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奖”应有鲁迅精神
刊于《博览群书》(2011年03月07日)
鲁迅文学奖因冠以“鲁迅”之名,应该很庄重,很崇高;那些获得“鲁奖”的作品,应该是当下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具有较高水准的上乘之作。但是,让诗界内外想不到的是,继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中内有黄色诗的诗集折桂后,2010年第五届的羊羔体、口水诗以及飘忽不定、不知所云且严重缺乏诗美(语言美)的非诗,居然也摘得“鲁奖”的桂冠!这样的结果——大跌眼镜后复又大跌的结果,让人甩出满头的雾水!这样的结果——悲哀之后复又悲哀的结果,自然引发了接连不断的质疑和尖锐的批评。应该看到在这质疑和批评中,它包含着护卫鲁迅(之名)、关心中国诗歌和期待、呼唤优秀之作的意愿。
“鲁奖”作品应具有怎样的、不可或缺的特质呢?多年前,我说鲁迅文学奖应具有鲁迅精神,即鲁迅的良知、鲁迅的批判精神(一个骂鲁迅的人,即使诗集中没有“黄”诗,即使写出了好诗,也不应该获得鲁迅文学奖。作为作者本人,也应该不接受此奖)。试问,没有鲁迅精神的作品,怎么配得上“鲁奖”桂冠呢?这有点滑稽,更有点可笑。如果没有,它只能是另一种名头的奖,可以把“文学奖”前面“鲁迅”两字删除!我也不知道获奖作品中有没有呈现诗人新颖、独特的,且是第一次被发现的思想。我在多年前说过,一个作家乃至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独特、新鲜的思想是可怕的,也是没有希望的。我也不知道此次获奖诗集中,有没有关注时代、关注民生、抨击腐败、悲天悯人、具有担当精神的诗集?有没有大气厚重、激情洋溢、诗思开阔、时代感鲜明的诗集?一直来,我很纳闷:为什么有着社会责任感的、敢于直面现实、且有着较高艺术水准的诗作,总是冷落在不见“大我”、玩弄文字、冒充先锋,甚至平庸诗作的后面?
我一直认为,一个作家一个诗人及其作品的最大亮点,应是充满良知的批判精神。我们可从我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的《天问》、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看到两位诗人的共同点——即诗作中都彰显一种批判态度。所以,真正的文学作品,总是内含“良知”这一鲜明的特质。如果没有良知哪有勇气批判?良知是一种力量,是一种胆略和气魄;良知是思索着的清醒,是清醒着的出击和清醒着的牺牲。我们应该呵护充满良知的作品及其作者。可以说,对时代、对历史最负责的、最忠诚的,总是那些敢于说真话、敢于批评的作家(诗人)。那么,此次获奖的诗集中,有没有充满良知的诗作(诗集)?有没有冷淡了充满良知的诗作(诗集)?我觉得对充满良知的作者及其作品的冷漠与亏待,是极不应该、极不正常的,它会影响或造成民族文学的损失,甚至巨大的损失!是否可以这样说,中国文学之所以远离“诺奖”,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缺失良知、缺失批判精神?我们应该拥抱良知。我们不应排斥良知。须知,我国那些传承千百年的优秀作品以及彪炳世界文学之林的名著,哪一部不充满良知?长期来,我们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不都是拿具有良知的作品(作家)在说话,在自傲吗?
我一直认为,“鲁奖”的诗歌奖项中,应考虑长诗的名额,长诗应有一席之地。就像不能排斥短诗一样,长诗也不能靠边。如果有人告之长诗是列入了考虑,那么事实如此吗?这些年来,中国诗坛难道连一首优秀的、具有鲁迅精神的长诗也没有?长诗远不如短诗一样被关爱和重视(许多刊物干脆不发长诗),这是极不应该的!长诗和短诗是中国诗歌的两翼,少了任何一翼都不应该。须知,发现和重视优秀的长诗(诗人)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那些宏阔的、全景式的史诗性作品,毕竟是由长诗来完成的。我从内心呼唤“鲁奖”评比应关注长诗。
我一直认为,文学评奖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情,遗珠之憾在所难免,但明显“硬伤”、明显“不够”的诗作获得“鲁奖”,实在不应该!由此,人们当然要叩问:这是中国最好的诗吗?中国有更好的诗吗?如有,为什么旁落?“鲁奖”应具有引领作用和标杆作用,让人敬畏让人敬仰,她激励诗人为之努力创作、努力追求。但不该获奖的获了奖,对中国诗歌的繁荣和发展会造成怎样的影响?中国诗歌因此是走近了真正的文学还是远离了真正的文学?每一次文学奖的揭晓,我想实际上也是在考量或检测那些票权在握和一句话定乾坤的人——他们的艺术观、审美水准和文德。他们是真正的文人吗?他们是忠于艺术还是讨好哥们儿、讨好“名家”?现实告诉我们,功夫在诗外,且已炉火纯青——大有人在!对此,我要说:倘若有人真的丧失了文德、违反了纪律,利用评奖做了诗歌以外的事,那么就将此人交给主张“文人不应该随和”、手拿“匕首”的鲁迅来处置!
中国是个诗国。千百年来,诗歌以自己特有的文学功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诗歌因而在人们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如何维护诗的高洁和声誉,我想应是所有文学奖(特别是高级别的文学奖)自觉意识到的一种神圣责任,并努力做好,不至失误。想起这——思路又转至眼前,看到那些黄色诗、口水诗和非诗也能“步”向绍兴的红地毯,登上“鲁奖”高台,真是太惊心太可怕太不可思议!为什么?因为这种“失误”玷污了鲁迅,且伤害了对诗十分虔诚、十分关爱的千万读者,伤害了中国诗歌在世界文坛的形象,伤害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