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张国梁

拥抱和谐的灵光

――关于《和谐颂》的创作手记

2008-12-08 作者:张国良 | 来源:中国诗歌网 | 阅读:
怀着渴望,怀着梦想,怀着夙愿,在金秋十月这金色的秋风和如绵的秋雨里,我以紧张的节奏,弹奏着愉悦的心曲――《和谐颂》,让思想尽情地舒张,情潮尽兴地流淌。 (一) 当和谐作为一种价值理念植入人们心田的时候,我

 

怀着渴望,怀着梦想,怀着夙愿,在金秋十月这金色的秋风和如绵的秋雨里,我以紧张的节奏,弹奏着愉悦的心曲――《和谐颂》,让思想尽情地舒张,情潮尽兴地流淌。

(一)

当和谐作为一种价值理念植入人们心田的时候,我仿佛闻到了牡丹的芳香,为之沉醉,为之倾倒,为之歌唱。

“众里寻她千百度”。

  “众香国里最壮观”。

  这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呀?从少年时代通读《毛泽东选集》一至五卷并为此而光荣地出席阜蒙县青年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到青年时代对《邓小平文选》爱不释手,再到接近中年时反复研读《江泽民文选》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我的心中一直充满着对中国领袖的敬仰和对一些政治理念的热望,并热衷于从党和领袖的政治言论中寻求成长、成才、成功的方向。当我伴随改革开放的晨钟步入青年时光,所经历的一切社会生活叫我感奋,叫我沉醉,令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当 21世纪的曙光升腾时,蓦然回首,思绪中有着些许的留恋,更有着无尽的向往。是啊,我们这些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已经赶上了好时代,再不该有过多的迷惘和彷徨。回首将近三十年的成长历程,生活、工作、事业,哪一天不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晨光?敬老、育儿、交友,哪一刻不浸润着社会进步的营养?理想伴思想逐力,深情伴激情飞扬,我们的内心啊,并不缺少对创新理念的沉思和对时代精神的褒扬。

当和谐――这个包容宇宙、接纳万物的神奇音符跃升为大时代的主旋律时,我的心头为之震颤,我的目光为之炯然,创作激情油然而生。究竟该以怎样的文体表现这一主题呢?我首先想到了诗歌。因为诗歌是植根于心灵的艺术,诗歌更是和谐艺术的典型。身为曾以诗步入文坛的一代青年,何不赶紧登上生气勃发的盛大舞台,做个强劲的歌者舞者,为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写下辉煌的诗章?于是,我潜心谋篇,倾情运笔,昼夜兼程,试图以一部恢宏的史诗为和谐之神燃起一炷心香,试图让活跃的诗坛增加一点凝重大气的分量,也试图给浩瀚的心海注入一片诗语的汪洋。或许这样宏大的主题于我驾驭起来尚显力不从心,但决心已下,主意已定,一试身手,绝不彷徨。

 

(二)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和谐,这样一个宏大的时代主题,这样一个重大的政治题材,该寻求怎样一种诗意的表达方式?苦思冥想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我把它定位于长篇政治抒情诗上。

  那么什么是政治抒情诗呢?我理解:政治抒情诗是以现实政治理念为基奠,从现实生活中摄取某一事件、某一片断、某一场景,营造感人的意境,通过精炼的语言,表达火一般的激情,昭示人生理想、时代风尚和社会追求。在这种诗体中,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并非主要因素,甚至可以根本没有这些因素。它所展示给读者的和读者所要从中领略的,主要还是它的思想意境和诗意阐释。

这样的诗歌,在过去曾经是一种常见的和重要的诗歌样式,只是近年来从事这种诗歌创作的人相对比较少了。究其原因,在于人们已经从已往的政治狂热和盲目崇拜中清醒过来,不再对此类诗歌大感兴趣了;在于新时期以来新诗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日趋多元化、多样化、多向化,使人们对诗的维度和向度更加自由化和情绪化了。同时,也在于一部分诗人、作家对社会政治生活的敏感度、关切度有所下降,一味热衷于感性、知性、人性地表达纷纭复杂的社会生活和社会事务了。然而不容否认,政治抒情诗于以往的岁月中,在传达时代激情、反映时代心声、鼓舞民众进步、关注社会发展等方面,曾起过不可替代和不可低估的作用。试想,五十、六十、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们,哪一个没有或多或少地受过政治抒情诗的影响和熏陶?哪一个没有因此而激情澎湃、热血沸腾过?近年来写这类诗的人逐渐减少,并非这种诗的形式有什么问题,而大体是由于当年的诗人们在创作这种诗歌时,往往和当时的政治事件黏合得过于紧密,少有理智的思想融进其中,距离美的余裕没有把握太准,可以说激情有余,理性不足,因而一旦政治事件本身出了问题,诗歌也便被“空置”、“悬疑”起来。而当某首诗歌的价值理念被怀疑时,人们也就怀疑起政治抒情诗这种诗歌体式来,继而青睐之心也逐渐变淡,厚爱之情也逐渐变薄。

9 7 3 1234 4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