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诗学大咖云集山城 献礼中国新诗百年辉煌
——西南大学举办第六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
开幕式现场
经过百余年探索,中国新诗已不再“小众”,已逐渐由“小小灌木”茁壮成长为“郁郁森林”。正值中国新诗百年之际,如何推动其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已成为众多诗学名家议论的焦点。今(28)日,由我国首个新诗研究专门机构——创立于1986年的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与北京《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杂志社联合举办的“第六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在西南大学隆重开幕。
百余中外诗学名家汇聚山城,纵论新诗百年与文化自信。据介绍,著名诗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诗歌理论家、编辑家、原《诗刊》编辑朱先树,著名诗人、《星星》诗刊主编龚学敏等,以及中国大陆众多诗坛名家,中国台湾古远清等、中国香港傅天虹等和来自美国、新加坡、日本、泰国、韩国等国外多名华文诗学名家出席论坛。重庆诗人梁上泉、傅天琳、王明凯、蒋登科、谭明、四川成都诗人李永才、赵晓梦等参会。
作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表示,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导下,百年新诗应该注重与传统文化和诗歌的关系,注重与外国诗歌的交流,在中外诗歌交互影响的基础上增强文化自信。同时,诗人创作要具有当下性和世界性眼光,承担起民族诗歌复兴的重任!
“重庆诗歌是增强重庆文化软实力、提升重庆市民文化素质的重要力量,诗歌创作和研究兼收并蓄,成为中国新诗的重镇之一,缔造了新时期的重庆文化形象。”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金强在讲话中指出,重庆除了外在文化世界的建设,还要更加注意加强市民精神世界的建设,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要加强诗歌创作与诗歌教育。
西南大学党委书记舒立春讲话
中国的诗歌文化源远流长,是文学皇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西南大学党委书记舒立春教授代表学校欢迎来自中外的诗学名家,也希望让更多有着饱满诗学情怀的有识之士投身于此,他认为,在全球华语文学界纷纷庆祝中国新诗诞生百年之际,中国新诗研究所举办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具有十分重要的诗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论坛主席吕进教授致开幕词
“华文新诗现在是覆盖我们星球的诗歌现象:这些年来,写作华文新诗的,不但有中国两岸四地和侨居海外的中国诗人,而且,还有越来越多的外国诗人,他们组成了华文新诗的“外国兵团”。虽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华文新诗理所当然地存在差别,既然都是用华文写出的新诗,就必然因为华文而存在某种血缘联系,在主要的诗学领域存在着共同话题。”著名诗评家、重庆市文联荣誉主席、论坛主席吕进教授在题为《百年的祝福》的开幕词中如是说。
他认为,回顾百年的华文新诗,最重要的经验就是,作为华文诗歌的现代形态,新诗同样需要确立诗之为诗的文体规范,需要推进多样化的诗体建设。守住诗之为诗的美学边界,守“常”求“变”;推进多样化诗体建设,寻求新诗诗体的丰富,是当下新诗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词。
据悉,该国际论坛自2004年开办以来,已经成为全球华文诗学界的一张名片,也是重庆作为中国新诗重镇的重要标志之一,而本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必将成为汉语新诗诗体建设漫长历程中一块重要的里程碑。(记者 钟洪静 通讯员 郑劲松 韩笑)
与会嘉宾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