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李正品

【走近杜甫之八】诗圣的采文康水

2025-01-18 作者:李正品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李正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学会会员,中诗网十大年度诗人(2023)。
  【写在前边】大唐盛世的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今巩义市)南窑湾村人。一生在长安,在成都,在陇西,在湖北湖南采药、制药、卖药。居无定所,食不果腹,四处飘荡。先饿死小儿子,最后把自己也饿死了。杜甫生前,知者甚少。死后43年,其孙子杜嗣业到湖南耒阳移陵,路遇大唐诗坛旗手当朝宰相元稹,拜读杜诗后,感慨万千,和白居易挽手,力推杜诗至世界仰望的巅峰。杜甫有1400多首诗歌集于《杜工部集》。1962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9.洛水东流去,诗圣安身邙山头
 
  就是巩县人,有几个知道采文康水的事?我看极少。
  这个故事和杜甫有关。
晚唐有位考了三十年功名,结果仍是没考中,未被大唐录用的文人。人生有多少个三十年?连续考了三十年,可见梦想一举成名成家的意志决心。他把大唐都烤糊了,因此回家不考了,刚过三年,唐朝就完了。此人叫冯贽,晚唐陕西甘泉人。回家后编写了一本书:《云仙杂记》,如同现今收集的民间故事传说的集子。
  南窑湾人常说的,杜甫是文曲星下凡,笔架山是文坛星,山后的砚田是文源星等等,并不是臆想胡论,均来自此书。文曲星埋藏得很深,一直在等待时机横空而出。这就是后来的杜甫。
  今天说另一则传说:采文康水。
  杜甫幼时,在南窑湾家中曾作一梦,并向全家人做了复述:深夜有白发皓首老人飘然而来,对他说,你是天庭的星座,查看人间疾苦是你的使命。上天有不少兴盛唐朝的诗歌文章,彩云包裹着,还有玉皇大帝的圣旨,都已降落凡间了。你可西行20里,山上有条小溪,叫康水,南边就是南水沟,上边还有几亩豆地,豆垄下有一块石头,石上有金字铭文。那是上天给你的旨意,要熟记于心,切莫忘记。几日后家人便领着杜甫前往查看,果真发现了石头和铭文。众人抬眼望去,沟内上下,空气清新,凉气沁人,数眼泉水在阳光下淙淙有声,水面上霞光四射,四周水草繁茂,百鸟和鸣,还有两只彩凤在水边嬉戏。
  到了晚上,杜甫正在熟读铭文,忽然间,发现老人又至,身后多了一位峨冠童子,只见童子开口说,你本是文曲星下凡,但南窑湾村口面临水旱码头,大河汹涌,洛水东去,福分难以存留固守;且人员嘈杂,鱼目混珠,随行者也寥寥;家中人来人往,并不僻静,总有脏兮兮的感觉,虽然上天把最美好的诗文馈赠与你,你也会因此出名,但终生穷困,不能富贵。
  家人听后一片愕然,就赶忙把杜甫送到东都洛阳姑姑家中了。
我不相信杜甫是什么文曲星,但在后唐,还有一则:文星典吏,同样在叙述这样的故事。这充分说明,故事流传得很广,虽然有虚构的夸饰,但无不寄寓着民间百姓,对杜甫的无限尊崇,诉说着诗圣文采斐然,却一生清贫的出处和根由。
  但故事还在延续,杜甫的魏氏河凤凰吟诗,也由此而生。
  杜甫也时常向夫人向孩子,讲起康水,讲起那条南沟。
  可以这样认为,在偃师杜家祖坟,经常被水泡水淹的情形下,杜甫的家人会不会想起杜甫的这个故事,会不会把杜甫迁移的墓地,选取在康水旁边的豆子地?
  答案是肯定的。
这也许是康店北邙杜甫墓的由来。
  难道他的故乡故里,就没有容下魂归故土的一席之地么?难道南窑湾不能接纳颠簸一生流浪在外,最后饿死归途的游子么?难道他的儿子他的孙子不知道,巩县城东二里,笔架山下不是他们至亲的出生地,日夜呼喊着要回家的家吗?
  答案是否定的。
  他们都知道。但那康水,那豆子地,更有魅力,十分诱惑,最为迷人。
  我曾多次前往康百万后岭的杜甫陵园,在杜甫墓前静默凭吊,在杜文杜武坟头前沉思,在无数尊高大的碑亭那里诵读,在九曲回廊般的碑刻长廊里研读。
  杜甫的墓在耒阳么?
  现今的耒阳杜甫墓,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墓在耒阳市一中校院内。圆形土墓,径5米。通高1.5米,基砌麻石,正面麻石镌刻有:唐工部杜公之墓。上款署“景定癸亥夏孟”(南宋理宗景定四年四月,1263年4月4日),下署“县令王禾立石”。后有杜工部祠,初建于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原为四合院式,坐北朝南。但理解杜甫的人都知道,当听说杜甫去世的消息后,耒阳县令赶到江边,仅仅在河滩上捡到一只靴子。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杜甫没安葬于此。
  杜甫的墓在平江么?
  平江杜甫墓,在平江县安定镇北向5公里的湖南平江小田村。杜甫墓和杜文贞公祠,2006年5月31日,被命名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墓是真墓,很多史料记载,杜甫饿死43年后,已有杜甫的孙子杜嗣业将灵柩移走。另外,文革破四旧,墓被开挖,墓顶全揭,墓中空无一物,仅发现壁龛上两盏孤零零的石灯。
  大致了解了一下,还有杜甫的祖籍地湖北襄阳,陕西的富县和华阴,四川成都等地,也都建有杜甫墓或陵园。这些纪念性墓葬,或者衣冠冢,都寄寓着人民群众对诗圣的无限哀思。
  而我依然认为:诗人杜甫会奔康水而去;
  因为那是杜甫最美好的意愿;
  葬于康水,是了结杜甫的最后一桩心事;
  翻阅相关史料得知:饿死船上的杜甫向下游漂泊着,在岳阳平江县大桥乡小田村办的丧事。由杨氏夫人带着文武二子,还守孝三年,然后逃荒要饭回到了河南巩县南窑湾杜家。43年后,杜甫的孙子杜嗣业,从小田村移陵到了东都洛阳偃师的首阳山前,在元稹的墓志铭中,记载得较为详细。
  然而,还请继续往下看,北宋大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就是那位《资治通鉴》的主编,在为欧阳修诗歌评论著作《六一诗话》,续作的《温公续诗话》,这里很多人以讹传讹,没有提欧阳修的诗话,哪来司马光的诗话,绝不是温公诗话,是续的诗话。文中说:杜甫终于耒阳,槁葬之。至元和中,其孙始改葬于巩县,元微之为志。而郑刑部文宝谪官衡州,有经耒阳子美墓诗,岂但为志而不克葬,或已迁而故冢尚存邪?
  请继续往下,到了南宋,有一书《宋朝事实类苑》,不少人引用了其中一句话:至元和中,其孙始改葬于巩县。我全文照抄:杜甫终耒阳,藳葬之,至元和中,其孙始改葬于巩县,元微之为志。作者南宋姜少虞。再絮叨一下作者姜少虞:宋徽宗政和年间进士。曾任浙江学官,福建、江西多地的太守之职,著书立说很有威望。
  再继续,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的《河南府志》,记载则更为详细:按偃志据元微之撰墓铭,以工部墓为在首阳山前,当阳侯之墓次。而巩县康家店邙山上,有工部墓,志遂以为始葬偃师而复迁巩。今考微之作墓志时,乃途次荆楚,据谱谓当葬当阳侯之墓次,其实归葬于巩,不葬于郾也。乾隆十年(1745年)的巩县志,也作了同样的描述。
  再继续:到了明朝,有个大人物周叙,字功叙,号石溪。进士出身,明初的南京侍讲学士,当过皇帝的老师。官至工部尚书。相当于现在主管六七个国家部委的副总理。曾编宋、辽、金三史。可谓位高权重,还是一位官员诗人。他有一首《吊杜甫墓》诗歌:杜甫诗客墓,遥倚北邙巅。断碣无人识,高名信史传。猿声悲落照,树色翳塞烟。唯有文章在,辉光夜烛天。
  这里的北邙巅,就是河南巩县的杜甫陵园杜甫墓。
  再继续:在巩县的北邙,现在仍有,立于康熙十九年的《巩县杜少陵先生墓碑记》,碑文中明确指出:读偃师县志云,先生归葬常附于当阳侯之墓侧,复移墓于巩县。
  再继续:在杜甫墓向东,还有长子宗文,次子宗武之墓,还有不少子美,工部,少陵碑刻字样。这些都反复证明:杜甫墓,已移陵于河南巩县。
  河洛之间的巩县老县城,城东的南窑湾,拥有诗圣故里杜甫诞生窑,城西有北邙诗圣墓杜甫陵园,这是巩县人的骄傲,是自豪,是传承,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
  在宏伟高大的杜甫雕像前静黙伫立,在双层亭、吟诗亭、望乡亭、草亭、献殿间穿行回望,在苍松翠柏的婆娑中徘徊漫步,在绿树成荫点缀着奇花异草之间畅想感慨,顺手抄录现代人陈志岁的一首诗暂做结尾。陈志岁字祗时,号江南靖士,原籍浙江平阳,自谕居室为载敬堂,曾悬挂有这样一幅手书:北邙埋骨众,名但子堪垂。甘受一椽漏,愿除千户悲。敬身推伪宦,伤世泻真辞。陵柏今苞茂,诗王继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