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顾偕

全无波澜的人性“惊险”

——读87年人民文学谷静小说《愤愧》

2020-06-07 作者:顾偕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诗人、评论家顾偕小说评论。
        我一直在想,大凡小说的预先设置作者究竟有什么意图。或者故事本身就存在着,作家们不过是以自己一定的精神储备,为一种命运,重新进行一次毫无遮蔽的批判及升华的洗礼而已。内容与思想,仿佛历来是小说的命脉及根本,今天的码字者再能凭借怎样的洞察和智识,能对经验及其问题更丰富而生动的展开,无疑也是考量一名作者真诚的力量,甚或在境界上是否摆脱了陈规的标准之一。过往的小说实在太多,有经典的,但大多依然还是残山剩水,似乎仅是种过眼烟云的广阔,委实也不值得什么重温或再读。
         而谷静这篇在故纸堆仍旧散发着人性余温的33年前的小说,却让我在现时的视野,又找到了一种生命困境的延伸,感悟到人性虽然一直在萎缩,同时一样也继续在被不断的认识和希望照亮。
        不一定好的小说都是好看并始终精彩着的。我们必须首先明白所有严肃主题的文学,它历来就不会是热闹或纯粹的喜剧。沉重在许多时候是无声的,更多的时候,甚至还会承载许多模糊。也只有作家在对一种事件认真梳理独语时,一种于结构上必然要符合压缩逻辑的清晰的评判,这样或许才有机会厘清哪些是人生真实的一些事实。谷静的这篇名为《愤愧》的小说,今天依然可以说是沉闷的,它不存在任何的快乐元素,平铺直叙中有的只是一种如何细腻的生存法则,有的只是内心变幻的内含不动声色的深刻揭示,有的只是暧昧在灵魂中继续潜行的一种无奈却又似乎高明的遵循。
        当然这也只是对小说多重认知的其中一种解读方法。从人性的角度而言,我总希望看到的,必是首先于人性深度上的一种价值拷问。文本无甚波澜并不要紧,毕竟一切都不是戏剧,但究竟要写什么抑或再怎么隆重的铺垫,最终还是要有一种光芒的回响,那怕这种光芒是用人性的黑暗及艰难来呈现的。
        这个故事现在读罢其实还是太简单,仿佛根本不需要什么匠心独运,像是就能轻易地将事件与情感倾向演绎开来。但复杂和可贵的,却是作者当年的敏锐,他似乎看到了敎育的实质和我们的敎育一直软弱的功用问题。比如任何教育最终培养了什么,其结果又能使人与社会,带来哪种能量的释放?是良性循环还是圆滑世故的发展,作家谷静在篇小说里,自是为当时时代,承担了一种很好的挑战性思考。
        这个只有四、五个人物展开的表面似乎因情而动的一出乏味之“戏”,在所有恰切的骨架上一些应运而生的主观的导入,恰好证明了作者拔高角度意义的能力很强,他懂得用平凡的修辞来洞悉人性的简化过程,懂得用锐利的理性期待,来契合社会局部一种引以为戒的描述。栗山乡和中囯的许多山村相去无几,它是个矛盾的小社会,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学生史建阳会偷着抽烟,还会时不时去龚经理的小卖部偷些烟卷,可德行并不防碍和影响他的智力,小说中作为校长的“我”,还是关爱怜惜他的才华写下了好的评语,让这样一名“为乐,大公无私”的学生“终于顺利地进了省农学院。即使是龚经理反复遮掩了姚书纪五百元的“贿款”,真相大白后大伙又在捕风捉影罢一起其乐融融,可人性在别样的氛围中这样的一惊一乍,由此凸显出的整体精神问题,尤其反映在那“新学”“日新月异”的史建阳身上,则“更倒是我始料不及”!
        当然,有点生存的暇疵,并非那就是人性的烂污之地。从道德层面来看,世道人心总体因了是平庸的,为此我们也不能过高的要求有更多的什么优秀的震撼。谷静这篇小说让我很鲜明而欣慰地看到便是这样一种景象:有些富有教育异化危机的意昧却一直表现得很从容,他们似乎在一些应有的原则上,都能在自己选择的寻找中,找到自己重塑“能力”的归宿,并且在符合所有外在道德的基本要求时,更好地达到自己的生存水准,比如史建阳“他如今完全沉醉在团工作中去了,”“他的组织问题的解决已迫在眉睫”。如此看来一生都不在乎或需要什么价值救赎的浑噩人性,还乐在迷雾其中,作者在三十年前就敢于在小说中这样反讽的按排和点中人性孱弱之血脉,不能不说也算是种别样的深刻了!
        作者谷静可能读者不是很熟悉,甚至他的作品也无甚较大的影响。《愤愧》挥就时,作者正当壮年,而今他也岁奔八旬,作为一名中国作协的老会员,真理与品格已然在他的思想及艺术上潜移默化了。虽然不少感觉和体验,早已开始于他的人生中淡化,可他依旧初心虔诚,超越的眼界至少还在心灵关连的事物上,继续在默默地探索。
         生命须质疑,“愤愧”即如斯。
         祝愿老作家再能写出激发人性温度的好作品。
 
                2020.6.7午后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