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专题 > 90后诗歌大展

90后诗歌大展:黄宇

2017-11-08 22:00:54 作者:黄宇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黄宇,毕业于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曾获复旦大学主办首届嘉润·复旦文学奖散文奖等,部分诗歌文字散见《人民文学》《江南诗》等,入选《广东青年作家精品文选2015-2016》《2017广东青年作家诗歌精选集》《2017广东青年作家散文精选集》《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童心最美书系·小说卷》等选本。坚守“执着不一定能创造奇迹,失去它却一无所有”的写作初衷。
 黄宇.jpg
 
诗评:
黄宇是来自中山大学的一位年轻的校园诗人,在这次“云山凤鸣-诗神照耀”全国大学生诗歌征文大赛中,他提交的组诗赢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如陈会玲老师对这首诗的新颖的表现力就极为赞赏,而郑小琼老师则特别喜欢《生词》中的“蛙的叫声,它想就这么叫成一个钉子户”这样的句子,我个人也非常喜欢黄宇的“直到所有的词汇走到悬崖边/在绝境中眺望辽阔的大海”,年轻的诗人对于语词的魔力的想像以及语词在一个工具化和功利化社会中的去魅抱持着一种切入心灵深处的疼痛感,这让我想到了格奥尔格的《词语》“我于是哀伤地学会了弃绝/词语破碎处,无处存在”。黄宇同学是否读过格奥尔格这首诗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把自己的对于生存处境与语词表述之间所构成的张力进行了一种出于自我生存感知的独特诠释。而组诗的另外两首也是非常优秀的,比如第一首《曙光》开篇写的“我希望在末日来临时/世界仅有两种颜色/天空和大地/只剩下宏伟的思想和独立的精神”,这里体现出一种颜色和思想的极巧妙的通感式的修辞手法,而“天空和大地”又让年轻的诗人具有了一种极奇阔大的境界与抱负。这种境界不是硬性植入的,而是在最开端的语词叙述中巧妙开展出来的。而第三首诗《人像》最后两句“只有你视死如归/看穿世界深处瞬息万变的人像”既是结束,却又将读者引入了一个令人叹息的余音袅绕的沉思之中。语词、精神和生命就构成了在尘世中的穿行,年轻者才刚刚开启他的思想之路,未来在指向我们看不到的某处,一个诗写者的朝圣之旅将我们拽出尘世的泥潭!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何光顺
 
 
 
 
尘世(三首)
 
曙光
我希望在末日来临时
世界仅有黑白两种颜色
天空和大地
只剩下宏伟的思想和独立的精神
 
黑夜不仅仅是黑色的
撕开夜幕
还可以看到更多的人性底色
当一道明亮的光透进心灵
只有瞎子才能看到
 
 
生词
 
我的恐惧就像
一只盘旋在群山之巅的黑鸟
找不到落脚点
寒冬腊月,鸟背上
一种无法预测的高度令人恐惧
 
夜晚在虚弱状态下乘机靠近我
与我来一场邂逅,用新故事
排解空虚、孤独,却没想到
隔天,就有人因情节重复出现审美疲劳
 
美丽是瞬息万变的描述,不断反复出现。最终,还是我
想要塑造永不腐朽的经典,害怕昙花一现
夜晚,池塘暗处隐藏着
蛙的叫声,它想就这么叫成
一个钉子户
 
直到所有的词汇走到悬崖边
在绝境中眺望辽阔的大海
没有一种描绘能体现夕阳的美
中间是生与死的分割线,如深渊
触不到底,坠落即失联
 
而我必须表达出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声音清澈而洪亮,当它开始变得急促时
沉默的人也跟着开始发声
喉咙越来越不像自己
 
最后他们终于坦言,经典只是
一种人为装饰,向地平线走去
一直保持前行姿态,一直不曾抵达
 
正好走到某个点,看因果轮回时
面向死亡,心静如水
一个词汇的原有含义土崩瓦解
 
 
人像
 
五月的大地正舞动激情
稻田以干裂作为求救信号
人们,在急促的步伐中
将自己想象成永恒的时光
 
太阳的脾性,大地最了解
妥协还是抵抗
没人会纠结这个伪命题
性格只是一场过眼云烟
 
不同的语言在同一空间碰撞
每个人都是彼此眼中的障碍
才知道丈量内心
是一件比登天还难的事
 
有人躲避着世界的流言蜚语
有人退出由人组成的圈子
偷偷将自己磨成针
一头扎进复杂的人际关系里
从此不再自拔
 
天空空荡得只剩蓝色
没有大地,也没有万物
只有你视死如归
看穿世界深处瞬息万变的人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