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头条

《异方的种子——中国当代域外诗选》北京研讨会举行

2024-08-29 作者:爱诺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会议由世界诗人大会中国办事处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媒体人以及域外华侨诗人、学者共二十余位参会发言或朗诵。

  2024年8月27日上午,由诗人北塔主编、刘剑副主编的《异方的种子——中国当代域外诗选》北京研讨会顺利举行。

  会议由世界诗人大会中国办事处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媒体人以及域外华侨诗人、学者共二十余位参会发言或朗诵。

  研讨会由《异方的种子——中国当代域外诗选》副主编、诗人刘剑主持。刘剑以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名作《秋日》作开场白。

  刘剑表示,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但我认为诗人都是可以直视人心的人。他们既相互欣赏,又相互妒忌。既惺惺相惜,有时又刀笔相见。每个人心中所隐藏的那只小刺猬藏也藏不住,偶尔会露出来刺你一下。

  诗在诗人个体中发生,它有多少必然,就享有多少自由。诗歌的海洋辽阔无垠,诗人在里面自由遨游,自我解救,自我解放,享受着无边的自由,诗的边界超越海洋的边界,超越国度的边界,超越宗族的边界,超越地域的边界,她是人生各种不同体验的延续,是我们另一种生命的延续,里面隐藏着无数生命的种子,我们的诗思畅游到那里,就把诗歌的种子,诗歌的因子播撒到那里。云过天空,浪击崖岸,风掠过草叶,海鸥的翅膀拍打波涛的肩膀,诗歌瞬间像四溅的浪花一般产生。我的诗观就一句话:锤子抡圆了便有四溅的火花。

  山东东营市作协副主席、世界诗人大会中国办事处副秘书长、诗人王桂林说,世界诗人大会中国办事处自2019年起就有编辑出版域外诗选的动议,按照北塔的研究和分析,自新千年以来,中国的域外诗写作进入了史上第三个高潮。由于理论准备和联络的不足,以至2011年才在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了第一部当代域外诗选《异镜:中国当代域外诗十二家》,作为中国当代域外诗结集出版的试水之作,那部诗集产生了很好的影响,但因为入编诗人太少,尚不能代表中国当代域外诗写作的整体水平,体现综合面貌。因之,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今年出版的这部《异方的种子——中国当代域外诗选》才是真正的第一部相对全面反映中国当代域外诗写作的集子。所以,这部诗选,无论从编选角度,还是从开创性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书名中的“异”字有双重含义,不仅仅指中国诗人在异域的写作,更指本书有异于多年来国内诗歌的诸多选本,独树一帜。

  黑龙江肇东市作协主席、世界诗人大会中国办事处副秘书长、诗人陈泰灸发言时表示,今年五月份,本诗选首场研讨会在他的家乡黑龙江肇东美丽的生态景区昌盛举行,引起主流媒体和自媒体的关注,《黑龙江日报》《龙头新闻》等均快速报道并转发了北塔先生的弁言,把异域诗歌的概念和文本首次呈现北国诗坛,这必能让异域的种子在冰雪诗歌里生根发芽,绽放出璀璨的花朵。

  《星星》诗刊编审、诗人李自国表示,书名《异方的种子》颇有诗意,让人产生无限联想,是种子就要发芽,就要开花,就要结出诗性的硕果,因此这本书的出版,无疑增添了当代诗歌内核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这是其一。其二,域外诗的写作,进一步拓展了诗歌题材的疆域,使之更具有排他性,更有辨识度。其三,诗歌理念的更新,使我们更能用东方诗人的审美情趣,去反思并抒写异国他乡的自然、历史和现实人生,从而碰撞出心灵之上与灵魂深处的火花。其三,通过中西文化交流,反视诗歌语言的突围,使我们更加注重用艺术这台挖掘机,去开掘出域外诗歌的当代性、现场感和它特有的深度写作与难度写作。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诗人汪剑钊表示,收入集子的大部分作品既不是普通的纪游诗,不是风景诗,也不是简单的凭古抒怀的抒情诗,而是融合了当下关怀与历史积淀,打破地域的局限,放眼人类和永恒的杰作。值得一提的是,选编者既关注了名家名作,也不忽略未成名诗人的优秀诗歌,将域外诗纳入了整个中国现代诗的场域,在一斑中让读者窥见了概貌。

  中国诗歌学会副秘书长、诗人雁西认为,诗歌的国际交流如同一扇通往广阔世界的窗户,通过与国外诗人的面对面交流、作品互译和出版等方式,拓宽了自己的视野,也让更多的外国读者了解到中国诗歌的魅力。

  中国诗歌学会原副秘书长、诗人大卫表示,在当下及可预见的将来,出境游难度在加大,在这种情况下,这本域外诗选尤其可贵,熟悉的地方没风景,换个环境能带来新的灵感。我错过了好几次出国的机会,对于“异域的种子”,我只有想象——好在今天这本诗选,可以给我提供一次精神的漫游。

  《欧洲诗人》杂志主编、旅居西班牙的诗人王晓露表示,热忱欢迎国内诗人去欧洲,他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中国汉诗》主编、诗人王长征表示,《异方的种子——中国当代域外诗选》汇聚了海内外华语诗人写域外的作品,反映了中国诗人视角下的域外体验,跨越了地域和文化的界限,成为打开异域文化的线索。中国诗人写“域外”具有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在创作过程中,充分运用了汉语的魅力,同时也吸收了异国语言文化的精髓。

  安徽文艺出版社副编审、诗人周丽说,中国诗人跨越国界的创作之旅,带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视角,将中国诗人的情感细腻、意境深远以及那份对生命、自然的独特感悟,融入全新的创作语境之中。这些作品不仅是对个人记忆的保存,也是对走出本土的重要见证。中国诗人的域外创作,不仅丰富了世界文学的宝库,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学在主题、形式、技巧等方面的相互借鉴与融合。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诗人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从中汲取了世界文学的养分,实现了自我超越与升华。 “域外诗选”的出版和传播有助于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和理解,让中国人了解国外,也让国外了解中国诗人。

  来自沈阳的军旅诗人东来说,首先,这本诗选是丰富中国当代诗歌史的补缺之作;其次,这本诗选是中国诗人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诗人的窗口之作;再次,这本诗选是东西方文学碰撞与交融的桥梁之作。作为主要策划人、主编北塔先生及副主编刘剑先生利在当下功在当代。这本诗选是当代诗人域外诗歌创作的扛鼎之作。他还说,诗歌数量以每人1至3首为宜,既能展示诗人风格,又使诗集更有厚重感;书的设计,开本、用纸、字体、字号都可以,但封面及版式设计,宜再大气一点儿。

  诗人刘雅阁认为,北塔既是严谨的学者,又是高度敏感的诗人,主编了这本以异域为特色的诗歌选本,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文本价值,而且更具有史学价值。

  来自湖南的诗人杨拓夫说,今天有幸参加“域外诗选”研讨会,阅读了众多中国诗人的域外诗,是另一种境界,别样的享受。但愿有更多的诗人走出国门,感受异域文化、风情,写出更好的具有广大视野的作品,同时也将自身的优秀诗歌文化传播给世界。

  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诗人夏花认为,《异方的种子——中国当代域外诗选》是诗人在写作空间上的拓展,是一种基于土地和身份认同的观察者的写作,也是一种向外的、互联的动态写作,是对语言认知的主动写作,这三种写作姿态,由具有诗人、学者、翻译家三重身份的北塔老师来主导搭建,无疑非常恰当。期待这一领域的出版、输出和表达能够持续并扩大,有更多优秀文本加入。

  北塔最后做总结性发言并回应嘉宾们的一些论点:“世界诗人大会中国办事处致力于中外诗歌文化交流已有十多年。因此,推动中国当代域外诗的写作、研究、翻译、出版和推广是顺理成章、因势利导、水到渠成的自觉自愿行为。到了我们这个人生阶段,无论写作还是工作,都要掂量其历史性意义,有时要主动地前瞻性地去为将来的历史留档。我们相信本书具有历史档案价值,所以才勉力为之。历史意识在相当程度上等同于永恒意识,诗歌创作(立言)本身就是对永恒的冲动,或者说是克服个体生命的局限的利器之一,所以,我们选了一些已故诗人的代表性作品,而且绝大部分作品后面都没有标明创作时期或发表时期。与永恒相比,这些具体而微的时间标记可忽略。本书确实是一部专题诗集,但我一直都强调我头脑中从来没有题材优先论或题材优胜论,首先是诗,然后才是域外诗;如果不是好诗,任何题材都不是入我选本的理由。域外不仅关乎题材,更关乎诗歌发生的本质。域外可以解读为遇外,甚至外遇;当诗人与一种外面的、异己的、陌生的美邂逅时,他/她的创造力荷尔蒙会遽然暴涨,从而催化、强化灵感的产生和文本的完成。从这个角度说,域外诗写作与其他任何题材的处理没有本质区别。关于封面设计,我和设计师还是费心的。书名取自卞之琳先生的诗作。我觉得,域外诗人如同候鸟,前往异方,偶得诗种,衔之而还,发为文本。是故封面顶部有鸟群。‘异方的种子’五个字是我专门请书法家陈大志先生题写的,我的要求是把这些字写成种子从飞鸟身上散落下来的样子,一旦落入大海,就会有(暗)礁瞬间化身为鸟,跃出水面,张喙迎接。这个设计思路是从写实到象征,从经验到超验。当然,我这人有‘内容为王’的价值取向,认为书‘之高,非在貌’。目前,本书呈现的面貌美中不足,或者审美冲击力不够。我们的阅读范围有限,还有不少当代优良的域外诗没有收进来,过些年我们可能会再编辑出版一部搜罗更广、篇幅更大的当代域外诗选,我们还会出版中国当代域外诗丛书(每人一部的那种)。我们在这里就算撒下英雄帖,敬请优秀诗人加盟。”

  英国诺丁汉宁波大学副教授、诗人廖锡娟即兴发言并朗诵了英文诗歌。

  诗人、中国散文网总编、诗人邵建国,世界诗人大会中国办事处常务副秘书长杨北城,诗人、世界诗人大会中国办事处媒体部副部长艾若等也与会作了发言。

  研讨会结束后,诗人们还朗诵了诗歌。(爱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