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草的胃燃烧苦疾与光源
——关于包容冰的组诗《内心放射的光芒》
2022-12-05 作者:霍俊明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次
霍俊明,河北丰润人,文学博士后,诗人、评论家,曾任职于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现为《诗刊》社副主编。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委员,中国现代文学馆首届客座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著有《转世的桃花:陈超评传》等专著、诗集、随笔集等十余部。曾获首届扬子江诗学奖(2013)、《诗刊》2017年度青年理论家奖等。
我看到秋霜中草药田里正站着一个躬身向下的人,他的背后是无尽的寒冷和苍茫。而同样的秋天,高迥的天空和一颗不灭的光源成为能够安慰一颗尘心的最好容器。由此,我突然想起特朗斯特罗默的一句诗——“一个人在疾病中走得如此之深”。这是一个装满草根和药草而又不断在苦涩中去除苦疾和点燃精神光源的诗人。
包容冰的诗是沉重的。在当下流行的底层、草根写作的伦理化热潮中包容冰的诗歌却有着超拔于现实的提升能力。这非常重要,否则,粘滞于现实往往会使得诗歌成为传单、社会新闻和网络新媒体噱头的替代品。包容冰的诗歌既有深沉清澈的抒情底色,又有着极其可贵的个人化的历史想象能力。包容冰能够同时打开当下和历史之间的通道,也就是说他的诗歌中历史和当下之间是共时性呈现和相互打开、彼此呼应的。比如“黄芪润肺补气的爽凉 / 给一位低头赶路的老人 / 带不来慰藉。但洋芋救命的年月 / 一滴泪水养活了一个村庄”。当然,需要提请包容冰注意的无论是在地方空间的咏史抒怀,还是那些带有道德感、伦理性和批判性色彩的诗歌写作,其难度是更大的。因为这样的写作路径是很容易被诗人之间的同质化写作所抵消和覆盖的。再有,全面敞开的新媒体和微阅读的@时代使得诗人的想象力和现场感受力以及来自现实又超拔其上的“现实感”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当“故乡”作为一种想象和象征进入到语言文本成为精神现实,就不能不是当下人的一种难以规避的命运。这些文本大体上是前现代性的对乡村的怀念和追溯。与此同时这种视角转换为城市语境时就表现为对城市空间的不解、批判和愤怒之心。这是当下诗人的共同之处。但必须值得注意的是一种由此生发出来的“怨愤诗学”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当下的诗人写作乡村、乡土的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与此同时,这些文本越来越接近,越来越呈现了同质化和趋同化。我曾在近年来的很多文章中谈到这个触目惊心的现象。这个现象之所以“触目惊心”,一则是现实生活对每个人的影响之大和不可思议的程度,另一个则是来自于这些文本的伦理化。换言之,在诗歌美学和社会学的争吵和纠缠中往往后者占了上风。当然这也并非完全是坏事,因为诗人也必然是社会的产物,尤其是在社会的转捩点上。由此,诗歌与现实的关系就成了挣脱不了的集体性命运。但是需要提请诗人注意的就是当下写作普遍缺乏的是来自于现实的“现实感”。这种现实感既来自于现实又要超拔于现实。也就是说“现实感”并不是简单的就题材而言的,而是就写作而言的。如何将现实转换为语言现实显然是具有难度的。
诗歌对于包容冰而言既是求证,又是疗治。包容冰的诗有草药一样的苦涩味道,这个味道需要用心咀嚼方能体味。
这种苦涩既来自于时间给生命个体的给予和剥夺,也与诗人性格和精神的呈现方式有关。但更为重要的是,在秋霜之冷与草药之苦中诗人的内心却一直点燃着灯盏。这从内心深处放射的光芒足以照彻每一个夜晚,也足以照彻每一个“心怀鬼胎”或病重之身的沉疴——“我在明亮的思想里找一点黑 / 在黑暗的世界里寻一丝白 / 摁亮内心的光芒”(《内心放射的光芒》)。如果我们可以让写作变得强大那么诗歌的胃就应该具有更为惊人的容留力量,从而能够同时吸纳橡胶、煤、铀和月亮。包容冰的这颗“塞着草根和药草的胃”是否准备消化更多的时代的杂物和阻梗之物——“父亲在一旁的蜂窝煤炉上 / 煎熬治胃的草药 / 瘦骨嶙峋的手指 / 又一次把我的眼睛擦亮”(《泥腿子的故乡》)。近些年的包容冰在诗歌写作中正逐渐形成和叠加成这样一个诗人形象——在黑灰的人间他怀抱着灯盏彳亍在迷茫的风雪路上。他的诗歌中不乏温情的抒情基调,但是整体上而言这是一个在疾病中走得如此之深的人。在此语境下,显然“疾病”是作为一种精神想象方式和生存体验方式同时显现的。值得注意的是包容冰关于草药和病症的场景和氛围很多时候是与家族命运和自我感知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比如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长诗《忏悔书》、《梦里的人,梦外的狼》。这样就使得诗歌的体温产生了,“当归,党参,黄芪 / 这些擦疼我神经的植物 / 晒满记忆的场院 / 一脸土色的父亲,寡言少语”(《用回忆打发空茫的时光》)。
包容冰的诗歌中有大量的关于故乡和乡村的抒写,并且往往将之置放在秋天或冬天的寒冷背景之下。但是在乡土写作成为时代主流美学的年代,写作乡村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诗人该如何继续在前现代性的乡村、炊烟、田野、庄稼和泪水、痛苦、衰败和死亡中重新发现别人没有呈现的细节和场景以及其后的深层动因甚或时代机制?由此值得注意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现在很少有诗人思考自己的一首诗和另外一首同类的诗作之间是什么关系?自己的诗与其他诗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诗人需要自问和自省,尤其是在处理同类或相近的题材的时候。
随着时间的消逝和中年的焦虑,包容冰的诗歌有着不能消弭的紧张和痛感。与此同时我还在包容冰的诗歌中发现了时间渊薮中的身体性焦虑。在我看来这种直接生发自生命感知状态和身体症状的诗歌是可靠而扎实的,“我在洮河岸边徘徊 / 忽然想起衰退的人和事 / 不由用手梳理散乱稀疏的头发 / 一根白发掉在掌心 / 天空无语 // 天命在即 / 在哪里安放衰退的肉体 / 因果无语……”(《衰退》)。这不仅关涉个体的命运和生命诗学,而且还必然与诗人的精神方式、个人化的历史重述和现实想象能力相关。尤其是后者,在这个时代丧失了精神难度和语言良知的写作语境中显得更为重要。为此,诗歌成为包容冰的一种记忆方式,一种用“时间”和“逝去之物”、“身体症状”、“内心渊薮”印证自我和身边之物的一种写作本能。
包容冰的写作恰恰是对自己“精神出生地”知识的记忆恢复和精神重建。他的很多诗歌都指向了岷县的乡村、家族和往事,而这种带有精神传记和命运“本事”的写作特征正在成为苦涩的甚至宿命性的挽歌。在诗行中我听到了沉重的喘息之声。面对时间自身,包容冰的一部分诗歌是内倾性的。他不断在时间的单行道上向内心和昔日时光探入闪电般的叩击。与此同时,越是不断对身边之物和时代渊薮予以查看,包容冰越是在疾病中走得如此之深。越是寒冷,诗人越是希望找到一种劝世良药和精神的安慰剂。尽管包容冰的诗歌中不断出现死亡、疾病和痛苦,也有对一些人世的旁观心态和怀疑眼光,但是整体上而言他一直在宽慰自己用暖色调来补差时代冷酷单一的质地。由此,就必须有救赎之物产生。包容冰在宗教或类宗教的场景和精神性空间里找到了这种自我救赎的力量。在不断抬高精神视界的过程中,包容冰不得不与自我进行盘诘和互否性的对话——知性的话语方式也由此产生。著名诗人郑敏说过诗歌和哲学是近邻,这也成为一些诗人写作知性甚至知识之诗的参照和动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诗歌处理哲学甚或神学命题是非常有难度的,如果仅靠一些佛教术语、咒语就能够阐释生命和存在的困惑就显得过于表象和肤浅了。由此我们再来看看包容冰的这种类型的诗,我能够感受到一颗红尘中跳动的真实内心和血液汩汩流动的声音。换言之,无论是神秘之光还是神谕的启示诗人都是放在生命范围内展开的,或者说这些诗句是从身体和内心生长出来的,而不是嫁接和假借才依附出来的。这至关重要,我从来都看重的是生长性的诗学,而不是依托性的有寄主的写作。包容冰近年有大量的带有佛理意味并结合自身生命体悟的长诗。但是,也必须要时时注意避免架空和无所依凭的一种抽象化和冥想的趋向。这样的话,如果完全使诗歌成为宗教教义的说明也是得不偿失的。
好的诗歌有时候是自身呈现的,不是靠议论和抒情体现的。正如古希腊著名诗人埃利蒂斯就说过好的诗歌就是它本身,而不是其他。在这点上考察包容冰的诗歌,他较好地处理了表现性语言和描写性语言之间的平衡关系。
包容冰的诗歌是激愤的,也是悲悯的;是沉郁的,也是明亮的。这是一个有怕有畏、有爱有恨的写作者。在个体主体性和现场以及想象性场景之间的冲撞和对话中我们目击了一道道精神的闪电。诗人也因此在一个阅读、写作和批评看似自由实则失范的年代里让词语和想象力同时得到“获救之舌”。包容冰一直存留着一个黑色“乡愁”的见证者和命名者的身份,从而揭开带有疼痛“骨刺”般的时代寓言和精神命题。在苦涩和黑暗中,这个诗人仍在内心点亮的灯盏中上路、跋涉。
附:
内心放射的光芒(组诗)
包容冰
泥腿子的故乡
风吹光秃秃的山梁
背着柴禾赶路的人
是一座移动的大山
风只能吹动他零乱的头发
却改变不了他行走的方向
两只觅食的乌鸦
在耕过的地垅上寻找蛆虫
唱花儿的婆娘,满腹惆怅
也不想给过路的人说
我是一个过路的奸商
四处打探赚钱的行当
左肩背着泥腿子的故乡
右肩扛着黑魆魆的行囊
瞎了眼睛的亲娘,泪流满面
给我回忆挨饿的往事
一只蜜蜂忧伤地落在母亲
单薄的肩上
我把故乡看到的和听到的
放在心上默默酝酿
父亲在一旁的蜂窝煤炉上
煎熬治胃的草药
瘦骨嶙峋的手指
又一次把我的眼睛擦亮
内心放射的光芒
一个人走进另一个人的内心
需要恒久的耐力和脚力
在一个人的心地
能居住多久 ,生根发芽
看似如漆似胶的莫逆之谈
看似同床共枕的远旅之伴
有时经不住一夜狂风的吹拂
内心的黑,是一扇窗
内心的白,是另一扇窗
黑白相间,是非同寻常的门
我在明亮的思想里找一点黑
在黑暗的世界里寻一丝白
摁亮内心的光芒
在你无法预测的出口
唇红齿白地笑……
梦里的人,梦外的狼
一
凌晨四点的城市安睡
同床异梦的人没有哭醒
我听到她的哽咽
有说不出的难言之隐
我听到我的另一只耳鸣
像夜里反刍草料的牛铃
娘啊,我梦见你在遥远的乡村
养那么多小狗干什么
养那么多刍鸡干什么
我回到乡村,带着疲惫的风尘
把虚掩的柴门轻轻推开
杂物零乱
草窠里腾起一群惊诧的麻雀
二
昨晚的餐桌上
啤酒温婉
红酒矜持
白酒热烈
一并站出来,笑我。邀我。激我
清炖鸡烤鸭酸菜鱼喊我谗我
牛排猪肘黄焖羊香辣虾恨我怨我
你们讪笑我的愚痴迂腐
仿佛视为不可救药的另类
筷子那样蜻蜓点水,太斯文了吧
肚里的蛔虫不断喊饿
三
阔别二十多年了,爷爷
梦中相约,你说柜子里口粮已经短缺
老天爷半年不下雨了
你的庄稼渴死。可是
我也无可奈何呵
只能坐在洮河岸边,望河兴叹
过于悲伤无奈时,因此就写写小诗
父亲常常说头晕乏力,食欲不振
拍片,CT,血验,吃药
我领着他在医院里走出走进
像个可怜的孩子瘦骨嶙峋。离开城市的那天
他说,回去我给阴庄和阳庄
都烧些木香。你爷爷昨晚托梦说
死人不害人,土煞发脾气呢……
四
亲友们的婚丧嫁娶
确实难以找到推卸的借口
乡亲们的聚会宴饮
不得不搁下手边的活计
年老的话少笑多,目光温婉
年轻的言词刀剑般锋利,激烈
他们偏偏不话桑麻,不说农事——
提到佛陀,我笑而不答
提到孔丘,我笑而不答
提到老子,我笑而不答
一个傲慢的孩子突然发怒了
面向我,质问——
老师你是妖魔鬼怪
对了,可怜的孩子呐
就像你刚才骂孔丘是丧家之犬一样
到列国乱跑还想做官
骂佛陀谣言惑众,是迷信……
白天见鬼是常有的事
谁叫这是鬼魔乱舞的时代
五
父亲的羊在山坡上吃草
梦中的狼在洞穴里啖肉
母亲的眼睛看不见我的衰老
其实啊,我的心
比肉体更沉重,更伤痕累累
流出的血滴,像石头
经常把肚皮砸得生疼
六
一晃,天命在即
再一晃。垂暮招摇
东来的风赶着西跑的人
西来的雨淋湿阳台的诗
诗人喝光清风的酒
然后喝起自己的血
在黑夜里狂奔,像狼一般吼嗥……
进入城市的狼寻找猎物。我在梦中
惊醒。心悸。肉跳
喝血的狼
啖肉的狼
时有在大街上相撞
可是谁能把谁又怎么样
七
揽一怀旷古的清风明月
独坐岸边,望河发呆
夜继续地深
岸边的篝火亮了
舀洮河水煮茶度日的乞丐
唱起了岷州花儿
喁喁细语的洮河鱼
不在继续做梦。但是
做梦也梦不见一个诗人和
一个乞丐坐在岸边
如同无人赏读的夜景
被更深的黑夜吞噬
旷古凛冽的寒风
还在吹,还在吹……
八
如果没有被热编冷咂的电视剧
迷住心窍
如果面对不开花的君子兰
还淡淡心焦
如果有意打开动物世界的频道
我的血比狮狼的热。可是
谁能打破这弱肉强食的法则
谁能超脱这弱肉强食的囹圄
我没有为这个世界上谁吃谁而流泪
那是轻易不能射出去的子弹
我好像是一只被岁月放牧的秃鹰
独立在高原巉岩低低地浅吟
任凭打鸣的母鸡
把梦中哭啼的人叫醒
九
狂雪吹鸣四野
野狼吼噑摇过山径
积雪掩埋撵草的羊
草们丢魂落魄
缩进地缝屏息敛气
十天半月饿着肚子的母狼
奶水枯竭, 噑哭无望
咬碎饿死的狼崽
喂给暂且活着的后代……
进入城市的万千牛羊再没有出来
沙漠里奔跑的狼啊
旷野里奔跑的狼啊
下世你就投胎做人吧
投胎的路艰难,恐怕一百万年你也找不到出口
十
梦中的人哟
我给你点一炷香
不求神灵赐我荣华富贵
但愿父母的腊月正月
更少咳嗽,没有土煞侵害
但愿他们清淡的碗里开出一朵朵莲花
谛听佛陀救世说法
梦外的狼啊,旷漠之大
晚餐稀少,足够你奔跑到死
精疲力竭
仙人掌,骆驼草
不妨去试试
也许还能救活你垂死的生命
十一
年关将近,在梦中
我和一匹被驱出团队的老狼
在旷野相遇
它的眼里泪光闪闪,瘦骨嶙峋
估计可能三月未见肉味了
就是不会说一句人话
我说,我几年没沾腥味
族类们更是大惑不解
有肉不啖,自作自贱
他们也将把我逐出一种境界……
十二
我将继续向西走去
在疲惫中独自睡眠
又在多梦中一个人醒来
把梦里的人看成了狼
把梦外的狼当作人
我要继续颠倒是非
不断混淆黑白
从此不再为褪色的往事流泪
也不再为经历过的情仇爱恨伤怀
用回忆打发空茫的时光
远离喧嚣和尘埃的私访
一个人在洮河岸边的牙利
这个小小的村庄,感受
遗忘与荒凉。几十只麻雀擦亮
暗淡的时光
发出悦耳的低音
面对空茫的日子
我在回忆里打捞贫穷和饥饿
当归,党参,黄芪
这些擦疼我神经的植物
晒满记忆的场院
一脸土色的父亲,寡言少语
人到中年
怎的突然就堪破红尘
在灾难和死亡的追问下
有了智性地思考
不再为荒唐的名利抠心
有时在梦中
和一些人说话做事
苏醒,找不到一丝痕迹
只能用回忆打发
空茫的时光
衰 退
面对落光叶子的树杆
内心泛起一阵难言的疼痛
寒风索索,喊着树叶的乳名
有人刚刚落地,自己在哭
有人刚刚倒地,亲人在哭
我在洮河岸边徘徊
忽然想起衰退的人和事
不由用手梳理散乱稀疏的头发
一根白发掉在掌心
天空无语
天命在即
在哪里安放衰退的肉体
因果无语……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