运与国家存亡息息相关。这种家国情怀不仅是一种情感诉求和心灵皈依,更是一种生命自觉和文化承续。自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起,各种文化思想流派虽有不同,但家国情怀是中国文化最核心的价值观。于中华先生的《数风流人物》六百余篇诗词,写文人这种高尚情怀的占据多数,且十分深沉而又精彩。例如,写诗圣杜甫的《清平乐.杜甫》云:“少陵掾笔,写尽人间疾。乱世身悲忧社稷,诗圣名扬宏德。心系黎庶怀公。史章啼血胸中。千载草堂清气,至今四海尊崇。”杜甫的诗歌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深刻表现他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忧患与责任 。他的作品充满忧国忧民情感,如《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都表现了他的悲壮人生与深刻情感。杜甫对历史上的优秀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诸葛亮,也怀有推崇之情。他的《蜀相》就寄予了对忠贞不渝的诸葛亮的崇敬之意,寄托了自己对国家命运与栋梁之材的期盼与憧憬。“少陵掾笔,写尽人间疾。”“乱世身悲忧社稷”就写出了作者对于拯救乱世惨民的忧患与政治抱负。“千载草堂清气,至今四海尊崇”则是写出了作者对于国家未来千载草堂清气的政治期许。再如《念奴娇.李商隐》诗云:“赋词格律,乐府民歌曲,精深奇绝。瑰丽唐诗标峻极,至此谁能超越?日月生辉,群星璀璨,商隐当其列。可怜誉毁,痛疼难与人说。”作者先说李商隐才华过人,乃唐诗群星璀璨,他当属最明亮的其中一颗,毫不为过。然“可怜誉毁,痛疼难与人说。”这样的奇才却“卑贱报国无门,逸才旷世,篱下寻生活。身陷党争蒙屈辱,历尽万般摧折。愤嫉苍天,放情遐想,肝胆如冰雪。朦胧清妙,声声皆是啼血。”李商隐的诗构思缜密,多以含蓄象征的笔法,精工富丽的辞采,婉转和谐的韵调,曲折细微地表现深厚的情感。他胸怀“欲回天地”,力促唐王朝中兴的志向,但身处晚唐党争,受尽屈辱,流落各地,已无实现抱负的可能。于中华怀着对李商隐深厚的崇敬感情,抒发“卑贱报国无门,逸才旷世,篱下寻生活”的悲惨境遇的深切同情,然而,作者高唱中国古代文人志士的高洁风骨峭峻之美“愤嫉苍天,纵情遐想,肝胆如冰雪。”继而感叹“朦胧清妙,声声皆是啼血。”作者一旦打通古今文人崇高精神风骨与肝胆相照的赤诚血脉,便迸发出了震撼人心灵的民族精神与文人高贵气节。再如《鹧鸪天.范仲淹》诗云:“苦读寒窗数载耕,泰州筑堰恤民情。执鞭兴学呕心事,宁鸣而死不默生。”上阕说的是范仲淹自幼丧父,苦读及第,从九品官一路做到宰相,这样的文人阅历自古亦是罕见。他在任兴化县令之时,泰州一带海堤年久失修,海水倒灌,淹没良田无数,百姓民不聊生。经两年考察灾情,策划准备,上报朝廷恩准,范仲淹亲率四万民工开工筑堤坝,历经三载,修筑成数百里捍海堰,彻底改变了当地经济民生。任内他还修建了兴化第一所公办学校“兴化学宫”,他还凭借自己的才学与名气,亲自聘请多位大儒名家讲学授课。自此无数文人才子从兴化走出,“宁鸣而死不默生”是他与挚友表达,为官一任,应如大鹏嘶鸣展翅飞翔留下好名声,绝不能无所作为。这样的“父母官”,却命运多舛,不断被贬被迁。作者接着在下阕写道:“平北戍,立刀横。独当一面跨征程。忧民为国担天下,正气凛然大道行。”范仲淹苦读及第后,授广德军司理参军,也曾横刀立马征战边陲。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权知开封府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宋夏战争爆发后,康定元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的方针,巩固西北边防。然而,如此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也留下许多脍炙人口,流传百代的绝好诗篇,更是留下了他极力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朽思想和志士仁人的风骨节操。范仲淹的凛然大气,与中国古代文人借诗言志、以文咏情,以诗词歌赋表达家国情怀的重要精神内涵一脉相承。例如陆游的《示儿》表达了他对收复失地的期盼;杜甫的《春望》描绘了国破山河在的景象,体现了深沉的爱国情怀。两宋时期,家国情怀成为诗词的主基调和主旋律,其中张扬爱国主义的优秀篇章更为后人所推崇传颂。陆游和辛弃疾更是南宋时期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中浓郁的家国情怀澎湃激荡,文人风骨如日月高悬于朗朗乾坤,文人气节曾似江河飞扬于万古千秋。《数风流人物》承载了五千年文明长河孕育出的一种独特的精神内核,它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这种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历经磨难而不断发展壮大的根基所在。它既是一种坚定的民族自信,又是一种深沉的历史担当。正是这种精神内核,让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屹立不倒,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支柱。读于中华的《数风流人物》便是享受这璀璨夺目的精神财富的文化滋养,为世代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播下民族复兴、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思想种子。
《数风流人物》作者于中华简介:于中华,男,1953年7月16日出生。江苏省东海县人。著名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十四届当代作家·文学奖“诗词作品”冠军。曾任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县委副书记,县长,县委书记,副市长,市人大副主任、党组副书记。2013年退休。著有《感悟人生》《感悟论语》《感悟菜根谭》《当官是门技术活》《史记今鉴》《易经警世录》《资治通鉴事典评议》《两晋烟云》上、中、下《盛世抒怀》一一一人生感悟诗百篇上、下、三《守望纯真》诗词集一、二册《数风流人物·诗说历史名人》一、二集等。
本文作者黄献国简介:黄献国,著名作家编剧,山东菏泽人。中共党员。文学硕士。1969年应征入伍。历任空军航空兵部队无线电师、政治干事、宣传科副科长,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学员(首届)、讲师、教授、文学系主任、训练部部长、研究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7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8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灵性俑》《女人不相信永恒》《炮兵家园》,《军旅三味——黄献国长篇小说选集》,长篇纪实文学《布什总统沉船的海湾》《人民的选择》,中短篇小说集《鬼壑之谜》《周末舞会》,另有中短篇小说60余篇,电影剧本《砺剑东海》《界河》,电视电影剧本《一介平民》,长篇电视连续剧《那个年代》(30集)《相约来世》(20集)及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战将》(30集),电视记录片《迈向新中国》(274集),大型舞台话剧《炮兵家园》《带一身黄土来当兵》,作品曾获中国电视金鹰奖、全国十佳优秀电视剧奖、广电部电视电影百合奖、中国曹禺戏剧文学一等奖、全军新作品奖、昆仑优秀中篇小说奖、中国人口文化奖、中国环境文学奖等。
三个著名诗人作家合影:左起高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山东省临沂作家协会主席) 、黄献国(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于中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