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王立世

《诗篱笆》作品点评(十八)

2023-06-29 作者:王立世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王立世,中国作协会员。在《诗刊》《中国作家》等国内外多家报刊发表诗歌1000多首,在《诗探索》《江南诗》等报刊发表诗歌评论100多篇。诗歌入选100多部选本。获“2022年度十佳华语诗人”、第三届中国当代诗歌奖新锐奖、第二十五届鲁藜诗歌奖二等奖、2021年全国十佳诗歌评论家、2022年第二届“名作欣赏杯”晋版图书书评大赛二等奖、首届“新时代.鲁迅诗歌评论奖”等奖项。

 
伤痛的蝴蝶
潇潇
 
我内心的伤口
像一个友好的邻居
让我一心一意渴望嫁出去
我的音容笑貌,烹调手艺
样样都像一个好妻子 
 
去年被抛弃的伤痛
在今夜的灯光下
显得极度自然、美丽
就像一只只扑空的蝴蝶
在世纪末,涂满盲目与死亡的情调里
唯美的,动人的飞翔 
 
从感伤飞到感伤
直到被伤口滋养起来的女人
在伤痛的光辉中
用唐诗的胭脂,宋词的眉笔
浓妆艳抹,事事成熟懂事
她的气息透过语言的枝叶
从唐诗一直放荡到宋词
 
  这首诗三节都围绕一个“伤”字,第一节写虽然“样样都像一个好妻子”,但没有找到如意郎君,邻居都替她着急,内心存在不为人知的伤口。第二节,写嫁出去后被抛弃,其伤痛可想而知,但没有一句怨言,而是把伤痛比作“扑空的蝴蝶”,除了自然美丽,还有唯美动人的飞翔,这位女主人内心的强大不言而喻。第三节,写被伤口滋养的女人,在伤痛的光辉中,事事成熟懂事。她的气息“从唐诗一直放荡到宋词”,痛苦成就了她的人生。如果理解了“放荡”在这首诗的重量和意义,才有可能读懂一个受伤女人的精神气场、文化修养和个性魅力。
 
  潇潇,诗人、画家,中国诗歌在线总编。1993年主编了中国现代诗编年史丛书《前朦胧诗全集》《朦胧诗全集》《后朦胧诗全集》。出版诗集有:《树下的女人与诗歌》《踮起脚尖的时间》《比忧伤更忧伤》《潇潇的诗》(西班牙语诗集在古巴出版)、《另一个世界的悲歌》(罗马尼亚语诗集在罗出版)《潇潇诗选》(俄语诗集即将在俄罗斯出版)等。作品被翻译成德、英、日、法、韩、越南、波斯、阿拉伯、孟加拉、西班牙语等。其绘画作品参加了“中国当代诗人艺术展”;“中国当代文人书画展”等。长诗《另一个世界的悲歌》被评为九十年代女性文学代表作之一,2018年5月被翻译成英文在英国剑桥《长诗杂志》(Long Pome Magazine)头条全文发表。潇潇在2008年获“汶川抗震救灾优秀志愿者奖”。以及曾获多项国内外诗歌大奖。如:“闻一多诗歌奖”、“百年新诗”特别贡献奖、《诗潮》年度诗歌奖、《北京文学》诗歌奖、中国诗歌网2017十大好诗第一名、2018年十佳诗人、罗马尼亚阿尔盖齐国际文学奖等,潇潇是第一个获得此奖的亚洲人,并被授予罗马尼亚荣誉市民。
 

丰坞河
林莉
 
要走很远,才能抵达丰坞河
他们在河边举行古老的祭祀
为逝去者送行
作为叶坞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它日夜在这片乡野盘旋,缠绵
它的河道日益变窄,水量减少
丰坞河也在老去
又有多少人,背影从河岸消失
万物有时
要走很远,才能来到河边
像个深情的人,哭一哭
 
  在丰坞河为逝者送行,多少人的背影从岸边消失,让人想起孔子”逝者如斯“的感慨。河与人一样也会老去,富有戏剧性的是,为人送行的河流总有一天也会干涸。世上没有永恒的生命,林莉没有像曹操叹惋人生像朝露一样短暂,而是两次强调“要走很远”才能抵达河边,既唯物辩证地看待生命,又有一种超越生死的达观和自信。这首写河的诗,以人为参照,形成情感的互文,充满深刻的哲理。
 
  林莉,诗文见各报刊杂志。出版诗集《在尘埃之上》(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2010卷)、《孤独在唱歌》《画春风》等。获2010年度华文青年诗人奖、2014江西年度诗人奖、红高粱诗歌奖、扬子江诗学奖等,曾参加诗刊社第24届青春诗会。

 
底线
代薇
 
退无可退还在退
死去的还在死
每一次都发现
原来我们可以承受
更大的伤害
所谓底线就是这样
他们没有
我们也没有
 
  在反腐倡廉的时代,底线成了一个热词,变成了红线,警戒线,这条底线主要是针对手中握有一定权力的大小官员,对权力失去了敬畏,突破底线去胡作非为,这类人最终会受到党纪国法的惩处,走向不归路。代薇的底线,显然不是一个政治概念,也触及不到法律,更像道德准则。诗中的“我们”与“他们”,分别处于弱势和强势,诗人重点关注弱势一方,“退无可退还在退”。弱方逆来顺受,步步败退,无反抗之力,也可以想到对手的冷酷和毫无人性。”死去的还在死”,这个死不是自然之死,是被折磨之死,饱含人生的屈辱。“原来我们可以承受/更大的伤害”,是自嘲弱者的软弱迁就,也是反讽对手的得寸进尺,对别人尊严和生命的践踏。“所谓的底线是这样/他们没有/我们也没有”。“他们”在结尾才露脸,诗人对这类人很冷淡,很不屑,没有用激烈的言辞去唾骂,也没投杀器,但难掩其丑恶。对这种没有底线的人社会失之宽容,才造成另一部分人的不幸。“他们”破坏了人类追求的和谐,践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被谴责,应当付出代价。对“我们”,诗人寄寓了深深的同情,也有深刻的批判,“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对恶的纵容,就是对善的亵渎。一定程度上“我们”的退让和忍受成就了“他们”的横行和无所顾忌,“我们”突破底线为“他们”突破底线创造了条件。为了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要学会斗争并善于斗争,才有可能战胜邪恶。读这首诗,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鲁迅,他理想的“人之子”就是国民应有的样子。人类进入现代社会,物质的发展更应为人性的健康和文明的传播提供保障。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国民灵魂的强大。
 
  代薇,当代女诗人,专栏作家,新闻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三部,另有散文随笔若干。曾获《十月》诗歌奖,漓江出版社首届年度诗歌特别推荐奖,新世纪中国诗歌十大名作奖。


我最亲爱的
巫昂
 
我希望有人给我写封信
开头是:我最亲爱的
哪怕后面是一片空白
那也是我最亲爱的
空白
  
  诗歌被冷落是不争的事实,我有一个直觉,巫昂这首小诗,谁读了也会喜欢。在生活中互称亲爱的,习以为常。加了个最字,就变成了唯一,就有了爱情的味道。从诗的前两句看,这还不是现实,而是一种希望,希望有人写信时这样称呼自己,当然这不仅仅是一个称呼,有与其相对应的情感内容,饱含着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哪怕后面是一片空白”,又是假设,音调似乎突然大降。如果真是这样,物质女性肯定不会理解,甚至还会风雨大作。对精神女性而言,除了优雅从容外,以极端的形式呈现了爱的心有灵犀,空白不等于苍白,也许想说的话太多了,激动得一下不知从哪里说起,让人去想象,去意会。“那也是我最亲爱的/空白”。不但沒有一丝怨愤,还有一种知足,爱的声音得到回应,音调反而提高了八度。物质时代的爱情,大多摇曳着珠光宝气。这首诗,最感人的就是超然于物质之外的灵魂之爱。很多长诗,感觉不到起伏,这首小诗,却像小说一波三折,引人入胜,用信构思,不足为奇,奇在空白的弹性和巧妙的呼应形成的完整性和无限性。很多语言在消耗情感能量,读完这首诗,感到生活在创造语言,语言在还原生活,没有一丝掉书袋的做作,好像一股清泉从心灵深处喷涌而出,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真实。
 
  巫昂,70后诗人,生于福建漳浦县,毕业于复旦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曾为周刊记者,2003年起为自由职业者,一直写诗和小说,主办宿写作营。出版诗集《干脆,我来说》《生活不会限速》《通往阳光密布的所在》《我不想大张旗鼓地进入你的生命之中》,长篇小说《瓶中人》《星期一是礼拜几》《床下的旅行箱》,随笔集《极品》等。

 
对春风的一次写意
衣米妮子

樱花已经开了
现在我还可以后退
像个胆小的女孩 
露出小腿和额头
耳朵在头发里
等温柔的风吹过来 等风
把我揽在怀里
像个被爱的人
而我会一直躲在雾里
不让你喜欢
 
  衣米妮子的诗能抓住读者的心,用矛盾和以退为进的笔法写春风,春风就别有情趣,获得另一种审美。樱花开了,本来是继续前进,赏尽春色之美,诗人却犹疑不定,“现在我还可以后退”,樱花美得不忍一下赏完,后退就是节制,就是留有余地。后退被误认为胆小,“露出小腿和额头”,完全是春天的气象。等待春风揽在怀里,但又藏在雾里躲避,诗人对爱既渴望又害怕,是来得突然,没有做好心理准备,还是太美好的东西,把人逼退?景明朗真切,情扑朔迷离,不像一般的情景交融,适度的距离使语言更富张力,有效地为审美扩容。
 
  衣米妮子,写诗。著有诗集《时光中静坐》。

 
在江南练习爱情 
纯子
 
在江南,我们
可以去长亭外,练习
十八里相送。或者到乡野中
练习男耕女织。甚至
我们可以到桨声灯影的秦淮河
用江南丝竹,练习新婚别,
或者化蝶。如果
这些还不够,我们还可以
去寺庙,在烧香途中
或者在后花园
练习古代才子佳人的
一段巧遇,一见钟情后
互赠信物,我们不仅练习
私定终身,我们还可以
用一生的时间来练习,
举案齐眉。
 
  纯子到太原领过上官军乐诗歌奖,生在南方更像北方人。她来了一次,就写出《在太原》。她的一组诗和我的一组诗发在同期的《上海诗人》上,诗与诗第一次见面。遗憾的是我在太原居住了三十多年,没写出一首像纯子这样好的诗,也许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吧。再一个就是敏锐,这是成为一个诗人必备的条件,迟钝者难以发现感悟到诗意的东西。当我读到纯子的《在江南练习爱情》,想起了我写的《练习死亡》,死亡能练习吗?显然不能,但细想,生命就是通向死亡,生命的过程就是练习死亡的过程。爱情能练习吗?显然也不能,但纯子的练习,让我看到了一个江南女子对美好爱情的憧憬,这些想象来自中国的爱情故事,有东方式的含蓄、委婉、旖旎、忠贞、浪漫、自由、深情,特别是读到“用一生的时间来练习,/举案齐眉”,为这样朴实真挚的坚守而惊叹,这是一种传统的美,每个人都应该这样练习,尤其是那些见异思迁者。爱除了两情相悦外,还有责任和担当在内。
 
  纯子,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组诗多次在《诗刊》《诗选刊》《中国作家》《北京文学》《星星》《中国诗歌》《扬子江》《滇池》《飞天》《文学港》等刊物上发表,诗作入选《中国年度诗歌》《中国诗歌精选》《中国最佳诗歌》等多种选本。 曾获江苏青年诗人奖、第二届上官军乐诗歌奖提名奖、红高粱诗歌奖提名奖等奖项。

 

今生
衣米一
 
我需要一间房子
来证明我是有家可归的。
我需要一个丈夫
来证明我并不孤独。
 
我需要受孕、分娩、养孩子
来证明我的性别没有被篡改。
我需要一些证件
红皮的、绿皮的和没有封皮的
来证明我是合法的。
 
我需要一些日子
来证明我是在世者,而不是离世者。
我需要一些痛苦,让我睡去后
能够再次醒过来。
 
我需要着。我不能确定,我爱这一切
我能确定的是
我爱的远远少于我需要的
就比如,在房子、丈夫、孩子、证件、日子和痛苦中
我能确定爱的,仅仅是孩子。
 
还有一种爱,在需要之外远远地亮着
只有我知道,它的存在
我并不说出
爱被捂住了嘴巴
爱最后窒息在爱里。
 
  衣米一的《今生》,让我想起娜夜的《生活》。娜夜用一颗黑糖球把生活写得风生水起,衣米一通过揭示需要和爱的关系把今生写得栩栩如生。好诗人在手法上都有相同之处。衣米一的需要和爱是感性的,用一组组意象表达。需要是生命的需要,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爱是灵魂的需要,属于精神的范畴,层次更高。“还有一种爱,在需要之外远远地亮着/只有我知道,它的存在/我并不说出”。是这首诗的诗眼,使这首诗得以升华和超越。需要的不一定爱,爱的也不一定需要,不仅揭示了二者的辩证关系,而且挖掘出人生无穷的精神奥秘,值得深思细品。用排比的形式写诗,容易陷入概念化的窠臼,这首诗以排比构架,没有一点凝滞的感觉。看来不在于用什么手法,关键在于怎么写。
 
  衣米一,女,湖北人,现居海南。著有诗集《无处安放》《衣米一诗歌100》《衣米一诗选》等。

 

紫蝶丫头
 
那个站在岸边钓鱼的人
看着被铁勾挂住
拼命挣扎的一条鱼
暗自窃喜
他并不知道
这条鱼
等他很久了
 
  钓者与鱼是一对矛盾。钓者千方百计用诱洱和技术把鱼钓入自己的篓中,等待着鱼的是被宰割,水煮,油煎,化为人们口中的美食。聪明的鱼凭嗅觉和经验总在躲避伸向它们的钩,也有的经不起诱惑,糊糊涂涂就上了钓者的钩,重演了同类的悲剧。紫蝶Y头诗中的鱼是另类,不但不挣扎,还暗自窃喜,“等他很久了”。谁钓谁呢?让人晕。鱼为什么有这种想法呢?厌生?把生存的环境当做苦海。还是爱?从欢快的语调判断,更象痴迷的爱,为爱心甘情愿而死。遗憾的是钓者并不知道,鱼在他眼中只是美食,是利益。在这个不对等的情态下,鱼的天真只能被牺牲,幻想被残酷的现实打败。读小说,如果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沒有往下读的必要。读诗有时也是这样,《钓》这首诗连诱饵都没写,如果按正常的逻辑写下去,写得再好也不会有多大吸引力,更奢谈冲击力。好就好在逆思维,出乎读者的意料。这与抖个小包袱博取眼球的小伎俩不同,它有丰富的生活底蕴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说白了就是一个活生生的隐喻。
 
  紫蝶丫头,80后,安徽怀宁人,原籍湖北咸宁。诗歌是我的一种工具,只用来破坏。

 
我要这样慢慢的活着
李小洛
 
我要这样慢慢的醒来
慢慢去晒那些照进院子里的太阳
慢慢的喝酒,写着诗歌
在一些用还是不用的语句上
慢慢的犹豫
我要慢慢的说话
等着冰雪融化,等那些迟早
要开的花朵,慢慢的
坐在田野上,看比我更快的蜗牛们
沿着一些时光的轨迹慢慢的爬行
我要慢慢的恋爱
享受完每一场筵席的甘露
慢慢怨恨,让它们陪伴我的
时间更久一些
我还要慢慢的喝着杯子里的水
回首一条春天的路
慢慢的哭泣,慢慢的欢笑
让一切因果慢慢的发生和循环
最后,我要慢慢的过完这一生
再慢慢的在傍晚里死去
 
  急功近利的快,违背规律的快,可能会取得短期效益,但影响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带来心浮气躁。李小洛以慢对抗快,一个慢还不够,以慢慢对抗时代的盲动。她笔下的慢,既有自然的慢,比如,太阳、冰雪、花朵、蜗牛,也有生活的慢,比如,慢慢的醒来、慢慢去晒太阳、慢慢的喝酒、慢慢的写诗、慢慢的说话、慢慢的看蜗牛、慢慢的恋爱、慢慢怨恨、慢慢的喝水、慢慢的哭泣、慢慢的欢笑、慢慢的过完这一生、慢慢的在死去,自然的慢与生活的慢交融在一体。诗人的慢,不是消极、落后、无为,而是宁静、从容、自在,体现出精神的优雅和气度。这首诗,语言的节奏与情感的顿挫非常合拍,内容厚实而又灵动,接地气又有超现实的意味。
 

衰老
唐小米

这真让人恐惧
就在昨夜,我梦见我的牙齿
在一次谈话中
一颗一颗掉下来
它们还很完整,但并不完美
记录着我的坏习惯:
左侧第三颗犬齿
有坚硬的划痕
年轻时习惯咬开雪花牌啤酒劣质的薄铁皮盖子
与铁做对
是一颗犬齿过于自信的结果。
之后是臼齿,它大部分时间陷在品味里
生活越来越好
食物越来越软
它已经不需要用力了。
天呐!它们怎么会变成这样
——短小、暗黄、瘫软、自闭
天呐!我怎么会变成这样
——藏在肺腑里的年少轻狂
一颗一颗
吐出来。
 
  写衰老,最阳刚的莫过于周涛的《对衰老的回答》。唐小米没有“即使我衰老了,我也是骄傲的”那种气势,但其构思的巧妙叫我拍案叫绝,其生活的质感和思想的敏锐使琐碎变得神奇,凡俗变得趣味横生。
  用牙齿写衰老并不新奇,新奇就新奇在她不是开门见山直接写衰老,而是从青春迂回到衰老。这样,衰老就有了参照,不显得突兀。写青春,也不是开门见山,而是用犬齿来写,写习惯用它“咬开雪花牌啤酒劣质的薄铁皮盖子/与铁做对”,留下“坚硬的划痕”,这是青春的印记。这经历很多人都有,但没有写入诗里。唐小米不但写进诗里,还反思这是“坏习惯”和“过于自信”,我看这正是青春的亮点,敢想敢于,不怕铁把自己的犬齿挫败。写衰老,也不是开门见山,而是用臼齿来写,“短小、暗黄、瘫软、自闭”,其及物性不用多说,这既是衰老的表象,也是衰老的精神特征,连诗人都吃惊于自己的变化。诗人把衰老归结于“生活越来越好/食物越来越软/它已经不需要用力了”,从臼齿自身看,确实如此。但从生活逻辑上看,有点悖逆。但从人类生存更广阔的角度思考,暗合了很多生存经验和哲学思想。
  从布局上分析,对比着写比单纯写衰老效果要好得多,但写犬齿明显多于臼齿,是不是喧宾夺主,偏离主题呢?我认为这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匠心所在。青春是自由的美好的,谁不眷恋?多写两句合乎情理。到了一定的年龄,瞻前顾后,锋芒尽失,像臼齿一样残缺摇晃、欺软怕硬。写得虽少,但一针见血,抓住了要害。
  写诗不可太直,直白的诗也有好诗,像周涛、木斧表面上直白,但直中有曲,擅长用意象宣泄,有一泻千里的气势,但又有回旋的余地。唐小米善于曲径通幽,但曲中有直,含蓄中不忘表达自己的情感见解 。
  一首诗开头与结尾都很重要,开不好头就失败了一半,这首诗以梦开头,牙齿在谈话中“一颗一颗掉下来”,就是衰老的征兆,也暗含着诗人对衰老的恐惧。结尾“藏在肺腑里的年少轻狂/一颗一颗/吐出来”,最后剩下的是什么?妥协、苟活、世故,还是怀念、感叹、平静?
  这首诗,从牙齿切入,由浅入深,形象地揭示出生命的某些哲理,是一首难得的好诗。
 
  唐小米,生于七十年代,现居唐山。出版诗集《距离》《白纸的光芒》。诗歌作品偶见《诗刊》《十月》等刊。中国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