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题诗《春天,小花先开 》|附点评
2023-03-09 08:16:41 作者:凡姝等 | 来源: | 阅读: 次
作者:凡姝 周玲 布日古德 张黎明 刘桂兰 小可 梁冬梅。
春天,小花先开
文/凡姝(宁夏)
在北方,先开的花是桃花
单个的桃花看上去很小,
不像其他花,花瓣层层叠加
桃花喜欢与早春分享自己
它不用说话,不用大肆宣扬,
桃花开了,落了,都是正常的,
没有人诧异。每年都是粉色,
白色的桃花告诉我,春天已经来了,
桃花已经开了。在山间,桃林,路旁,
所有的桃花一起开放,它们义无返顾的开放
一株株桃枝,簇拥一团团花瓣
像害羞的姑娘的面颊,那么粉嫩
端的是美好。我爱桃花,爱它的单薄,
娇艳。只要桃花坚忍,完整
像一朵花,其他的,都不重要
小可赏析:
凡姝的散文诗《春天,小花先开》,在品读中整个人仿佛走进了金庸先生笔下的桃花岛。
桃花是有自己的个性的,明明很美却不炫美,低调、无声,随遇而安,只在知己面前才肯坦露自己的心声,多像一位矜持、含羞的女子。桃花的颜色并不复杂,每年都是“粉色和白色”,象征它们内心的纯净;它们对环境也不挑剔,“山间”“路旁”,随处可见,这又体现出它们具有顽强的适应能力。“一起开放,它们义无反顾地开放”“一株株桃枝,簇拥一团团花瓣”这轰然盛开的场面,义无反顾的气魄,如霞般明艳的娇颜,端的美好得让人惊叹!
结尾处“我爱她的单薄、娇艳,只要桃花坚忍、完整,像一朵花,其他的,都不重要”,读来,有种繁华落尽,对美好事物即将消弥的叹惋、祝福与留恋萦怀心间。
春天,小花先开
文/周玲(江西)
不是每个人都能看见
不是每个人都会为它流连忘返
新绿的草丛里,群星闪烁
细微的喊声总比春风要先到
贴近大地的乡音此消彼长
附地菜,紫地丁,婆婆纳,荠菜花
比它们更小的是苔花
那么小啊,小到细如针尖,低进尖埃
小到薄露轻悬中立于墙角
就能守住完整的一生
相比春天隆重的花事,我更爱
这些微不足道的小
小小的热烈,小小的盛大
微光细尘就是锦锈年华
2023.3.6
小可赏析:
周玲的诗,开篇两个“不是”,貌似否定,双重否定之下却恰到好处地牵引出紧扣主题的妙境:将早开的小花比喻成“闪烁的群星”,它们发出细微的“喊声”,拟人化的描写,赋予它们人类的情感与生命。因何而喊?喊的又是什么?想必是要喊出自己内心深处的喜悦,这喜悦比春风还要先到。这些,有心的人才能看见;有爱的人才会流连忘返。贴近大地的乡音此消彼长,“乡音”,再度合理而完美地拟人,“附地菜、紫地丁、婆婆纳、荠菜花”这些野菜,都是生于早春,紧贴大地。对苔花的描写,“那么小/小到细如针尖/低近尘埃”,让人不由得为它们的卑微而心生怜惜,但接下来,诗人用“薄露轻悬中立于墙角/就能守住完整的一生”这样的诗句,立刻惊艳了读者的眼球。它们在自己的荣枯时序里安时守命,欣然开落。如果把它们投影到我们的人类社会,那不就是现实中一个个看似微不足道的芸芸众生吗?我们一样守时、守位、拼搏、奉献着。在季节的更替中,绽放着独属于自己的生命精彩!这也正是最后一段作者所讴歌和颂扬的大世界中的小生命。“小小的热烈,小小的盛大,微光细尘就是锦绣年华。”这样的结束语,仿佛天籁,曲终而余韵袅袅。通篇意境幽邈而深远,引人流连。
春天,小花先开
布日古德
你带给我
不经意间的惊喜
正是燕子没来的时候
那几天
烦躁与孤寂
一直在打压我
我,一直有死的念头
人世间并不奇怪
生生死死。奇怪的是
生死之间的一张纸
一朵小白花
耀眼地开在平房
这一个平房,就是856四连
小青山脚下的四连
那片白桦林边缘,每个春天
都是一些小花先开
冰凌花
有着破冰之旅
婆婆丁
有着一路苦涩
这些弱小的
最先装点了春天
它们——
火一样热烈
水一样柔情
这个春天
这些小花里
有我的亲戚
血脉相连
(2023年3月6日星期一)
小可赏析:
这首诗在“不经意间”风轻云淡地拉开了诗的帷幕。在早春未到时,“你”无意间给“我”带来了一份惊喜。冷寂萧瑟中,是不是显得愈发弥足珍贵?当我们还沉浸在那份惊喜中时,诗人的情绪与笔触出现了惊天逆转。不知道他的生活中遇到了什么意外情况,几天时间里,在烦躁与孤寂的碾压下,诗人想到了轻生。见惯了生死的人,可以超然、淡泊地面对生死,所以他说“人世间,生生死死,并不奇怪”,“奇怪的是/生死之间的一张纸”,这张纸,可以肯定指的是“死亡证明”,当“你”拥有这张纸的时候,你便已经完成了这一场人生之旅,那么,你可有愧悔与遗憾?我想,诗人的“奇怪”之说,是否暗喻于此?接下来,诗意层层递进,直扣主题。无论是生长于平房上的856四连那耀眼的小白花;还是小青山脚下四连白桦林边缘,每逢初春绽放的小花;还有破冰之旅的冰凌花,一路苦涩的婆婆丁;它们同样具有弱小的样貌,却又共同装点了早春——用它们火一样的热烈,水一样的柔情。水与火,本不相容的两种事物,却被诗人构建出了一种完美的和谐,热情中融汇着柔情。结尾处“这个春天/这些小花里/有我的亲戚/血脉相连”,“春天”“小花”鲜明地呼应主题,血脉相连的亲戚,一定是至亲。再回头看,原野上、诗行中的那些“小花”正迎风摇曳,娇小的身姿为早春点缀了几许芳华!
春天,一朵小花先开
文/张黎明(哈尔滨)
不起眼儿
开在园子里
那口老井的周边
没想到,你最先开了
挑水的人
一担一担的赞叹你
饮马的人
一桶一桶的赞叹你
牧羊人的牧羊犬
也围着你,嗅了几下
人来人往的都说
你是最好的一株婆婆丁
只有我
悄悄地穿过一条草巷
奔你而来的泪水
滴在你的胸脯上
我还是半跪着
春天,这一朵先开的小花
像极了我远去的母亲
近前的琪琪格
小可赏析:
这首诗,题目主旨明确,限定于一朵专属的小花,于春天先开。
全诗共分四个段落。由一处不起眼儿的环境起笔,同样不起眼儿的你,就在园子里、老井周边,在无人关注的情况下,在人们略显诧异的目光中,你悄然地开了。
第二段挑水的人、饮马的人,他们手中持有“一担担”“一桶桶”丰富的水源,他们对你赞叹有加,可曾想过你的生命也需要水分的滋养?牧羊犬来过,牧羊人来过,人来人往都在赞美你是“最好的婆婆丁”,却没有人想过为你送上维系生命所必须的水滴。
转折出现在第三段,“只有我/悄悄地穿过一条草巷/奔你而来的泪水/滴在你的胸脯上”,耳边回荡起李健那首歌曲《为你而来》。的确,我是为你而来。不惜穿越连绵的山脉,用我的泪、我的情将“你”灌溉。
诗的最后,“我还是半跪着”何以这样的姿态?因为这一朵在春天里最先开放的小花,她是母亲与妹妹的化身。此处点睛之笔,意境幽远,给读者留下无尽的畅想与回味。
春天,小花先开
文/刘桂兰(青海)
多年前,尚不知道你的名字
叫婆婆纳
只是,每年在莺啼里
看到你星星点点的样子
就带给我春天最初的欣喜
有时开白花,有时开蓝花
田埂上,草地上
不择出处
贴着地,安静地开
我不得不俯下身子
尽量让自己变小,与你一样
盈盈地笑
以最低处的欢喜,来感知
越来越明媚的春
小可赏析:
诗人刘桂兰的这首小诗《春天,小花先开》初读惊艳,再读惊叹!
开篇,“多年前”先把镜头推远,那时还不知道你的名字时,伴随早春的莺啼,“每年”呼应“多年前”又随手将视线牵回,一远一近,自然切换。你那星星点点怡然绽放的姿态,已然征服了我。短短的四行文字,有声、有形、有情、有景,回忆在暗香摇动中引读者入境。
第二段疏疏淡淡的几笔描摹,婆婆纳素雅的姿容,平易的品性鲜活呈现。
结尾段落“我不得不俯下身子/尽量让自己变小/与你一样盈盈地笑/以最低处的欢喜/来感知越来越明媚的春”,这段文字在前两段的铺叙之下,如山谷间清澈的小溪自然流淌而出。高大的我何以甘愿俯下身子贴近你的“小”?并向你一样盈盈的笑?你明明在最低处,何以那么欢喜?因了你对世界的欢喜,让我深深感知到春光的明媚。感谢你——婆婆纳!感谢刘桂兰老师的诗——养眼、养心。
春天,小花先开
文/小可(哈尔滨)
多小的花,才算小?
开得多早,才算率先
拥抱春天?
题目放在自然界中
想必,它们不会
像我这般为难
金灿灿的冰凌花
已经冲破早春的清寒
绿萼舒展,托起
朵朵莲花般的灯盏
满怀苦涩的蒲公英
倔强地挺立出自己的
高傲与尊严,幽幽思念
寄往天边
一抺娇柔的黄
拥着蔚蓝的广远,
寂寞的大地
萧疏、枯寂,瞬间
被连翘点染
枝头一朵、两朵……
不多时,哗啦啦站成一片
它们可是小花?
身姿娇小,秀色可餐
小小的身躯孕育着无私、
大爱与勇敢
早春三月
空气里尚有余寒
天地间明媚的鲜妍
点亮尘世惺忪的睡眼
布日古德点评:
诗意的远方,该是疑问与朦胧的。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处理好拥抱与释怀的关系。诗人并不是停留在意象的刻写上,而是抓住小,率先这个硬核。无论是冰凌花还是蒲公英,它们的小,呈现出大美和大爱。“它们可是小花?身姿娇小,秀色可餐/小小的身躯孕育着无私、大爱与勇敢”。从技巧上看,这首诗繁而不乱,从层次维度上看,这首诗有血有肉,气势独特。从意蕴上看,这首诗,暗含的哲理耐人寻味。可见,诗人崇尚的大自然之美,就在很平凡的一朵、两朵的小花上。春天,有这样一朵小花就够了。“我”是不是那一朵小花?留白就在这里。
春天,小花先开
文/梁冬梅(吉林)
砖缝里
一朵紫色的小花
吮着一缕阳光,一滴春雨
净月潭岸边,它像一颗星星
背景有水,有草,有涛声
母亲说
它长错了地方
放到家里会长得更好
于是,我小心翼翼的将它带走
盛它的篮子,又多放了几锹湿土
我是让它与我一样,脚下
总是粘着故乡的泥土
净月潭荷塘边上
一支支莲蓬在翘望
母亲捡起一个个玉如意
笑容倒映在湖水中。一颗颗莲子
经过严寒的拷问,心事膨胀
林中各色的小花
像砖缝上的一个心态
它们为一个春天,打扮
附近,瓦萨博物馆内
也开着一朵朵洁白的小花
这花儿是血与泪浸泡的诗行
此时,不知道谁打劫了
一朵花儿的行程
2023年3月7日星期二
小可赏析:
诗人梁冬梅笔下的这一朵开在春天的小花,读罢,有种途经九曲回廊,别有洞天之感。开篇一朵生长在砖缝中的紫色小花,不要小瞧它哟!吮阳光、啜雨露、居潭边、赏星辉,每日在“有水、有草,有涛声”的道场里惬意修行,此小花修为不浅噢!环境虽好,却终是缺少了一份怜惜。母亲也许就是基于这样的心理,说它长错了地方,于是,“我们”将它带回家并不忘带上它家乡的泥土,喻意它不要忘本。第三段跳跃到游览净月潭的风光。湖波潋滟,莲篷翘望,莲子将心事裹藏。母亲捡拾一枚枚玉如意,笑容在湖光中轻轻荡漾,这份岁月静好的模样,那朵小花有幸共享。结尾处,放眼望去,林中各色小花争相扮美春天;收回目光,瓦萨博物馆内开放的一朵朵洁白的小花,意指冰雪文化,“小花”既可理解为雪花,也可理解成为冰雪运动贡献青春与热血的人们。诗人将歌颂人的深挚情感融入到对一朵小花的赞美中,此调不可谓不高矣!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