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李正品

【走近杜甫之七】走近诗圣的长卿病

2025-01-16 作者:李正品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李正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学会会员,中诗网十大年度诗人(2023)。

  【写在前边】大唐盛世的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今巩义市)南窑湾村人。一生在长安,在成都,在陇西,在湖北湖南采药、制药、卖药。居无定所,食不果腹,四处飘荡。先饿死小儿子,最后把自己也饿死了。杜甫生前,知者甚少。死后43年,其孙子杜嗣业到湖南耒阳移陵,路遇大唐诗坛旗手当朝宰相元稹,拜读杜诗后,感慨万千,和白居易挽手,力推杜诗至世界仰望的巅峰。杜甫有1400多首诗歌集于《杜工部集》。1962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8.诗圣的百病缠身
 

  为什么杜甫常含泪水,因为杜甫患有严重的长卿病,中医叫消渴症,现代医学称之为:糖尿病。

  他们说,当下我国有一个多亿的糖尿病患者,十个人之中大概有一两个。大唐也不稀奇,白居易,陆龟蒙也高血糖。

  近一半的中国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达标(HbA1c≥7.0%)。在中国,67.7%的糖尿病,和超重/肥胖相关,更,增加了产生并发症的风险。

  我国内分泌学科先驱伍汉文,2013年在健康时报刊文分析,杜甫的离世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伴有极其严重的并发症。

  印象中《百家讲坛》也曾有一期节目,曾讲到杜甫和杜诗,我只记住了其中一句“我虽消渴甚,敢忘帝力勤”。查了查,来源于杜诗《别蔡十四著作》:虽然是长卿病患者,但仍不敢忘怀皇帝对我的恩德。

  “长卿病”就是大唐的高血糖症,或者叫消渴症。查后方知,长卿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属司马相如专用词汇,并载入史册,因为司马相如字长卿,这就是“长卿病”的出处。后人装文雅,以“长卿病”自诩,求的是比糖尿病好听一些。

  大唐的诗圣,一生求功名,奔走在达官贵人,皇宫官宦之家,结交社会名流无数。皇帝专门为诗圣设置了单独的考场,诗圣精心为皇上撰写了三大礼赋。够努力的了吧,但,杜甫时运不济,身体极差,功名之路极为艰难。

  我们可以从诗圣的吟诵中看出一些端倪。

  我大致做过初步汇总。杜甫43岁起步,可谓大器晚成。

  第一顶官帽:河西尉和右卫率府胄曹(zhòu cáo)参军。6个月的河西县尉,负责司法捕盗、审理案件、判决文书、征收赋税杂务。8个月的参军,就是隶属于国家军事系统最低级的参谋,任务是仓库拿钥匙,管开门锁门。河西尉,正常断句;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要这样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相当于八品以下的芝麻官,也叫从八品。

  第二顶官帽:左拾遗。诗圣都45岁,小50了,才通了官运,可以为皇帝拾遗补阙,提供咨询的建议。从公元757年5月干到次年春。属于从八品上,低于七品芝麻官。还有一个虚名:宣义郎,是左拾遗的散官。

  第三顶官帽:华州司功参军。公元758年,47岁的诗圣因受房琯事件牵连,被贬到渭南县级市的一个区,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务。从七品下,759年秋就不干了,有了好运势。

  第四顶官帽:京兆功曹参军。这年杜甫终于时来运转,回京城长安了,也是军曹。当时叫京兆功曹参军。京兆是长安,首都京城。功曹和参军,还有司功,都是当时府和州中的官员称呼。很像现今的副主任科员的叫法。还是正七品下,负责京城某个区每年乡贡进士和官员的巡视考评。诗圣在这个岗位上干得长一些,大概有4年。

  大唐和现在一样,也有没有实职,挂个名,享受个微薄待遇的官员。杜甫就干过,这就是53岁的诗圣,第五个官帽:检校工部员外郎,和第六个官帽剑南节度使幕府参谋。时间很短,不足8个月,诗圣就开始了安史之乱后的生活漂泊。

  穷困潦倒的诗圣,一心向往河洛之间的老家,我想回家的心情十分迫切,从宜宾,到夔州,下洞庭,折湘阴,返潭州,过瞿塘,越潭州,最终在江边的耒阳病逝。回家的心愿终究未能实现。

  杜甫死于糖尿病以及并发症。这一点毋庸置疑。

  现在的中国,糖尿病也是致命的杀手。

  血糖高,血液流向哪里。哪里就容易发生病变,可引起心脏病、中风、肾衰竭、失明、截肢等等。贫困、残疾、死亡率较高,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糖尿病列为世纪性灾难。

  杜甫长卿病,他的诗就有了长卿病的影子。特别是无钱医治的诗圣,就有了采药制药种药买药的有关“药”诗。

  有人统计,四万余首唐诗中,“药”诗1500余首,知名诗人孟浩然、李白、杜甫、白居易、柳宗元等都有该类作品。其中,杜甫直接写药诗的占80多首。

  杜诗多次提到自身的长卿病。“我多长卿病,日夕思朝廷,肺枯渴太甚,漂泊公孙城(见《同元使君舂陵行》一诗)”,意思是说,我,很多年的长卿病了,但我的心中,惦记的依旧是国家大事。一句“闭目逾十旬,大江不止渴”(见《七月三日亭午已后较热退晚加小凉稳睡有诗因论壮年乐事戏呈元二十一曹长》一诗),长期的糖尿病啊,我口渴难忍,大江大河也难以让我痛饮解渴。诗圣长卿病的并发症很厉害,路,都走不好了,“儿扶犹杖策,卧病一秋强”(见《别常征君》一诗),要人扶着走才行,那种搀扶着拄着拐杖的情景,犹在眼前,而且极度缓慢。“卧愁病脚废,徐步视小园”,这里是徐步,切无力。诗圣的眼也有疾,耳也不好使,“眼复几时暗,耳从前月聋”(见《耳聋》一诗),牙齿脱落,“夔子之国杜陵翁,牙齿半落左耳聋”(见《复阴》一诗);眼前正值新春时节啊,我好像穿行在云里雾里,啥都模模糊糊:“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见《小寒食舟中作》)。还有“此身漂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见《清明二首。其二》)”,又一个半耳聋,拴个船都泪水直流,右手已不能写字了,依仗左手勉强划上几笔。

  翻阅有关资料,杜甫的祖上无一人和长卿病有关。用巩县老家的话来说,他家祖坟上没出过此病,别说什么药草,更别提郎中。杜甫的祖上杜预,晋代重臣,文武兼备。魏晋时期军事家、思想家,经学家、律学家;对收复东吴,平定安西,做出过不少贡献。对建筑学也有较高的造诣,曾在河南孟津建造了中国首座黄河浮桥,并一直使用到南宋。哪有长卿病。

  中国有千年的文庙武庙历史,但既能进文庙,又受武庙尊崇的第一人,就是杜预。杜甫的曾祖父杜依艺,到巩县做了县令。这样,杜家就从湖北迁到了巩县。杜甫的祖父叫杜审言,唐初进士,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时称“文章四友”,是唐初稍有名气的诗人。杜审言的名诗《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被收录进《唐诗三百首》。因和则天皇帝的宠臣张易之兄弟交往甚密,才被贬职流放。没有长卿病的影子。到了杜甫的父亲杜闲,虽然每况愈下,但仅仅指仕途,依然去东北做了奉天的县令。和长卿病不沾边。

  巩县南窑湾的杜家,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官宦之所,到了杜甫虽被边缘化很多。属于底层级官职,很小,多半的太守、刺史、县令一类,都和长卿病无缘。

  长卿病伴随着诗圣痛苦的一生;治疗费用高昂且时间漫长,大唐的诗圣去不了医馆,无钱买药诊治。他的出路仅有一条,自身扛着。自己学些中医,采中药,炮制中药,为自己治病。

  这,在当今社会是万万不行的。无证行医,无证制药卖药。城管和监管人员能允许吗?

  再多的杜甫也会被抓被惩治

  当下,不会有杜甫

  杜甫,也活不到今日

  想都别去想杜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