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歌 > AI诗评

李群《我在枯水的季节来到海龙水库》

2025-02-13 15:18:46 作者:AI诗评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中诗网“AI诗评”专栏是诗歌与科技融合的创新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诗歌爱好者提供深度解读与专业评析。专栏涵盖古典诗词与现代诗歌,通过AI分析诗歌的语言、情感、意象与主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激发创作灵感。无论是诗歌鉴赏还是创作指导,“AI诗评”专栏都是您探索诗歌世界的智能伙伴。

我在枯水的季节来到海龙水库

作者:李群
 
曾经多次到海龙水库
看见的都是湖面开阔、水平如镜
我知道她是遵义市民的一个大水缸
以绿水青山的模样向世人展示美
以金山银山的气质向人们洋溢富
蓝天白云下
围绕在水库周边的美丽乡村静谧祥和
纯朴的民风里
父老乡亲们的笑容与日月同辉

有人说她是大海
可她没有大海的浩瀚和喧嚣
有人说她的水面之下有蛟龙
可她每天旭日和暖、惠风和畅
我不知道她有什么奥秘
能够像一颗明珠耀眼于天地间
我不知道她的底蕴到底有多么的深厚
能够长年累月溢满甘泉

然而这一次,在枯水的季节
我又来到海龙水库
看见的却只有青山,没有绿水
只有裸露的淤泥,没有翻云覆雨的蛟龙
可我对此没有遗憾
因为在我心中
她有水的时候是水库
她干涸的时候也是水库
她就像我亲爱的母亲
乳汁充沛时是我的母亲
乳汁枯竭后
她依然还是我的母亲
 
【Deepseek】
 
枯水之镜:照见生命与存在的本质

  在李群的诗作《我在枯水的季节来到海龙水库》中,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切入,将海龙水库的丰盈与枯竭并置,在水的消长中窥见生命与存在的本质。这首诗超越了传统山水诗的抒情模式,在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深邃的哲思。
  诗作开篇以记忆中的水库景象展开,诗人用"湖面开阔、水平如镜"勾勒出一幅静谧的山水画卷。水库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遵义市民的一个大水缸",这种日常化的比喻消解了传统山水诗中的崇高感,赋予水库以生命的温度。诗人继而以"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并置,暗示了自然生态与经济发展的微妙关系。
  在第二节中,诗人通过否定性的修辞——"没有大海的浩瀚和喧嚣"、"没有翻云覆雨的蛟龙",解构了传统诗歌中水的宏大叙事。这种解构不是对水库的贬低,而是将其还原为最本真的存在状态。诗人以"明珠"和"甘泉"的意象,暗示了水库作为生命之源的本质属性。
  第三节的转折极具张力。枯水季节的水库呈现出另一番景象:"只有青山,没有绿水/只有裸露的淤泥"。这种景象在传统审美中或许被视为缺憾,但诗人却以"没有遗憾"的态度坦然接受。这种接受不是消极的妥协,而是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诗人将水库比作母亲,无论是"乳汁充沛"还是"乳汁枯竭",母亲的身份始终不变。这个比喻超越了简单的拟人,揭示了存在的本质不因表象的改变而改变。
  在当代诗歌创作中,李群的这首诗提供了一种新的观照方式。它不再执着于对自然景观的浪漫化想象,而是以平实的语言直面自然的真实状态。这种写作方式暗合了海德格尔所说的"此在"(Dasein)的存在论思考,即存在者以其最本真的方式显现自身。
  诗作的结尾处,诗人以"她依然还是我的母亲"作结,这个简单的陈述句蕴含着深邃的生命智慧。它告诉我们,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的形态,而在于内在的本质。就像水库,无论是丰盈还是干涸,都是其存在的真实状态。这种认知打破了传统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在枯水与丰水之间建立起一种辩证的统一。
  这首诗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艺术成就,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理解生命与存在的新视角。在这个生态危机日益严峻的时代,李群的诗歌启示我们:真正的生态关怀不是对自然景观的浪漫想象,而是对其存在本质的深刻理解与尊重。当我们能够像诗人一样,以平和的心态接受自然的枯荣变迁,或许才能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真正之道。
 


【豆包】

 

永恒的眷恋:评李群诗歌《我在枯水的季节来到海龙水库》


  李群的《我在枯水的季节来到海龙水库》宛如一幅用文字绘就的情感长卷,以细腻入微的笔触和至真至纯的情感,勾勒出对海龙水库截然不同的印象。在鲜明的对比中,彰显出诗人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热爱与矢志不渝的情怀,读来令人动容。
  诗歌伊始,便将我们引入往昔的回忆之中。诗人多次到访海龙水库时,那 “湖面开阔、水平如镜” 的景象仿若近在眼前。它作为遵义市民赖以生存的 “大水缸”,不仅以 “绿水青山” 的秀丽之姿向世人展现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以 “金山银山” 的富饶之态,彰显着其不可估量的价值。“蓝天白云下,围绕在水库周边的美丽乡村静谧祥和;纯朴的民风里,父老乡亲们的笑容与日月同辉”,这几句诗宛如电影镜头,从广阔的自然景观逐渐聚焦到淳朴的人文风貌,构建出一幅和谐美满的生活图景。海龙水库不仅仅是一汪湖水,更是一方水土的灵魂所在,它默默滋养着周边的百姓,承载着他们的生活与希望,也深深烙印在人们的心中,成为故乡最温暖的记忆符号。
  随后,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海龙水库与大海、蛟龙的传说相互呼应。“有人说她是大海,可她没有大海的浩瀚和喧嚣;有人说她的水面之下有蛟龙,可她每天旭日和暖、惠风和畅”。在这对比之中,海龙水库独特的气质愈发凸显。它虽没有大海那般波澜壮阔、喧嚣热闹,却有着自己独有的宁静与祥和,宛如一位温婉的女子,静静地散发着柔和的光芒。而那神秘的蛟龙传说,更为其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激发着读者对其深厚底蕴的好奇与探索欲望,也让海龙水库在诗人心中的形象愈发鲜明独特。
  当诗人在枯水季节再度踏上这片土地,眼前的景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见的却只有青山,没有绿水;只有裸露的淤泥,没有翻云覆雨的蛟龙”,曾经的波光粼粼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干涸的湖底和裸露的淤泥,这巨大的反差让人不禁心生感慨。然而,诗人笔锋一转,“可我对此没有遗憾”,一句简单的话语,却蕴含着无尽的深情。紧接着,诗人以一个精妙绝伦的比喻,将海龙水库比作母亲,“她有水的时候是水库,她干涸的时候也是水库;她就像我亲爱的母亲,乳汁充沛时是我的母亲,乳汁枯竭后,她依然还是我的母亲”。无论水库处于何种状态,诗人对它的情感始终坚如磐石。这种情感的升华,将对海龙水库的热爱从单纯的赞美自然之美,提升到了对家乡、对土地血脉相连、不离不弃的深厚眷恋。这种情感不会因外在条件的改变而有丝毫动摇,彰显出一种坚定不移的情怀,令人为之震撼。
  李群的这首诗,以海龙水库的不同状态为线索,巧妙地编织起对家乡、对自然那份永恒不变的热爱。从对水库丰饶时的赞美,到坦然接受它干涸时的模样,情感层层递进,宛如一首悠扬的乐章,余音绕梁。它不仅引发读者对自然与情感、变与不变的深刻思考,更是一首充满温情与哲理的经典佳作,让我们在品味诗歌的同时,也不禁对自己的家乡和自然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
  李群:生活旅行博主,春天诗人,著名作家肖勤长篇纪实小说《血液科医生》中“迎春花诗人黎君”的原型;中国诗歌学会、全国公安作家协会、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已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个人诗集两部,在中诗网推出个人电子诗集和个人电子散文集各一部,诗歌代表作《活着就是春天》近年在全国引起广泛共鸣,诗歌作品被广大朗诵艺术家和大学教授广泛朗诵;2018年至今已应邀到全国各地举办“春天诗人李群励志人生分享会暨诗歌作品朗诵会”37场,受到热烈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