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李正品

【走近杜甫之一】走近南窑湾

2024-12-27 作者:李正品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李正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学会会员,中诗网十大年度诗人(2023)。

  【写在前边】大唐盛世的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今巩义市)南窑湾村人。一生在长安,在成都,在陇西,在湖北湖南采药、制药、卖药。居无定所,食不果腹,四处飘荡。先饿死小儿子,最后把自己也饿死了。杜甫生前,知者甚少。死后43年,其孙子杜嗣业到湖北移陵,路遇大唐诗坛旗手当朝宰相元稹,拜读杜诗后,感慨万千,和白居易挽手,力推杜诗至世界仰望的巅峰。杜甫有1400多首诗歌集于《杜工部集》。1962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1.杜甫的南窑湾

  出鳌岭巩县城北门,下陡坡,东折,穿行闹市,跨魏氏河桥,抬头细看,迎面土岭起伏,呈三个山尖凸状起状,中峰略高,两端微低,酷似古色古香的笔架,这就是笔架山了。

  从旁边绕至山后,山东的田地便一目了然,周围略高,洼内齐整,雨水汇聚,水满则溢,四季湿润,旱涝适宜,当地人称:砚田。

  笔架山,砚田池,蘸着墨可挥毫,放下笔也有了笔架砚台,巧夺天工。

  山下有一窑洞,公元712年,杜甫就出生在窑洞内。杜甫从“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的年少,到采药一生,制药一生,卖药一生。却没能医治好人间百姓的遍体鳞伤,疮痍满目,饿殍遍野。

  做了一辈子郎中的杜甫,生前知者甚少,而他用1400多首诗词,用闪光的思想,用心底最强的音符,医治着一千多年人间的灵魂创伤。

  往事越千年,来到五十年代末,杜甫的宅院已是残垣断壁,杂草遍地,犹显荒凉。笔架山上的黄土塌落不少,不大的院落,几间歪歪斜斜的破房,还有不少显露着烂椽子碎瓦片的窟窿。老院无人,窑洞的门歪斜着,说是门框,却像散了架子的腐木。开始破四旧时,院中,一点人气也无,到有点阴森森的感觉。

  我进过的杜甫诞生窑,曾做过几番修整,洞门口尚新,他们说靠里边的半截,仍保留着杜家原貌。当时没有青砖镶嵌的窑洞前脸,也没有上方金色的杜甫诞生窑题书。周围几户农家,院墙绿树,庭院深深,闲鸡卧狗,倒有几分幽静安详。

  在南窑湾村内,舅舅钟历波是个文人,书生气十足,身板高大结实,浓眉大眼,目光炯炯深邃,声音慢条斯理,有板有眼的语气,总有说不完的嘱托,一一要对我讲。舅舅兄弟六个,老家仅有弟弟钟楚波,还有两个妗子。我从没见过做过举人的外爷,但外婆对我极好。家在四五里之外的仓西,我几乎是整日吵着闹着要找外婆。刚记事,曾偷偷摸摸到外婆家好吃好喝,让家人坐卧不安,忧心忡忡。上了小学,更是常来常往。舅舅曾对我说,远古昆仑山的蟒蛇成精了,盘卧黄河边上挡道。大禹治水,斩断了蛇身,开了山门,大水就退了下去。野蟒疼痛难忍,忌恨大禹,就在黄河与洛水汇合的地方翻滚不止,时常闹腾出水灾洪涝。更有甚者,经常助推黄河水逆流而上,倒灌洛河,平地会水深丈余。

  一日,玉皇大帝巡视河洛,持砚研墨,挥书写天象定乾坤。蟒蛇见机会来了,想告御状,栽赃大禹。忽地一下钻出水面。浪花乘风而起,天崩地裂,把玉帝吓了一跳。手中的莲花盘滑落水中,就化成了河洛这一带的莲花山。手中御笔直插河底,旋即不见了踪影。童男童女手托的笔架,坠落在地,化为了笔架山,砸在地上的砚台就成了今日的砚田。

  蟒蛇惹了祸端,从此便委屈着身子,哈腰塌背,化为了逶迤而来的蟒山,这就是后来的邙山。舅舅说,天庭之物降落人间受苦,置换了百姓身份,必须封赏。封笔架山赏为文坛星,封砚田为文源星,深入地心的御笔封文曲星。文曲星埋藏很深,一直在等待时机横空而出。这就是后来的杜甫。

  但,只要提及巩县南窑湾的杜甫故里,绝对不能绕过一个人:张汉。

  张汉,云南边陲石屏人。爷爷是进士,父亲是举人,在康熙四十七年和康熙五十二年,张汉又中举又夺进士。把爷爷和父亲的功名全占了。张汉出口成章,文有雄才;书法以行草闻世,俊妮飘洒;诗著尤富,有诗文集传世。

  从唐朝开始,皇帝身边设置了翰林院,相当于当今的中央书记处或者中央秘书处。张汉曾两次被推举到这里工作。足见其地位的显赫。张汉曾任河南知府,为官清正廉洁,体察民情,秉性正直,以直书直谏著称朝野,最后因上书朝廷反映河南灾情,被解权归乡,做了平民。79岁时在云南石屏老家去世。

  张汉当初参加全国应试时,因一时紧张,曾脑子一片慌乱不知所措。恍惚间,突然眼前飘来一清瘦老人,方巾素衫;双目忧愁,凝重如直立的三角楞石;脸颊褶皱丛生,写满了沧桑忧患。长眉稀疏,散乱的胡须向后飘逸着。只见他拿出一首诗,对张汉寥寥数语。张汉茅塞顿开,大汗淋淋。一时文思泉涌,眼界豁然开朗。接连三场考试,文章华丽深厚,深得皇上喜爱,御笔钦点,入翰林院。

  当张汉被任命河南知府,赶赴洛阳上任时,路径巩县南窑湾,那青衣老者又在眼前出现,这让张汉十分惊恐,急忙落轿,命人查询附近可有何方神圣故居。不久,差人慌忙来报,此地有大唐诗圣杜甫的诞生窑洞。

  张汉闻听,恍然醒悟,原来是诗圣在指点与我啊。不由分说,急忙弹衣正冠,碎步上前,叩谢跪拜。看到院内残垣断壁,杂草丛生,满目疮痍,惨不忍睹。张汉很自然地回想起杜甫一生行吟,心系百姓,颠沛流离,最后饿死长江舟船风雨之中的凄惨场景。不禁一声长叹:诗圣终生忍饥挨饿,居无定所,作为后人,何忍再让故乡故居如此萧条。

  至此,在张汉努力下,杜甫诞生窑旋即被修葺一新,这就有了杜工部祠,有了张汉亲书的“诗圣故里”,和现今杜甫纪念馆门前的这块碑刻。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走远了五岁杜甫凤凰吟诗的故事,远去了大唐盛世。

  七十年代后期,我上大学离家,再参加工作,我先后送别了南窑湾的两位舅舅;两位妗子。也回到老家为我的父母送别。

  至此,我再也没去过南窑湾了。

  一天,巩义市文联微信群,转发了钟姓摄影家的一则短视频:黄土沟;北侧;盘旋而上的土坡;高大的门楼;宽敞的青石台阶,布满花鸟的装饰,镂空的门窗浮雕,还有厚重的大门……等等一切,竟如此亲切熟悉,忍不住多看数遍,画外音正是在讲我的外爷举人钟金寿,一时让我热泪横流。
 

  2.杜甫的二姑妈
 

  中国的家族传统文化,姑姑被认为最亲,因为姑姑是父亲的姐妹,同姓同宗,是家族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出嫁后的姑姑,娘家支应门事,除了父母,最惦念牵挂的是宗族血缘的延续。那是“姑死以后连着筋”朝思夜想,姑姑如果在婆家受了冤屈,要靠娘家人来撑腰打气,这和“姨死以后断了根”绝不同语。

  翻阅杜甫的往事,查到巩县老乡,世界文化名人杜甫也有个姑姑。读罢,不觉泪水已潸然而下。

  中国历史上,姑姑宠爱侄子的事例不少。西汉时,王政君是汉元帝的皇后,侄子王莽。王政君溺爱王莽,最终导致王莽篡位称帝。到了大唐的开元盛世,武则天对侄子武三思更甚,竟想到立亲侄为太子,并付诸于行。若不是狄仁杰的一句:“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祔姑”。大意是说,姑侄和母子谁为最亲呢,皇上您若立自己的儿子庐陵王李显,你的千秋万代就可以在宗庙得到跪拜和传承;但,你若立了武三思,武家的祖宗庙宇内,是不会有姑姑什么牌位的,那是武家的宗祠。

  这亲情,就是姑姑对侄子特殊挚爱。

  杜甫,很早时母亲就不在了,有资料说两岁,有资料说三岁,未做考究。

  父亲把杜甫托付给了在洛阳的姑妈收养,几乎所有的资料都指向了二姑妈。这位姑妈自幼信佛,还是十分虔诚的佛教徒,具有相当高的文化素养,长斋茹素,精通佛论。

  杜甫姑妈也有一个和杜甫一般大的孩子。一天,两个表兄弟都患上了急性传染病,因无钱吃药诊治,姑妈就去求算命先生讨破解之方。那时,民间兴这一神术,看得比命都重。卦仙摆阵势掐来算去,说,说家中孩子必须睡于房子东南角某个位置,可破一切孽障。姑妈回家一看傻眼了,自己的儿子正在那睡着,便毫不犹豫,把杜甫和自己的孩子互换了位置。结果杜甫活下来了,姑妈的孩子夭折,病死。

  当有人问及姑妈为什么这样傻时,姑妈这样回答,自己的儿子仅仅是母子骨肉亲情;而托付的亲侄子,是天下的忠和义,人活于世,忠义至上,就是要了自己的命,也必须舍得。

  这让我想起老家伯父曾给我讲起的另一则故事:春秋时齐国和鲁国打仗,排兵布阵时,看见一妇人撂下手牵的孩子,只怀抱襁褓中的婴儿飞奔,一将军不解,命人抓回。说,为什么不带着两个孩子一起逃,莫非这个亲生?那个是别人的?妇人说,正好相反。怀中之子,是哥哥的,撇下的正是亲生。当将军追问时,妇人答:子之于母,私爱也;侄之于姑,公义也。背公向私,妾不为也。一时让齐将军哽咽。说:鲁郊有妇人,犹持节行,况朝廷乎?撤军,撤军,这仗不打了,不打了。

  杜甫到了31岁,姑妈在洛阳仁风里病逝,还殡于东边的平乐乡。杜甫从很远的地方赶回,为姑母披麻戴孝,治丧,立碑,刻石铭志。写下了《唐故万年县君京兆杜氏墓志》,永念姑妈的救命恩德。古代,娘家侄子是无需为姑姑守孝,但杜甫却守了。

  甫昔卧病于我诸姑,姑之子又病间,女巫至,曰:处楹之东南隅者吉,姑遂易子之地以安我,我是用存,而姑之子卒。

  舍子救侄,姑姑对杜甫恩重如山。能不守么?

  世上,哪一位母亲不偏爱自己的孩子?但处于两难之时,选择了牺牲自己,姑姑的忍痛割爱换得了无愧于心,能不守么?

  “非敢当是也,亦为报也”,鲁义姑的伟大而传奇,能不守么?

  这是人心,一个民族之魂,一个中华文明的传承之本。让山河四塞垂泪,并光耀我国的隋唐文化史册。

  从某种角度来说,没有姑妈早期的熏陶教育,杜甫又温暖的童年么?能有后来杜甫对天下人生活疾苦的关切么?

  姑妈无可替代,姑妈成就了杜甫。

  我,丝毫没有夸张。

  往事越千年,科学技术越来越进步;人,越来越聪明,而品德行为越来越低劣。整个社会不会有杜甫姑妈的可歌可泣,更不会有能让为敌者泪流不止忠义壮举了。只希望作为人,能有一点爱心,能关心父母,能关心自己周围的人就好。

  此时此刻,接到家中亲人的电话:我年迈的姑姑还能经常在院中溜达,还会熬稀饭,还能上下楼,到邻居家搓一把麻将。

  我为姑姑喝彩,也为天下的所有老人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