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王立世

《诗篱笆》作品点评(十三)

2023-04-27 作者:王立世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王立世,中国作协会员、诗歌评论家,《名作欣赏》学术顾问。作品入选100多部选本。
 
两行诗之1170
高平


吹牛是想当牛人
拍马是为上上马

    
  在微信朋友圈读到甘肃老诗人高平先生的这首两行诗,禁不住拍手叫绝,当代诗歌很难读到这样的好诗了。很多诗歌读了半天不知所云,品了半天味同嚼蜡,读诗不是享受,而是备受折磨,那样的诗歌被冷落也是必然的。高平先生的千余首两行诗,大多数都是针对现实生活,有独特的发现,有爱憎分明的情感,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写得很精辟。这首批判现实主义的力作是诗中之诗,典中之典。诗人把日常口语“吹牛拍马”拆解成“吹牛”和“拍马”两部分,解剖其动机,吹牛不是为牛着想,是想当即牛人,是为了自己发迹。拍马不是为马舒服,是为了上马,从而达到个人目的。可见动机不纯,别有用心。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不惜牺牲尊严和人格谋取私利,满足膨胀的私欲。诗人用高度概括的笔法为他们画像,惟妙惟肖,活灵活现,一针见血,一剑封喉,具有讽刺的效果和批判的力量,提醒我们应当时刻警惕和防范那些擅长此道的阴谋者。
 
  高平,1932年4月出生于北平,原籍山东济南市济阳县。曾就读于济南一中和济南师范。1949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战斗剧社文学队。随即进军西北、四川、西藏。历任西南军区战斗文工团创作室研究生,西藏军区文工团创作组副组长,西藏军区文化部文艺创作员,甘肃省歌剧团编剧,甘肃省文联专业作家,甘肃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系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文学创作一级。出版有诗集《大雪纷飞》等15种,文艺评论集《致诗友》等2种,散文集《步行如藏纪实》等3种,长篇小说《雪域诗佛》以及歌剧《二次婚礼》,《向阳川》(合作),电视连续剧《贺龙》(合作)等。各类作品曾先后在西南军区、西藏军区,西藏、四川、甘肃、山东、宁夏等省区,第九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中国艺术节,中央文化部,中央电视台,诗刊社,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散文学会获奖计40余次。辞条辑入《中国文学家辞典》、《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国诗歌大辞典》、《中国当代新诗史》、《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数十种辞书和史著。足迹遍及全国大部省区。曾参加或率领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过匈牙利、马其顿等国。有的作品被译为英、俄、匈、罗马尼亚、马其顿文和藏文。现为甘肃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全委会名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
 
 
共伞
非马

  
共用一把伞
才发觉彼此的差距
但这样我俯身吻你
因你努力踮起脚尖
而倍感欣喜

 
  非马先生认为“一个有创意的诗人,必可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每个人都能懂、都有所得或有所感的时代语言以及带有时代气息的诗思与哲理”。这段话道出新诗写作的真谛,是最实在最深刻的诗学理论。他对创意的界定非常有价值,一是创意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来自日常生活。二是创意不是别人读不懂,而是通俗易懂。三是创意不是天马行空,而是不能脱离时代。四是创意不是胡言乱语,而是有所感。五是创意不能停留在感性阶段,必须上升到哲理的高度。这是对新诗误入歧途的拨乱反正。
  《共伞》是诗人最好的实验和例证。诗人选取的是日常生活片断,但写得巧妙无比,玲珑剔透,超凡脱俗。因为爱,平时“你”在“我”心中感觉很高大,但在一把伞下“才发觉彼此的差距”,这也是心理感觉与视觉的差异,也为下面做好了铺垫。由于高低的差距,“我”吻“你”时必须“俯身”,为了爱情,该“俯身”时就“俯身”,足见其谦恭。这时“你”不是被动等待,而是“努力踮起脚尖”,这是爱的呼应。“我”为此而“倍感欣喜”,写出爱情的心心相印。陷入热恋中的人是看不到彼此的差距的,在现实生活中差距会逐渐显现出来,但真正的爱情不会因为差距而改变,差距反而产生美和吸引,这就是诗人所言的人生哲理。这首诗有精彩的细节,有浪漫的情境,有优美的意象,有思想的高度,在爱情诗中是独树一帜的。
 
 

晓雪

 
不要小看这一点,
无数的点,
可以连成线,
流成河、汇成海。
 
没有这一点,
龙就没有眼睛;
没有这一点,
人就不会传神。
 
艺术杰作的产生,
关键就在那么一点;
科学高峰上不去,
就因为差那么一点。

 
  山中人写过《我写诗就要让我母亲读懂》,这首诗包含着一个诗人与读者关系的诗学命题。触动我在思考,究竟有多少诗人的多少首诗能让他们的母亲读懂,这恐怕是现代诗最令人尴尬的一个问题。读了晓雪先生的《点》,我又破除了一个疑问,好懂并不等于门槛低,好懂写得丰富深刻对诗人而言才是真正的挑战。
  一个点微不足道,容易被人忽略,老诗人却敏锐地发现了它的价值和意义。“不要小看这一点”,语重心长的劝告,正说明现实中存在这种倾向。因为诗人看到了“无数的点,/可以连成线,/流成河、汇成海”潜在的力量,才对一个点充满敬意。这是远大的目光,也是发展的观点,更是对弱小事物的尊重。诗人正面说罢,又从反而强调。“没有这一点,/龙就没有眼睛”,巧妙在化用了画龙点睛之意,又没留下一丝痕迹。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没有这一点,/人就不会传神”,变得暗淡无光。凸显出这一点无比的重要。这一点是哲学上发生质变的一点,“艺术杰作的产生,/关键就在那么一点”,呼应了第二节的画龙点睛。诗人从艺术延伸到科学,“科学高峰上不去,/就因为差那么一点”。这首诗写于2000年,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为什么会这样呢?诗人没有详加说明,把症结集中于“差那么一点”,这一点是什么,留给大家思考,颇有意味,但感觉到诗人忧患的是这一点造成了科技落后的现状,呼唤从这一点上抓起,勇敢攀登科技高峰,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能从多个角度,把这一点写得超乎寻常,仅靠编织文字无济于事,这就是功力,认识的功力,情感的功力,表达的功力。
 
  晓雪,本名杨文翰,1935年出生于云南大理,著名诗人、评论家、散文家,现任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会会长,曾任云南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云南省作协主席。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创作出版了诗集、评论集、散文集共25种,其中长诗《大黑天神》、诗集《晓雪诗选》、诗论集《新诗的春天》《诗的美学》《诗美的采撷》等先后在全国获奖。1996年获意大利蒙德罗国际文学奖特别奖,2003年获第五届全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突出贡献奖。
 
 
花的世界
徐英才

 
无数的雨花簇拥着
一朵油纸伞花 花下拢着
一对盛开的心花

 
  《花的世界》富有诗情画意,让人浮想联翩。诗人写了三种花,第一种雨花,点明天气状况。把雨说成花,暗示心情愉悦。第二朵,油纸伞花,油纸伞在徐志摩的《雨巷》中出现过,徐英才把油纸伞比成花,为人物出场创设了情景。第三朵花是“一对盛开的心花”,由雨花到伞花到心花,花花相映,爱情凸现。没有雨花,哪有伞花。没有伞花,哪有心花。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直逼主旨。
 
  徐英才,原中国复旦大学英语教师,现为美国德宝大学汉学老师,翻译家、诗人,先后开设过古现代汉语、现代中国文学、中国电影史、中国书法理论与实践、汉英互译理论与实践等课程,翻译出版过《英译唐宋八大家散文精选》《英译中国当代美文选》《英译中国经典散文选》《英译中国经典古诗词100首》《换言之——美国威斯康星州诗人英汉双语诗》《冰花诗选》等近十部译著,有些被用作国礼、教材,主编或合编过多部著作,出版过诗集《诗意江南》《来自大自然的灵感——徐英才汉英双语诗集》《我们在这里绘画》(英语版),目前正在着手出版中国俳句和三行微诗。系美国华人诗学会会长,汉英双语诗刊《诗殿堂》总编。
 
 
矿石厂即景
聂鑫森

 
一排排破石机,击撞着
矿石整块的僵硬,
锋利的钢刃咬着大山的世故,
从每一条缝隙里,
寻找颗粒状的欢欣。
 
痛苦的破碎啊,刻骨铭心!
一切都为了畅快的燃烧,
尽情地熔化,
和谐地结晶。
摒弃岩层深处带来的愚痴
去理解,去思忖:
那些过去了的黑夜,
和已经到来的黎明!
 
从板结中走向分化,
分化后将赢得完整,
或者,变成一根钢轨,
或者,变成一个车轮……
 
啊,炉火和朝霞,
旗帜般涌动。
去擎起它吧,矿石!
那是你历史的使命……

 
  前几年,我就想把聂老请到山西做一次诗歌讲座,由于主办方的原因聂老未能成行,失去了一次聆听先生谈诗的机会,这遗憾一直横亘在我心中。我常常拿出聂老给我的一首题诗看了又看,读了又读。聂老的字是书法,刚劲有力,风骨凛然。聂老的诗,意境深邃,情意深厚。有了这些,再读聂老的其它作品,感觉自然不一样。对老一代诗人,有些整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诗人往往流露出不屑一顾的神情,这是缺乏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偏见。谁也不能否认,他们在那个时代的代表性,就像现代诗人,即使你写得超过了北岛,但永远无法取代北岛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地位。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聂老是文坛的多面手,诗、小说、散文、书法、国画在他们那个时代都达到令人仰视的高度。就他的诗现在看来,依然有许多闪光之处,艺术价值并没有过时,当代很多诗都无法与其相比。像《矿石厂即景》这类工业诗,现在写也容易落入概念化的窠臼,难以创造出广阔辽远的审美空间。聂老那个时候能把这类诗写得如此空灵,比如:“一排排破石机,击撞着/矿石整块的僵硬,/锋利的钢刃咬着大山的世故”。不但写出了战天斗地的气势,而且把劳动场景写得如此生动,真正做到了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结合。“从每一条缝隙里,/寻找颗粒状的欢欣”。及物性与精神意绪融合在一起,就是很多现代诗也难以达到这种境界。“从板结中走向分化/分化后将赢得完整”,写得是生产过程,其哲理波及到人生和社会。现代诗关注人的潜意识,追求神似,聂老的诗达到形似和神似的统一,情感与哲理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每一首诗都是一件完整的艺术品,镌刻着那个时代的印痕,艺术上早已超越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所以现在读越来仍觉新鲜,仍能获得思想上的诸多启迪。
 
  聂鑫森,汉族,1948 年6月生于湖南湘潭。初中毕业后,1965 年10月到株洲市木材公司当工人。1978年10月调《株洲日报》副刊部工作。1984年3月至1988年7月,先后毕业于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和北京大学中文系作家班。为中国作协会员、湖南文史研究馆馆员。曾任湖南省作协副主席。出版诗集《地面和地底的开拓》《他们脖子上挂着钥匙》。

 
弹片,是母亲唯一的饰物
招小波

 
九旬的母亲走的时候
我目睹她的肉身进入火炉
当骨灰还是热的时候
殡葬师用一块磁铁
往骨灰里吸
 
我说
你不用找了
母亲是一名老八路
弹片
是她唯一的饰物

 
  殡葬师从母亲的骨灰里找铁,是恪尽职守。儿子说不用找了,是精神考量,因为弹片是母亲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标识。矛盾中一位英雄的母亲从硝烟战火中向我们走来。殡葬师找没找,已经变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生命划上句号时历史的闪现。
 
  招小波, 香港先锋诗歌协会会长,《流派》诗刊社社长兼主编, 大湾区诗汇副主席。近年用诗歌为中国当代600余位诗人立传, 出版了《小雅》《七弦》《诗列传》《提灯》《星图》五种诗坛人物诗系列诗集。著有诗集十四部。
 
 
山顶洞
周占林

 
没有一朵花为你歌唱
那青青的石头
漂泊万年
故乡的影子早已被风
吹散,曾经的荣光
被一根骨针刺穿
石做的器皿远比现在高级
我们的陶瓷
历经千年,精致无比
只是轻轻一碰
便会碎为一地心伤
缺少了坚硬
人的腰便再也直不起来
风声不变,洞口的石头依旧
苍莽如斯
什么都不需要改变
万年之后,山顶洞仍然
挺立于此,宠辱不惊

 
  山顶洞是人类的文明遗址,诗人没有把它写成简单的颂歌,下笔就抱打不平:“没有一朵花为你歌唱”。这貌似平平的一句,含有无穷的感慨。人类一直在进化,但也在物化,面临道德危机和人性变异的尴尬,回归原始初心成为灵魂的必然指向。“故乡的影子早已被风/吹散,曾经的荣光/被一根骨针刺穿”。人们忘记了自己从哪里来,风尘仆仆地奔走在追名逐利的路上。风吹散了故乡的影子,也吹醒了我们浑噩的灵魂。诗中的石器与陶器蕴含的意义截然不同,形成思想内涵的多层对比,时代的差异、表象的差异、质地的差异尽在其中,“石做的器皿远比现在高级/我们的陶瓷/历经千年,精致无比/只是轻轻一碰/便会碎为一地心伤”。从工艺角度审视,从粗粝到精致无疑是科技的一大进步,但本身却变得更加脆弱。诗人由物到人,感叹“缺少了坚硬/人的腰便再也直不起来”。在物欲泛滥的市场经济时代,最令人担忧的就是不择手段,最令人不齿的就是用人格和尊严交换牛奶和面包。诗人表面上泛泛而谈,但点到了现实的穴上,抓住了人性的弱点。从山顶洞开始,结尾又回到山顶洞,现实似乎没有变化的迹象,但“洞口的石头依旧苍莽如斯/什么都不需要改变/万年之后,山顶洞仍然/挺立于此,宠辱不惊”。人类开天辟地的精神定力永在,不会被时间的流水无情地冲走。这首诗过去、现在、未来叠加在一起,从远古到当代再到遥远的未来,时间跨度之大前所未有。从空间上看,山顶洞是固定的清晰的不变的,人类的行踪却是漂忽的模糊的变化不定的。诗人以清晰反衬模糊,以不动映照动,以不变对抗变,形成精神的跌宕起伏。这是一首历史与现实、物质与精神交融的诗,文字虽不长,但意象纷呈,意味萦绕。
  
  周占林,出生于 1964 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诗网主编。出版有长篇小说《一夜芙蓉》、诗集《夫妻树》《你坐在我的对面》《周占林诗选》《周占林抒情诗选》《中国诗歌·周占林卷》《盛开》《且歌且行》、散文集《弄潮》《重返与超越》等十余部。传记载入《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国诗人大辞典》《中国小说家大辞典》等辞书。主编 2008 年奥组委《2008 奥运诗选》。获《芒种》文学 2009 年度诗人奖,中国长诗奖,郭小川诗歌奖,中国小说学会“当代小说奖”,第二十届黎巴嫩“纳吉阿曼国际文学奖”,罗马尼亚授予第五届雅西国际诗歌节“诗歌骑士”荣誉。
 

 
妈,我想把你拉在人间
梁志宏

 
母亲白发慈颜,躺在病床上
躺在生死交集线上;我坐在床侧
握着母亲苍老,依然温软的手
脚下如临黑色深渊。
 
生命监测屏上波纹起伏指数闪烁
嘀嘀的警示音不时响起;我握着
细微的脉息,不时被紧握一下
十指连心,母子在以掌纹指尖交谈。
我心忧戚,一直紧握母亲的手
生怕那颗搏动了九十五度春秋的
心被死神梗阻,沉坠
妈呀!儿子想把你拉在人间!
 
我不敢松手!妈,不舍你离去
也知道你不舍得离开家园。
你还有多少牵挂在心,嘱咐含在舌尖上
儿子想把我佛一直敬在人间。
即使不能像往日,陪你出门去看春天
陪你站在窗前看雪花飘舞
那怕只陪你躺在床上聊天;妈
儿子想把你拉在人间,只怕很难……

 
  第一次读到著名诗人梁志宏先生的《检察长的眼睛》,当下我就被震惊了。把检察长的眼睛比为民主和法制两盏明灯,不仅是艺术上的创新,而且顺应了时代社会发展的潮流,铭刻着人类对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梁志宏先生始终追随时代脚步,用诗反应社会的变革和时代的变迁,写出很多具有史诗特性的大气厚重的作品,为百年新诗贡献了自己的艺术智慧。一个成熟诗人不可能只写一种风格的诗,苏轼是豪放派,写“大江东去浪涛尽”,也写“小轩窗,正梳妆”,豪放与婉约同样迷人。梁志宏先生以社会题材见长,但他笔下的亲情诗同样感人至深。这首《妈,我想把你拉在人间》,写母亲在弥留之际自己如临黑色深渊、灵魂碎裂不安的真实感受,其情感天动地:“我握着/细微的脉息,不时被紧握一下/十指连心,母子在以掌纹指尖交谈”。在母亲生命衰微这一特定情境下,细腻而微妙地写出骨肉相连、血浓于水的珍贵亲情和诗人灵魂的紧张忧虑。这个传神的细节照亮了全诗,成为亲情伦理的一个艺术符号。“儿子想把你拉在人间,只怕很难……”,希望与失望交织在一起,使情感变得更加凝重深沉。这首诗对诗歌该不该抒情,该怎样抒情,该抒什么样的情是一个最好的回答。
 
  梁志宏,原籍河北省井陉县,1945年10月生于太原市。曾任太原市委宣传部文艺处长、太原市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城市文学》主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一级作家职称。出版抒情诗集太阳系列三部曲、叙事长诗当代系列三部曲、史诗《华夏创世神歌》、长篇传记《太阳下的向日葵:一个正统文人的全息档案》等20种,并有5卷本《梁志宏文集》和3卷本《梁志宏文集续编》行世。诗歌《检察长的眼睛》获中国作协《诗刊》1982至1983年度优秀作品奖、赵树理文学奖一等奖,抒情诗集《黑瀑布》、长诗《爱魂》先后获全国乌金奖。先后评获1980年代中国城市诗优秀诗家、太原市优秀专家、太原市特聘专家等称号。
 
 
蓝色的姑娘
董培伦
  
  
我总爱穿海蓝色的长裙
我更喜欢天蓝色的上装
女伴们总爱和我逗趣
为什么喜欢蓝色的衣裳
 
“这,这有什么奇怪
蓝色服装朴素又大方”
我的回答多不自然
心跳也有点儿发慌
 
其实,我的心中有个秘密
这秘密只能深藏在心房
我的恋人是位蓝色水兵
他所爱的就是蓝色海疆

 
  以写爱情诗见长的老诗人董培伦,写有很多叙事诗,他不求叙事要素的完整,善于从一个点上生发开去。因带着感情叙事,不枯燥,不冗长。抒情有叙事的支撑,不空洞,不浮泛。抒情与叙事二者相得益彰、相映成趣。这首诗从女性选择衣服的颜色表达爱情,男性诗人很少能找到这样的视角,可见诗人的敏锐独到。从姑娘们的逗趣,到恋人的遮掩,到最后的亮相,可以说是曲径通幽,表达了对军人的爱慕和崇敬。叙事与抒情的完美结合可谓别具一格。
 
  董培伦,笔名董特,著名诗人,生于山东省诸城市龙都街道董家崖头村。系世界华文爱情诗学会会长、《伊甸园》诗刊创刊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浙江图书馆文澜讲坛客座教授、西子湖诗社社长。现居杭州。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沉默的约会》《董培伦爱情诗选》《太空之吻—柯平选评董培伦爱情诗58首》《蓝色恋歌十四行》《春天的来客》等13部,另有散文集、评论集多部。并与诗论家骆寒超教授主编了《20世纪华文爱情诗大典》、《新诗百年·爱情诗选粹》等。作品多次获奖。2017年荣获新诗百年百位最具实力诗人称号。母校诸城一中建立了董培伦情诗艺术馆和董培伦爰情诗研究会。在他创作的近1500首诗歌作品中,爱情诗就有500余首。得到全国30多位著名诗评家的赞扬和肯定。台湾著名诗人洛夫称他是西湖大情人,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给他的爱情诗题词:培伦先生,情人老去,而爱不朽。诗人老去,而诗年轻。
 
 
实话
吴传玖

 
人格
是有重量的……
 
但 不是
水分……是
骨头的
重量……

 
   中国有不少文武双全的将军诗人,吴传玖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位。除了诗歌,他还进行小说、散文等多种题材的创作,可谓文学上的多面手。这首《实话》举重若轻,三言两语就击中要害。诗人高明在没有罗列很多事例,而是以虚写实,虚中又有实,真正做到虚实结合,既空灵,又不飘渺。这首诗语言凝练,主旨明朗,克服了很多诗歌存在的散文化倾向。第一句开门见山,掷地有声,直言人格是有重量的,这是虚写。俗话说人有人格,人没有人格,就像失了魂一样六神无主。接下来进一步从内涵上开掘,用了“不是……是……”的句式,在对比聚象中凸显人格的重要特征。“水分”和“骨头”是虚中之实,诗人在否定的同时给予肯定。人格的重量为什么不是水分的重量?人们常用掺水来比喻作假,水分又容易挥发,人格是作假作不出来的,又是相对稳定的,不会因环境和利益而改变。人格的重量是骨头的重量,在生死利害考验面前就看骨头软硬。在血雨腥风的恐怖年代,无数共产党人铁骨铮铮,视死如归,大义凛然,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抛头颅、洒热血,闪耀着人格和信念的光辉。诗人把人格的重量锁定在骨头的重量,说明诗人看重的是骨气、操守、意志这些最宝贵的精神品质。没有人格,谈何重量。我们想做一个有重量的人,对祖国和人民有益的人,首先要有人格。这就是《实话》的重要内涵。这首诗中的三个省略号,意味深长,拓展了诗意,启迪读者进一步去想象有关人格的话题。
 
  吴传玖,笔名雨石,重庆市人。西藏军区原副政治委员、少将军衔。《中国诗界》主编。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军事文学委员会原副主任、中国新诗百年全球华语诗人诗作大赛组委会主任兼评委会副主任。已出版长中短篇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影视文学、政工读物等著作19部,并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中国作家》《诗刊》《民族文学》《北京文学》等数百家报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400余万字。曾获得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文联、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诗刊、散文选刊、小说界、作家及成都军区、原昆明军区、云南省人民政府等全国及省级以上文学奖多项。有著作入选《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论著》《将军文化典藏.散文卷》。入选考研图书及大学教材范文,入选中国现当代诗歌2007年度畅销书排行榜,被美国国会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现代文学馆等多家国内外图书馆珍藏。有作品入选《中国散文大系》《2012年中国散文经典》《2014年中国好诗榜》《中国百年新诗经》以及《中国微型小说选粹》《云南当代军事文学优秀作品集》《彩云之南---百篇散文精选》《汶川情·中华魂——人民网“心系汶川”》等多种选(读)本。《文艺报》曾专文评介其著作。为重庆市巴渝文学五个高点的代表作家之一。被《中国萧军文化研究会》授予第五届红色诗歌终身成就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