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诗评家朱先树在《逆光行走》座谈会上的发言
2017-03-19 作者:朱先树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次
朱先树,著名诗歌评论家,原《诗刊》编辑室主任,《诗刊》编委。
这本书我从头到尾都看了几遍,但没像石英那样写成文稿。作者崔荣德他也算得上是我的半个老乡,过去我们不认识,只是上次我们北京一个颁奖会上见过一次面。
崔荣德这个人很爱诗歌,要不然他不会写这么多。前两年中国萧军研究会组织我们在北京为他的诗集《低处的树说》开过一次研讨会,他说他从乡下坐公共汽车去县城,然后从县城坐半天的车到重庆,乘火车来北京要转几次车,往返一次好多天,很不容易,当时我们听了很感动。崔荣德现在还在基层,他在老师中是拔尖的,人家各级部门也把他当一回事儿。我就在想,人活一辈子,到底该做点什么?崔荣德现在四十多岁了,他一路走过来的生活并不顺利,他的诗歌写作是执着的。
诗歌写作是赔钱的,它不像其它书画作品,书画作品可以赚钱,但诗歌就不同。刚才有人说他这本诗集选一半就更好了,我却不这样认为。人家写得出来,本身就不错了,他与别人不一样,他写叶子,也写蚂蚁,这些都是生活的沉淀,别人见到这些,不一定能发现他所发现的东西,比如有的事写成散文就不好表达,只能用诗的形式写出来,《上厕所》这首诗,我认为就写得好,只看前面“我知道她就在隔壁女厕所里/并且还知道她此时正脱下裤子/蹲在那里干她自己的事情”,“她那边噗的一声/放了一个响屁/我竭尽全力 在这边/也故意用嘴/模仿一个响亮的屁来”,单看前面又俗又好笑,但继续看下去,这后面两句”那时 她十八岁/我二十岁/她是我现在的妻子”,情况就不同了,笔锋一转,一个清晰完整的画面就出来了,后面这两句是诗眼,成了点睛之笔,至少说在道德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了。
读了他这些诗,我又在想,如果有哪一位有良知的编辑去他这本书中精心挑选那么几组在报刊上发一发,是很有价值的。崔荣德发现的诗意用其它的语言方式不好表达,他用诗表达出来了,这个已很不错了。我想,中诗网、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这次在北京为他搞这个研讨会,不外乎就是呼吁一下当今文坛大家们大腕们好好为他的作品说几句话,就这么简单的一回事儿。
我觉得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那么几十年,短短的几十年过去了,应该为这个世界留点什么才行。崔荣德写这些东西,如果我来写也不一定写得出来,但他就写出来了,而且还很有意思,所以他出这么一本厚厚的诗集,也算是一种释然吧。我也是从农村来的,但崔荣德现在还在农村基层扎根,坚持写诗,这本身就不错了,至于他的诗歌,今后发展怎样,让时间去评说吧。
我就简单的说这些吧,谢谢大家!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