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清醒者的背后思考
——评诗人庄凌的诗集《我也是一个清醒者》
当下文坛最活跃的当属诗圈。全国各种协会、各种诗会多如牛毛,也像雨后春笋。参与其中,即便是没有成绩,也会混个脸熟。这种展览会形式的参与,应该是昙花一现。近日读到诗人庄凌的一本诗集《我也是一个清醒者》,心情忽然开朗起来。一是庄凌的诗短小精悍,注重文本结构,炼句之美让笔者一下子对这本设计精美,小巧玲珑的诗集爱不释手。二是庄凌的诗如雨后的田野之风,洋溢着甜丝丝的湿润,香气扑鼻。三是庄凌的诗,诗中有诗,简单明了的语句中暗含着极为深刻的语境、哲理。庄凌的诗画面感极强,质感好,几乎没有多余的“闲笔”、废话。她的诗在唯美的意境中突出一位女诗人的心情与个性,在看似普通的素描线条里深藏着隐喻、借喻。诗人像一个乡下的赤脚医生,手捏着一根根银针,田间街巷为众多痛苦的人找准穴位,消杀病疫、减轻剔除苦痛。诗人在她的诗歌里注重的不是表象,而是用一首首短诗,拷问人性、拷问如何关注弱小的生命。笔者很少见到庄凌参与各种社会性、民间性的诗歌活动,可见这一位女性诗人一直是一个清醒者。她在清醒中实实在在地深入生活,明明白白地创新、提高“壮大自己、个性自己、完善自己”的诗歌风格向度。
庄凌的105首短诗日照充分、雨露充沛,籽实饱满,为读者创造了一个意境渐远渐近、有高有低的三维空间。她的诗歌走向完全是把借景抒情、理性说教彻底地融入到生活的现实中来。庄凌的诗关注弱小的生命,也关注身边琐碎的事务,在弱小的生命中提纯、提高人性、善良、热爱的品味。尽可能地还原温暖、质朴和心情。她的诗沿着生活的河岸,有急流而下,也有溯源而上。清醒者的情感世界,既有历史,又有现实,每一个脚印儿,都在不断地完善着诗意的人生。
一、庄凌的诗表达了什么
刘勰说“故练于骨者,析词必精;深乎风者,述情必显。捶字坚而难移,结响凝而不滞”这正是庄凌诗所要遵循的创作向度。庄凌的诗小巧玲珑、有生活、有深意。这一点上她以“析词必精,述情必显”为创作核心,不瞎写、不乱写。写就写有生活的东西。像《清醒者》《石头》《雪落故宫》《鸟空巢》《今夜,我在想你》都是经过诗人深思熟虑的“一吟双泪流”的感悟。庄凌的诗,泪不是流在纸上,心里的泪一旦在诗歌里表现出来,就是“害怕埋葬在别人的故事里”,也害怕“那些短暂的交集,不翼而飞”。庄凌情感抒发、塑造的主人公是一个“爱哭的人”!“秋天树叶凋零,她会哭;春天种子发芽,她会哭;终而复始的命运,她会哭。一场及时雨,让她喜极而泣”。这样的诗意、诗性表达建立在庄凌热爱生活、热爱泥土的根基上。那一个“她”,生活底蕴浓厚,甘醇酱香、豁达、高远而具备了强烈的其质感。诗的颜色异彩纷呈,一年四季,变化多姿,也是庄凌诗歌灵秀、通透的风格所呈现的“骨者与风者”。比如:她的《五祖寺的樱花》。“/五祖寺的樱花开了/开开落落像下了一场雪/寂静被寂静覆盖/人世间的很多痛苦仿佛也没了声音//寺院的老和尚说/多年前有位日本作家/带来了几株樱花树苗/它们不问庙堂,只臣服水土/在哪里盛开,哪里就是福祉///”人世间很多痛苦,因为樱花的开开落落而寂静。这一种诗意化意境中的寂静是“寂静被寂静覆盖”的意境。作为一种花朵,在哪里盛开,哪里就是福祉。退一步,与其说诗人是喻指樱花,还不如说喻指自己。他乡也是高天厚土,福祉的归宿就是适应生长的快乐。《五祖寺》诗之主旨就是无论人和植物,一旦与泥土紧密的抱成一团,就应该是福祉与快乐。诗暗含的喻指非常明确。
一首诗的思想既是一个诗人灵魂的归宿。她在《石头》里写出“每到一个地方旅游/都捡一块当地的石头回来/那些石头形状各异,五颜六色/有的像星星、像太阳/有的像花、像草/有的像猪、像牛、像人、像神仙/孤独的时候他就看看这些石头/越来越多的人已变成了石头”///这首诗的思想核心就是人世间可以有各种角色,也可以扮演各种角色。看似石头会以各种形象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当它一旦回归原始的时候,石头终究还是石头。无论你曾经有多么光环,一旦卸下面具,本来面目才是最真实的。人具备了石头一样的性格,难免被人利用,也难免被人推向孤独和寂寞。石头背后的思考是石头与人的借代关系,喻指、叙述顺畅符合喻指要件。
因此庄凌诗之主题先行并不影响与排斥诗歌的主体。恰恰庄凌的每一首诗都充满了快乐无限的主题。诗歌的深度从情感的芳草地上一尺尺、一步步昂扬向上。清醒者的一首首好诗,岂止是炼句,文本结构,更重要的是思想和蕴含。
二、庄凌的诗怎样表现自我
从庄凌诗歌“笔之为体,言之为文”的角度看,庄凌的诗既有笔的大气,又有文的词采。她的笔与文,一奶同胞,互文互生。这样,她的诗歌语境就具备了强烈的自我表现手法。一是自我与诗意化、个性化紧密的缠绕在一起,以我的在场感,践行我面临的现实。诗人通过逆向性思维拷问人生、拷问人性、拷问如何关注弱小的生命。二是在表现自我的意境、语境文本的叙述中,不自私、不小我、不小气。这些表现自我的特征可以在《风再大一点》《鹅卵石》《樱花》等等一些短诗中运用借喻的方式表现出来。
《樱花》里的樱花“我想给你穿上胸罩/女人到死也要有尊严和姿色/我想你有义无反顾的爱情/爱过就不后悔/而我不打算开了/我只想在枝头多睡一会儿/含苞待放是我一生最美的时光///”诗人一个动作“穿上”、彻底地暴露出她红高粱那样强烈的倔强、威严和自尊。她的的自我具有强烈的讽刺性、震撼力。管仲说“无翼而飞者,声也,无根而固者,情也”。从管仲的观点上,也可佐证庄凌表现自我,追求自由,自我把控的诗歌向度。三是她的诗歌语境特质在有形的物质之中,花草树木、寺庙、落叶、飞鸟与我衔接得紧密、自然亲切。像《春光乍泄》《黄昏》《门被风吹开了》均属于表现自我的上乘之作。作为一个清醒者,她的诗与她的人都是清醒的。浑浑噩噩的人世间,可以欣赏郑板桥,但不可以糊涂,诗也是清醒的,直至永远与永恒。表现手法上的无拘无束,叙述意象的提纯真实可信都在她的诗歌里清新自然的表现出来。生活本来就是一面镜子。即使被摔成碎片,而庄凌的诗也会折射出灿烂的光芒。
三、庄凌的诗彰显了哪些个性
《大海》“我的故乡在海上,我就像大海领养我的孩子,没有根系,只有漂泊的梦想,即便我热爱我的母亲,我们仍然隔着沉船和岛屿”。情节设计了两个人物。一个是陌生城市里的我,一个是海边的父亲。维系这首诗的根系核心词汇是一个“坐”。不同的时间、空间、两个人物在不同的岁月里,用一个“坐姿”感悟人生。我的坐是傍晚、是迷路;而父亲的“坐”是在海边,是面对博大的胸怀。人的海洋与生活中打拼的海洋一样,心中的汪洋与生活中的汪洋都不可或缺的,要有足够的生命勇气和水。这首诗的个性就在于“我们都是大海领养的孩子”,父亲与母亲在海边生养了我,却不知道一个漂泊在外的孩子多么想扑进母亲的怀抱。生我养我的家乡,海浪、涛声、海燕、斑驳的木船都在岛屿之上,我迷路了的时候,泪水和星光才是我海一样的故乡。个性化的成长与诗意的浪漫均在一个经纬度上月落日升。
诗人在《鹅卵石》里率性的刻画了一块鹅卵石的形象。这一个个性化的形似与神似喻指贴切,想象奇特,构思新颖。短短的七行61字写活了、写神了几块小小的鹅卵石。写景状物不是诗人的本意。结尾处精彩的结尾才是个性化的真谛“那些久远的事物,还会露出水面,被我遇到”。犹如《湖边》里的结尾“陌生如此清新,我们活着还有点小小的兴奋”!研读庄凌的诗,笔者体悟到,诗人的代入感亲切、自然。把自己生活中发现的最可闪光、最可入诗的那一部分,都储备到自己的意象库,一根火柴即可轰轰烈烈,饱满炽烈。所以庄凌的主观意象特质在她的诗歌里,总是于情于理,寓意深刻。逐渐深入的结尾留白处戛然而止,让你一直处于亢奋的兴致未尽余音绕梁的情境中。
庄凌的诗短小精美,文本轻巧,多维度角度可视性强。所以就没有那一种“酱采寡情,味之必厌”的感觉。诗人诗中诗人与自我的关系处理得相得益彰,信手拈来。哪怕“如今,只剩下一片雪花,(也)能找到你内心的感动”。
庄凌在这一本诗集的后记里说“我想诗歌绝不是无病呻吟,不是编一群玄而又玄的虚假意象,不是造一堆似是而非的句子,不是玩一片眼花缭乱的技巧”。庄凌的这一观点也正是这些年笔者要寻找打开诗歌大门的一把钥匙。她的《自画像》已经把一个具备诗意、灵性的女人“秋波流转、蜜汁四溢、每一处都有故事”像燕子那样轻盈、婀娜多姿的风骨、性情几笔就勾勒了出来。她诗集里多处布满了素描的线条。素描在惟妙惟肖的形象叙述之中。这就是一个清醒着的诗人庄凌。
生活只要不生锈,人间只要有烟火,闪光的、善良的、人性与弱小的生命同样创造了世界的奇妙和伟大。一位清醒者的背后,一定会是不断的拷问,思索和提醒。
愿诗人和我们永远是一位身笔两健的清醒者。
(2021年4月25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