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歌 > 诗人方阵

2020年6月上半月中诗论坛精华帖

2020-06-18 15:57:28 作者:中诗论坛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论坛精华编辑工作组出品。
 
 
统筹:何中俊
负责人:陈敬良
组长:徐一川
编辑:身后眼前、乐山船公、彭云霞、茂华、顾念、冯歌、山梅子

 
1.麦子熟了/李传英
2.一粒尘埃/姜华
3.屈原,与汨罗江/海边边
4.活着/冉瑞峡
5.芒种/一叶天下
6.过路的雨/姚波
7.比目鱼似的人生/庄子明
8.立夏/僚人-m
9.坐在马路牙上的男人/占东海
10.在大自然面前,我是一个虚伪浅薄的人/榆木匠人
11.愿/湘琴
12.逃离/庄子蝶一
13.荚蒾/月若初见
14.玉米站在山岗上/野兰
15.磨刀石/黄前
16.休渔/陈锐
 
 
 
1.麦子熟了
文/李传英
 
自此  细节都被铺开
展示出完美的过程和期待的结果
之前被修整过   被斥责过的那些
改邪归正  成为麦子中的标杆
饱满的模板
 
多余的话不必说   镰刀被风磨过
冷冽的刀锋依旧不善言辞
只善于挥舞   拿出壮士断腕的节奏
 
这一切会被时间临摹
归到一幅画  一节精彩的演讲
还没有种下的稻谷  玉米
都要以此开始   准备好下一场完美的收获
 
 
   【夫唯推荐】:指向多元,哲理其中,让人回味。
   【徐一川推荐】:传英老师这首作品,以“麦子熟了”这一事件形成的经过和表象特征为切入点,实则暗示我们人类自身,现实生活,生存之道,竞争规则,社会与国度的发展和进步等等......所有这些客观存在的一切、万事万物都是一个逐渐“被修整、被斥责”“改邪归正”,最终成为“标杆”、“饱满的模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麦子、稻谷、玉米等庄稼从播种到成熟、收割,人类文明从落后到先进、繁荣,社会制度的不断更新、推进、优化,历史的发展变迁,时间都是最好的见证——“这一切会被时间临摹/归到一幅画 一节精彩的演讲......”作品以小见大,举重若轻,见微知著,从寻常、细小的事物入手,融智性、理性思维于诗性的表现形式之中,象征性地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作了精确而生动的阐释,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2.一粒尘埃
文/姜华
 
十几年前,一场暴风雨把我吹飞
如一颗尘埃,在西北落脚
多少次在风雨中行走,从没有中年漂泊
让人如此惊慌。有故乡的方言
扑打着翅膀,在异乡的土地奔跑  
呼喊,发出尖叫

人过中年,我还有多少时光可以
挥霍、转让、出租、待价而沽
就像这场突如其来的雨,惊悚、辛辣
散发出异味,让我再一次弯腰
陷入异乡泥泞。一个曾经高举的名词
早已被雨水冲淡,丢失了偏旁

多年以后,在故乡村口,我抱着
自己的骨头哭了。泪飞如雨
冰凉如故去,爹娘的手指

   【王子全推荐】:诗思通透,语境朴实,情感厚重的一组佳作。
   【徐一川点评】:姜华老师这一大组诗《五月麦黄》共12首,以怀乡、思亲、漂泊为主题,语言质朴不事雕琢,情感饱满深沉,整体厚重有质感。择其一《一粒尘埃》点评。  
   这首作品是许多人过中年却背井离乡、漂泊异地的人们艰难生存的真实写照。诗题“一粒尘埃”,便是象征了他们尘埃般的命运。第一节倒叙手法,“十几年前,一场暴风雨把我吹飞......从没有中年漂泊让人如此惊慌。”中年,却失去了稳定的生活,被迫离开家园,这是十分苍凉而无奈之举,“故乡的方言拍打着翅膀,在异乡的土地奔跑/呼喊,发出尖叫”,以形象的借喻、拟人呈现诗人对家乡深切的怀念,和对逆势、对磨难、对命运多舛的不屈和抗争。第二节以理性的态度审视自我,“还有多少时光可以挥霍、转让、出租、待价而沽......”诗人将中年的变故和动荡比作“一场突如其来的雨,惊悚,辛辣/散发出异味......”,“异味”对应“异乡”,笔触细腻传神,传递出内心五味俱全的复杂感受,真实而深刻。“一个曾经高举的名词”象征曾经的梦想,在异乡的风雨中被冲淡,“丢失了偏旁”,这是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让我再一次弯腰/陷入异乡泥泞”。末节,“多年以后,在故乡村口,我抱着/自己的骨头哭了......”将悲伤、痛苦、百感交集的情绪推向高潮,既是对故去亲人的祭奠与告慰,也是磨去了血肉只剩一身冰凉残骨的“我”终于叶落归根、魂归故园的情感释放,“泪飞如雨/冰凉如故去,爹娘的手指”,读来令人潸然。
 
3.屈原,与汨罗江
/海边边
 
屈原在汨罗江的失落,水涨船高
每个季节生成的病痛,握在一支笔的
尖锐中,如歌如泣。这时候的死亡
犹如跌落的花瓣,纷纷扬扬

无疑,湿透了一只蝴蝶的羽翼
那么多蝴蝶的羽翼,随风飘荡

纵身一跃,击中了史记的画面
在汨罗江两岸种植理念
端午节的故事,一半雨水一半春光
把每一寸春光读成史册,就是一叶龙舟
划向汨罗江的深处

用一腔热血激起一江春水
时间停留在每年农历五月
动用一场春雨包粽子,划龙舟
是不够的。还须

读《离骚》,唱《九歌》
掀起端午节的江水,击中《天问》的高度

     【产安江推荐】:内涵质地不错,结尾升华诗意,有佳句,有亮点。
     【野兰点评】:这首诗,将历史典故与人文景观、家国情怀融为一体,以情感来驱动意象,辅以新奇的想象、陌生化的语言、艺术的抒情手法,架构了一幅超越时空的图景,慷慨激越中不失浪漫唯美。全诗画面呈现与联想、隐喻、感悟交替进行,节奏舒缓而诗思深徊,情绪带入感较强。诗中优美的想象、灵动跳脱的诗语,为诗增色不少。如:“这时候的死亡/犹如跌落的花瓣……”,死亡如花如蝶,生命的殒落竟如诗一般光华烨烨,只因这种死亡是为国家、为正义而舍小我身躯,精神维度高。“端午节的故事/一半雨水/一半春光/把每一寸春光读成史册/就是一叶龙舟/划向汩罗江深处”,化历史人文为心象,意识外化为具象,能将读者带入诗性的想象空间,在阅读中获得形象化的审美愉悦感。黑格尔曾说:“诗歌是想象的艺术”,唯有想象,才能给诗装上翅膀,跃升到精妙而广阔的诗境。诗的末句,“读《离骚》……/掀起端午节的江水/击中《天问》的高度”,畸联的运用,陌生化的词语搭配,让我们领略到诗的韵味和深意,对屈子,对历史人物的悲剧,仅有仪式化的追思活动,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深入时代的审视与反思,要摒弃流行的娱乐至上之风,提高全民的精神文明素养。      
     全诗立意较高,意绪饱满,但思想洞察稍弱;艺术的抒情中,有公共化的人文情怀与痛感,稍欠时代性的贴切与深思。当然,这样的要求,对一首短诗来说,太高了。但涉及到历史人文典故之诗,除了抒情之外,更需深层的洞观与反省。
 
4.活着
/冉瑞峡
 
活着,是一场上帝出题
每个人都正在参加的考试
谁也不能抄袭,谁也不能替代
懦弱或狂妄者,容易半道被逐出考场

你把骨头掏给太阳淬火
把慵懒、焦虑与害怕打包沉海
辱骂与恐吓,悉数纳入垃圾箱
顽疾困扰,把疼痛栓于腰带作伴

偶尔难忍,就把哭声放过来
树被砍一刀,亦有落泪时
做一个素颜平民
把开心过成白天与黑夜

当日子把你弯成镰刀
上帝已经给予满分

     【炫东推荐】:精彩的一组,尤其喜欢第一首《活着》,诗意独特深刻。耐品。亮读推荐。
     【山梅子点评】:小诗描述了诗人关于活着的思考。分行结构紧致,诗味浓郁,文词诙谐,作品氤氲出个人主义的英武气。
      比如,"上帝出题"、"把疼痛栓于腰带作伴",这些诗句充满幽默感,展现了诗人傲骨与"小机灵@玩童"相济的內心世界。
      分行是诗人对生命的深情的礼赞,夏多布里盎曾说,"诗人使世人落泪",可是,读这首诗,会让人笑中含泪。
 
5.芒种
/一叶天下
 
麦芒的光,打在雨后黄昏,足够让夕阳留步
磨尖一个旧词,搁在背上,苦难信任土地
雨水养活汗水,小剂量的忧伤留给守望者

祭出月亮弯刀,替田野收割希望,诗以及
远方总是无法言说,虫儿低吟也不诉离殇
流水的地方,以另一种方式,安抚伤口

经过桑园地,情节发生转折,伯劳鸟东分
留下飞燕在收种之间奔波,左侧烈日
右侧风雨,所有弱小的与青涩,都将纷纷远去

落草的芦苇起伏跌荡,以备野渡无人时闲笔
仲夏,更需要汹涌与激情,展其灿烂
之后,格局既成,五月的悬念在六月揭晓

【炫东推荐】:情景交融,画面精彩,韵味很足 。
【身后眼前点评】:芒种,于农家来说,是一件重大的事情。此诗结构上就比较明显------铺张而隆重。语言朴素。一些细节也不乏亮点。整体感觉,于“芒种”这种“节气是配备与贴切的。
 
6.过路的雨
文/姚波

只是一忽儿的事
雨就停了

雨和人一样
有常驻的雨
也有客居的雨

连绵不绝的雨
是恋家的,走远了
还会回来

如果你碰到
下一忽儿就过去的雨
请不要感慨
那是游子的雨
离家太久了
想回家看看
 
【且行且品且悟推荐】:心景议融为一体,自然漂亮!
【顾念点评】:简单有效的写作。藉由雨的几种形态,平滑切入游子的心态。越简单越
有效。
 
7.比目鱼似的人生
文/庄子明

闭上一只眼,睁开一只眼
塞上一只耳
敞开一只耳

现实中,凡事我都奉行着
关闭一侧器官
敞开一侧器官
以示我具有强烈的,单向
思维性

结果又怎样
我的一侧脸,常遭人打肿

   【且行且品且悟推荐】:由比目鱼切入具体形象入木三分,人生与社会的关联使空间大开。小诗新颖、干净、利落,形象深刻。
   【茂华点评】:有些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应该阻止的事情或是知道的事情佯装没见选择无视,姑息纵容。庄子明这首《比目鱼似的人生》,就是描摹这类人的生存状态,闭上一只眼,睁开一只眼;塞上一只耳,敞开一只耳;关闭一侧器官,敞开一侧器官,其实是对现实的无奈,因为无力改变现实就只有逃避现实,但即使这样也常遭人打脸。这首小诗清新、简练、生动,有一定的人生哲理,故加“精华”向读者推荐。
 
8.立夏
文/僚人—m

借一场夜雨,摘下枝头最后的火焰
悲怆高到天际,那些被闪电撕裂的块垒
有的再度弥合,有的倾斜而下
预演无数,依然走不出伤逝的煞尾
生命中绽放的姹紫嫣红
哄然坠地后归于尘土,拥抱根须
风中一树婆娑是夏的最美,从春天出发
我倾向一株木棉,以更高的枝节
触摸天空,触摸信仰

     【夫唯推荐】:得失之间,花果之间,成败之间,唯有不变的韧心依旧。
     【徐一川点评】:立夏是夏季开始的日子,即“迎夏之首,末春之垂”。大好的明媚春光过去了,雷雨开始频繁,季节的转换使人们难免产生惜春的伤感。诗人这首作品,开篇便抓住了“立夏”节气的特征,将这一画面生动、立体地呈现。“一场夜雨摘下枝头最后的火焰”,意指春天的花季已然逝去,“那些被闪电撕裂的块垒/有的再度弥合,有的倾斜而下”,这里诗人由天象迅速、自然地转入心象,抒发诗人伤春之怀,“悲怆高到天际......依然走不出伤逝的煞尾”,这里诗人借“末春之垂”暗示了生命中的“姹紫嫣红”,终究也会“哄然坠地,归于尘土”这样一个自然界万物此消彼长、新陈代谢的规律。而季节的更替,又必将迎来全新的气象和更加绚烂的景致——从春天出发,诗人看见“一株木棉,以更高的枝节/触摸天空,触摸信仰”。诗人触角敏锐,情思丰沛,将逐步深化的情感和对生命本源的思考融入鲜活的意象中,一连串拟人化的动作“摘下”“撕裂”“预演”“哄然”“拥抱”“触摸”......将这一节气活生生地“立”了起来,也将诗人告别过往、重振旗鼓再出发的信心与豪情,“立”了起来。
 
9.坐在马路牙上的男人
文/占东海

傍晚下班,路过南环路
太阳还毒辣,树荫下的他,四十左右
穿一身中山装
衣领和袖口有些磨白,如鸟鸣洁净

他把装剩菜剩饭的白袋子
轻轻地放在并排伸直的腿上
轻轻地用白袋子套进黝黑的脏手
轻轻地夹着汤汤水水的菜或饭往嘴里递
表情恭敬,肃静。我的眼睛又一次爆炸
爆炸于他身边的脚踩三轮车里
每一件物品(丢弃的垃圾)摆放整齐
像他的亲人

  【徐一川推荐】:白描手法简洁朴素,情感升华有力,触动人心。
  【茅屋寒士推荐】:真实、沉重。
  【野兰推荐】:风致素朴的叙述,铺垫有序,尾句点睛,诗意在此生发。
  【产安江点评】:请为默默无闻的城市打工者和建设者们倾注关怀的目光!——《坐在马路牙上的男人》赏析:从平常的小事和情景中发掘诗意,非常考验诗人的能力。这首小诗,诗人将目光投向底层、投向普通的平民百姓,或许正源自诗人心中那种本能的底层平民情怀和人文情结。在傍晚的街道边缘的路牙石上,坐着一位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人,这情景,一般人很容易忽视,甚至不屑一顾,却被诗人注意到了——诗人不只是注意,而是对其予以深刻的打量、关注和关切!
   接下来,诗人通过笔墨简省的几句白描,将一个做事从容不迫、有条不紊、爱干净、爱整洁的底层打工者的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与前面“穿一身中山装”的端肃、齐整、利索、干练的人物形象形成紧密的呼应,增强了那种“鸟鸣”般的“洁净”感。鸟鸣是乡村常见事态、事件,城市并不多见,惟其如此,这种“洁净”通过诗人的传达,而给读者带来了非常强烈的心灵冲击,与城市的嘈杂形成强烈的反差,无形中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个坐在街道边缘的路牙石上“中年男人”由衷的敬意和赞美。
必须指出的是,这种由衷的敬意和赞美,与其说是诗人献给一个人的,不如说是献给以这个“中年男子”为代表的底层平民百姓,结尾一句“像他的亲人”进一步升华了诗意,不仅体现了“中年男人”爱护自己“每一件物品”的朴素而又深刻的珍惜物品的意识和不乱丢弃垃圾的公共环境卫生意识;更重要的是:这一句也极易令人想到,这么朴实的“中年男人”,也是我们、是我们城市的亲人啊,我们不能轻忽他和类似他的“他们”,而应视之为城市建设默默无闻的付出者和奉献者,并进而善待之。
最后再简要就这首诗说一点艺术方面的个见:虚实相生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虚写,一种是含蓄内敛,也就是将寓意藏在语言的背后或流淌在字里行间。此诗简洁朴素的叙述里自带饱满的诗意,不事雕琢,围绕中心逐渐延展、升华。非常难得!而往往这种类型的好诗最容易被忽视。
 
10.在大自然面前,我是一个虚伪浅薄的人
文/榆木匠人

天空允许长翅膀的事物,自由飞翔;大地允许有生命的事物,无限生长。
高山允许河流,穿越固有的领地;河流允许树木,吸吮自己的乳汁。
树木允许花朵,枝头争春;花朵允许蜜蜂,恣意采蜜。

我不允许别人窥视隐私,于是戴上面具、穿上衣衫。
不允许别人蓄意冒犯,是以用坚硬的词语和拳头还击。
我不允许别人随意闯进居所,所以在门外再加一道门,和同类保持距离。

我不允许自己欺骗,于是以沉默拒绝谎言。
不允许自己丑陋,因此每日读书。
我不允许自己,百年之后被打入十八层地狱,所以保持善良。

羞愧啊,在大自然面前,我多么虚伪。
即使如此,她仍允许我这个浅薄的人,随时皈依。

     【吴殿平推荐】:在人与自然的类比中,阐释具有深度的理念,借以具象呈现,智性,丰厚,共鸣。
     【产安江推荐】:诗意的比兴,诚挚、深刻的自省。
     【野兰点评】:人生于自然,归于自然,受自然万物的恩泽。与宽厚的大自然相比,人类显得冷漠自私甚至贪婪无度。这首诗,首节一连用了五个“……允许……”的并列排比句,来呈现大自然的慷慨无私,句子节奏明快,气势磅礴,有效地渲染了思想感情,读来有酣畅淋漓之感。次节则连用六个“……不允许……”的并列排比句,与首节形成鲜明的对比与反差。其中前三句条分缕析地叙述了“我”与大自然截然不同的具体行为,大自然敞开胸怀,接纳一切,而“我”是冷漠的、封闭的、孤独的。这里的“我”是现代人的代表,诗句揭示了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疏离与隔阂的关系,焦灼不安的精神状态。后三句“……不允许……”的排比句,则是作者的自我灵魂觉醒,作者以自然为师,开始追求生命的高维境界,通过务实求真、立言立德来进行精神与灵魂的超越。末节在前两节的铺垫之上,作诗性的归纳与发散,作者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在大自然面前的羞愧之情,“我”所代表的人类冷漠而虚伪,而大自然是全然的接纳与供养。“皈依”一词是佛教用语,有身心归向、依托之意,用在这里,更显大自然的宽厚仁慈。“天地万物皆为我师”,我们应向天地学习,向自然学习,见天地,见众生。
 
11.
文/湘琴

你还是成小二
我还是紫槿
你在你的诗里耍大刀
我在我的诗里穿飞针
江湖儿女
没那么矫情
哥哥,若走
要记得来和我道个别


    【葛运江推荐语】:诗人写诗,重在用情,这组诗煽情很到位,且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文字的手法,词语的妙用,都恰到好处。诗歌的魅力,在于美的感受。本诗特点:表达物象用字精准,凝练,不拖泥带水;字里行间,充斥朴素的情感,洋溢彼此的慕敬,引起读者的共鸣。读一首好诗,会引起心灵的震撼,这样的好诗,值得我们仰望。
    【徐一川点评】:阅读欣赏湘琴诗友佳作一组,单从文本看,颇有小女人气息和才情,诗思玲珑剔透,情感纯真动人。诗写快乐,诗写美好。
    【冯歌点评】:读了这一组诗作,更加佐证了写诗是一种快乐!但是,《愿》中一句“哥哥,若走/要记得来跟我道个别”,深沉而凄婉,将这一组八首小诗的剧情推向了高潮,即戛然而止。留白处理精彩。这里的“哥哥,若走”隐藏住了生离死别的悲伤,“要记得来跟我道个别”,这种朴素、简洁的表达,有一箭穿心的疼感。真情是最脆弱的,在诗人笔下真切得让人读到了泪水!以情感人的诗作,极具杀伤力。艺术手法再巧妙,若没有真情实感,不会有“若走/要记得来跟我道个别”这种体验的。
 
12.逃离
文/庄子蝶一

逃离,身体迎接着厉风
摇摆出决绝的姿势

逃离将成为人间的一种生活
呼吸躲在密云之下
上面是深邃的天空

存在,游离于钢筋水泥
喧嚣于尘土
鹰隼拍击着翅膀
羽毛却纠缠在蛛丝网里

我的眼睛直击蓝天之上
心跳动在藩篱之间
晴空在酝酿着阴雨
阴雨在酝酿着洪水

逃离
用手,用脚,用翅膀
这个世界,你只能拼命
拼命地挣脱、逃离

土地粘糊
空气黏稠
用尽你全身力气
或许你可以轻脱
飞升,自由

    【炫东推荐】:富含人生深刻的感悟,写出了生命的困惑和压力,亮读推荐。
    【蓝田RINUAN推荐】:存在的窘境,逃离的意志,好诗品读。
    【徐一川推荐】:有强烈的现实性指向,亦是人生的一种况味,渴望与无奈、执着或妥协,等等。
    【山梅子点评】:小诗描述了反抗灰色命运、顽强奋起,以"鹰隼"为象征的英雄艺术形象。诗行刻划曲折细致,场景尖锐粗犷,节奏感强,读来痛快淋漓,诗行戏剧化的冲突色彩,值得学习借鉴。
 
13.荚蒾
文/月若初见

临渊而生。我备好一簇簇红果
收纳洁净的阳光和雨水

在月亮的碗里,以微风与芳香调制
一粒粒红果的小药丸

为你消散体内的瘀积
敷贴无法言说的肿胀的隐伤

若行走路上不慎感染急切的热毒
让我以微寒予你镇静的清凉

如果够勇敢。攀援而上
你将获得,我亲手酿制的佳酿

  【黎落推荐】:一颗小小的植物,被诠释得很有诗意。
  【身后眼前点评】:荚蒾。我未曾听说过的一种植物。百度了一下,曰:其性喜光,喜湿润、肥沃、疏松土壤,萌蘖能力强;耐寒,耐半阴,耐修剪,适应性强,抗性强。生长在海拔1650-2750米的山谷林中。
  该作语调平和。一种不常见的植物被赋予了人生际遇种种,仍然不乏伤痛与希冀。
 
14.玉米站在山岗上
文/野兰

回到宫崎骏的夏天
回到鸟鸣的清凉
去看整齐的玉米
装在套子里的玉米

把草帽丢下悬崖
走进风中,翻开过去
像翻开自己,从一场雨
到另一场雨,我们把影子连根拔起

成为他人。没有人看见爱情
没有人成为自己
玉米沉默地站着,仿佛迷路的孩子
挥手时,命运跟了过来

   【且行且品且悟推荐】:返朴归真,简明易懂,依旧诗意纷纷。
   【顾念点评】:赋予常态的,几乎有固定鲜明立场的玉米以别样的意义。我认为的文本,不应该是文字游戏,应是把对事物的态度,看法诚恳的,不落窠臼的表述出来。从这一点来说,这首诗是耐读的。
 
15.磨刀石
文/黄前

一块坚强厚实的石头
是如何渐渐变薄,变瘦,变老的

我见着的那些石头,有的隐姓埋名深山
有的进了城,还有的
为倒下的人,站岗放哨,守护魂灵

我深爱的这块石头,每天被一把钝刀
来来回回地折磨,撕咬
高兴时
刀口会发出欢快的尖叫声

一把刀,闪着亮光,出人头地了
而这块石头,唯有在夜深人静时
它才独自抚摸着伤口,低低地呻吟一声

   【徐一川推荐】:作品语言质朴凝练,物象运用精准,借物喻人,内涵丰厚,于寻常的小事中挖掘深意,呈现生命的深度和厚度,于物我相融中呈现人世悲欢与苦乐的交集,奉献与牺牲的使命感、成就感与疼痛感。
   【茂华点评】:石头的用途之广堪比木头,可以筑路、修桥、建造大厦、做墓碑等等,但石头的属性比木头坚硬,即使用精钢做的刀剑,也会在一块普通石头面前变软。石头是沉默的,代表沉默的大多数,而刀剑是喧哗的;石头是钝的,而刀剑是锋利的,但是喧哗、锋利的刀剑是借助沉默、钝的石头磨砺出来的。反过来说,石头本身不能杀人,但被它磨得锋利的刀剑是用来杀人的,磨刀石便有了借刀杀人之嫌,有时候,两种事物之间有着复杂的主从关系。黄前的这首《磨刀石》,用平实无华的诗句说出一块石头的故事,为一块石头立传,写出它的沉默和隐忍,自己忍受痛苦而磨出刀剑的锋利,就像千千万万普通劳苦大众。最后一段“一把刀,闪着亮光,出人头地了/而这块石头,唯有在夜深人静时/它才独自抚摸着伤口,低低地呻吟一声”刻画了一块磨刀石的精神,具有朴素而通透的哲理。
 
16.休渔
文/陈锐

被刷新过的海面
清澈地照见了我和渔具的影子
时间,有不少血的印记

  【夫唯推荐】:末句,给休渔以有力的回答。佳作欣赏。
  【徐一川点评】:休渔,是每年在一定的期限内,在规定的海域内禁止捕捞。这是为了让海洋中的鱼类有充足的繁殖和生长时间,既是对鱼类和水生资源的保护,也是对人类大肆掠夺海洋资源、破坏海洋生态的一种控制。
   环保主题的作品很多,但这一首《休渔》却格外的触动人心。“被刷新过的海面/清澈地照见了我和渔具的影子”,这是诗人内心的理想主义,期望能将蔚蓝还给大海、将清澈还给人间。人类本应与自然和谐共处,但对大自然的过度索取、对地球肆无忌惮的破坏,一度已经到了丧尽天良的地步,自身也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人类历史是进步,还是某些方面在倒退、在给人类文明抹黑,这是一个沉重的课题。我们谁都不能熟视无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技不断的进步,都以牺牲无数生灵为代价。“时间,有不少血的印记”。人类的发展史,沾满了无辜者的血泪。小诗以诗性的语言,虚实相生的呈现,举重若轻,言简意赅,为我们再次敲响警钟,发出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