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安娟英

为爱之心魂寻觅一处禅意诗韵的佳苑

——浅读安娟英女士二十余首诗句之悟觉

2022-08-22 作者:刘辉(文军)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安娟英女士的二十余首新诗很坦诚地展示在我的面前。我欣赏安姐特别透亮澄清的真诚,也会被她对世间万事特别热衷而感到自身所呈现淡漠情绪的反差。
  一直被我尊称为“姐”的安娟英女士,且是一位婉约而又极其活跃于诗坛之上的诗歌活动家。诗人随着诗行一起奔流,各个地域所留下的步履均有安姐独具江南女性诗歌的温婉之印痕。诗意细腻,每一处落笔都会赋予大爱意涵的有关禅悟韵味。
  
  安姐诗歌永远在神州的高处飞翔。杭州西湖的龙井有:“那个充滿茶香的女子淡淡的清香”(《中国茶》。“所有的柔软与坚硬/任凭潮汐素描雕塑”(《贺兰石》)。《相约北部湾》:安姐“与远古的古船舶对话相约/只待明月中天我们再次扬帆/远航”。亦步亦趋,徜徉的诗意随着心意年轻的步履,一直快乐并执拗地奔向远方。
  
  携少许行囊、约密友一行,酿禅思千缕、织诗情画意于青云直上。——作为诗人身份的安娟英耕耘几十年,更甚于“痴迷不悟”。她以她的稚嫩肩胛,在诗歌海洋的浸淫中一次次顿悟、一次次升华、一次次执著地向诗歌的高峰勇敢攀越。
  
  诗歌的高峰很难一蹴而就地问鼎拔寨。但安姐探索诗歌高度的精气神与逾越的状态,一直是人们敬佩不己、人们赞叹不已的精神楷模。
  
  同在“微”海江湖里游离,我会静静地“尾随”安姐的诗歌意象去行爱意摆渡的游旅之思。奉献出自己温馨而炙热的体温,尽可能地温暖还曾贫穷寒凉的山区儿童;走访边远地区疾病缺治的妇女,带去一份份发自内心的扶助祁愿;爱乡思切尽倾全力:尽心力、精力、财力,去帮衬为家乡服务的务工子弟。
  
  爱无疆、禅无涯;心无际、意无垠——自允为神之女、诗之女、禅之女的安娟英女士禅性与爱意的播撒从来没有过“休止符”。蕴含大爱的烛火余辉,始终紧紧地端举于诗性的神龛之上。
  
  安姐热衷于诗歌公益,并乐此不疲——这就是不一样的诗坛上自信满满的“信女”。
  
  在她名下;有数个诗刊主编的名号。执行主编很辛苦,安姐会经常为汇编友人的诗歌忙碌于夜深人静之时。废寝忘食,不懈坚持。电子微刊,在诗意的海洋里少不了安姐一如既往的漫游。地方性的诗歌活动,长长的组委会名单里总会有实际组织者安姐的身影。劳心、持力、辛勤、与人为善,为他人着想,从来就是安姐恪守的心安理得竭力善行的“义务”之本。
  
  纱巾妖娆、裙摆飘飘、浅显笑靥,嫣然固是一位特别得体略解风情的诗歌大姐。诗润柔华、风韵犹存。特有的历经南方雨烟所润滋的妖娆容颜,始终保持着一种别致的婉约与清馨的素雅。几经交流,安姐的范儿会不知不觉地熏染你一身暖意融融。
  
  姐是江苏无锡之人。鱼米之乡的殷绵四季,成就了安姐性格中谦恭与典雅相契合的别样神彩。待人温馨热情,一款款笑靥总是从心灵处真情绽放。我们虽身隔数千里,凭借数次邂逅,就将我们的文学友谊上升到无话不说的境地。
  
  大爱之心总有源头。老妈妈的永久圣洁与坚韧性格,是安娟英女士一而贯之地实施菩提天下之本。
  
  几年前受安姐委托,我曾为她的新小说《旧日》写序。江南一带,抗日烽火同样是腥风血雨。安姐的妈妈们一样与日本鬼子及其伪武装展开艰苦卓绝的英勇搏杀。全民抗战的可歌可泣、汉奸走狗的可诛可恨、日本侵略者的残暴与凶残,《旧日》丝丝入扣的章节,至今历历在目。
  
  芳心方吐。读透安娟英电子版的小说《旧日》,我顿觉作者再而三地去倾述对祖国母亲的大爱之情。山河残破、母亲呻吟,江南的新四军和地方的抗日武装力量,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奋力反抗日本侵略者的罪恶行径。阅读《旧日》真言,我特别知晓安姐的爱乡之切,绝对能精准地抵达慈心善花的菩提彼岸。
  
  安娟英女士的二十余首新诗很坦诚地展示在我的面前。我欣赏安姐特别透亮澄清的真诚,也会被她对世间万事特别热衷而感到自身所呈现淡漠情绪的反差。热爱生活中的每一关注点,恰恰是安姐纯净诗心使然。她挚爱创作诗歌、她热衷于诗歌活动,甚至比爱护自己的身体还至关重要。
  
一·禅意浓郁,佛之信徒

  
  欣赏《乡愁恰无愁》,读出了安逸舒展的禅念之意。“我是否可以成为/你的一缕风,一滴雨/你的一只飞燕,一枝青柳/或是你昆剧里一声情到深处婉转的拖腔”。烟雨水乡,不必过多渲染就是一轴水墨丹青。只容姐稍在雨巷中静立,已然是一朵禅指圣莲。如此妙美“有愁似无愁“的水乡景致,有谁不为之而心动?有谁不为之而幻觉?
  
  任性渲染其美学悟觉。咀嚼的过程忽一转闪,自是家乡一枚葱绿素花。愁与不愁,读者最为明了事由。题目玄意,而内容却给人以耳目一新。最要紧的是乡愁别恨,最难释怀。
  
  “沿着梵文诗经/投入佛的手掌/我来了去,去了来/带着虔诚和向往”。流水潺潺、岁月绵绵,安姐的善意与善行始于对中国佛学执著而深刻的敬仰。对于佛教深奥的理念,我着实不通。但可我深深感叹:安姐对弱者的悯怜是发自内心的,对弱势群体的资助已经成为她精彩生活的一部分。
  
  安娟英的《葬花》。“无法加倍奉还你/每一毫升血液的痴情//哭泣一片片落英/可会在你心底/找到永久的香丘埋葬?//从此我就往返于/你我约定的老地方/等雨丝飘过”。浓浓禅意,似乎把深邃的理念代入诗歌中的每一个字眼。
  
  虔诚于信仰,真诚履行一颗怜悯之心所要付出的爱诚。有生之年加倍奉还,崇高而忘我的意念自觉,深植于安姐的言行举止当中。
  
  
  诗的暗喻很明显。付出、再付出,早已成了安诗所表达的一种意识流。毫无扭捏做作、绝无无病呻吟的那种“表演”意味。以佛心立志、以佛缘抵达、以佛意行事。安娟英的诗歌,已经超越了一般诗人所应达到的意境想象。
  
  向心中的佛神忏悔、执行神灵的旨意——亦已成为安娟英日常的善事善行之要。对《葬花》之解,不必研其诗之涵、究其韵之美;安诗所营造的凄凉氛围、哀怨情怀、悔意之心,就足以能验证我对安诗的一般性推论。
  
  安娟英诗歌有一首《千古风骚》,讲的是观摩与朝拜敦煌第一圣境莫高窟三危山之佛光的心理跳跃。
  
  请欣赏安姐的心思:“我真的不想就这样默黙地转身而去/只愿自己风化成为佛像上一个印记/从此天长地久地粘贴在呜沙山的壁崖上/我再要俯地祈祷,祈祷自己立马化羽为仙”。默默叨念,成为借与神灵叙述内心焦灼的一部分。不是乞求百世风流、百世经典,而是幻觉自己能长久亲民而为民。化羽为仙,说的是广铺善缘佛光。
  
  
二·广展诗袖,雨润情达
 
  
  神性化的旨意,神女安娟英的步履遍布华夏。作为随步而行的诗歌,安姐视为千里灵眼。触觉、听觉、视觉所在:捕捉在即、生性在即、活跃在即。大江南北皆是诗意徜徉的画板;秦淮东西著满九洲风韵的彩衣。
  
  安诗之纯。风风雨雨,沐浴其中,截取一段亦是传奇;奇花异草,观赏嗅之,总忆一段风韵佳事。似神一样的嗅觉去认知这个世界的奥秘,安姐的捕捉与领悟总会是与众不同。与时代一起赓续如新,叫祖国山河遍染一轴轴新绿。
  
  重点叙谈《中国茶》。缘由有三:杭州茶山我也曾几次涉足。关于对中国各种茶的叙述我也略有心得。“茶品即人品”,心若有知,自能把持。
  
  安氏的中国茶,从龙井村的茶田说起。
  
  委婉宋词、远古断桥、西湖烟雨、离愁别恨。几个关键词,构筑了一组诗歌的意象骨架。畅游杭州留下安姐的缜密谨思,惟有心怀敬畏的诗歌叙述。洋洋洒洒、千古畅想、肆意横生,那不是安诗的固态风格。
  
  代入独有的安氏思维,绝对是安姐的长项。“那个充滿茶香的女子淡淡的清香,就如此地让人似醉非醉/心动?不只是为端在她手里的一杯茶/而是抿在她唇边一个浅浅的笑”。
  
  茶若有情,安姐当在其中所享。茶香似女子,执手佛香,端行于茶田之中。款款而来,何不是神灵与茶仙的一次邂逅相遇?扑面而来,闻香即醉、喝茶也醉。一个“醉”字当头:温婉不尽地对中国别称的忠诚与跪拜。嫣然美意,昭示于天下同饮同醉。
  
  抿在嘴角,茶香在、山河亦在。一个绽开笑颜的中国脸,绝对是一幅幅最为精彩的中国画卷。不在乎是呼喊或是呻吟、不在于力透纸背,安诗的爱国情怀一直深陷于这片土地之下。轻轻的、稳稳的、暖暖的,不着痕迹。
  
  接着再看:“凌乱西子湖般的净心/注目你来自宋词中的婉约/我修行的尘缘终有一缕情丝浮躁妄动/如今,甘愿低首为世间一抹清新经卷翻残/在禅语佛声中与你共修千年”杭州西湖,因了唐诗宋词而繁华于世;西湖龙井,因了山水之美而闻名于世间。
  
  龙井:中国茶品最为超群的卓越代表;凝聚茶文化最极致的集中显现;佛缘广施最经典的人茶合一。净心在此,龙井茶接受安娟英式的膜拜。向中国诗歌致敬,向宋词表达一往情深,向佛茶合一的神灵表示虔诚。浅浅的几句诗言,满满地注入了一位貌似弱女子的内心之强大。
  
  借助一首诗,立意自己与史与诗与佛“经卷翻残”、“共修千年”。诗外之意,我看只有安娟英有这般神勇和气魄。翻转一瞅,还真不能轻瞧了安姐的羸弱之身竟有翻天覆地的诗境容量。
  
  还是那一片湛绿的龙井茶田。安诗宣誓:“用你这个最虔诚最令人心动的姿势/将我和我心中的这杯中国茶/一起端给世界”。世界需要像茶园一样的和谐如一、世界需要安姐所阐述的诗意忠诚、世界需要中国人的挺身而出。
  
  《中国茶》全然不是为了一杯一田之“离骚”的浅语抒情。潜台词之后,亦是安娟英诗歌始终信奉敬仰的中国人中国力量的强硬筋骨。立意高深,借茶说事,安姐用一曲《中国茶》为诗友们上了一堂硬朗朗的爱国课。
  
  
三·涉探四海,慈悯四地

  
  看了安诗十几首,涉及诗人走南闯北,光顾祖国大好河山的诗歌比例占了不少。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安诗人的视野是很辽阔高蹈的。不限于一山一景、不限于一湖一海,不拘于狭隘的一般性游记性的语言罗列。
  
  始终不忘自己的慈悲心怀。始终不忘作为佛之女,要虔诚地为普天下献一份慈爱之心、深悯之意——这就是我对安娟英大姐“仁善真慈”的极力推崇。
  
  揭示《秦淮之源》,安诗表述:“一头挂在飞檐上/一头拴着秦淮河/源泉水飞作了满天金光//如何再回来/镀我的金刚身?磅礴之水,从天而飞;金光四射,闪耀夺目;君去不返,金刚永驻。
  
  恰似有大丈夫的雄魄之力、恰似有小女子的委婉之恋。雄关漫道,亦可飞檐走壁、亦可山水纵连。安诗人笔下的“金刚身”,不能不说是点睛之笔。寓意纵横,绮丽华美。且为江苏句容宝华山的万古风情,重重地添彩增色。咏之叹之敬之惊之,均不为奇!
  
  为一个可思念不可忘怀的《西津古渡口》留下神性一样的妙诗描述。安姐默念:“诗为证石为媒/观音洞里苦徘徊/抽签难解前世缘/与你今生却无缘//斑驳古镇无弦声/白塔独立绕夕阳/待渡亭里/等也无奈、去也无奈、留也无奈/游人匆匆不相识/笑我独倚朱栏还在等”。怎地预置为神性呢?
  
  我想说,安娟英设置了一个“等”。人神之等,绝对是禅性意味。有缘与无缘,擦身而过与邂逅一瞥,等的是千辛万苦,等的是日月轮转。千等万等,注定是缘分所致。
  
  古镇千年,前世总有知己在回眸的一瞬间偶遇。匆忙一瞬,迟迟暮暮,缘分有因果,注定是在心心所念的味觉与视觉之中浅见。安诗《西津古渡口》,我看到了诗人的急切与不安。无奈之情至泛滥,许是冥冥之中的默念程序不到位。“独倚朱栏”依旧、“匆匆不相识”依旧。若没有神性般的浪漫之念,那只会空留一般人性中的无奈等待。
  
  来去匆忙、行走匆忙、人生匆忙;日月星辰亦在匆匆忙忙之中轮回复返。悟懂了这一切,谁又能说安诗的“渡口”不是一首令人发省的好诗呢?情朦朦、雨朦胧,一切均在企盼中。安姐刻意筹划的禅意诗,往往会把我们带入另一种神性世界。神思辽阔,又给我们了一种异样的维度空间。
  
  我读安诗人的《泰山石语》似乎能体察到安姐心境也有其倔强与坚硬之处。“不仅仅只是沉默/顺着我黄色的经络/沿着骨架内的护拦/山有洞有龙有凤/蒙太奇的色彩/折射出我硬核沉默的执著”,又如:“天高不可及地厚万物茂/我是40万年前沂源人化石的遗存”。触景生情,扪心自问。安姐深深警悟到,炎黄子孙所该承付的神圣责任。
  
  煌煌泰山,登高而望远,一览众山皆小尔。象征民族气概、凝聚民族精髓。攀登泰山,安姐经受了一次最透彻的心灵洗礼。经络、骨架、护栏、硬核——所有涌入心田的感知,撞击着作者憧憬自己与泰山同血同脉融入一体的共震与共鸣。
  
  骨子里的中华文化髓脉,基因里的华夏血液传承,注定潜移默化而成为安姐自始至终坚守“沉默的执著”。信女无邪、信女无涯、信女无恙。佛徒信女安娟英诗行走天下,处处总有阳光普照。
  
  安姐眼中的泰山,是她慈善于民的强大根基。安姐眼中的泰山石,奠基了安姐一如既往地遵循民族传统——善解人意、慈悲为怀。我相信:安姐就是守护中华泰山的那篇带字有音乐的石头。
  
  我读过《我是黄帝之青女》。安姐倾诉道:“一根脐带终末脱落母体/分娩孪生兄弟雄性的威猛刚烈/养育龙凤妹超凡倩丽娇纤温存”。又诉:“每一条鱼每一滴水/还有每一粒沙子/你们都是我心上的肉/我是天神/黄帝之青女”。言至深、情之切。诗人襟怀的浩远博大,绝对发自内心之坚韧。
  
  我以为:自允为佛性之女的安娟英大姐,正是有爱国情深的历史积淀,才会恰逢机缘所致而去拜结佛缘。生为华夏女子,娟英大姐活跃在诗坛、施善于童教,实为可贵至真至美。倘若黄帝依旧奉上,一代青女正是崭新时代所期望的。神性般地诗文穿越,安诗恰到好处。
  
四.惟诗而信,恣意坚守
  
  诗歌是时代的精粹性语言。作品与时代脱节、情感与现实脱钩、语境超脱风云之唤,那么这样的诗歌是没有生命力的。安娟英诗人常年持续地行走于日耕夜耪的诗歌田垄,我相信她的诗歌必然有她存在的欣赏价值。
  
  包孕吴越”,乃是无錫风景区鼋头渚的一处名胜古迹。为家乡而倾注一切真情,安娟英诗人可谓用心良苦。“今日里/我把你轻轻地含在嘴里//典当一曲梁祝给月缺星淡/赎回一湖碧水冲动的春情/还我故乡薄雾里的芳菲/满月下的丝竹暖歌//越过千古吴越/囚情如海”。幽幽怨怨、凄凄切切、回回转转。足以见,诗人不变的幽古情怀将永志不懈。
  
  无锡土地上留下诗人更多思恋。借一曲梁祝,借一湖碧水,借一族薄雾;诗人的爱情如注,深深地重重地洒在这片侬软而坚毅的亲爱母亲的怀抱里。
  
  诗人善于利用有限资源去抒发个性式诗意情趣的舒展。女士诗人的观察细腻、行文委婉、拟人恰当,安姐运用的游刃有余。含在嘴里,爱不释手;月缺星淡,泣诉爱悲;怀念梦里水乡,总有遗憾炊烟遗留四方。一句“囚情四海”,意味深长。福祸之遥、悲喜交加、为情所困,尽在一个“囚”字。
  
  无锡是瞎子阿炳的故乡,他是我国著名的民间艺人。阿炳所创作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已经成为民族文化中不可多得的音乐瑰宝。正因为不朽,“神曲”二泉映月还是我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升空搭载音乐之一。
  
  缅怀与诗吟阿炳先生,盛赞与褒奖《二泉映月》;作为同为无锡的同乡艺人,安诗人当仁不让地义不容辞。
  
  读者若有心,似乎听到了《二泉映月》弹拨出来的旧日哀痛。“无尽的祈祷/熬成童年我无法留恋的痛/你的双眸是我回忆的源泉”。仿佛又听到了诗人无语的哭诉:“搀扶你在风雪的街头/潺潺的泉水哽咽,穿越梦乡穿越雨巷/穿越你困苦历久抱月取暖/琴弦充饥弥珍的乐章”。童年阴翳里,诗人被扯痛过熟悉如初的背影。每每一到雪雨之患,那种悲怜之音,锥刻于安姐无处不痛的“佛女之心”。
  
  冥冥之中,二胡响起:“大街小巷准点泪眼迷蒙/被你远去的拐杖/——戳痛而醒”。诗人不厌其烦,重复着阿炳先生用音乐所传达出来的旧社会穷人所遭遇的苦难。可以这样穿越地想象:诗人与老乡阿炳同心。用残缺的躯体、用悲凉的呻吟,去真诚地祈愿混沌时代混沌人群,早早清醒于世。
  
  
  习总书记一再叮嘱我们:“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中国诗歌,要为写好中国故事发声,这是历史赋予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
  
  管见安娟英诗人的部分诗歌,浅显地留下我的一点儿不甚成熟的评价。以此,谨作本人对安姐的一贯敬意。希望安娟英诗人永远做诗坛上的大“好人”、大“善人”。善于巧用中国诗歌的各种意象形式,系统地清晰地深刻地抒写出更加卓越更加富有意蕴层次的作品来。
  
  2022.8.16.于京陋室  
  作者简介:刘辉(文军),京味儿作家。《老北京那些事儿》系列丛书作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萧军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东城作协理事。《新国风》诗刊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