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涛声中呼唤你的名字
我乘坐155路公交车,赶往老家衡南县东乡泉溪。窗外远山如黛,沿途小草渐绿,天空中飘着毛毛小雨。
正神思恍惚间,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响起,是甘兄建华打来的,他在电话那头清脆响亮地说:“希荣老兄,三年前,《洛夫纪念文集·诗歌卷》出版发行,而今散文卷已编辑告竣。因为洛夫先生享寿90岁,故定为90人、90篇。刚刚准备发给出版社,猛然发现没有你的文章,这可如何是好?”
我没有立即答话,仍竖起耳朵倾听。甘兄顿了顿,继续说:“你对洛夫有三大功劳,这是别人不可比的,也是散文卷必须要收入你的文章的缘故。一是你曾领衔递交《关于在云集兴建洛夫文学艺术馆的提案》,从而‘让洛夫成为衡南云集一张光华万代的文化名片’;二是你协助组织全球首场洛夫追思会,为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后勤保障,获得大家众口一词的好评;三是《洛夫纪念文集·诗歌卷》编竣,因缺乏经费而搁置,你主动请缨找到洛夫同乡赞助,方才有这本具有文学、文史、文献价值的诗集问世。”我听后连忙说:“过奖了、过奖了,不敢当、不敢当。这些事情都是大家做的,我只不过是尽了些微薄之力,做成一点小事而已。”
甘兄接着说:“请你能否抽出时间,为洛夫写一篇回忆文字,在洛夫逝世7周年之际,收入《洛夫纪念文集·散文卷》中,以资纪念?”我犹豫片刻,回答道:“盛情难却,理当从命。”
洛夫先生,衡阳之魂,湖湘之光,世人皆知的大诗人,写诗、译诗、教诗、编诗七十余年,著作繁富,眼花缭乱。在其作品对外传播过程中,研究其作品风格与创作特色的评论及评论集,亦是风起云涌。光是杭州龙彼德先生,一个人就出版了《洛夫评传》《一代诗魔洛夫》《洛夫传奇:诗魔的诗与生活》3部专著4个版本。国际著名诗人、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说:“洛夫先生在汉语诗歌尤其是汉语诗歌语言上的贡献是非常突出的。”与洛夫并世称雄的余光中教授说,“洛夫无疑是二十多年来我国最有份量的诗人之一”,“是1950年代屹立至今的寥寥几座活火山之一”,“是中国现代诗坛一位重量级拳击手”。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谢冕则说:“洛夫是中国诗歌史绕不过去的一个名字,中国诗歌史因为有了洛夫的加入而感到骄傲和充满光彩。”
回忆本人与洛夫先生的情缘,最初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从其诗中知其人识其品。2009年10月,因为工作需要,才与他在云集举办的洛夫国际诗歌节上初次会面。随着时光流转到21世纪,洛夫先生逝世后,我才简单而绵薄地为其做了一点事情而已,皆因其才情感染了我、诗情陶冶着我。
老实说,我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位诗歌爱好者,一位文学发烧友。20世纪80年代初上大学时,我曾广泛涉猎各类文学流派及文学书籍,但最能打动我的却是洛夫先生的诗歌,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边界望乡》。
《边界望乡》写于1979年3月,当时洛夫先生应邀访问香港,在诗友余光中的陪同下,参观香港落马洲边界时,触景生情而作。我根据诗歌的写作时代背景,为这篇怀乡诗写了一篇赏析,登在当时学院校刊上,引起了同窗好友的围观。
《庄子·天下篇》说:“诗以道志。”这是古代先哲对诗的本质特征的认识。诗歌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学式样,是我们感知、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的最有效方式。我在洛夫先生才情与诗歌的感召下,年轻时曾尝试写过一些诗歌,但收效甚微,不值一提。好在有一批志同道合的诗友,将一些诗歌拙作编辑成册,以《牧歌》的书名,交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现在回想起来,很是惭愧。
毕业后参加工作,我先后在县内宝盖散市中学、洪山古城中学执教。十年后,通过遴选进入衡南县委对台工作办公室,专门从事对台宣传工作。由于与衡南籍台属台胞联系较少,县域经济欠发达,招商项目难落地,对台宣传缺乏特色。于是,我另辟蹊径,从自己爱好的文学长处着手,精准对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南京广播电台金陵之声开设的相关栏目,先后撰写了《作诗容易改诗难》《微笑面对人生》《泛游赤壁抒情怀》《一首超越时空的哲理诗》《桃花玉成才子佳人愿》《渭城名诗传千载》等十余篇诗歌赏析,分别被南京金陵之声“空中之友”和“送你一首小诗”等栏目采用,用无线电波传递至台湾,获得了岛内一些文艺青年的赞赏。20世纪90年代初,大陆物理学家成功访台,而台湾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提出回访大陆时,却遭到台湾当局的阻挠。我当即写了一篇《单向学术交流不应继续下去》的政论文,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同年底被湖南省委统战部评为优秀文稿,受到市县两级的表彰。
时光流逝到2002年12月,衡南县治从衡阳市区中山北路搬迁到云集镇,我的工作岗位也由原来的统战部门,调整到县委办公室,并委以副主任之职。
为做旺云集新县城,打造云集文化名片,在县治乔迁5周年之际,县政协八届二次会议上,我以衡南县作家协会主席的名义,领衔递交了《关于在云集兴建洛夫文学艺术馆的提案》。时隔两年后,2009年8月12日,政协衡南县八届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在县城建设“两馆一场”的建议案》,其中“两馆”就包含“洛夫文学艺术馆”。尔后,经过多届县委、政府的共同努力,2023年6月28日,洛夫文学艺术馆终于在洛夫诞辰95周年之际开馆。海内外随即流传甘建华的一句名言:“从此湖湘多一景,天下文士朝衡南。”
2009年10月23日至24日,由湖南省文联、衡阳市人民政府主办,衡阳市文联、衡南县人民政府承办,“(中国·衡阳云集)洛夫国际诗歌节”在衡南县云集镇举办,有来自海内外学者、诗人、文化名家和诗歌爱好者两千余人参与,共享中国现代诗歌之盛宴。是时,仍在县委办工作的我,主要牵头诗歌节活动的会务安排。尽管我痴迷洛夫诗歌二十余年,但真正与洛夫先生直接接触,这还是第一次。
洛夫先生儒雅稳重,待人宽厚慈祥,非常有亲和力。与其相处三天时间里,发现洛夫非常谦逊,表现出对家乡的极大关注。古语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洛夫离开家乡数十年,但对家乡的小干鱼、糄巴、麻圆、炸豆腐十分珍爱,仿佛有百吃不腻的感觉。
洛夫文学艺术馆坐落于衡南县城湘江东岸,馆内设有“诗歌艺术、手稿实物、书法艺术、影像记忆、清泉文创、文艺创作、诗歌研学、艺术临展”等8个展厅。开馆两年来,每年接待人数十余万人次,举行各类研学、演讲、朗诵等活动近二十次,深受县内外师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好评,成为衡阳的网红打卡地。2024年8月24日,洛夫文学艺术馆公示达到国家3A级旅游景区标准。
再说2018年3月19日,洛夫先生与世长辞,享年90岁。为纪念这位乡贤,也是世界华文诗坛泰斗,建华兄与衡阳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市作家协会主席陈群洲商议,于3月21日在洛夫旧居,组织全球首场洛夫先生追思会。衡阳文学界上百位作家、诗人及洛夫亲友,衡阳三所洛夫母校的校长,省市十几家媒体的记者,闻讯赶往燕子山。大家手持黄色菊花,庄严肃穆地步行两公里,沿着洛夫先生儿时走过的山路缓缓前行。本人依据活动安排,与相市乡党委、政府衔接,为参加追思活动的人员提供后勤保障。中午时分,活动结束,乡政府食堂提供的两菜一汤,虽谈不上奢侈,但干净卫生,非常可口,给大家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洛夫先生的逝世,是世界华语文坛的损失,是中国文坛和湖南文坛的损失,更是我们衡阳文坛的损失。一时间,海内外悼念纪念洛夫先生的诗歌,如雨后春笋般显现。在甘建华、王锦芳伉俪的共同努力下,一本从中国大陆、港台地区及海外8个国家上千首悼念敬慕诗中,遴选出182位作者203首诗歌——《洛夫纪念文集·诗歌卷》终于杀青。那天在金甲岭一位诗友家中玩耍,听建华兄说尚未筹措到出版经费,我便主动请缨,第一时间寻求外界支援。经相市乡党委书记肖明剑热心张罗,得洛夫相公堡同邑后学之助,东莞市富新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许炜东慷慨出资,捐印此书(其中王锦芳湖南衡岳湘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担一半),使得该书及时出版发行。
“在涛声中呼唤你的名字而你的名字/已在千帆之外”。洛夫先生离开我们7年了,建华兄主编的《洛夫纪念文集·散文卷》又将大功告成。回想本人钟爱洛夫诗歌及与洛夫先生的交往,尊重建华兄的嘱托,在老家满叔家吃完中饭后,立即返城,在兰贵园家中的小房里,写了上面这些文字,以期寄托我对洛夫先生的敬仰之情。
雨还在下着,夜幕已经降临。望着窗外深沉的夜色,洛夫先生那数十年不断潮涌的才情和诗歌情愫,仿佛就像窗外那盏闪亮的灯,不断地激励、滋养和陶冶着一个同乡晚辈的思想和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