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下半月中诗论坛精华帖
2020-12-05 15:36:42 作者:中诗论坛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次
论坛精华编辑工作组出品。
统 筹:何中俊
负责人:陈敬良
组 长:徐一川
编 辑:身后眼前、野兰、茂华、顾念、冯歌、山梅子
1.流年 /钱松子
2.被误读的异族遗迹 /弄月之喵
3.如一只候鸟飞过 /胡有琪
4.风经过你 /刘晓星
5.我们不再轻佻 /会宁老马
6.小雪 /晓君一生何求
7.路过一棵银杏树 /西左
8.残局 /沧海
9.风中花影 /田爱平
10.辛夷坞 /庄晓明
11.写诗的人 /杜杜
12.我的村庄 /陈湖
13.坐标 /三泉
14.我们把夜幕翻译成故园 /三且
15.日光下的伶仃岛 /徐一川
16.我们身体里的城池 /赵奎华
17.整个世界都凉下来了 /沙木
18.爆米辞 /峻刚行者
1.流年
文/钱松子
雨滴敲打枝叶的键盘,
留下密码;
星空的舌头舔去浩淼夜色,
温习早晚的距离;
我在镜子里,
看时光努力把世界举过了头顶,
发出布匹撕裂的声音。
像一种纠结,
河流鼓舞了我这么多年,
还用起伏引经据典,
它有无数条路,
每一条都居于和解中,
令我不可否认,
一场宴席,
我所能够转换的多个角色。
“刹车使视野失重。”
天空蓬松,
几乎融化飞翔,
我在镜子里,
看到云朵手持着闪电,
交予以后的自己。
【黎落推荐】:意象生发得很奇妙大胆,带来令人惊讶的阅读体验。
【徐一川点评】:诗人关于流年的时空想象新颖开阔,别具一格,通过自然界各种具体的意象和画面的描摹,进入内心世界的观照,“雨滴敲打枝叶的键盘,星空的舌头舔去夜色......我在镜子里......”,以比兴、拟人、隐喻、通感的手法将流年------时光流逝这一历史与现实的动态化、抽象的进程,予以形象、具体、场景化地展现,将不可触的感觉、复杂而微妙的心理感应、情绪的变化和推进,以诗性的语言予以感性化呈现,在诗人眼里,时间的力量无可比拟,“把世界举过头顶”,而对光阴逝去无可挽留的痛惜,诗人听见了“发出布匹撕裂的声音”,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象,直击读者心弦。
诗人以河流、宴席等物象隐喻,人生亦如此,从开始到落幕,我们都在不同的角色之间转换、纠结,去适应不同的流向,无数的高低起伏,自己同自己和解、同他物和解,这是我们必须得经历的,没有人能逃出时间的长流,正如每个人的飞翔都飞不出天外。
末尾“云朵手持闪电,交予以后的自己“,以拟人和象征手法抒怀言志,既赋予了感性色彩,又兼具理性提示,意境深邃而高远。
2.被误读的异族遗迹
文/弄月之喵
它,是片废弃的城堡
时间被每一块砖石抛弃,那刻起
这片土地注定了——流放
横梗在垛口上
无数鸦鸟的呼吸正随着风声播散
种子一样
在远郊成活,壮大,蚕食,继而被空无接纳
从篝火和箭簇、弯刀的枝节上
萃取过阿尔泰语系肥嫩的羊脂和乳香
可是,太抽象也太笼统了
被几皮囊烈酒灌醉的
不是她的士兵
更不是
她弹指祭拜的长生天
所有欢愉、炽烈都烙印着力量与相善
当膜拜的咒语轰然
倒伏。没入水洼瓦蓝瓦蓝的天影
吟唱乌力格尔的
便是星辰、月光、河川、滩涂、苔原、莽草和树木
【吴殿平推荐】:独特的地域风貌,丰富的知识元素,丰厚的情感赋予,绵柔醇美厚重之作。
【黎落推荐】:地域和名词只是契机,重要的里面穿插的异质感的思考和矛盾与纠葛。带动整个诗作呈现出一种缤纷又决绝的内在审视。
【野兰点评】:日月如梭,饱受风吹雨打,历经王朝更迭,曾经巍峨的古城,今只剩断垣残壁。谁能解读她的神秘、沧桑与苍凉?作者寓情于景,以虚实相合、层层渲染的写作手法,来为文明的碎片作艺术写照。被时间流放的异域古遗迹,鸦鸟横飞、风声萧瑟,鲜衣怒马、烈火烹油的场景虽仍有迹可寻,但俱往矣,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只是一片神秘的荒芜,阿尔泰语系的咒唱并未能为古文明招魂,昔日繁华终归为尘土。真正能摸到历史脉搏、听到古老文明心跳声的,是亘古的自然,“当膜拜的咒语轰然/倒伏……/吟唱乌力格尔的/便是星辰、月光、河川、滩涂、苔原、莽草和树木”,惟自然万物能解读这片异域遗址,惟天地精神万古长存。全诗写得自然奔放、意脉贯通,从城堡到垛口,移步换景间画面凄美、情感含蓄蕴藉,接下来以虚衬实,古今交互,想象中阿尔泰语系部落的丰美,现实中悚目的苍凉,映射、铺呈之下,情感排迭喷涌,感染力较强。这是一首“通灵”的,具神性的殇礼般的吟唱,触及生命本质与世界真相的诗写。
3.一只候鸟飞过
文/胡有琪
一匹羽毛掉下
芦苇丛不由打了个寒颤
一抬头 头就白了
其实 天空仍旧空空荡荡
额头上仍旧光洁
没有秘密隐藏 没有徘闻闻风而动
地面上 一条河仍旧象一位老人在缓缓散步
你看不出表情
只感到时光仍旧很慢 还是其实
秋天已缩回了脖子 树扯着嗓子在喊
还是无法挽留一片叶子的痛
有许多的寓言已无法寓言
如一声鸟鸣
明明已经飞过
我们就是看不到翅膀的挣扎
【沙从兵推荐】:诗意丰实,文笔稳健。
【山梅子点评】:小诗咏叹秋景易逝,年华匆匆。首段,先写小景,次角。写芦草转色,突出一词"寒颤",表明猝不及防,时序至秋,写的惊心,引人注目。
次段,写主景,"大牌儿",以人间嘈杂,反衬秋天大自然的从容与静寂:天空高远,江河长在,草木有情,写得有气势。末段,写鸟声,呼应首段"羽毛"句,文字紧凑,扣题。诗句叹惋秋光,一去无踪,末句,写得悲怆。
小诗层次有序,文字具体、生动,想象力新,值得细品。
4.风经过你
文/刘晓星
风经过你的时候
你经过我
骄傲的斜阳
跑过了山坡
真美呀,那突然出现的湖泊
垂柳让出来一条小路
静静地等着人
去走
【黎落推荐】:湖泊在这里出现很意外很亮眼很诗意,为整首诗带来想象的空间。
【身后眼前点评】:风经过你的时候,你经过我。这是类比,是推进,似乎无理却有情。斜阳,跑过山坡,画面感很快出现了。湖泊,垂柳的组合,本身也很有诗意。居然让出来了一条路,这样更让人遐想了。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条路,在等待人去走呢?我也不知道。
5.我们不再轻佻
文/会宁老马
我们在春天轻佻过
但现在不
秋天是实打实的季节
不问曾经的花朵是否好看
只看果实
我们在春天轻佻过
但现在不
过了中年,我们的枝头愈加沉重
不招蜂,不惹蝶
专注灌浆、坐果
我们在春天轻佻过
但现在不
那些摇动过少年心旌的风
留在过往
现在,我叫一声,你应一声
很好
我叫一声,你应一声
我们的秋季叶红、霜白
很好,很好!
【冯歌点评】:娓娓道来,春天已逝,坦然面对。专注“灌浆、坐果”,联想到“秋季叶红、霜白”“我叫一声,你应一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生活,踏实而美好。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如一首小夜曲,温馨感人。
6.小雪
文/晓君一生何求
一朵正在下降的雪
使劲地往白里走。于是,天地便开始安静
只粒金黄的柿子挂在树上。尖锐的美
惊醒了麻雀的翅膀
脚下的风,奋力奔赴一处炉火。梅的眼睛
等待着我。一万朵雪花,正在发热
我的诗里,走出一位啼哭的婴儿
一口老井,发出响亮的扑通声。清晨
拿出全部的颜色,覆盖了我曾经的荒凉
身后的故乡,被一粒鸟鸣拽着
【且行且品且悟推荐】:质朴无华凝炼。前两段由面到点由写实切入,每段的第二句的延展增加了饱满度与层次感。三四段再与第二段的有效通道上融入感觉的幻化,结尾合得自然并充满想象。
【茂华点评】:这首诗写得很有灵气,跳跃性比较强,空间留得比较足。下雪,是一种最寻常不过的自然现象,冬天下雪,看到的场景一边是满地白的富态和安静:“一朵正在下降的雪/使劲地往白里走”,一边看到的却又是萧肃与凄冷:“只粒金黄的柿子挂在树上。尖锐的美/惊醒了麻雀的翅膀”。人类在大自然施予我们的景色面前,不断地调节心态,让自己最大限度地适从。“我的诗里,走出一位啼哭的婴儿/一口老井,发出响亮的扑通声。清晨/拿出全部的颜色,覆盖了我曾经的荒凉/身后的故乡,被一粒鸟鸣拽着”,诗人通过碎片化的表述,达到了他要叙说内心感受的目的。
7.路过一棵银杏树
文/西左
不是被这块土地固定在这里的
而是以庞大的根系,将这块土地固定在此处
好像没有它,这块土地就会像河水一样流走
远远看去,满树的叶子都已经枯黄了
没有风时,它像一艘生锈的巨轮
根是它的锚
起风时,那一片片枯黄的叶子
窸窸窣窣的摩擦声,又像是它举起的
一片声音的海洋。从它身旁经过
那一片片枯黄的银杏叶,像一张张游子的脸
风激起的摩擦声,像这棵树正对着远方喊魂
【野兰推荐】:诗性的叙述,思想、情感与意象偕行。
【顾念点评】:“根系”庞大的吸附力量,抓住每一个远行人的魂,将土地固定住,就是固定住人在他乡脚踏实地的行走。满树叶子的枯黄,生锈的巨轮,都是当下农村留守生活的写实,虽然荒凉,但沙沙作响的声音,却也将他乡的游子和乡土衔接在一起。由根系、土地、河水、巨轮、叶子、风,构成的一个链条,恰是当下打工人和故土形象生动的写照。
8.残局
文/沧海
黄昏收走田里最后一声鸟鸣
种下恍惚的夜色
在一根烟上
燃烧
月亮被死死地摁在漆黑的墙壁
像根铁钉
你听到凋零的灰白
尖锐而无声
天空
留恋巨大且虚无的体验
那些变幻莫测的
眼睛,在歌唱
你把自己含在嘴里
反复咀嚼
吞下或是吐出
最后会有一场雪来收拾残局
【夫唯推荐】:意蕴、厚实、耐品。
【予衣推荐】:耐品的文字!
【徐一川点评】:诗人通过冬之夜的景致描写,衬托出天象、情境带给人心境的变化。第一节写黄昏渐入夜色的场景,沉静,凄美,恍惚,映射出诗人的心绪不宁,似有不甘,他看到“夜色在一根烟上燃烧”;第二节,诗人重笔描摹眼中的月亮,“被死死地摁在漆黑的墙壁/像根铁钉”,更是注入了强烈的个人情感,也进一步渲染了氛围,“凋零的灰白/尖锐而无声”,以通感手法将诗人此时的视觉、触觉和听觉全部贯通,衬托出诗人在特定的情境之下,复杂难言的心态,迷惘、无助、倔强,有浓郁的悲情色彩;第三节到第四节,诗人由放眼整个星空,到放眼心空,由场景的描摹转换并深入到内心的晕染,自剖自省,自我品悟,呈现出季节变化给诗人带来的感受和影响。或许,在人生每一个特定的阶段,我们都必须要反观自我,都要与不同时期的自己作斗争,在挣扎和反思中“反复咀嚼”、吐故纳新、咂摸出人生的况味。而无论如何,都有最后的一场雪为我们盖棺定论。作品逐层铺垫、逐步渲染,到最后托出主旨,增添明色,悲而不伤,耐人寻味。
9.风中花影
文/田爱平
三千繁华充盈双眸,我羞于说出疼痛
其实,我是被装在笼子里
展示明亮的音符
我有纯良之心
不可说谎,不可诋毁,不可颓废
更重要的是,要有抵御风吹的能力
脚底生根,心生羽翼
还要乐于存在的形式,即使皮肤洒满药物
要止住咳嗽,谈笑风生
你看,那风中的花影
没人听到她一遍又一遍的叹息
【妍冰推荐】:这是一首诗意灵动,诗歌语言清秀的小诗。
【徐一川点评】:作品格调清雅高洁,用词婉转生动,借物自比,抒怀言情细腻而感性,达到了物我合一。第一节,切入别致,新颖,“......我是被装在笼子里/展示明亮的音符”,另辟蹊径地点出鲜花枝头绽放的美丽外表下,背地里经受的痛苦和忧伤,寓意深刻;第二节,直接进入“我”这个喻象,述说“我”与之类比的个性、情怀与志向,在逆境中对自我的坚守,对原则的坚持,对理想的追求,不畏外界的侵扰,呈现出大气沉稳、泰然自若的乐观姿态,“脚底生根,心生羽翼/乐于存在的形式,即使皮肤洒满药物”,结尾进一步借物,刻画出高贵洒脱荣辱不惊的品性,“止住咳嗽,谈笑风生”,意蕴丰盈而悠远。
10.辛夷坞
文/庄晓明
没人能说清,与那朵花的关联
但总感觉,失落了一条影子
它开了,它谢了,它是自己的时间
它谢了,它开了,它有自己的轮回
我想隔窗看到,它的摇曳,以安抚无法排遣的忧郁
我想听到,一片花瓣的落地,您的叹息,随即为风声抹去
我还想知道,那朵花的轮回中
遗失了什么,又渗入了什么,最终仍归于陌生
而空山仍在那里,最初,最后的空山
比诗句、水墨的留白还空,仿佛什么也没发生
【吴殿平推荐 】:知性,融通,厚重,自然,变形,融入现实和情感。
【徐一川推荐】:丰富深透的一首,智性与诗性并具,理性思考融于古韵之中。
【野兰点评】:辛夷坞是地名,因盛产辛夷花而闻名。辛夷花在空谷中,无人欣赏,仍顺应自然、自开自落,于寂寞中脱然世外。花谢花开中,世人黄梁梦醒几回,而山河,从来都是那样,不管世事如何变迁。从最初的浑然无物到最后的干净如昨,山谷曾经繁华,又归于空明。全诗娓娓道来,自然流畅,意蕴丰盈,作者在感慨辛夷花的寂寞,慨叹时间如逝水之余,既有以花拟己之意,亦有以山明志之心。全诗明写花,暗喻人,淡淡的忧思中有超然物外的淡泊之意,诗心明澈。
【林兰英诗友读诗】:如果说诗情画意是一种美,那么诗心怡然便是一种超脱吧。空山仍在那里,最初,最后的空山比诗句、水墨的留白还空,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是的,一切的一切不过如此,而已。
11.写诗的人
文/杜杜
身体日益沉重
我便想到叶尖上那滴日益壮大的水珠
最终不堪重负
滚落
四碎
消失
沉重的事物呀
来或者去全都悄无声息
我们始终觉得饥饿
悲凉是最深层次的攫取与盗窃
单单以美作为营养
还远远不够
背上负起冰山,怀中紧抱暖炉
说出来给你听的
都是剩菜残羹
梦来了,希望来了
如同绿色与果实周而复始
大自然清新流畅永不犯错
而你只是一次一次被重塑
又瞬间删除——
那每一滴沉重都是默认
【徐一川推荐】:作品将诗歌创作过程中的多重煎熬,体悟,和漫长的修炼,以具象化的比喻呈现,“水珠”、“冰山”、“暖炉”、“剩菜残羹”、“果实”......情怀饱满真切,感悟深刻。
【山梅子点评】:小诗描写了一个写诗的人的对诗写艰辛的深深感悟。
首二段,描述诗心如水珠,比喻有时写的过于浅白,像是易碎品。有时想写出深度,却又抓不住"鱼儿"。
三、四段。诗句表达出有时写出的没有想象,诗人是悲凉又愧疚的。诗人体悟了波德莱尔所说的:"自然不过是一部词典。"至于那些缺乏想象力的人,则只会抄袭词典。
末段。诗人表达将锲而不舍,直到写出佳作。
小诗是由内心进入到喻象的描写,文字曲折,情感沉郁,值得细品。
【马俊堂诗友读诗】:题材朴实,文笔流畅。
12.我的村庄
文/陈湖
我的村庄有一口老井
井边种有老榕树,刚好遮下几位老人
三月有纯粹的骄阳
有漏风的茶和呷不完的时光
只要探去,总能在井里打出自己
只要靠上,总能在老树的回忆中找到我的父辈
【身后眼前点评】:老井,老榕树,老人。构成了村庄的一景。漏风的茶和呷不完的时光-----时光易老,天亦老。我们总能在这样的庄村,找到我们的父辈以及我们自己的影子。
13.坐标
文/三泉
我家祖坟被征用
搬到了离家两公里外的公墓
这有点像边段庄的拆迁
街坊邻居统统集中到新修的小区
不知道父亲会不会高兴
从小玩到死的小伙伴又相聚了
我跪在他墓前
被身边的烟火呛出泪水
祖坟不在了
我再也没有机会像他生前那样
背对孟姜女河,面向不远处的村庄
对子女们说
“大树下是你奶的墓,
旁边是你爷的穴位,空的
我的在这儿,出门不用拐弯
上新濮公路,往东走,村子最北头
是我们的老家”
【顾念点评】:社会发展中的阵痛。从“祖坟”到“公墓”,从"村庄"到“小区”,散与聚,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不可阻挡,整体的发展和规划是好的,但是也有很多事物永远的消失了。
14.我们把夜幕翻译成故园
文/三且
月,罩着
担担族。与天籁共枕
繁殖出无数虫洞,体内的蛊
将日历翻回半个世纪
又把你的叹息,移到故园的烟筒里
翻译的时空,有驿站和一枚
豫腔流星的恍惚
平行的语境,隔着一个古吹台
蝈蝈,隐身,弹一曲
玄鹤东归的
《清徵》
此去经年
仅一头白霜的距离
【墨雪鸟推荐】:诗意浓厚,有品味。
【茂华点评】:三且老师的诗,语言精炼,意境凝重,那些简洁而有力的短句,让我们读起来像读一首格律诗词,加上诗里藏着典故、埋伏暗喻,构成一种独特的诗歌语境,显出其厚重和深远。《我们把夜色翻译成故园》这首诗,我反复咀嚼了一番——诗人在月光下独处沉思,想起故园的生活场景,韶光易逝年华老去,不由得生出淡淡的哀愁,是李白《静夜思》被解构后重建的现代读本。
15.日光下的伶仃岛
文/徐一川
摇椅和吊床躲在树荫下
私语。曲径将亭台
拐入半山。朝霞把惺忪的
媚眼抛向长空
别具风情的涛园街
是伶仃洋晾在岸上的
水晶鞋
从制高点俯瞰海滩
一群花花绿绿的小虫
俯仰,蠕动。各自洗刷
翻晒那些潮湿的、快要
霉变的部分
我,也回到自己的荒岛上
开渠,辟路,架桥
翻修我这座就快坍塌的
城堡
【琉璃姬推荐】:我读徐老师的这首诗才知道伶仃岛的,汉语天然具有极佳的艺术隐喻性,诗人在作品结构上的处理由外而内,词语颇具匠心与创意,抒情节制有度,伶仃岛写的是景致,呈现的是人生观。这是一首在现代语境中,喻像鲜活生动的咏物诗。
【冯歌点评】:整首诗的结构严谨,用鲜明的意像来勾勒视觉,动与静均具美感、代入感强烈。收尾干净,给读者留下悠长的意蕴。
16.我们身体里的城池
文/赵华奎
以一株老树的思想和心境,独居高处
迎八方来风
深秋吐出一行长短句后,已然语塞
我也察觉自己的心里塞满了落叶
在石头间开辟通路
是流水途经春天时,就已决定的行动
静与动,清与浊
都在人们逐级攀升的中年里,暗自沦落
山风屡次侵袭过的高地,光阴如铁
我们曾命令自己,在体内筑一座城池
用枪声续写烽火
用沸腾的血液,掀起一场战斗风暴
再折回冷兵器丛林
以一支箭镞的名义,记载列马对阵的日月
记载每根筋骨的抵抗力
【葛云江推荐】:这首身体里的城池,切入点是人过了中年作一个经历的小结,看起来朴素无华,其实苦乐均有体现。文字表达中,有暗流涌动,且有自强不息顽强精神。如“光阴如铁,我们曾命令自己,在体内筑一座城池,用枪声续写烽火,用沸腾的血液,掀起一场战斗风暴”。把诗意推向戎马生涯的顶峰,我欣赏这种钢铁的斗志,特作推荐。
【冯歌点评】:想了解诗人复杂的内心,这首作品会告诉你:诗人的内心有一座城池。这座城池有肉眼看不见的抽象事物,它们有自己的逻辑世界,倒影在现实世界中。整首诗从诗歌语言、构思到结构安排上,都具匠心。
17.整个世界都凉下来了
文/沙木
昨天一场雪。整个世界都凉下来了
背阴处冰雪混杂一处
多像在这陌生小镇,不同方向而来的人们
借用小小身体滚动爬行着谋生
每天望着窗户里透进来的光
看风用力从大路上吹过
卷起的薄尘会在别的地方落下
我们也会像它们一样被动挪着位置
一只手不停搓另一只
迫切想要搓掉一部分羞涩,搓出
更多勇气和暖
【夫唯推荐】:行文平实而内蕴丰厚,佳句不断。
【徐一川点评】:沙木的作品笔触克制、理性,诗风凝练而冷静,注重细节,多以简明的物象或是司空见惯的事件切入,铺陈,并以贴切的联想、比喻,连类生发,呈现出丰厚鲜明的诗歌内涵和主旨。这首作品亦是如此,诗人以一场雪的到来直接进入,从“背阴处混杂”的冰雪,自然地想到了“陌生小镇不同方向而来的人们/借用小小身体滚动爬行着谋生”,诗人以俯视众生的视角,关注着底层人们的生活状态。“混杂”、“滚动”、“爬行”,形象刻画出他们谋生的境况、困窘而卑微的社会地位,“窗户里透进来的光”,是他们渴求的一线温暖和希望;“风用力吹过/卷起的薄尘会在别的地方落下”,是他们身不由己、无法抗拒的命运,“我们也会像他们一样被动挪着位置”。
“一只手不停搓另一只”,既是寒冬时节人们的习惯性动作,也意味着当前疏离、冷漠的现代人际关系下,在这大雪纷飞的寒凉人间,人们内心多么渴求那一丝暖意和温情。
18.爆米辞
文/峻刚行者
入炉前,我刚从阡陌归来
一身青葱气息,脱壳后
身线流畅清澈,意气饱满
在白纸上,轻松遁迹于无形
冰清之骨坚硬,宁为玉碎
而不为尘埃瓦全,身板
有顶天立地之傲
入炉后,火中光阴
在铁器内壁上战铃一样清亮的
击打声越来越远、模糊
近于无的浑沌
一腔大喊后,焦糊味散尽
我躺在一群陌生人间
肥胖、温软、轻飘,摇摇欲坠
一幅鼓胀油腻男模样
心无定力,身无骨
风都能吹出好远……
炉外炉里
我走完一生,从勃然青年
到虚度中年,炉里惊心动魄的转变
却毫不察觉,更无法相看
活成一粒大米
【徐一川点评】:这首作品构思别致巧妙,以爆米花制作过程这一寻常事例作为视角,采用第一人称“我”,生动描述了一粒大米在“入炉前”和“入炉后”截然不同的外在形象、精神面貌、生命历程、心理感受,对比呈现得鲜活生动、血肉丰满。作品借物喻人,借事象喻世相,“入炉前后”即“入世前后”,诗人从“入炉前”的“青葱气息”“清澈”“意气饱满”“冰清之骨”到“入炉后”的“浑沌”,“一腔大喊后,焦糊味散尽/我躺在一群陌生人间/肥胖、温软、轻飘......心无定力,身无骨”.......而人世,何尝不是一台这样的爆米炉,密封,加热,加压,我们便从“勃然青年到虚度中年,炉里惊心动魄的转变却毫不察觉......”
作品条理清晰,逻辑严谨,于几分冷幽默中蕴含深意,亦不乏诗性。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