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曹纪祖

没有什么比爱情更令人怀想

一一读梁福贵诗画集《五月的风》

2023-08-09 作者:曹纪祖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因为梁福贵在人生的旅途中见多识广,国内与国外许多地方都留下旅痕,正是因为他钟情于爱而钟情人生,又坚持创作的初心,他才能取得现有的成绩。
  
  自梁福贵出版诗集《春天不放假》之后,人们似乎很少在诗坛看到他的身影。最近,他在"冰封的宁静"中复苏,以诗画相彰的大量作品,"融入春的情怀",向我们展示了一位诗人内心的悸动与一生的挚爱。
  
  有人说,诗人永远年轻。把这句话送给梁福贵,一点也不为过。尽管岁月流逝,"青春伴着黄昏",他依然"超凡脱俗,情爱缠绵",生命的活力在五月生成的浪漫中,美丽绽放。
  
  对于梁福贵来说,"冰封的宁静",应是情感与艺术的沉淀。"储蓄多年的相思/在人间五月,喷薄而出/弥漫风中。让万种风情/摇曳出绿色音符"(五月生成的浪漫)。"天穹下,万物都在沦陷/只有你,风韵不减"。有爱沉于心,寄予情,形于言,彰于画,是多么的幸福。他从自己一生的诗歌中精选了160首,摄影作品180余幅,集结为这部诗画集。让人读过之后,不禁感慨系之。
  
  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人们的爱情观发生了相当的改变,用心于一的爱情已属稀有,以利益为前提的婚姻,让许多人情何以堪。而"一夜情"也在年轻人中多见。那种"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专情,便显得弥足珍贵。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梁福贵以自己一生的真爱,写下深情而美感的诗句,让人们看到爱情的纯粹,使这部诗画集无形中彰显了自己的社会价值。
  
  爱情是极富个性体验的情感经历。由于人生经验与文化经验的差异,便形成了爱情诗的五彩斑斓。这在中国诗歌的画廊中,不胜枚举。
  
  那么,作者的爱情诗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色呢?
  
  相信爱情并挚著坚守,是这部诗画集的价值中枢。作者在年轻时和人到中年乃至渐近黄昏,都能拥有那种热烈而真挚的爱,因而能永葆青春。于他而言,春天与五月是美好的永恒。于是杂花生树,草长莺飞。在他的心中永远有一个人,寄托着自己的相思。于是,无尽的深情发而为诗,感动自己也感动他人。比如在《梦雨荷塘》中,他写道:
  
  用长长的思念
  叩醒你门扉的虚掩
  梦雨轻柔,滑进五月的荷塘
  诗情迸发了,把浪淘沙尽
  融化着无边的尘缘
  清澈的眸子
  生成光彩夺目的蒂莲
  
  浓浓雾霭,有莲香随你飘来
  停靠在无可替代的唇边
  我用荷塘温酒
  让你长成杯中最轻滑的诗句
  醉进蓝天下的沧海桑田
  那柔,那软
  是永远采摘不完的江南
  
  这首诗,在他的作品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朴素、美感、深情。在《夜的畅想曲》中,他还写道:"有风的日子,我的诗歌是一滴嫰绿的雨/是长在你脸上的美人痣/花瓣在一张一合之间,锁住我们的光阴/原野辽阔可我的月夜不大/只能容伊人入侵"。还有:"我在酒杯的交错中加工汉字/用五线谱写成诗歌/曲子尚未成调/世界便先我们而醉了",等等。看得出作者对所爱之人用情之深。而宽窄巷子那几首,也让人印象深刻,比较集中地体现出他的情怀。
  
  多角度多层次地表达爱情,是这部诗集的又一特点。在大量的直抒胸臆的作品之外,他还有托物言志的诗,借景抒情的诗,在旅游中触发心灵感动并以摄影镜头记录下来的那些外物与内心互为映衬的诗,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比如"平乐,爱的古镇"、"新都桥的秋声"、"丽江"这类诗,既有爱情的渊源,也有地方文化与风情。而对于沈园与陆游"钗头凤"的故事,更令他感怀。他回朔千古,借古言今,反复吟咏,情非得已。蒙自写米线,襄阳怀诸葛,他"携着梦前行,而一路上梦都在开花,无论是德令哈还是茶卡盐湖,无论是山川还是大海,人生的旅途,莫不归结于爱情。这些,都从不同角度丰富了这部诗画集的内容。而他的诗中多出现"咖啡"与"折柳",也是有深意的。因为现代的咖啡馆多是情侣约会的地方,而"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是古人表达思念的诗句。咖啡与折柳,是当代与传统的与爱情关联的不同象征,体现了他诗思的宽度和在变化中的坚守。
  
  抒情风格是作者创作的一贯坚持。在诗歌多元化发展的当今,诗的叙事性与散文化似乎形成了一种时尚。一些诗人一看到抒情,就认为是落后的表达,这种认识极其片面。古人讲: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是诗歌产生的直接冲动。发乎情而止乎礼义,这是诗歌出于情感而又有所节制的要义。出自生命本体的诗歌,不诉诸于情感怎么可能?钟嵘《诗品序》在讲到社会生活对诗人的感应后说:"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看来,诗歌归结起来就是一个"情"字。因而,抒情风格永远是汉语言诗歌的主流。"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便是爱情的写照。所以他写道:"牵着你的手,黑夜/总有一种无以言状的和暧"。作者发乎真情,决不矫情,有所感而感于人,这样的抒情当然是能引起共鸣的。
  
  值得的注意的是,作者为达到"诗画合一"、"诗画相彰"的追求,在诗歌创作中追求画面感,形成有我之景。他调动自己的艺术感应力,对客观之物进行主观能动的观照,让外物在笔下生动,让自己融入情境。辅之以摄影作品,便形成了自己的艺术格调。而诗画合一,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正是中国民族文化传统的特色之一。对此,作者的主观意识明确,客观表现令人感同身受。如果仔细阅读和静心观赏,是能够与之共情的。
  
  在语言表达上注重提升,也是作者不倦的努力。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在真情实感的基础上,善于创造性地调动语言,提高诗歌的表现力,是诗人十分看重的的追求。而在这方面,作者也做出了很有成效的努力。我感到他后期的创作,总体上比前期的作品更为丰富和饱满,呈现方式也更为多变:"许多岁月的表皮与深度/如同不动声色的初阳,晾晒晨空/省略了涂脂抹粉的情节"。"夜的勿忘我/燃烧着晚云,有一瓣/正着火在你的唇上"。"沦陷了的山谷还在沦陷/风,已经把思绪带走/留下一片空白,正好你我涂鸦/,"把一阙清词,写在心膜/直至晶莹湿了你的眼眸,断了归路",等等,都不是直接地抒情,而是用形象说活,使创作更接近现时的审美习尚。
  
  不仅如此,在诗歌气质上,梁福贵已经表现出一种从容:"习以为常的月,今夜更显空灵/一些过往,已在似水绵长中褪去铅华/只有雾丝,还挂在茶马古道的额头/如风,如烟,把一支牧笛摇曳/仿佛绾在诗歌上的弦/依稀奏出月夜的心跳和宠辱不惊"。显然,这是一种历经沧桑的心态,一种在不断创作中对生活的醒悟。这对于他今后的创作,意义深远。
  
  总的来看,一个诗人有一个诗人的气质,一部诗集有一部诗集的主旨。但无论是写爱情或是写其他,都将依托于诗人的人生经验和文化经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诗人成长的必由途径。正是因为梁福贵在人生的旅途中见多识广,国内与国外许多地方都留下旅痕,正是因为他钟情于爱而钟情人生,又坚持创作的初心,他才能取得现有的成绩。
  
  诚如作者自己意识到的那样,把可有可无的加以割舍,才能使作品显得更为纯粹。无论是整体的构思,篇幅的长短,切入的角度,语言的调度,字句的斟酌,这部诗画集中的一些诗,还有提炼和打磨的空间,还有精减以留白的可能性。特别是在诗的总体意象建构上,还可以再做努力。在我看来,如果看重体例的一致性,其中的旧体诗,虽然有不少好作品,似乎也可以割爱。当然,仅仅作为自己心血的留存,为自己做一个总结,又当别论。
  
  祝愿梁福贵先生在今后的创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