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歌 > 评论随笔

一座真实的海草房

——点评东涯的组诗《泅渡》

2021-08-04 17:23:09 作者:布日古德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布日古德点评东涯组诗《泅渡》。
  东涯,山东荣成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26届青春诗会成员。出版诗集《侧面的海》《山峦也懂得静默》《泅渡与邂逅》和诗合集《十三人行必有我诗》等诸部。曾获泰山文学奖等奖项,现居石岛。
 
泅渡
 
让我后退,从广袤的大陆
让我像一尾鱼
从洋流交汇处,回到命定的地方
 
 并非不爱。而是因为
只有在海洋
在永恒的生命挣扎中,我才能
把燃烧的火焰捂紧 
 
如此贪恋你的温暖
这让我羞愧
我已经透支了余生的欢愉
剩下的时光
让我结冰,让我的灵魂
找到清心寡欲的方式
让过往的你成为我身体里
最华丽的伤口
 
 当你浮动的影像扯动它
当海水,刀锋一样刮过它——
 
 我多么喜欢这痛苦,这隐秘的
伤筋动骨的快意
 
 自此山高水远
我不再是温婉的小令
而是生活里触目惊心的伤疤 
 
我将永远感谢你——
你是恩赐
是我的荡气回肠,唯一的破绽
是我暗昧生命里
最后的熹光

  布日古德评诗:
  喧嚣是一种隐喻,寂寞是另一种隐喻。尽管我是海洋里的一部分,但是我还是要结冰,我的灵魂必须找到我清心寡欲的方式。诗人的一句“让我像一尾鱼/从洋流交汇处,回到命定的地方”是这首诗的主题。诗人的精神指向一直按照大海的规矩寻找多元化的维度。按照通感转换说,东涯的这首诗意在回归原始,寻找精神的原乡。东涯的诗在文字表面的背后“有一道最华丽的伤口”。此时你若给了“我”这样一个清心寡欲的环境、空间、世界,“我”将永远恩赐与你。诗的意境高雅,韵味儿绵长。


惊蛰 
 
这是革命的开始:新秩序正在建立。
春雷始鸣,草木初芽
差别的思想决定妥协的幅度。
 
 而警醒,不只针对地下的蛰伏者——
从海岸到内心,潮声
雄浑阔达。这个时节,需要用海浪的节奏
从时光中脱胎换骨。
 
 必定,有些事物正在消亡:
幽暗的自闭者。
虚张声势的牺牲品。
纠结于陈年旧事的八脚蛸
关于覆水难收的体验。 
 
谁没有珍爱的时光,珍爱过的人?
谁没有剜心刮骨地失去过?
海贝遗失的珍珠像证词
不足以讨伐海洋——
你可以用悲观主义解构生活,但没必要
活得比江湖混乱。
 
 一切都将重新开始。这个时候
谈谈幸福并不奢侈:
春风路。糖果衫。
春雷萌动的惊喜。
日落后的安静。以及,日出时的绝望。 

  布日古德点评:
  惊蛰是一场惊天动地的革命,土地上的惊蛰,大海的惊蛰,人生的驿站要经历多少明日复明日的惊蛰,从大海到内心,遥远的海岸线及第遥远内心的流血,都要经历死亡和新生。因此谈谈幸福并不奢侈,因为我们活着的时候,退一步会看到江湖混乱。这首诗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用非艺术手段处理了最为复杂的内心矛盾。诗歌是讲究艺术的,这首诗的艺术闪光点就在于诗人用大海做背景,用江河湖做海洋得到的证词。最后把安静与绝望自然地放在了日出之前、日出之后。
 
 
献歌

 现在,我们可以光明地相对
我已腾空体内褪色的丝绸、沙砾和乌云
沉重的窠臼卸在来时的路上
你可以安静地住进来,打开窗子
迎接晨曦和鸟鸣
芨芨草在风中眨着眼睛
它和我们一样
有足够的耐心等候花开
来吧,我的爱
让我们在寂静的冬天唱一首歌
献给大地上的流浪者,老人和孩子
献给太平洋的海水,船只
葬身海底的生命
献给落日,献给旗帜,献给
折戟沉沙的心灵。也献给你,我的爱
时光如流水不舍昼夜
我们什么也没失去,只有拥有

  布日古德点评:
  《诗歌月刊》主编李云曾经指出“诗歌要在审思和审智方面下功夫”。这一个观点虽然是对诗人卢卫平的诗歌评价,但用它论断诗人东涯的诗,也一语中的。从这首诗的审思上看,东涯从缤纷的世界里看到了一切都是阳光的,她用各种灵动的小生命作为寓意的意象;从审智上分析,东涯的诗用“献给”作主题词。她的善慈、她的无私、她终极的心灵都在寂寞的冬天抵达另一个温暖的高处。人世间失去与得到的这样一种因果关系,就是老子一生二、二生三的万物灵性之道。
 
 
缓慢

在岛上,送葬的队伍拉着长绳
一端牵引灵车,一端通往无限
没有击缶而歌,亲人们
一脸平静。他们缓慢地走
让过世的亲人把熟悉的海岸
和靠港的渔船再看一遍
把小镇的石板路和海草房再看一遍
缓慢地走,把路边干海带的气息
再看一遍,整个海岛静下来
在白昼与黑夜之间
在灯塔的微光与海洋的雾气之间
缓慢地走,生者和死者
都需要再看一遍——缓慢的岛上时光
仿佛没有眷恋,没有恐惧

  布日古德点评:
  东涯的这首诗,我有深刻的体验。今年五月、六月我回归石岛居住,在石岛的斥山脚下、凤凰湖岸边目睹了三次围着海边出殡的的人群。为什么要围着大海走一圈,为什么要看一遍石头、海岸、以及休渔的渔船、海草房?任何一首诗、一组诗都要表达一个诗人的情怀,东涯的那一个“再看一遍”便是不解的乡愁情结。李云指出“审美、审思、审智”是一个人写好诗的三个维度。这一点,东涯践行得游刃有余,哀婉自然。
 
 
背影

 如果你是风暴,我必是海洋
接纳你。我们被判了缓期,但生命
有其必然的节奏 
 
如果你是黑夜,我必是月光照亮你
让你看清楚,你的旅伴
心有恐惧,但并不怯懦

如果你是白昼,我必是日晷上的阴影
提醒你不要贪慕人间
乌有的欢愉和虚荣。我们要日夜
兼程,共赴生死契约 
 
这些年,我们相安无事
我始终走在时间前面,你如影随形
风吹树叶,到底
谁纠缠了谁,谁终结了谁
 
 若有一天风定天清
我们不再互为背影,你就可以
走到我前面去
用黑袍覆盖我——像魔术师
让山川白云消失——
让我的灵魂之火潜行地下
 
 ……那时,我们彼此相爱
合而为一,因你的名:死亡 

  布日古德点评:
  这是近年来我读到东涯最有嚼头的一首诗。其味儿,馨香、缠绵;其形,端庄、高雅,其神是日夜兼程的生死契约。诗中“我”与“你”的“灵魂之火潜行地下”。诗歌具备了一场地震时的震撼与惊天动地。诗的美在韵味儿的个案体验之旅的跋涉之中。
 
 
答谢词

谢谢你,赶小海的女人
你的到来见证了牡蛎与岩石的爱情
你无法不对它们心存震撼——
即使必将分离也把一半的命运
紧紧相连。谢谢你们
牡蛎与岩石,你们失去的一半
正在茫茫海上茫茫地寻找
面对爱的力量,时间和灾难多么渺小
谢谢你,人间的爱
从无到有,从此岸到彼岸
从赶小海的女人到海上孤魂
你抚慰每一滴海水,每一颗破碎的心
也谢谢你,无常的灾难
使世上生命变得具体起来

  布日古德点评:
  海边上的生活是东涯永不枯竭的营养源泉。诗人眼睛里捕捉到的正是一个女诗人想要得到的。东涯能把爱的力量特置在牡蛎与岩石之间,这正是她地域性特有的发现。爱的面前,一切都是渺小的,从此岸到彼岸海水就像一颗心一样,破碎而完整。诗的意境深处旨在突出赶小海的女人是平凡、朴素的,但也是伟大的!
 
 
舟边书

当风把脚步吹斜,你总会伸出手来
——我们将被带往哪里?
你沉默地走,脸上没有答案
有时我们对过而坐
隔着一只退役的小木舟
把一生当作半天,看沙漏里的
沙子一点点流下来
堆成时间的墓冢
有时从镜子里看见你的脸
我们的脸,天空一样无边无际——
风从远方吹来吹去
浪在身边不倦地歌唱
随时准备把快乐变成快乐的种子
种在岸边的树林里——
那是一个没有终点的起点
事实上我们已经
多次抵达:面对废墟。或者爱

  布日古德点评:
  这是一个特置的画面。诗人采用特写、人物素描式的情感摹状抒发,把我与你的情感爱情答案放在一只退役的小船上。船是静止的,风是灵性的,白云在海边的上面是优美的,而我被你牵着手,收缓、端正被风吹斜的脚步,意境深远,亲切自然,画面感人。诗人说“随时准备把快乐变成快乐的种子”,面对废墟或者爱,我们已经多次抵达!这首诗意境高远,情感温暖,文本紧凑的天衣无缝。
  总之,东涯是一位善于思考的诗人,她总会在风雨中发现宁静,总会在宁静中发现海浪撞击礁石。东涯的情感诗一是注意用意境说话,常常会把意境在通感中置换得率性、自然。二是东涯一直用大海作自己的诗歌后盾,她从海里汲取的都是鲜活的生猛海鲜,具备了排他性的属地风格。三是东涯的诗歌理性思考一直建立在感性之上,海、石岛、斥山、斑驳的渔船、海草房、牡蛎都是她最可信赖的那一个“亲爱的”!
(2021年7月31日星期六) 

  布日古德(常用名:张黎明),蒙古族,黑龙江哈尔滨人。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吉林省、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诗人、散文、歌词、文学评论作家,高级记者、记者站长。有大量散文、诗歌、歌词、文学评论等作品在《诗刊》《北方文学》《诗林》《词刊》《内蒙古日报》《甘肃日报》《鸭绿江》《草原》《诗歌月刊》《星星》《西藏文学》《中国文化报》《中国青年报》《解放军报》《贵州日报》《河南日报》等报刊发表并获奖。著有诗集《苦楚》《鹰》两部,代表作《长征三部曲》《黄河三部曲》《红海滩》。