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荣祥近年散文诗小辑(二)
寻物证及其他 (六章)
空中叶
让人触动的一瞬,若睫毛上的一滴泪。
谁知道这叶从何处飘来?是远方的丛林?还是近处那无名的秋树?谁也猜不准叶的来处与去处,唯有风在后面呼呼地吹。
你看:叶在空中上下扑腾,直往前冲,没有回顾、瞻望与逗留。像鸟被什么召唤,若虚拟与无形的事物催促。
这叶,依然一路前冲,整日的头顶还伴随哗啦啦的响。
喘息着,忽快忽慢,这叶的边缘在向晚之时还辉映着残阳的轮廓。
这潭水
入冬了,这潭水终于安静下来。
低头之时,几片秋叶在水面荡起涟漪。
对岸一片白银,前方的桦林却成为隐喻。
零度冰封水面。这时,谁还去辩解与诉说?抑或扭头去质疑:谁还像夏时的鸟在岸边林间喳喳地鸣。
从未见过这种安静,雪仍在下,而谁也无法阻挡。
坐窗前
只有侧身,只有侧身地看,只有把双手平放于窗前。
只有回忆。只有回望昨天的蓝,包括孩提的田野与走过的小道。窗外:空白一片,若一群雁阵飞走了就不返回。
时间在窗前慢了下来,而域外仍喧嚣不止。
平和与安详,多想留下一种清静,又多想窗前又有掠过的飞鸟,并且有一声清脆的鸣叫。
徘徊复徘徊,只有侧身,只有侧身地看,还有侧身地听。
再馈赠
昔日的馈赠已经健忘,天已荒地已老。
都不责怪。而今我院内的槐树整天落叶。
我再也不去招呼谁,我再也看不清你的脸,包括你曾给予的诱惑与迷茫,还有追忆你那飘散的黑发时拂动的微响。
世界越来越不安宁,而我的院子越来越空荡。
面对颠覆与不确定,柔弱的你真的帮不上忙。
再馈赠。这算最后的决绝,我只有无语与承受。
多像困兽呵,如今我在自己的房檐下虔诚盘坐。
说树木
任凭季节拍打与撕扯,一枯一荣顺其定数。
其实,这里依然不安:砍伐、火灾、雪暴和地震,而每一次劫难之后众树之中各自都有暗伤与走失。
不能自以为是,每一片叶都在睁眼彻夜难眠。
家事不外扬,每一棵树都在沉闷与捶胸顿足。
猜忌与纠缠。谁能知晓叶缝中的呻吟与苦楚,包括枯枝的颤动与残叶的憔悴和冷。
寻物证
寻物证,并且爬上高高的木梯和墙。
在睡梦中找寻,在昔日的回忆中找寻,在儿时走失的路上找寻:旧墙上涂鸦着繁复的图画,陈旧而布满尘埃的木箱里收藏着儿时的稚气与纯真。
几摞课本,几件木质的玩具,几页作业本上的书信……
寻物证,爬上高高的木梯与梦中的墙。我以双手在树丫上找寻,直至让儿时的鸟惊飞,直至梦里醒来。
陌生与诧异,昔日的痂让我隐隐纠结与疼痛。
(原载《星星•散文诗》2019年第10期)
未言之事(三章)
一晃而过
丛林与疾风,焦虑与岁月,在梦里一晃而过。
所有的旧事若夕阳下的涟漪在眼前闪烁:若秋的鸟鸣,若冬的飞絮,昔日的衣衫与风帽在记忆里不断地飘飞又不断地坠落,包括少时的跳跃和手势。
一晃而过,偶然发现一些坚固的东西从未在手中构筑,包括十指从未以亮色的方式覆盖世间万物的病态和晦暗,还有困顿的思想与沉郁的情愫。
从唇边到唇边,从左臂到右臂,谁也不知道天空与河水相互映照之时会有什么声音,以及槐叶坠地之时与黎明泛白瞬间发出的微响。
此刻,宅内的木门笃笃地响着,自己刚刚开门就怯怯慌乱,而一种陌生之光猛然让双脚后退再后退。
一晃而过,只能以沉默来告别昨天。
将记忆与睡梦叠加成影子: 让虚无覆盖虚无,让闪烁覆盖闪烁,像冬季的雪点在一夜之间铺满庭院和屋顶。
未言之事
青年的水,少年的马,憔悴的骡子伫立山崖。
岁月若歌,秋风愈吹愈急,耳边传来犬吠声。
秋风萧瑟,我的记忆早已布满太多的灰尘,还有锈蚀多年的情愫与残缺的信纸。往事不堪回望,旧宅的事物及窗外的景致已被季风无情刮走,唯有那棵梦的槐树之叶偶尔还在院里摇曳和叹息。
愁绪终将了断,南山之远那群白鸟缭绕的树丛是我今生隐匿的巢穴。与鸟同行,要嘛从黄昏一路走到黑,要嘛从子夜一路走到天明。
是呵,时间仍在继续,人在旅途无比劳顿:是谁还在半夜不停地驶着轰鸣的车辆?昼夜无眠,是谁还在用指尖不停滑动手机内子虚乌有又没完没了的讯息。
今夜,有人将被月光照耀,有人将在酒后失声恸哭!
轻若尘埃
良言伴随罪恶,尘埃与病菌已经入侵思想和每一座城池,
众多城市之车都承载着南来北往的叹喟与唏嘘。
是什么使日子避重就轻?肉身在春时的枝上发叶又在夏时的丫上挂果,而秋时的枯桠却两手空空。周而复始,丰收的词却尾随着劫难与凋零。你看: 一无所剩,在斑驳的墙上惟见一幅古迹的一墨一色。
天空一次次抹黑,河水数十次断流,谁能预测人间剩余最后一滴血的时辰?祸福与祸福,围困与围困,一切总是原地往返,而围困又总是被另一种围困。
或许,都因这场微雨,你看远景之处:一阵清晰,一阵模糊,最后还是回到模糊。
避重就轻。天空又一次抹黑,时间在夜里一步一步挪移,并且实一脚又虚一脚……
(原载《星星•散文诗》2020年第7期)
子夜爝火(十八章)
1
天空与子弹相遇。其实,流血是从翅羽的折断开始的,一路灾难一路无辜,只有滴血与无言,不见呼号从云层穿过。世间要往那里行进?屈指细数,这是一次事件,再以后就是一阵雨,一阵风暴,一阵叹息的下坠,就有千年一回的林中之叶被病虫反复叮咬,然后纷纷飘散一地。
2
浪花给鱼儿指路,岁月让夕阳成为伤口,潮汐之后歌谣就随之失传,时光在疏离和变异。这时,季风在十一月的十字路口旋转,谁给谁再次指路?谁给谁再次点燃子夜的爝火?无语以对,鸟依然在天空飞,卵石在河底却成为碍物,而昨日的想象和蓄谋让我的船体抽身不得。
3
秋风总是见缝插针,让逗留、回顾、枝叶、果实这些词瞬间散落,谁都难也挽回这个残局,并且记忆与历史提前被风力吹成碎片。呼啦啦地吹,今夜秋风瑟瑟,月影遮掩月影,落叶覆盖落叶。没有后退之路,我行色匆匆,我转身之时在看不见的暗处窥见到众多灯火摇晃不停。
4
黑色,非黑色与黑色。鱼在水下潜游,嘴中用一圈圈水泡不断承诺和预言,还用轻盈的尾部左右摆动而揣测人间祸福。鱼,非鱼之语:此刻,众鸟在房顶忙于撕扯稻草与碎叶,包括门楣上张贴的一句句谎言。澄明在弥漫,一只犬在墙外的田埂孑然行走,而我的院内依然繁乱如旧。
5
这是梦留下的罪证,是昨夜记忆的浩劫,许多事物与生灵在缄默的梦的时间里悄然毁灭。梦外有梦,推开窗棂仍未天明,还伴有夏时的轰鸣。梦里的世界在疼痛和困惑,犹如我白天那十根指尖的莫名划伤。何日终结?梦里,我还看见世间有人转身狞笑。
6
水鸟是我河面的一颗星,当激情飞到那里憧憬就飞到那里,而飞得最快的是头顶的风和我的失意。其实,我也是人间若鸟样的过客,既缠绵又匆忙,我不知道自己终将是谁的风景?这年月,你仍是我在这座城市的唯一牵挂,我不俯视你,我又俯视谁?
7
银色的月光是我内心敝开的窗棂,双翅展开,我滴血的十指与沉郁总是往天上飞。虚拟登高,礁石在辽阔的海面总是无端地攻击于我,我不知道该是前行还是退守?岸永远是浪花与船的巢穴,碰壁照常碰壁,亦如浪涛无休止地拍击着我木质的船舷。
8
苹果从一颗颗树上全部坠地摔坏,像畅销书的讯息瞬间将病菌传染世界。此刻,谁也不能道明真相的真相,腐烂与病毒开始弥漫,而困惑与哑然难以回避城市的侵袭。我在局促中隐匿和喘息,眼前没有怀疑,没有预兆,没有从前方树丛吹来的一点坏消息,也没有内心的颤抖和徘徊。
9
或许,这是最后的剩余,房檐的鸟在乱窜,天空的夜在呐喊,树上的旗被虚拟的风无端撕裂。今夜:月光随我,我随月光,我信手将全部的向往和杯中的酒一路抛洒。酒香遍地,或许这是自己最后的剩余,也是今夜月色之下的最后绝决与无望。
10
陌生让熟悉遗忘,往事让事物无比廉价,而不落的是我房顶的饮烟和窗外的云朵。岁月失忆,谁也记不起我,我也记不起谁,当一阵风走来,我们刚才握住手却又挥袖告别。熟悉与遗忘,微笑与木然,都似一片叶,刚刚从树上坠地,又转瞬被一阵阵风悄然吹走。
11
今夜,麻雀跟随蝙蝠飞,不知谁先眠,不知谁是谁的障碍,不知谁先尖叫和最后悄声走失?是呵,在这不平坦又虚幻的路上,谁让谁将自已的衣衫和灵魂最先脱落,包括一路的叹息、泪水和梦想。不停地朝前蹿动,秋风拍打翅膀,我知道今夜谁都难眠。
12
我期待好消息的来临,而疲惫被城市的别样世界紧紧包裹,扬手与招摇,靠近与回望,双手随地丟失了残花和落叶。耳边有马蹄声响,我除了感悟还是感悟,除了怀想还是怀想,我再不去询问淘金与觅物,再不去询问他人的整日狂奔。如果有缘,我愿把自己重新改写。
13
扬手泛舟,没有半点犹豫与徘徊,我只想用自己的竹筏随梦中之河顺水而下: 任苦难随影于我,任世间的疼痛与烦忧同河面的浪花随影于我。我想寻觅一方静地,以古人的方式长久缄默和盘坐,并以缓慢的姿势静悄垂钓。在岸边,只想钓无鱼之鱼,我想成为城市的第一个脱逃者。
14
移步于玻璃之桥,我仿佛坠入云端,仿佛瞬间没有自己:看似前进了一步却又后退了数步,而只有双脚的颤抖和两眼的迷茫。我在登高,我相信有人看见我的失衡,看见我的失态与局促。在迷幻的桥面,我一次次俯瞰,又一次次眩晕,我看见无助与惊惧,并且看见虚拟又真实的危险。
15
深秋,芦苇不停地诉说:我看到微雨与阳光,看到暗疾与虚伪,看到湖面如绸与水天一色。秋意的词开始雪点缤纷,在湖面的末端,我还看到万物凋零与终结的前兆。回望与逗留,白雁在空中缓慢行进,羽毛一片片在湖面留下印痕。唉,无法躲闪,我还看到湖面的微澜和空茫。
16
此曲只应天上有,等待还是等待,我将往日的怀想和手中之鸟囚于笼中,我已经把痛苦在内心变为蓝。秋雨如烟,时间的右手无情拉开了悲剧的帷幔,而我始终记不住那句繁乱又沉长的台词。跨入初冬,我的囚笼之鸟在伫立守望。
17
小猫蹿出,深夜有人敲门,日子总是让幸福延迟或者若河水喘喘不安。只能假想,我只能随影而行,只能看到影子覆盖影子和光芒覆盖光芒。小猫蹿出未归,一种神秘在笼罩,我不断喘息,我不断颤栗,我预感终结的降临。
18
我把这一双手高高举起:仰望房顶的星子,我双手无放,我的院子已经清空,我的一只只青鸟已经放飞,我一无所剩。时间在不断撞击我的头顶,我的全部已被城市炫目的灯火和喧嚣湮没。我一无所有,我若困兽,我举手不是顺服而是要以手呼喊。
(原载《诗潮》202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