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李金福

从故土里开始的诗者

——读安日日的《凉山谣(组诗)》

2024-07-12 作者:李金福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安日日的诗歌是纯粹的,如同一泓清泉,清澈见底,没有丝毫的杂质。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这样的纯粹显得尤为珍贵。他的诗充满了古典美,仿佛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诗意盎然的时代。

  诗歌的魅力体现在诗人借助诗性的语言,向人们传递出一种神秘之感,而这种感觉本身蕴含着令人感动的元素,也正因这份感动,使得无数读者沉浸于别样的空间。此空间能够抚慰我们内心的荒芜,也让我们觅得了心灵的依托。

  当我阅读安日日的组诗《凉山谣(组诗)》,内心深受震撼,寥寥几首小诗,余味无穷。安日日的诗歌,仅用几笔就将大凉山的风俗习惯呈现出来,瞬间把对家乡的爱与痛展露在我面前。一直以来,我很多时候都觉得诗歌等同于哲学,也正是哲学将诗歌引入了另一个神秘之境,提升了诗歌的层次。实际上不难看出,诗歌单单依靠哲学是不足的,就诗歌本身而言,要达到诗歌的高度与厚度,那就得依靠宗教。宗教乃万物的起始,也是万物的终结,倘若诗歌缺失了宗教,那么诗歌本身便不再具备神秘的特质。

  在安日日的组诗《凉山谣(组诗)》中的第一首《净魂曲》是这样写的,啊……哄……/那躲在背后面目阴暗且一身晦气/对孩儿言词使用不合礼数的污秽/像这一只公鸡一样/割开嘴巴割开喉咙//啊.......哄……/那伪装得孔雀一样妖艳/行为不雅观/心硬如石头/想驱散孩儿灵魂的污秽/像这一只公鸡一样/斩断手脚/刺穿心脉//啊……哄……/那夜晚路过山岗的时候/一阵风劲儿猛烈吹着/声音 时空灵 时刺耳/想害孩儿的妖魔鬼怪/像这一只公鸡一样/被毕摩咒语禁锢/被苏尼法鼓震碎。这首《净魂曲》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强烈的情感冲击,仿佛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神秘而又充满张力的画卷。

  诗的开篇,“啊……哄……”这一独特的起调,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空灵的氛围,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未知与恐惧的世界。诗人用“躲在背后面目阴暗且一身晦气”这样生动而犀利的描述,勾勒出那些对孩儿不善、言辞污秽之人的丑恶形象,让人感受到一种压抑和不安。将其比作公鸡,割开嘴巴、喉咙的描写,更是象征着对这种邪恶力量的坚决抵抗和惩罚,充满了复仇的意味。

  接着,“那伪装得孔雀一样妖艳,行为不雅观,心硬如石头”,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负面形象的刻画。孔雀本应是美丽的象征,但在这里却成为虚伪和丑陋的伪装。诗人想要驱散孩儿灵魂中的污秽,这种愿望通过“斩断手脚,刺穿心脉”的激烈表述得以展现,凸显出诗人对守护孩儿灵魂纯净的坚定决心。

  而“那夜晚路过山岗的时候,一阵风劲儿猛烈吹着,声音 时空灵 时刺耳,想害孩儿的妖魔鬼怪”,则将场景推向了更为阴森恐怖的境地。夜晚的山岗,狂风呼啸,妖魔鬼怪出没,这种情境的营造让人毛骨悚然。然而,诗人并没有让恐惧占据主导,而是以“像这一只公鸡一样,被毕摩咒语禁锢,被苏尼法鼓震碎”作为结尾,展现出正义和神秘力量对邪恶的战胜,给人以希望和慰藉。

  整首诗歌充满了象征和隐喻,公鸡、孔雀、妖魔鬼怪等形象并非仅仅是表面的指代,而是蕴含着更深层次的人性丑恶与美好、黑暗与光明的较量。诗人运用强烈的情感和富有冲击力的语言,表达了对孩儿的关爱与保护,以及对邪恶的零容忍。

  从艺术手法上看,重复的“啊……哄……”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更能感受到情感的起伏和递进。同时,生动的细节描写和极具想象力的场景构建,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能够真切地感受到那种紧张与恐惧。

  然而,诗歌在某些表述上可能过于激烈和血腥,对于一些读者来说,可能会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不适。但这也正是诗人情感宣泄的一种方式,或许正是通过这种极致的表达,才能更好地凸显出主题的严肃性和重要性。这首《净魂曲》是一首充满力量和情感的作品,它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爱与恨,以及对正义和纯净的不懈追求。

  其中的《火把魂》一诗也写到了彝族文化,这就是所谓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他的诗歌是这样写的:一只有神力的火把/一个憔悴的背影持着/烧掉了屋梁上腐朽的蛛丝网/烧灭了墙角里偷吃食粮/一波波的耗子、蟑螂、虫卵/烧掉前行的腿脚/烧掉拍动的赤翼//一群英俊少年挥舞着/烧着庄稼和高山里/啃食玉米、荞麦、燕麦/迫害树木、草叶、溪泉/一波波蝗虫、针线虫一些不知名儿的/烧掉爬行的足/烧掉飞行的赤翼。在这首名为《火把魂》的诗歌中,作者以独特的笔触和鲜明的意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燃烧与毁灭的画面,展现出一种强大而又深邃的力量。

  诗的开篇,一只具有神力的火把被一个憔悴背影持着,这一画面瞬间抓住了读者的目光。火把所到之处,腐朽的蛛丝网被烧掉,偷吃食粮的耗子、蟑螂和虫卵也无处遁形。这里的“腐朽”和“偷食”不仅仅是现实中的生物现象,更象征着生活中的黑暗、腐朽和贪婪,而火把则成为正义与清除邪恶的力量象征。它烧掉的不仅是这些具体的存在,更是那些阻碍前行、束缚人们的负面因素,展现了一种坚决的、毫不留情的革新精神。

  随后,诗歌的视角转向了一群英俊少年挥舞的火把。他们将目标对准了啃食庄稼和破坏自然的一波波蝗虫、针线虫等不知名的害虫。这里的“庄稼”和“高山”代表着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美好的自然环境,而害虫们则是那些侵蚀、破坏美好事物的恶势力。少年们的行动,体现了对自然的守护和对美好生活的捍卫,他们用火把烧掉害虫的“爬行的足”和“飞行的赤翼”,充满了果敢和勇气。

  整首诗通过“火把”这一核心意象,营造出一种热烈、激昂的氛围。燃烧的过程,既是毁灭,也是新生的开始。火把烧掉了旧的、恶的、腐朽的东西,为新的、善的、美好的事物腾出了空间。这种毁灭并非单纯的破坏,而是一种具有建设性的破坏,是为了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而进行的必要之举。

  从诗歌的语言来看,简洁而有力,富有节奏感。作者运用了一系列生动的动词,如“烧掉”“持着”“啃食”“迫害”等,增强了诗歌的动态感和表现力,使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那种燃烧的力量和决心。

  此外,诗歌在结构上也有一定的层次感。从个人持着火把到一群少年的参与,从屋梁墙角到庄稼高山,范围逐渐扩大,力量不断汇聚,让人感受到这种变革和守护的力量在不断蔓延和壮大。

  《火把魂》以其独特的意象、有力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在困境中奋起、在黑暗中寻求光明的精神。它提醒着我们,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要有勇气拿起“火把”,烧掉那些阻碍我们前进的障碍,为自己和社会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安日日的作品从生他养他的故土开始,他通过自己熟悉的事物开始写,他的诗歌是充满了彝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他的作品《朵洛荷》就是这样的一首诗,每一次从梦中醒来/无数把美丽黄油伞飘进/排列成不同形状的语词/整齐划一的舞步和姿态//每一首歌谣唱给这片古铜色土地/凝重在记忆最深的部位婉转/每一位朴素勤劳的阿都阿惹妞/从童年最纯美里走向少女最真实的羞涩/每一位善良且纯洁的阿都阿惹妞/从吟诵历史里读懂民族古老的哲思/每一位能歌善舞的阿都阿惹妞/以舞传情,以歌传爱/每一位心思熟虑的阿都阿惹妞/表达着高山才能存活的情怀//那在太阳底下/一波金镯银镯碰撞敲响/每一份渴望、自由、美好的词语/流淌在吉拉布拖七月的季节里/使我们已无法安静的享受。这样的作品读来让人的感觉非常轻松,特别是每一次从梦中醒来/无数把美丽黄油伞飘进/排列成不同形状的语词/整齐划一的舞步和姿态。当我们沉浸在这首名为《朵洛荷》的诗歌中,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神秘与魅力的世界,那是一个属于阿都阿惹妞的世界,一个用歌舞书写历史与情感的世界。

  诗歌开篇,作者以如梦初醒的视角引入,无数把美丽黄油伞飘然而至,它们排列成不同形状的语词,仿佛是大自然赋予的神秘符号。而整齐划一的舞步和姿态,则展现出一种秩序与和谐之美,让人不禁对接下来的描述充满期待。

  每一首歌谣都唱给这片古铜色的土地,土地不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承载着民族记忆与情感的精神家园。歌谣在记忆最深的部位婉转,那凝重的情感如同岁月的沉淀,深沉而持久。阿都阿惹妞们,从童年最纯美的时光走向少女最真实的羞涩,这一过程充满了生命的成长与蜕变。她们的羞涩并非怯懦,而是对美好情感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憧憬。

  善良且纯洁的阿都阿惹妞,从吟诵历史中读懂民族古老的哲思。她们不仅是歌舞的传承者,更是民族智慧的继承者。能歌善舞的她们,以舞传情,以歌传爱,用最直接、最热烈的方式表达着内心的情感。每一个动作、每一句歌词,都是爱的倾诉,都是对生活的热爱。

  而那在太阳底下金镯银镯的碰撞敲响,更是为整个画面增添了璀璨的光芒。这声音不仅仅是首饰的碰撞,更是心灵的共鸣,是对自由和美好的强烈渴望。每一份渴望、自由、美好的词语,都流淌在吉拉布拖七月的季节里,让这个季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整首诗歌语言优美,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仿佛一首悠扬的乐章。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描绘,将阿都阿惹妞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个民族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它不仅仅是对一种歌舞形式的描述,更是对一种民族精神的赞美,对生命力量的歌颂。

  在这个喧嚣的时代,我们常常迷失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而这首《朵洛荷》却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片刻的宁静与回归。它提醒我们,在世界的某个角落,还有这样一群人,用最纯粹的方式表达着自己,传承着文化,坚守着内心的信念。让我们无法安静地享受,而是被深深触动,思考生命的真谛和文化的价值。

  安日日是行走在古典里,也是行走在当前的一名90后诗人,他的作品的文化底蕴厚重,字里行间流露出一股淡淡的清香,暗藏的忧伤,线条优雅,他的《最纯美的笑语声》充满了天真的笑,是世上最美的笑,但这样美的笑却是从背后出来的,这样的场面让人充满了无限的想象,给读者留下一定的空间,让我们来看看这样美丽的笑声音吧。我听到了世上最美的笑语声/从我的背后传来/预示着某种更深层的意义/将它拉进记忆的词海里翻妙出/疼痛的闪电光影/刺耳的雷鸣声/纠结的绵绵阴雨/带刺的风霜手臂/最朴实的形象在四季里/最纯美的笑语在黄昏里//那时路过一座古铜色的山岗/从山的背后扔给了我/一片最纯美的笑语声/只属于这片古铜色泥土里/孕育着真实的词语。这首《最纯美的笑语声》犹如一幅用文字勾勒的神秘画卷,初读时,便被其独特的氛围和深邃的情感所吸引。

  诗的开篇,“我听到了世上最美的笑语声,从我的背后传来”,瞬间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让人不禁好奇这笑语声究竟来自何方,又为何被诗人称为“世上最美”。这种悬念的设置,仿佛是一把钥匙,开启了读者走进诗人内心世界的大门。

  “预示着某种更深层的意义,将它拉进记忆的词海里翻出,疼痛的闪电光影,刺耳的雷鸣声,纠结的绵绵阴雨,带刺的风霜手臂”,这一系列意象的堆叠,营造出了一种复杂而沉重的氛围。或许,这最美的笑语声并非仅仅是表面的欢乐,而是在经历了生活的风雨、痛苦和挫折之后,依然能够绽放出的纯粹与美好。它如同黑暗中的闪电,雷鸣中的希望,阴雨后的阳光,风霜中的坚韧。

  “最朴实的形象在四季里,最纯美的笑语在黄昏里”,诗人将朴实与纯美放置在四季和黄昏这样的自然背景中,赋予了它们更加深远和永恒的意味。四季的轮回,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变化,而黄昏的静谧,则为这纯美的笑语增添了一抹温柔与安宁。

  当读到“那时路过一座古铜色的山岗,从山的背后扔给了我,一片最纯美的笑语声,只属于这片古铜色泥土里,孕育着真实的词语”时,我们仿佛能够看到诗人在旅途中的那个瞬间,那座古铜色的山岗成为美好与真实的象征。这笑语声从山的背后传来,仿佛是大地的馈赠,是这片土地孕育出的最真挚的情感和最纯粹的灵魂。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诗人通过巧妙的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痛苦与美好、挫折与希望之间的交织。它不仅仅是对一种声音的描绘,更是对人性中纯真与坚韧的赞美,对生活中那些隐藏在平凡背后的伟大的探索。

  在这个喧嚣而浮躁的世界里,这首诗如同一泓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田,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去寻找那些被我们忽略的最纯美的瞬间,去聆听那些来自内心深处的真实声音。它让我们相信,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总有那么一片纯美的笑语声,在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珍藏。

  安日日的生活是充满快乐,其实不然,他是将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都用诗的语言来掩盖住了,从而不难发现。也许他的快乐来自写诗歌,忧伤来自《田野上的那个背影》,这个背影是古铜色的,是汗和泪的,是嘴唇皲裂,是与泥土保持一份沟通。没有抓住时光的脚步/只觉得忽重忽轻/像是扛在肩上的一块古铜色岩石/沉默是对这片土地的爱意/时光语无伦次地翻转呻吟/汗和泪早已流干了,嘴唇皲裂//发现了原野上那个背影/没有回首语言/像是一块古铜色的岩石/沉默是与泥土保持一份沟通/锄头间写上收获的符号/是翻滚不止的汗和泪/滴碎了沸腾的时光/掠过一条条褶皱的长河//一个永无回头的背影/像一块沉默的岩石/古铜色的肤色上/患上了四季的颜色/带给远方一场思念的风暴。当我们翻开这首题为《田野上的那个背影》的诗篇,仿佛置身于一片广袤无垠的田野之中,那一个个充满力量与深情的词句,如同金色的麦浪,一波一波地冲击着我们的心灵。

  诗的开篇,“没有抓住时光的脚步,只觉得忽重忽轻,像是扛在肩上的一块古铜色岩石”,以一种略带怅惘和沉重的笔触,将时光的飘忽不定与生活的压力具象化,那古铜色的岩石,不仅象征着肩上的重担,更隐喻着劳动者坚韧的品质。沉默,成为他们对土地最深沉的爱意表达,无需言语,一切尽在默默耕耘之中。

  时光在语无伦次地翻转呻吟,汗和泪流干,嘴唇皲裂,这样的描绘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和劳作的艰辛。然而,即便如此,那田野上的背影依然坚定地挺立着,不曾屈服。

  “发现了原野上那个背影,没有回首语言,像是一块古铜色的岩石”,这里再次强调了背影的沉默与坚毅,如同岩石般坚定不移。他们与泥土保持着一份独特的沟通,锄头间收获的符号,是他们辛勤付出的见证,也是对生活的希望与期许。那翻滚不止的汗和泪,滴碎了沸腾的时光,让人不禁为这种无私的奉献和拼搏精神而动容。

  诗的结尾,“一个永无回头的背影,像一块沉默的岩石,古铜色的肤色上,换上了四季的颜色,带给远方一场思念的风暴”,将背影的形象升华到了极致。那永不停歇、永不回头的姿态,展现了劳动者一往无前的决心和勇气。四季的颜色在古铜色的肤色上留下印记,这是岁月的勋章,也是生活的馈赠。而远方的思念风暴,则让我们感受到这份坚守背后的情感牵挂,也许是对家人的眷恋,也许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细腻而深刻的笔触,勾勒出了田野上劳动者的形象,他们的沉默、坚韧、奉献和对土地的深情,都在字里行间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古铜色岩石、汗水、泪水、锄头、褶皱的长河等,使诗歌充满了质感和张力。同时,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也把握得恰到好处,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和诗意的流淌。

  《田野上的那个背影》不仅仅是对劳动的赞美,更是对生命力量的歌颂,它让我们在浮躁的现代社会中,重新审视那些默默耕耘、辛勤付出的人们,让我们懂得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尊重他们的奉献精神。这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生命温度的诗作,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和深思。

  在安日日的《凉山谣(组诗)》中,我仿佛踏入了一个充满诗意与深情的世界。这组诗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将思念、热爱、崇拜、信任、自信、爱情、生命、净化、生活、信仰、信念、光明、正义、野性以及自然等诸多元素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展现出了凉山这片土地独特的魅力与灵魂。

  对于像我这样生活在云贵高原的汉子来说,这组诗无疑是一把打开记忆之门的钥匙。它让我想起了家乡那悠扬的苗歌,那熟悉的旋律仿佛还在耳边回荡。我想起了祖祖辈辈们在这片广袤大地上辛勤劳作的身影,他们用汗水浇灌着土地,用双手创造着生活。那是一种对土地的深情眷恋,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

  安日日的诗歌是纯粹的,如同一泓清泉,清澈见底,没有丝毫的杂质。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这样的纯粹显得尤为珍贵。他的诗充满了古典美,仿佛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诗意盎然的时代。他用细腻的笔触、优美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我们在其中嗅到了人间的滋味清欢。这种美,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上的慰藉。

  诗歌创作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安日日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感悟力,将生活中的点滴转化为诗意的表达。他所描绘的意境,既真实又虚幻,既熟悉又陌生,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新鲜感和美感。我们在他的诗歌意境中徜徉,寻找着属于自己的世界,那个世界或许是我们内心深处一直渴望却又未曾到达的地方。

  《凉山谣(组诗)》让我们看到了安日日对诗歌的热爱与执着,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愿他在未来的诗歌创作道路上越走越远,继续用他的笔书写出更多美好的篇章。相信他的诗歌会如同璀璨的星辰,在文学的天空中闪耀着永恒的光芒。

  最后,再次向安日日表示祝贺!期待他能够保持初心,不断创作出更多触动人心的作品,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诗歌的魅力,让诗歌的力量在人们的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安日日简介:安日日,男,90后,彝族,四川省布拖县人,毕业于乐山师范学院,2019年《凉山谣(组诗)》首发于凉山文学。《草堂》《湖北文学》《赣韵文学》也有诗歌发表。散文发表于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