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挚童真 妙趣天成
——读郭杰《月光下看海》的几首诗
郭杰的新诗专集《月光下看海》(人民文学出版社,2025年6月)出版了。诗人以“离开故乡/跋山涉水千万里”(《故乡的歌》)的治学悟道和履历经见入诗,吟咏“游子归来/是一生的距离”(同上)的人生之路,绘制了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缤纷生活画卷,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风采和面向世界的当今气度。诗之意象别开生面,情趣清新动人,长歌短吟都不乏耐人咀赏的篇什。
郭杰是恢复高考后首届,即77级中文系毕业生。那时举国上下人心振奋,年轻的大学生们更是意气风发。而今年过花甲,专治中国古典文学的教授郭杰,诗行里仍然青春气息弥漫:“从故乡出发/远方是一幅画/从远方归来/故乡是一首诗”(同上)。他以好奇之心,探索人生与文学的互为生发,用心灵咏歌自然、历史、民族、国家以及他自己的求索。声声吟哦,充满孩童般对世界的好奇,又兼发现未知的快乐顽皮,天趣妙成。“纯净无过于洁白,艺术无过于自然”(傅斯年《诗经讲义稿》)郭杰明白如话的诗歌因此内蕴着质朴动人的力量。
郭杰在诗作《访友不遇》中说:诗“不过是/个人心中几层微澜/漾出文字的波光”这引发了我的思考,诗的本质是什么?诗于吟者,可谓意会;于读者则是会心。诗是情思的精灵,有时宛如夜莺歌唱,有时就是小溪自流,激情的旋律固然迷人,幽隐不彰的韵致或许更具委婉感人的意趣。诗人的情思一旦付诸吟哦,诗意往往因言不尽意而有所损丧,所以有“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和“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诗家自道。这是否是不言之乐抑或意在言外的诗之奥义呢?郭杰在他的咏歌中采取了直陈其事、情景自现的白描手法,把情绪灵感寄寓在诗行里,至于吟咏意图,什么也不需说,却收到了不言自明的表达效果。他的小诗《你从楼梯款款而下》,就是这样避开了诗旨与炼字构句的创作冲突。诗的第一、二两章写“你”,开篇的“楼梯”“阳光”“窗口”三个名词和动词“倾洒”,营造了诗中主人翁“你”美的底色;“深秋”的时序给主人翁添加一抹温婉可人的韵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爱情也到了成熟的时节。这也意味着本诗的爱情主题。第二章的“外套”“金边”“油画”,三样物件或以“绛红”着色,或以“美丽”渲染,又以“启蒙时代”定义风格特征,这就溢满了光彩照人的优雅。相对画中人“你”,是“站在厅堂”“顿然敞开了心扉”的“我”,第三章仅作此简洁交代。而末章落笔门外,“多年”景仰,“瞬间”心动,只留下“树叶作响/沙沙,沙沙……”这种犹如置身其中的意象,景仰心仪的况味,醉心迷人的声韵,怦然心动的诗行,赏心悦目、如画如歌,非椽笔巨擘难得如此举重若轻的佳构。
费尔巴哈说:“人之所以生存,就是为了认识,为了爱,为了愿望。”(《基督教的本质》,[德]费尔巴哈著)郭杰的具有朦胧之美的爱情诗,正是费尔巴哈关于爱的这句话的诠释。不仅爱情,生活中的寻常事物一俟进入郭杰眼底,也就“被直陈其事,风采情趣声光自现”(傅斯年《诗经讲义稿》)。《油纸伞》就是这样的一首短歌。诗人以孩童的眼光,嬉闹的声律,把晴湿的人生遭际,写入油纸伞的功用之中,简单明了的意象,深婉的情致,透着阳光与雨水交融的滋味。郭杰在摄取的生活小景致里,融入人生思悟,让读者得到了会然于心的阅读体验。《月光下看海》中的《远村灯火》《一枚羽毛》《磨盘》等篇也是这样。即使严肃重大题材的《史诗》,他也做如此处理,诗以简捷的笔墨写一位抗日战士,他的家人都已死于日寇侵略的战火,他抱定必死的信念,与敌人顽强战斗。诗没有多余的字句,只是白描式的极简文字,却有震憾人心的力量,让读者不由得不反思历史: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多少灾难,留下了多少创伤……
读郭杰的诗,如见其人。他的身世经历、学养性情,都在诗中了,庶几吾其知音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