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论坛暨安徽文学名家看红杨活动顺利举办
11 月 16 日,江淮论坛暨安徽文学名家看红杨活动在芜湖湾沚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诗歌委员会与安徽师大当代安徽文学研究中心主办,诗南朝编委会和《淮风》诗刊协办。
活动当日,江淮诗歌论坛交流会在梅村小筑会议室举行。著名文学评论家方维保、散文诗人崔国发、诗人佘林颖、霍效忠,以及诗南朝编委会徐春芳、叶培结,《淮风》诗刊主编宫蔚国与同仁李新、潘洪波等参加会议。会上,众人围绕诗歌创作及江淮地区文学发展的新趋向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踊跃分享自身创作感悟与经验,深入探讨如何巧妙融合江淮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与风土人情于诗歌之中,以创作出兼具地域特色与时代气息的佳作。
脚步,是写诗的笔锋。交流会后,与会者前往西河古镇参观。古镇的青石板路蜿蜒曲折,古旧建筑错落有致,传统民俗文化韵味悠长,这一切深深触动了诗人们的心灵,他们纷纷感叹西河古镇厚重的历史感与淳朴的人文气息,犹如一座创作灵感的富矿。
此次江淮论坛暨安徽文学名家看红杨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为江淮地区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借助文学名家们的生花妙笔,江淮地区的独特魅力将得以广泛传播,有力推动地方文化迈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新征程。
作品展示
芮家巷:油纸伞
◎崔国发
风吹西河,古色古香
于一场旧梦里渐次抵达
江南的芮家深巷
打开纸做的花伞
一把把桐油抹出的绚丽
点染着我们缱绻而迷离的目光
欲雨而未雨
并非诗人戴望舒笔下的雨巷
也没有那丁香一样结着愁怨、在雨中彷徨
凄婉又惆怅的姑娘
但此刻,我们徜徉或彳亍于山水古镇
醉美红杨
却有一群美女诗人相伴
在这悠长的芮家巷
她们走在古老的青石板上
像轻风一般飘过芬芳而又美妙的诗行
蘸着一滴滴江南的水墨,洇开
心灵的涟漪与微澜
油纸伞在头顶上冉冉
祥云与紫气缭绕
如水的时光,斑驳
在梦开始的地方,洋溢着
一片熟稔的鸟语与花香
致敬抱鹅少年
◎方维保
春天里,我来到梅村
油菜花的金黄,地毯伸展到天边
打滚的男孩,没打滚的女孩
打滚的女孩和女孩
醉入花丛,1980年代的神话
老丁的一声断喝
绵羊躺在西河的土坡上
秋天在林颖的诗路上,不请自来
稻茬散发出略带臭味的清香,
母鸡在枸杞树下散步
小杜的目光在树下
抽象,高深莫测的
是池塘边不愿下水的鸭子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今夜很黑,美女照片里的
光亮熄灭,婉转吟哦在
湖边
光与爱情同时抵达
上帝的怀抱缓缓敞开
西河记
◎徐春芳
好风光不给俗人看
格桑花摇曳在
诗人的欢语笑声里
吊脚楼指点着水流
曾经湍急的呼吸
多情的烟雨
是江南女子眼里的潮湿
展翅的事物
有梦,有白云
有你眼里邀约的波痕
流水带着诗的心情
让江山的愉悦五颜六色
灰墙上的红灯笼
鸟鸣撞响的天空
美人黑发上的蝴蝶
停泊着春光和秋香
我用梅花来想你
我用朦胧月来爱你
我用魔音来读你
我用春风来拥抱你
我用太阳来吻你
那些遇见唯美的时辰
让西河成为我一生的情人
在红杨
◎霍效忠
谁曾体验断崖般的失落
在彩虹羁绊的三岔路口
盲目而执念
日夜迷失
江南锁烟雨
淮风生火苗
偶遇民间坚守的诗人
热爱高于技巧
多么淳朴 真挚 好客
自带一只喜乐的话筒
分享一颗酸甜的石榴
已唱嗨
已释放
谁莫名感染 羞愧
就像西河弥漫的红叶
焚烧名与利的缰绳
撕扯清高孤傲的面具
不再伪装提防猜忌幻想
初愈在清静的梅村小筑
因诗而遇见——江淮诗歌论坛(外一首)
◎芸浦潇
诗意飘香皖北的烟火
初春将万物舒展
东西南北最纯粹的人
因诗歌会师淮河两岸
为了诗心不变
珠城的《淮风》诗刊
在风雨中默默播撒种子
已有三十七年
白墙黛瓦,小桥炊烟
初冬悄悄溜进了江南
再次相聚鸠兹的红杨
奔赴一场灵魂的盛宴
青春的,或再次青春的
《诗南朝》展开新画卷
布施诗的语言救赎灵魂
让无家可归的皆可温暖
荒漠的人生追赶流年
我们因诗而遇见
有诗,有酒,有论坛
让江淮的诗篇落满人间
红杨镇的诗意之旅
炊烟起,又见江南的烟雨
红尘的路,兜兜转转
在红杨镇的稻田边
我们因诗词而遇见
梅村小筑的诗词古韵
酝酿着文学起新篇
一群纯真的人,寻找灵魂
汇聚在江淮诗歌论坛
西河古镇
醉卧在青弋江左岸
落日绘晚霞
已越千年
晚秋的细雨
让我们躲进油纸伞
像似江南女子的娇羞
爽朗的笑一尘不然
红串的灯笼挂满古街
想起小时候奶奶还在的新年
风雨飘摇的岁月
多少文人雅士留下经典
又转身不见
流动
◎赵彩丽
蒹葭流动着
款款地 柔柔地
她深知自己是被淮水滋养的
只要风来了
就做个伊人
从这岸到那岸
虫鸣流过来了
还有稻香
渔歌还在唱着
那腔调
不仅有南北
还有你我
青石板上的姑娘
松开秀发吧
让那缕缕青丝
与烟雨结扣
与古巷一起静默
又一起流动
遇见(外两首)
◎陆婉霞
冬风捎一片红叶
翩然邀我赴江南
穿过红杨镇的烟雨
看遍西河畔的蒹葭
邂逅江与淮的雅士
饮一杯长江水
微醺,不负遇见
西河古镇
盈盈笑语,撩拨
是藏在格桑花丛中的女人
惊扰了沉睡的古镇
和无人采撷的柿子
阳光洒满古老的窗框
窗台上,火红的椒串挂成珠帘
街头的茼蒿正用葱绿装点自己
招徕三三两两的过客
光滑的青石板路
被匆匆的脚步声叩响
老屋的檐角,还剩下蜘蛛
在不知疲倦的编织明天的梦想
轮渡悠悠
昔日的光辉在梦里行走
只等一场春风
再把西河唤醒
宿在江南
昨夜,我宿在江南乡谷
谷风民宿的灯光熨帖漂泊的心
不知名的虫子吟出夜雨一场
每一滴都抚动我的心弦
清晨,我揉揉惺忪睡眼
看几片红枫叶爬到阶上
空气中飘来翠竹的清新
烟雨迷蒙的池塘还残留一缕荷香
今夜,我又宿在江南乡谷
酒气未消散的——
是且歌且吟的悠然自得
是抚桌击罄的酣畅淋漓
在江南的夜色里
我释放着豪情与不羁
仿佛我又回到了故乡
还是那个不知愁的姑娘
红杨到了(外两首)
◎顾兰芳
芜合高速领着我们
一路向南
道路时宽时窄
下午到黄昏,黄昏到夜晚
四个小时后
我们抵达江南
当从黑黢黢的乡道拐过弯
看到一片灯火时
有人看着导航,轻声说
红杨到了
宿在江南
摆渡车把我们从梅村小筑
送到江南乡谷
春芷,夏荷,秋香…
围绕着一小片水域
今夜我在江南的梦里
还是江南在我的梦里
木艺,香薰,灯饰
呀,我忍不住出声
每一件物品都在向我布施
草长在窗下
影子倒映在池塘里
远处看不见的地方
飞鸟替我去了
江南夜雨记
江面浩渺
大风从北岸振翅
如孤鹤横江
一再叩响春芷的顶蓬
不错
是那种粗布被吹起,又落下
相互击打的声音
那是一种怎样的震颤
在历经捶打,搓捻之后
我知道那些年深日久的块垒
正被搅碎,打散
在黎明到来之前
纷纷坠地
注: 甲辰十月十八宿春芷,夜雨
在梅村小筑(外一首)
◎佘林颍
语音导航寻着桥头
女子发来的定位
兴奋的欢笑更胜过幸福的期许
她顾不得黄叶与小雨
凄凉嘛空寂嘛
没有的事
……论及“诗与远方”老家被拆迁的老宅
这里,有红杨树与鸡冠花
有流水田园……“我拿手机录下狗的叫声
再把这吠叫播放给狗狗听
直至,小狗摇头晃脑
友好地走开”
电话那头的答复全凭黑夜去猜测
陡然间,泼喇喇水花
可着劲儿翻腾
生猛的胖头鱼(肯定是野生的,喜爱
由着性子
爆发脱离水面一跃而出的欢娱)尾巴横摆
随后,又沉潜
不可探测的深水区
第二天早晨,一群唱歌的人
经过某男子身边
看到他右手举着手机(态度专注
认真)说是要拍一张照片
以其纪念居住过的民宿
仿佛迷蒙的烟雨可以补偿
故乡,早已拆迁了的春天和炊烟
山巅
爱一切的蓝色
三角形山猫,三角形的风
踩踏折断的闪电
攫取街头:一切之可爱(非蓝色货币
均属非法交易的事物)契合
量角器的度量
随便找个隐秘角落,在深秋的花园
火热的爆竹红缠住你为其丈量
小腹以下,菖蒲所掩护
蓝色小溪犹胜润滑的暮春
勘破死亡的谣言是值得的
雨水正驾驭三角帆
从蔚蓝的大海深处归来
与其拿十八岁的早晨去换取六十岁的黄昏
与其活成你所憎恶:“一饭三遗矢,廉颇老矣”的模样
不如
在那边,活在湛蓝中……所谓的归来
不如怀念的澄澈携带
三角形的锐利
并因闹钟的响铃心烦意乱得
“要么,再远遁一次?”
后记:在湾沚区梅村小筑民宿,与崔国发、霍效忠谈及已故诗人祝凤鸣,有感记之。
愈见红杨
◎叶培结
是江南的呼唤
是淮风的驱使
此刻
我们打开新的一天
这山这水,熟悉又陌生
这城这人,陌生又熟悉
梅村泥土散发着芳香
铺洒在红杨的金辉里
青弋江的波光闪熠
辉映着江淮人的自信
听,西河细雨在吟唱
诉说着诗与远方的坚守
常忆起
与赭山同窗
写下青葱岁月的希冀
与荷花塘相伴
描摹风雨人生的轨迹
纯粹 乡情 欢歌
我们在红杨暖暖地愈见
崇敬 仁爱 新意
“三心二意”深深地共鸣
那盛开的小筑
和绽放的江淮
昭示着
2025
我们朝向奇迹
一帘油纸伞(外一首)
◎陈玉兴
一
携带深秋的一丝眷念,油纸伞
在冬日暖阳里,红着脸
一遍遍回忆,并返照
白云跌落在西津渡口转弯处
任青弋江水,一洗再洗
它们互相映照
没有风,也没有雨
不见戴望舒,不是戴望舒
此刻,芮家巷
在不远处略显得彷徨的眸光中
无声守望。没有蝶飞
二
桐花已逝。诗人们
在一帘摇曳的伞影中驻足,徘徊
与八尊佛那边,盛开的格桑花
遥相怜惜,互诉衷肠
补叙,留白
放逐着昨日光影
珩琅山在西河的另一边
渡口处,打卡少年
正放飞一只三月的彩纸鸢
撑渡人不语
爆竹红,端庄热烈
而我,却不是
那一簑烟雨中回望的人
淮水也蒹葭
——兼致宫蔚国老师
沚水的雾,如细丝的雨
霓虹的小灯笼,掩挂在那些小树的枝中
与落了叶子石榴树上的榴果
相互修辞,让人读出
一种秋日的心动
几只黑斑花狗,窜出来
对着他,“汪汪”大叫
表现出某种固有的警觉与抗拒
旋光灯下,他生出
莫名的亲切,并录下
——这个夜晚,山水江南
另样的写辞
回身,转放。狗狗愣住了
望着他手里的手机,却怎么也
找不出那个隐身的自己
它们,和他
驻足,彼此对望
——这熟悉的陌生
一阵淮风轻轻吹过
——诗南朝
哦,这里是芜湖红杨梅村
他,从淮河的岸边而来
指间,滑过蒹葭
梅村夜行
◎余生
夜色如漆
每一个岔道都提供了某种可能
一棵树,以及栖息于此的鸟鸣,虫声
那些偶然,必然的相遇
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
深入腹地,摸黑走进乡村
描一遍它曲折的一部分
我把脚对准地上的彩虹线
拿出白天少有的坦诚与卑微
忽而缓步,忽而疾行
朝前看,余光向两边带出笔锋
一路祷祝,向着山神与水祗
向前,向前
有那么一次,我从歧途退回
恰逢阴雨
天空有意拉近与我的距离
在村口,群犬同时向我发出质问
人言狗语,我一句,它一声
最终那条黄狗和那条黑狗一直护送我
到梅村小筑的食堂门口
你看,就是这样,在红杨
每一个道口,都让人百感交集
我是江南乡谷里一池冬眠的夏荷
◎陆翠
我是属于江南的。多年前坐绿皮火车来
乘票上流淌着温度
梨花白,熨烫成旗袍的盘扣
江南乡谷是属于我的。不带油纸伞
不穿恋人裁剪的长裙
只驮一个皮箱,让月光把我的影子拉长
在梅村小筑采撷发光的“红豆”
酿进诗里。似陈年老酒,闻一口就醉了
说江南多情
还真如此
我在寒冬赶到,偏偏在夏荷之畔栖息
对着镜子梳妆。用楼阁檐下飘落的雨丝
今夜素颜,身体和灵魂
沉到池底冬眠
梅村小筑文学雅集赋
◎晓渡
岁在甲辰,仲冬之月,十六良辰,雅士咸集梅村小筑,似繁星赴浩渺之空,共襄 “江淮论坛暨安徽文学名家看红杨” 之盛举;会开江淮,论坛之盛,文学盛宴,贤才共赴红杨之邀,如百川归汪洋之海,同谱文化交融与传承发展之华章。此地也,仿若尘世之明珠,熠熠生辉于时光之川,其韵悠悠,其情绵绵。梅村小筑,铁艺拱门独具匠心,浪漫温馨之氛围,由此漫溢,似春风拂过,花开满径;与民宿之风格、周遭之环境,恰似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如琴瑟和鸣,音韵悠扬。其魅力之四射,如繁星璀璨,照亮一方天地,引得文人墨客心向往之,慕名而来,流连忘返。于风雅颂餐厅之东,有落日墙焉。其北临大片菜田,翠色欲流,仿若自然铺就之画卷,画卷之中,生机无限;西南则为特色民宿,错落有致,宛如明珠镶嵌于翠玉之盘,盘中之珠,光彩夺目。春之傍晚,余晖洒于墙垣,“落日晚风的尽头,油菜花炊烟和狗” 之句映入眼帘,宛如神来之笔,点睛之墨,顿生诗意之象。彼时,晚风轻拂,携油菜花田之清香,悠悠然穿堂而过,萦绕于餐厅内外,似仙人之袂,轻舞翩翩。座中宾客,或为著名评论家方维保之渊博所折服,如临高山,仰止其学识;或为著名散文诗人崔国发之才情所触动,若遇甘霖,润泽其心灵。亦有《诗南朝》之主持徐春芳、《淮风》诗刊诸贤及各地诗友,皆沉醉于斯,似蝶迷花丛,怡然自得。若时光能凝,此瞬即为永恒之华章,铭刻于岁月之碑,长驻于记忆之海。今诸公雅聚于此,谈诗论文,评古论今。或分享创作心得,将诗词之精妙、文章之结构细细剖析,让在座者如拨云见日;或探讨古今文学之演变,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小说,从建安风骨到盛唐气象,于思想碰撞中明晰文学发展脉络。诸公之言,如点点星火,在文学之林燃起绚烂光芒,各展风姿。文学之花,于梅村小筑绚烂绽放。诗人们吟哦的新作,饱含对生活的体悟、对时代的思索,在空气中弥漫着馥郁芬芳,似涓涓细流,沁人心脾。作家们描绘的篇章,展现出细腻情感与独特视角,如同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思想之光,在江淮大地交相辉映。大家对文学与社会、文学与人性的思考,化作明亮的光束,照亮文学前行的前程,为后来者指引方向。此会也,必成文学之佳话,传于皖地之史。它将如同一颗颗珍珠,镶嵌在安徽文学发展的长链之上,见证文人的才情与智慧,承载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为文学爱好者铭记与传颂。此景也,是心灵之归宿。雅士们于此暂离喧嚣,寻得精神家园。梅村小筑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与文学交织融合,将长留于雅士之心,成为他们记忆中温暖而美好的角落。梅村小筑与文学相互滋养,建筑因文学的注入而韵味悠长,文学因梅村小筑的承载而更具情感厚度,二者相依,共铸辉煌,在岁月长河中留下深深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