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董喜阳

董喜阳,1986年生于吉林九台。作家、诗人,兼事文学、美术评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结业于鲁迅文学院第三十四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青年作家班)。中诗网第五届签约作家。作品见于《诗刊》《星星》《扬子江诗刊》《作家》《大家》《清明》《飞天》《青年文学》《北京文学》《延河》《中国诗歌》《中西诗歌》《读诗》《草堂》等刊。部分作品被《诗选刊》《青年文摘》《散文选刊》转载,部分作品被译成外文。现为某大型纯文学期刊诗歌编辑。

  • 生命能量的诗性转换

    生命能量的诗性转换

    面对苍茫的世界,巴斯卡指着一棵飘摇的芦苇说,你看,这就是人,这就是人类。在《巴斯卡感想录》中,巴斯卡的原话...

  • <strong>芦萍VS董喜阳:以诗歌为命题的闲适生长</strong>

    芦萍VS董喜阳:以诗歌为命题的闲适生长

    84岁的芦萍先生,让我们在其身上看到了诗歌的光芒,诗歌肯定的光芒。在他身上“诗歌泛文化”和“诗歌没落化”此时似乎有了不同的意义:在世界突然沉静之中,我们希望诗意的智慧之光仍在闪烁。...

  • <strong>马知遥VS董喜阳:生命之椅或精神之梯</strong>

    马知遥VS董喜阳:生命之椅或精神之梯

    我一直觉得知遥先生的文学作品注重“探索性”:与探索之物对话,然后将其抽离图像性而凭借胸中意象重新创造在诗歌与批评之上,从而使所咏之物的精神性呈现出来。...

  • <strong>赵思运VS董喜阳:诗歌批评是一种特殊的知识</strong>

    赵思运VS董喜阳:诗歌批评是一种特殊的知识

    文学创作与诗歌批评是个人的,同时是大众的,甚至是时代的。百年新诗发展与同步的诗歌批评,其实就是时光与翻阅交相辉映的印记。思运先生的解答给我们提供了极具理性思维与清晰逻辑的范本,对于我们快速的了解诗歌批评精神内核是必要的——本文原载《诗歌月刊·下半月》2014年第4期“评论家小辑”专栏,责任编辑:董喜阳。...

  • 霍俊明VS董喜阳:坚守诗歌信仰的底线

    霍俊明VS董喜阳:坚守诗歌信仰的底线

    霍俊明在中国诗歌界应该算是炙手可热的诗歌评论家。他的评论总是带给读者们一种隐忍而孤绝的感受,携有沉郁而不事张扬的力量感,直至当下诗人麻木的秉性,唤醒诗人内心之中警醒的耳朵。本文原刊于《诗歌月刊·下半月》2014年第5期(责任编辑:董喜阳)。...

  • 借一步说话(组诗)

    借一步说话(组诗)

    第五届签约作家董喜阳第一季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